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领域,具体是一种观赏性植物自动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家庭生活的条件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使得家中变得更加美观,人们常常会利用封闭阳台的温空效应种植观赏植物,这样的种植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是由于阳台一般都是在高处,因此为了便于种植观赏性至吗,现在人们多用各种花盆或其它包装箱进行种植,这样的种植方式不但不卫生、不雅观,而且施肥用水不方便、不均匀。同时,由于种植观赏性植物需要土壤,因此这些种植箱一般较重,所以移动起来不是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赏性植物自动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观赏性植物自动灌溉装置,包括主体、蓄电池组件、液泵、液位计、湿度传感器和左侧挡板,所述主体的底部均布设有四组万向轮组件,万向轮组件上设有刹车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蓄电池组件,蓄电池组件通过固定框架固定在主体的底部,固定框架由金属材料制成,主体的底部还设有连接水管,连接水管通过水管固定块固定在主体的底部;所述液位计设在主体的左侧,液位计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连通管,主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左侧挡板,主体的内部右侧设有右侧挡板,右侧挡板的右侧还设有第三挡板,左侧挡板上均布设有多个通孔,左侧挡板的内侧壁上设有湿度传感器,左侧挡板与主体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连通管相连通,且第一空腔的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连接有连接水管;所述第三挡板的右侧与主体形成储液区,第三挡板的顶部设有缺口,第三挡板和右侧挡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阀门,右侧挡板的底部设有溢流孔,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之间形成种植区;所述储液区的上部设有隔板,且隔板安装在第三挡板上,液泵通过螺栓安装在隔板上,液泵的上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与连接水管连通,液泵的底部连接有进液管,过滤罩设在储液区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和第三挡板均由同种材料一体铸造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设有过滤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挡板的高度小于主体侧壁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宽度小于储液区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的液位计就能够直观的看到主体内部的水位,湿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土壤的湿度,当土壤较干时,液泵启动,从而将储液区内的液体抽送至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的液体通过通孔渗透进入到种植区内,从而达到灌溉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观赏性植物自动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观赏性植物自动灌溉装置,包括主体1、蓄电池组件13、液泵20、液位计6、湿度传感器5和左侧挡板2,所述主体1的底部均布设有四组万向轮组件10,万向轮组件10上设有刹车装置,万向轮组件10和刹车装置均为现有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固不再赘述,主体1的底部设有蓄电池组件13,蓄电池组件13通过固定框架14固定在主体1的底部,固定框架14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固定框架14设有两组,此外,主体1的底部还设有连接水管9,连接水管9通过水管固定块11固定在主体1的底部;所述液位计6设在主体1的左侧,液位计6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连通管7,主体1的内部左侧设有左侧挡板2,主体1的内部右侧设有右侧挡板16,右侧挡板16的右侧还设有第三挡板18,主体1、左侧挡板2、右侧挡板16和第三挡板18均由同种材料一体铸造而成,左侧挡板2上均布设有多个通孔4,左侧挡板2的内侧壁上设有湿度传感器5,左侧挡板2与主体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第一空腔3与连通管7相连通,且第一空腔3的上部设有进水口8,进水口8上连接有连接水管9;所述第三挡板18的右侧与主体1形成储液区25,第三挡板18的顶部设有缺口19,第三挡板18的高度小于主体1侧壁的高度,第三挡板18和右侧挡板16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7,第二空腔17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阀门,右侧挡板16的底部设有溢流孔15,左侧挡板2和右侧挡板16之间形成种植区12;所述储液区25的上部设有隔板22,隔板22的宽度小于储液区25的宽度,且隔板22安装在第三挡板18上,液泵20通过螺栓安装在隔板22上,液泵20的上端设有出液管21,出液管21与连接水管连通,液泵20的底部连接有进液管23,进液管23的底部设有过滤罩24,过滤罩24设在储液区25的底部;使用过程中,通过液位计6就能够直观的看到主体1内部的水位,湿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土壤的湿度,当土壤较干时,液泵20启动,从而将储液区25内的液体抽送至第一空腔3内,第一空腔3内的液体通过通孔4渗透进入到种植区12内,从而达到灌溉的目的,且多余的水分会通过溢流孔15进入到第二空腔17内,当土壤湿润时,关闭液泵20,从而能够实现自动灌溉,湿度传感器为现有技术,且通过将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也是现有技术,在生产生活中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固不再赘述。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