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9807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



背景技术:

棘胸蛙,俗称石蛙、棘蛙、石鸡等,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系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特有大型食用蛙,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食用后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清热解毒、治疳疾等功效,素有“百蛙之王”和“山珍”之美誉,历来是我国居民喜食的名贵佳肴和高档滋补品。近年来,随栖息地生境的持续恶化和山民滥捕的影响,我国野生棘胸蛙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故在有效增殖保护这一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易危等级的名贵野生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棘胸蛙的养殖,无疑对农民创收致富和满足市场对棘胸蛙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棘胸蛙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蝌蚪在变态时期往往会出现成活率低、病害率高等问题,给人工养殖棘胸蛙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蝌蚪在变态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率高、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包括水源处理区,所述水源处理区连接有自由活动区与觅食区,所述水源处理区与自由活动区、觅食区之间设有小孔喷雾状的水管,所述自由活动区与觅食区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隔离装置,所述觅食区设有排污管,所述自由活动区与觅食区均连接有斜面斜坡区,所述斜面斜坡区连接有排水区,所述排水区设有网兜控制区。

所述自由活动区、觅食区、斜面斜坡区、排水区的上方设有深色塑料膜。

所述水源处理区、自由活动区、觅食区、斜面斜坡区均设有温度计。

所述自由活动区、觅食区、斜面斜坡区、排水区内均设有加湿器。

所述斜面斜坡区的高度为0.3m-0.4m,所述斜面斜坡区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11°~15°,斜坡为圆弧状。

所述斜面斜坡区的表层铺有鹅卵石。

所述排水区的底部设有排水道,所述排水区的侧壁设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水源处理区的水源采用“细水长流”的模式输送给池内的各个区域可将各个区域的漂浮污染物冲走,保持水质的高洁净度以及流动性,当蝌蚪觅食时,可上拉隔离装置,将蝌蚪驱赶至觅食区,蝌蚪觅食结束后至活动区,再放下隔离装置,而觅食区的废水以及食物残渣可全部经排污管排出,保证蝌蚪洁净的生活环境,减少患病率,提高成活率,而斜面斜坡区可供蝌蚪变态时休息,网兜控制区可防止蝌蚪被排出池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水源处理区1、自由活动区2、觅食区3、水管4、隔离装置5、排污管6、斜面斜坡区7、排水区8、网兜控制区9、深色塑料膜10、温度计11、加湿器12、排水道13、排水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包括水源处理区1,所述水源处理区1连接有自由活动区2与觅食区3,所述水源处理区1与自由活动区2、觅食区3之间设有小孔喷雾状的水管4,所述自由活动区2与觅食区3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隔离装置5,所述觅食区3设有排污管6,所述自由活动区2与觅食区3均连接有斜面斜坡区7,所述斜面斜坡区6连接有排水区8,所述排水区8设有网兜控制区9。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长3.5-4.5m,宽2-3m,高0.8-1.2m,自由活动区与觅食区比例为1.5:1;将棘胸蛙蝌蚪的预备变态池分为若干区域,通过把水源处理区1的水源采用“细水长流”的模式输送给池内的各个区域可将各个区域的漂浮污染物冲走,保持水质的高洁净度以及流动性,当蝌蚪觅食时,可上拉隔离装置5,将蝌蚪驱赶至觅食区3,蝌蚪觅食结束后至自由活动区2,再放下隔离装置5,而觅食区3的废水以及食物残渣可全部经排污管排出,保证蝌蚪洁净的生活环境,减少患病率,提高成活率,而斜面斜坡区6可供蝌蚪变态时休息,网兜控制区9可防止蝌蚪被排出池外。

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自由活动区2、觅食区3、斜面斜坡区5、排水区8的上方设有深色塑料膜10。给正处在变态时期的蝌蚪一个阴凉,幽静的环境,适于蝌蚪变态。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水源处理区1、自由活动区2、觅食区3、斜面斜坡区5均设有温度计11。保证蝌蚪适合生存的水温在18°-25°之间,确保蝌蚪的最适生长温度23°。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自由活动区2、觅食区3、斜面斜坡区5、排水区8内均设有加湿器12。保证个区域内的环境湿度在80%-95%之间,保证蝌蚪变态时的湿度所需。

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斜面斜坡区7的高度为0.3m-0.4m,所述斜面斜坡区7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11°~15°,斜坡为圆弧状;所述斜面斜坡区7的表层铺有鹅卵石。蝌蚪可吸附在斜面上的鹅卵石进行休息,斜坡为圆弧状更容易让水流流动,还可以通过水量来控制蝌蚪的生长密度,饲养100-150只蝌蚪,第1到5天可加水至斜面高度1/3处,第5到10天假说至斜面高度3/2处,第10到20天可加水至最高处。

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区8的底部设有排水道13,所述排水区8的侧壁设有排水孔14。垃圾废物可集中在排水道13直接收集处理,池里的水可以直接通过排水孔14排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