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覆盖驾驶部的驾驶室、覆盖发动机的发动机罩以及位于发动机罩的横外方侧的防尘罩的收割机。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收割机,有以下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收割机。
就专利文献1所述的收割机而言,通过防尘罩的摆动动作,能够开闭发动机罩的横外方侧的开口部,然而,不能使发动机罩内的空间较大地开放。
就专利文献2所述的收割机而言,由于发动机罩和防尘罩以能够一体摆动的方式设置,因此,不能够在不打开发动机罩的情况下仅使防尘罩呈开放姿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3-013332号”(参照[0043]段、[0060]段、图3至图5以及图7)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5-188397号”(参照[0059]段、[0075]段、图3至图9)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割机,能够在仅将防尘罩的位置变更至维护位置的状态、和对发动机罩和防尘罩一体进行位置变更从而使发动机罩内的空间开放的状态之间操作。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驾驶室,覆盖驾驶部,所述驾驶部具有驾驶座椅;发动机,装载在位于所述驾驶座椅的下方的机体框架上;发动机罩,能够在覆盖所述发动机的关闭位置和使所述发动机向外部开放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更;以及防尘罩,位于所述发动机罩的横外侧,将外部空气从机体横外方侧导入所述发动机罩的内部空间,所述防尘罩能够在位于所述发动机罩的横外侧的吸气位置和远离所述发动机罩的横外侧位置的维护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更,所述收割机能够在第一开放状态和第二开放状态之间进行变更,所述第一开放状态是指,能够在所述发动机罩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防尘罩的位置变更至维护位置,所述第二开放状态是指,能够使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防尘罩一体进行位置变更从而变更至打开位置。
根据该结构,防尘罩能够在位于发动机罩的横外侧的吸气位置和远离发动机罩的横外侧位置的维护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更,并且所述收割机能够在第一开放状态和第二开放状态之间进行变更,其中,所述第一开放状态是指,能够在发动机罩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防尘罩的位置变更至维护位置,所述第二开放状态是指,能够使发动机罩与防尘罩一体进行位置变更从而变更至打开位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收割机,该收割机能够在仅使防尘罩的位置变更至维护位置的状态、和使发动机罩和防尘罩一体进行位置变更从而使发动机罩内的空间开放的状态之间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限制所述防尘罩向维护位置移动的移动量的限制部件以横跨所述防尘罩和所述机体框架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利用限制部件能够限制防尘罩向维护位置移动的移动量,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防尘罩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限制部件设置在所述防尘罩的前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开交错有各种设备的防尘罩的后方侧部位,顺利且容易地将限制部件配设在空出较大空间的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后方,在机体横向上的所述防尘罩侧的位置,立设有支承所述驾驶室的后部外侧支柱。
根据该结构,由于后部外侧支柱立设在机体横向上的防尘罩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尽量靠近机体横外方的位置稳定性良好地支承驾驶室。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前后朝向的摆动支轴设置在与所述防尘罩的下部和所述发动机罩的下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所述防尘罩和所述发动机罩能够绕所述摆动支轴的轴心摆动,所述摆动支轴支承在所述后部外侧支柱的下部。
根据该结构,利用后部外侧支柱的下部,能够将摆动支轴设置在与防尘罩的下部和发动机罩的下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使防尘罩和发动机罩向横外方较大地开放,而且能够简化摆动支轴的安装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在所述后部外侧支柱的机体横内侧立设有支承所述驾驶室的后部内侧支柱,横跨所述后部外侧支柱和所述后部内侧支柱设置有连结框架,所述连结框架连结所述后部外侧支柱和所述后部内侧支柱。
根据该结构,利用连结框架将后部外侧支柱和所述后部内侧支柱作为能够相互加强的框组装构造,从而能够容易地提高驾驶室的支承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驾驶室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驾驶室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发动机罩和防尘罩相对于后部外侧支柱的安装部位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限制防尘罩的摆动范围的倾斜角度限制机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体框架
2:驾驶部
3:驾驶室
6A:后部外侧支柱
6B:后部内侧支柱
8:限制部件
18:发动机
20:驾驶座椅
40:发动机罩
50:防尘罩
64或67:连结框架
70:摆动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如无特别说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如下所示。也就是说,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收割机的一例)在作业行驶时的前进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的箭头F)为“前”,向后退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的箭头B)为“后”,以沿着该前后方向且朝前的姿势为基准,相当于右侧的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R)为“右”,同样相当于左侧的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L)为“左”。
(整体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有能够自动行驶的行驶机体,所述行驶机体在机体框架10的下部装备有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未图示)。在机体框架的前部的横一端侧部位设置有驾驶部2。在机体框架10的后部,沿着行驶机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脱粒装置(未图示)和谷粒箱(未图示)。进料器(未图示)从脱粒装置的前部向前方延伸,在进料器的延伸端部设置有收割部(未图示)。通过具有这些装置,构成了将由收割部收割的植立禾秆的全秆投入脱粒装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驾驶部2由驾驶室3所覆盖。在驾驶部2具有驾驶座椅20、操纵塔(未图示)以及侧面板23等。驾驶座椅20支承在发动机罩40的顶板部40a。
在驾驶部2的下部设置有动力部4。在动力部4设置有发动机18、发动机罩40以及防尘罩50等,发动机18将驱动力传递至履带行驶装置和行驶机体上的各作业装置,发动机罩40内装有发动机18,防尘罩50位于发动机罩40的横外侧。
(驾驶室)
如图1和图2所示,驾驶室3具有前壁部3F、左侧壁部3L、右侧壁部3R、后壁部3B以及屋顶部3T。
该驾驶室3连结并支承在驾驶部2本身以及在驾驶部2的后方从机体框架10立设的驾驶室支柱6。
前壁部3F具有用作前玻璃罩的透明板部30和安装在透明板部30的外周部内表面侧的前壁框部(未图示)。
在乘降口21所处一侧的右侧壁部3R,在乘降口21设置有乘降口门33。
(驾驶室的支承构造)
支承驾驶室3的驾驶室支柱6具有在防尘罩50的后侧立设在机体框架10的后部外侧支柱6A和立设在后部外侧支柱6A的机体横内侧的后部内侧支柱6B。
机体框架10具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管状的前后框架10A和连结在该前后框架10A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侧开放的槽状的左右框架10B。并且,如图3所示,后部外侧支柱6A安装成载置在相当于前后框架10A和左右框架10B的连结部的部位的状态,其中,前后框架10A在行驶机体1的右横侧端部向前后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如图2和图3所示,后部外侧支柱6A具有横跨左右框架10B和前后框架10A的平板状的承接板60,在该承接板60的上表面侧焊接固定有角管状的纵支柱部61a。并且,以被设置在纵支柱部61a的前表面侧的前加强板60a(相当于加强板)和设置在纵支柱部61a的后表面侧的后加强板60b夹着的状态,将纵支柱部61a与前加强板60a和后加强板60b焊接固定。前加强板60a和后加强板60b也焊接固定在承接板60。前加强板60a的上端缘以越靠近从纵支柱部61a远离的横外方侧越低的方式倾斜。
承接板60的右端侧以凸出至前后框架10A的右端缘的右横外侧的方式延伸。该凸出部分的下表面侧设置在焊接固定于前后框架10A的右横侧面的门形托架60c的上表面,通过贯通承接板60和门形托架60c的连结螺栓60d连结。承接板60不仅设置在门形托架60c的上表面,而且在左右方向上的比纵支柱部61a偏靠中央侧的部位,由未图示的连结螺栓连结在左右框架10B。
后部外侧支柱6A具有连接在纵支柱部61a的上侧的角管状的前倾支柱部61b。前倾支柱部61b从纵支柱部61a的上端部向斜前上方延伸,连接在驾驶室3的后方下部。
后部内侧支柱6B在后部外侧支柱6A的机体横内侧立设在左右框架10B上。
该后部内侧支柱6B具有螺栓固定在左右框架10B的内侧承接板62,在该内侧承接板62的上表面侧焊接固定有角管状的内侧纵支柱部63a的下端侧。在内侧纵支柱部63a的上端侧焊接固定有角管状的上部支柱部63b,上部支柱部63b的长边方向沿着前后方向,且向前方侧延伸设置。
后部外侧支柱6A的上部和后部内侧支柱6B的上部通过横跨后部外侧支柱6A的上部和后部内侧支柱6B的上部的上部连结框架64(相当于连结框架)相互连结。
后部外侧支柱6A和后部内侧支柱6B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也相互连结。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上部连结框架64的下方侧,后部外侧支柱6A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和后部内侧支柱6B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通过中间连结框架67(相当于连结框架)相互连结。
(动力部)
就动力部4而言,在机体框架10的相当于驾驶部2的下部的位置上装载有发动机18和散热器19。并且,具有覆盖该发动机18和散热器19的发动机罩40、和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发动机罩40的内部空间的防尘罩50。防尘罩50设置成位于发动机罩40的横外侧的状态。
发动机罩40以形成能够内装发动机18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具有前壁40b、后壁40c以及顶板部40a,在从侧面观察时大致呈门形。并且,在横外方侧和横内方侧形成有开口部(未图示),使横外方侧和横内方侧开放。
在顶板部40a的靠近前方的部分装载有驾驶座椅20。
发动机罩40和防尘罩50经由摆动支承机构7以能够绕前后方向轴心p1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机体框架10。
如图3至图4所示,摆动支承机构7具有前后一对摆动支轴70,前后一对摆动支轴70具有前后方向轴心p1。
后方侧摆动支轴70安装成能够在枢轴支承孔(未图示)中插拔,所述枢轴支承孔形成在设置于后部外侧支柱6A的纵支柱部61a的前表面侧的前加强板60a。
该后方侧摆动支轴70的后端部固定在安装于防尘罩50的下部的第二支架72。并且,前端部贯通安装于发动机罩40的下部的第一支架71的枢轴支承孔(未图示)从而插入防尘罩50的内部。
第一支架71由平板状的板件构成。沿左右方向位于机体横内方侧的部分以抵接在发动机罩40的后壁40c的下部的状态,经由连结螺栓71a连结在后壁40c。在比发动机罩40的后壁40c的横外侧更向横外方侧凸出的部分形成有外嵌于摆动支轴70的所述枢轴支承孔。由此,发动机罩40能够绕摆动支轴70的前后方向轴心p1摆动。
如图2和图4的实线所示,发动机18和散热器19被发动机罩40覆盖的状态为发动机罩40的关闭位置。并且,当防尘罩50如图4的虚线所示绕前后方向轴心p1向横外方侧摆动时,发动机罩40与该防尘罩50一体绕前后方向轴心p1旋转倾倒的状态为发动机罩40的打开位置。
就第二支架72而言,固定有摆动支轴70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经由连结螺栓72a连结在防尘罩50的后表面侧。
虽未图示,前方侧摆动支轴70以与后方侧摆动支轴70的前后方向轴心p1相同的轴心,支承在机体框架10的合适的部位。
如图4所示,与后方侧具有相同构造的第一支架71经由连结螺栓71a连结在发动机罩40的前壁40b。第一支架71在比发动机罩40的前壁40b更向横外方侧凸出的部分形成有外嵌在摆动支轴70的枢轴支承孔,发动机罩40的前壁40b侧也以能够绕摆动支轴70的前后方向轴心p1摆动的方式受到枢轴支承。
在该发动机罩40的前壁40b侧,并不存在相当于连结摆动支轴70和防尘罩50的第二支架72的部件,摆动支轴70直接插通防尘罩50的前表面侧的下部,防尘罩50的前表面侧也枢轴支承在摆动支轴70。
并且,防尘罩50通过倾斜角度限制机构8能够将绕前后方向轴心p1相对于机体框架10的摆动角度即倾斜角度调节成多个级别。
如图1和图4所示,倾斜角度限制机构8在设置于机体框架10上的固定框10C形成有引导槽80,并且,连结杆81横跨在该引导槽80和防尘罩50之间。
引导槽80在左右方向上的位于最靠近横内方侧的退避位置80a、位于最靠近横外方侧的最凸出位置80c以及位于退避位置80a和最凸出位置80c的中间部的中间凸出位置80b这三个部位,形成有卡合槽。
连结杆81具有:卡定凸起81a,插入形成于防尘罩50的前表面的卡合孔50a;以及手柄部81b,形成于卡入引导槽80的卡入侧的相反侧的端部。
在该构造中,把持手柄部81b,能够以卡定凸起81a部分为支点,操作卡入引导槽80侧的连结杆81的端部。因此,通过选择连结杆81的端部相对于引导槽80的卡合槽的卡合状态,能够将防尘罩50绕前后方向轴心p1的摆动角度变更成多个级别并固定。
也就是说,连结杆81限制从引导槽80的卡合槽的存在位置到形成于防尘罩50的前表面的卡合孔50a的位置的距离,因此,该连结杆81能够作为限制防尘罩50随着左右摆动而打开的角度的限制部件发挥作用。
当连结杆81被操作至上述退避位置80a时,防尘罩50与在发动机罩40的横外侧开放的开口部相对,呈位于将外部空气向发动机罩40的内部空间送入的吸气位置的状态。当连结杆81被操作至最凸出位置80c或中间凸出位置80b时,防尘罩50呈位于绕下部的前后方向轴心p1向横外侧倾倒并使开口部开放的维护位置的状态。
如图2和图4所示,发动机罩40和防尘罩50通过扣式固定件51、52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相互连结。并且,发动机罩40的左右方向上的横内方侧的端部通过扣式固定件46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连结在机体框架10侧的固定部。
因此,只要解除通过连结发动机罩40的后壁40c和防尘罩50的后表面的固定件51、以及连结发动机罩40的顶板部40a和防尘罩50的前表面的固定件52进行的连结,就能够在不摆动操作发动机罩40的情况下仅绕前后方向轴心p1摆动操作防尘罩50。也就是说,该状态相当于第一开放状态,所述第一开放状态是指,能够在发动机罩4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防尘罩50的位置变更至维护位置。
并且,在保持通过固定件51和固定件52进行的连结的状态下,只要解除固定件46的连结,就能够使发动机罩40与防尘罩50一体绕前后方向轴心p1进行位置变更,其中,固定件46连结发动机罩40的顶板部40a和机体框架10侧的固定部。
该状态相当于第二开放状态,所述第二开放状态是指,能够使发动机罩40与防尘罩50一体进行位置变更从而变更至打开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绕前后方向轴心p1摆动操作发动机罩40和防尘罩50,能够在第一开放状态和第二开放状态之间进行位置变更,但并不限于该构造。
例如,也可以为以下结构,即,能够使发动机罩40和防尘罩50绕上下方向轴心摆动,或者,在水平方向上或上下方向上滑动从而进行位置变更,或者,也可以为装卸发动机罩40和防尘罩50的结构。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防尘罩50向维护位置移动的移动量的限制部件,示出了采用引导槽80和连结杆81的倾斜角度限制机构8的例子,作为该倾斜角度限制机构8,也能够采用能够调节长度的杆部件等适当的构造。并且,设置该倾斜角度限制机构8的位置也不限于防尘罩50的前方侧,也可以设置在后方侧等适当的位置。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发动机罩40和防尘罩50的固定件51、52、以及连结发动机罩40和机体固定部的固定件46而言,采用了扣式固定件,但并不限于该构造,也可以适当地采用钩子等能够简单地装卸的固定件。
其他结构只要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除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以外,还能够适用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以及将玉米和豆类等各种作物作为收割对象的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