一种改进的昆虫毒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817阅读:1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昆虫毒瓶。



背景技术:

昆虫毒瓶可将捕捉到的活体昆虫迅速毒杀或熏晕,不仅是昆虫相关专业学生野外实习采集昆虫的常用工具,也是昆虫学专家和爱好者进行昆虫研究的必备工具之一。传统的昆虫毒瓶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在圆柱形的玻璃或塑料瓶中放入吸附有毒试剂的脱脂棉,再用纸板将棉花固定在瓶底以防其移动,这样一来依靠有毒试剂在瓶中挥发后维持一定浓度而将置于其中的昆虫毒杀或熏晕。传统的昆虫毒瓶虽然材料简单易得、制作方便快捷,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需将装有昆虫的捕虫网直接置于昆虫毒瓶中毒杀昆虫,因此具体操作时存在以下弊端:1)昆虫毒瓶中放置的试剂一般是氰化钾、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剧毒或有机溶剂,将捕虫网或昆虫直接置于其中不可避免会沾染部分试剂,给直接操作人员带来潜在的接触危害,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传统的昆虫毒瓶必须在毒杀昆虫之前或之后进行试剂添加工作,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3)昆虫毒瓶是旋拧式的瓶盖,将捕虫网放置在毒瓶内并拧好瓶盖会不同程度地损坏捕虫网,而且时间久了瓶盖会松动并加速试剂的挥发,即浪费试剂又损坏采集工具,无形中增加了采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方便、快捷地毒杀昆虫,一方面采用从瓶底给药的方式,毒虫过程既不影响药品添加,又避免昆虫或捕虫网与试剂直接接触;另一方面设计按压式瓶盖,避免旋拧瓶盖造成捕虫网损坏,且方便其进出毒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昆虫毒瓶,包括瓶体、虫室盖子、把手、半圆盖子、塑胶垫片、弹簧、双层隔板、卡槽、试剂室开口、试剂室盖子、脱脂棉、试剂室和虫室,所述瓶体中下部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双层隔板,双层隔板将瓶体分为试剂室和虫室;所述试剂室底部设有脱脂棉;试剂室一侧设有试剂室开口,试剂室开口处设有试剂室盖子;所述虫室顶部设有虫室盖子,虫室盖子顶部开口的一侧通过弹簧与半圆盖子的一侧相连,所述虫室盖子和半圆盖子非连接处之间设有塑胶垫片;所述半圆盖子中心设有把手。

所述瓶体为透明塑料制品,具有防腐蚀作用。

所述双层隔板有多个孔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便于毒杀昆虫,设置两个功能区即虫室和试剂室功能互不影响,试剂室用于放置脱脂棉及试剂,可在毒虫过程中进行药品添加;虫室主要用于毒杀或熏晕昆虫。双层隔板将毒瓶分隔为2个功能区,避免昆虫或捕虫网与试剂直接接触,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半圆盖子避免旋拧式瓶盖造成捕虫网损坏,且方便其进出毒瓶;把手便于开关半圆盖子;塑胶垫片用于密封毒瓶,防止试剂挥发造成浪费及对人体带来伤害;弹簧用于自动关闭半圆盖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昆虫毒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体、2-虫室盖子、3-把手、4-半圆盖子、5-塑胶垫片、6-弹簧、7-双层隔板、8-卡槽、9-试剂室开口、10-试剂室盖子、11-脱脂棉、12-试剂室、13-虫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改进的昆虫毒瓶,如图1所示:它包括瓶体1、虫室盖子2、把手3、半圆盖子4、塑胶垫片5、弹簧6、双层隔板7、卡槽8、试剂室开口9、试剂室盖子10、脱脂棉11、试剂室12和虫室13,所述瓶体1中下部设有卡槽8,卡槽8内设有双层隔板7,双层隔板7将瓶体1分为试剂室12和虫室13,避免昆虫或捕虫网与试剂直接接触,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所述试剂室12底部设有脱脂棉11;试剂室12一侧设有试剂室开口9,试剂室开口9处设有试剂室盖子10;所述虫室13顶部设有虫室盖子2,虫室盖子2顶部开口的一侧通过弹簧6与半圆盖子4的一侧相连,半圆盖子4避免旋拧式瓶盖造成捕虫网损坏,且方便其进出毒瓶,弹簧6用于自动关闭半圆盖子4;所述虫室盖子2和半圆盖子4非连接处之间设有塑胶垫片5,塑胶垫片5用于密封毒瓶,防止试剂挥发造成浪费及对人体带来伤害;所述半圆盖子4中心设有把手3,把手3便于开关半圆盖子。

所述瓶体1为透明塑料制品,具有防腐蚀作用。

所述双层隔板7有多个孔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