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391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鱼竿。



背景技术:

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杆状物,通常有一个把手,由把手到前端逐渐变细变尖,要用一根钓线连接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鱼竿最初是人类用于捕鱼维生的工具,现通常用于户外运动中的钓鱼休闲,同时也会用于一些钓鱼竞技类型的体育或户外比赛。

随着钓鱼行业的发展,鱼竿也得到越来越好的改进,但是受鱼竿结构和材质的限制,存在以下问题:

⑴鱼线引导器大多为金属制品,一方面重量较大,在收放线过程中,长时间手持鱼竿增加垂钓者负担,损耗体力,使用不便;另一方面长时间使用容易生锈,更换配件提高使用成本。

⑵大部分鱼线与竿体上的鱼线引导器之间的摩擦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影响了鱼竿的使用寿命,更换配件也使其使用成本增高。

⑶鱼竿结构使得抛竿和收竿时极易缠线,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磨损、寿命较长和使用方便的鱼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竿,一种鱼竿,其包括鱼竿本体、鱼线引导器、绕线轮和鱼线,鱼线引导器由穿竿环和导线环组成,鱼线引导器通过其穿竿环设置在鱼竿本体上,导线环上设置脱线斜面和引导环前端部,脱线斜面倾斜角度α为45°~60°,脱线斜面面向鱼竿本体末端方向,导线环内壁还固定设有陶瓷引导环。

优选的,鱼线引导器由碳纤维线组成,碳纤维线呈米字形排列。

优选的,陶瓷引导环宽度超出导线环前端部距离b为0.1~0.5mm。

优选的,鱼竿本体采用碳纤维材质。

优选的,鱼竿本体为若干节空心竿体由后至前依次相互套接的逐渐变细变尖的圆锥台形伸缩杆,鱼竿本体每节竿体的顶端固定设置鱼线引导器;鱼竿本体末端设有绕线轮,绕线轮为转轮,鱼线缠绕在绕线轮上并依次穿过导线环至鱼竿本体顶端。

优选的,鱼竿本体为第一竿体、第二竿体、第三竿体、第四竿体、第五竿体由后至前依次相互套接的逐渐变细变尖的圆锥台形伸缩杆;第二竿体、第三竿体、第四竿体、第五竿体的顶端固定设置第一鱼线引导器,第二竿体、第三竿体、第四竿体、第五竿体的竿身套接若干个可沿所在竿体轴线方向滑动的第二鱼线引导器,第二鱼线引导器可通过静摩擦力间隔固定设置在其所在竿体上。

优选的,第二竿体上设置1~2个第二鱼线引导器,第三竿体上设置1~2个第二鱼线引导器,第四竿体上设置2~3个第二鱼线引导器,第五竿体上设置3~5个第二鱼线引导器。

优选的,绕线轮通过支架嵌设在第一竿体末端,并通过固定螺母旋紧固定。

优选的,第五竿体为实心体。

优选的,鱼竿本体的尾端还设有防滑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⑴在鱼线引导器的导线环内壁设置陶瓷引导环,减小了在收放过程中鱼线与鱼线引导器之间的摩擦,且鱼竿从后至前相邻两个鱼线引导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使鱼竿受力更均匀,延长其使用寿命。

⑵通过在鱼线引导器的导线环上设置脱线斜面,一方面在抛竿放线时,鱼线由后至前通过导线环的脱线斜面部位时,位于脱线斜面部位的导线环内壁对鱼线具有“扶正”作用,类似于“漏斗原理”,降低鱼线跳动幅度,促进鱼线快速通过导线环,使抛竿更加顺畅,减少绕线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能够在鱼线发生缠绕时自动脱线,使缠绕自动解除,使用更加方便。

⑶鱼线引导器由碳纤维线组成,碳纤维线呈米字形排列,将鱼线引导器材质选用及其结构设计相结合,有效减轻鱼竿整体重量,提高鱼线引导器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鱼线引导器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鱼线引导器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鱼线引导器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鱼竿本体,2.鱼线引导器,3.绕线轮,4.鱼线,5.穿竿环,6.导线环、7.脱线斜面,8.导线环前端部,9.陶瓷引导环,10.第一竿体,11.第二竿体,12.第三竿体,13.第四竿体,14.第五竿体,15.支架,16.固定螺母,17.防滑把手,21.第一鱼线引导器,22.第二鱼线引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由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竿,其包括鱼竿本体1、鱼线引导器2、绕线轮3和鱼线4,所述鱼竿本体1为第一竿体10、第二竿体11、第三竿体12、第四竿体13、第五竿体14由后至前依次相互套接的逐渐变细变尖的圆锥台形伸缩杆,其中第五竿体14为实心体;第二竿体11、第三竿体12、第四竿体13、第五竿体14的顶端各固定设置1个第一鱼线引导器21,第二竿体11竿身上套接1个第二鱼线引导器22,第三竿体12竿身上套接1个第二鱼线引导器22,第四竿体13竿身上套接2个第二鱼线引导器22,第五竿体14竿身上套接3个第二鱼线引导器22,第二鱼线引导器22可沿所在竿体轴线方向滑动,并可通过静摩擦力间隔固定设置在其所在竿体上。将鱼竿本体1收缩,第二鱼线引导器22沿着各自所在竿体的轴线方向,滑向其所在竿体顶端第一鱼线引导器21,最终停靠在所在竿体的第一鱼线引导器21的后侧;将鱼竿本体1伸长,第二鱼线引导器22沿着所在竿体的轴线方向,向着背离其所在竿体顶端第一鱼线引导器21滑动,由于竿体为圆锥台形,背离方向竿体逐渐变粗,使第二鱼线引导器22可通过静摩擦力间隔固定设置在其所在竿体上,这样竿体的结构使得鱼竿收纳更加方便,占用空间更小。

本实用新型鱼线引导器2由穿竿环5和导线环6组成,鱼线引导器2通过其穿竿环5设置在每节竿体上,第一鱼线引导器21和第二鱼线引导器22形状结构完全相同,均由穿竿环5和导线环6组成,区别在于,第一鱼线引导器21是用树脂固化固定设置在每节竿体顶端,而第二鱼线引导器22是套接在每节的竿体上,可以沿着所在竿体轴向滑动,由于竿体为圆锥台形,可以通过设置每个穿竿环5内孔大小,利用穿竿环5内壁与竿体表面的静摩擦力,实现其间隔固定设置在其所在竿体上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鱼线引导器2的导线环6上设置脱线斜面7和引导环前端部8,脱线斜面7安装时面向鱼竿本体1末端方向,脱线斜面7倾斜角度α为45°,一方面在抛竿放线时,鱼线4由后至前通过导线环6的脱线斜面部位7时,位于脱线斜面部位7的导线环6内壁对鱼线具有“扶正”作用,类似于“漏斗原理”,降低鱼线4在该处的跳动幅度,促进鱼线4快速通过导线环6,使抛竿更加顺畅,减少绕线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能够使鱼线4在缠绕在导线环6上时,该缠绕部分因鱼线4被施加张力而在斜面滑动,使其自动脱线,缠绕自动解除,使用更加方便;经实践检验,脱线斜面7倾斜角度α为45°~60°时,能产生良好的脱线效果。导线环6内壁固定设有陶瓷引导环9,陶瓷引导环9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韧性高、摩擦系数低等优点,一方面在甩竿出线和收线时不会发热伤线,并保护导线环6,增加了鱼线引导器2的使用寿命;陶瓷引导环9宽度超出导线环前端部8距离b为0.1~0.5mm,防止收放线过程中鱼线4与导线环6发生摩擦,避免出现损伤鱼线4和导线环6异常磨损的现象发生。由于鱼竿本体1在伸长后,越靠近前端竿体越细,竿体的可弯曲度越来越大,所以从第三竿体12至第一竿体10顶端,相邻两个鱼线引导器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使鱼竿受力更均匀,有效延长鱼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一竿体10的末端设有绕线轮3,绕线轮3为转轮,绕线轮3通过支架15嵌设在第一竿体10的末端,并通过固定螺母16旋紧固定;鱼线4缠绕在绕线轮3上并依次穿过第二竿体11、第三竿体12、第四竿体13和第五竿体14上设置的鱼线引导器2的导线环6,最终从第五竿体14顶端的第一鱼线引导器21穿出,穿出后的鱼线可连接浮漂、鱼钩等钓具。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具有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等优良性能;碳纤竿具有重量轻,垂度小,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本实用新型鱼线引导器2由碳纤维线组成,且碳纤维线呈米字形排列,即采用横向、纵向、斜向排列相互缠绕形成一体;将鱼线引导器2材质选用与其结构设计相结合,有效减轻鱼线引导器2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其强度,延长使用寿命。鱼竿本体1采用碳纤维材质,进一步降低鱼竿整体重量,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一竿体10的尾端还设有防滑把手17,可以使鱼竿握起来更加紧实,不会导致钓鱼时脱竿情况的发生。

惟以上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