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加工中使用的粮食存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的通风管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筒仓是粮食加工用设备之一,在粮食加工过程中主要是贮存散装待加工粮食的仓库。农业用筒仓可以用来贮存粮食、饲料等粒状和粉状物料。机械化筒仓的造价一般比机械化房式仓的造价高1/3左右,但能缩短物料的装卸流程,降低运行和维修费用,消除繁重的袋装作业,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因此已成为最主要的粮仓形式之一。筒仓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矩形、多边形和圆形等。圆形筒仓的仓壁受力合理,因而在地基勘察和基础设计时都应特别注意,用料经济,所以应用最广。当储存的物料品种单一或储量较小时,用独立仓或单列布置。当储存的物料品种较多或储量大时,则布置成群仓。筒仓之间的空间称星仓,亦可供利用。
中国专利文献CN203467255U公开了粮食加工用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该专利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干燥机干燥后存储粮仓,需要周期性出仓反复运输到干燥机进行机械翻滚干燥的方式。但是该专利的中心通风管之间容易夹带粮食,通风孔容易被粮食堵塞,造成通风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食加工用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国专利文献CN203467255U公开的粮食加工用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中心通风管之间容易夹带粮食,通风孔容易被粮食堵塞,造成通风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粮食加工用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包括仓顶、仓身;仓顶上端设置有通风口,仓身内壁上固定有外环通风笼,外环通风笼环形均匀分布,仓身内的中心有通风管,通风管包括一个竖直向下的竖管、螺旋管、螺旋管下侧有通风接头;一个竖直向下的竖管连通螺旋管上端,竖管和螺旋管的底端分别连接通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管是采用竖管和螺旋管结合的方式,避免了粮食堵塞,通风效果好。采用螺旋结构的通风管,粮食可以顺着螺旋结构下滑,不会夹带粮食;负压干燥有利于粮粒中水分,从粮粒内部析出到表面,从而容易被干燥的空气带走。正压干燥风向与负压干燥相反,有利于降低由单向通风产生的水分梯度问题,使水分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仓顶1,仓身2,外环通风笼3,通风管4,通风接头4-1,通风机5,沉降夹层6,分隔墙7,通风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粮食加工用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包括仓顶1、仓身2;仓顶1上端设置有通风口8,仓身2内壁上固定有外环通风笼3,外环通风笼3环形均匀分布;仓身2下面设置有沉降夹层6和分隔墙7,通风机5的出口具有排风管路,排风管路连接到沉降夹层6中。排风管路和通风机5的进风管路用分隔墙7隔开,避免潮气进入仓内,该结构与背景技术所述专利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内容是:仓身2内的中心有通风管4,通风管4包括一个竖直向下的竖管、螺旋管、螺旋管下侧有通风接头4-1;一个竖直向下的竖管连通螺旋管上端,竖管和螺旋管的底端分别连接通风机5。
正压通风方法:将粮食装入筒仓,开启通风机5,干燥空气通过仓中心的通风管4进入并穿过潮粮层进入到外环通风笼3,同时将水分带走;潮湿的空气经仓顶1的通风口8排入大气。
负压通风方法:将粮食装入筒仓,开启通风机5,干燥空气,进入仓内,穿过潮粮,将粮食水分带走,经过仓中心的通风管4,然后经通风机5的出风口排入沉降夹层6。
本实用新型技术是针对中国专利文献CN203467255U公开的粮食加工用正负压通风干燥筒仓进行改进,改进点是在通风管的结构,通风管是采用竖管和螺旋管结合的方式,避免了粮食堵塞,通风效果好。负压干燥有利于粮粒中水分,从粮粒内部析出到表面,从而容易被干燥的空气带走。正压干燥风向与负压干燥相反,有利于降低由单向通风产生的水分梯度问题,使水分更加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