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式粘鼠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1233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包覆式粘鼠薄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用具,特别是涉及包覆式粘鼠薄膜。



背景技术:

老鼠不仅会造成环境的脏乱、偷吃家中食物、破坏各种家具及电器,而且更是传染疫病的途径之一,为了有效扑灭老鼠,相关人员设计了老鼠药、捕鼠笼、粘鼠板或捕鼠夹等各种捕捉老鼠的装置或药物,而上述的使用方式不外乎是将捕鼠装置或药物放置于老鼠出没的地方,进而引诱扑杀或者是使老鼠不小心触碰捕鼠装置而引发捕捉开关。

但是,传统的捕鼠装置或药物分别都有缺点,例如:老鼠药虽然具有强烈毒性,可以有效防治老鼠,但老鼠药却容易被家中的儿童所误食,将造成生命危害,因此老鼠药存在使用安全的隐患;而捕鼠笼的捕鼠效果非常有限,若是体型较大的成鼠进入捕鼠笼,还是会有挣脱的机会;若不小心误触捕鼠夹,则会造成严重夹伤。

粘鼠板大多为厚纸板制成,且在厚纸板的一面上涂布有一层粘合剂,但当体型较大的老鼠沾粘粘结到粘鼠板时,经常会因为体型较大的老鼠力量较大而造成脱离,使得粘鼠板无法完全粘着捕捉体型较大的老鼠。因此,针对传统的捕鼠装置或药物的缺点,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以解决改善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覆式粘鼠薄膜,利用本体软性材质结构的特性,当老鼠走路不小心沾粘到粘胶层时,在经过反复挣扎过程中,本体会随意改变形状,使得粘胶层沾粘到老鼠的身体面积就越多,直到粘胶层包覆老鼠整个身体,令老鼠无法动弹,即使老鼠为体型较大的成鼠,也无法完全挣脱,达到捕捉各种体型老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覆式粘鼠薄膜,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软性材质,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本体的厚度,所述粘胶层用于粘结捕捉老鼠,且随老鼠挣扎所述本体会随意改变形状,使所述粘胶层整体包覆老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异于所述本体,并拆离式贴设于所述粘胶层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胶层具有第一粘结面及第二粘结面,所述第一粘结面与第二粘结面相反设置,所述第一粘结面粘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粘结面粘设于所述离型膜,使所述粘胶层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离型膜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胶层以涂布或粘贴方式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结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贴合层,所述贴合层异于所述粘胶层,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层的粘性小于所述粘胶层的粘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纸张或织布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厚度介于5厘米至25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胶层的厚度与所述本体的厚度比例为3:1至5:1。

上述包覆式粘鼠薄膜,可以直接置放或贴设方式设置于地板上,且本体会随意改变形状,当老鼠沾粘到粘胶层时,老鼠经过反复挣扎,使得粘胶层沾粘到老鼠的部位就越多,直到粘胶层完全包覆老鼠整个身体,令老鼠无法动弹,即使老鼠为体型较大的成鼠,也无法完全挣脱,达到捕捉各种体型老鼠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包覆式粘鼠薄膜相对于传统的粘鼠板厚度较薄,使得老鼠在走路时比较不容易察觉,更能提高捕捉老鼠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一),表示老鼠沾粘到本体的粘胶层;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二),表示老鼠经过挣扎,使粘胶层包覆粘结老鼠整个身体;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

老鼠-1;

包覆式粘鼠薄膜-100;

本体-10;

第一表面-11;

第二表面-12;

粘胶层-13;

第一粘接面-131;

第二粘接面-132;

贴合层-14;

离型膜-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明白,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均按适于举例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绘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覆式粘鼠薄膜100包括本体10及粘胶层13,本体10为软性材质,并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与第一表面11相反设置的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设有粘胶层13,粘胶层13的厚度大于本体10的厚度,粘胶层13可以粘结捕捉老鼠。使用时可以直接放置或贴设设置于地板上,且本体会随意改变形状,当老鼠沾粘到粘胶层时,老鼠经过反复挣扎,使得粘胶层沾粘到老鼠的部位增加,直到粘胶层完全包覆老鼠整个身体,令老鼠无法动弹,即使老鼠为体型较大的成鼠,也无法完全挣脱,达到捕捉各种体型老鼠的目的。

优选的,本体10可以为可挠式弯折或任意变换形态的纸张或织布材质。可将本体10随意剪裁成任何面积或形状。

本体10的厚度介于5厘米至25厘米之间。本体10相对于传统的粘鼠板整体厚度较薄使得老鼠在走路时比较不容易察觉,更能达到捕捉老鼠的成功率。优选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为平整的表面。

优选的,粘胶层13的厚度与本体10之厚度比例为3:1至5:1。

粘胶层13具有第一粘结面131及第二粘结面132,第一粘结面131与第二粘结面132相反设置,第一粘结面131与第二粘结面132皆可粘设结合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优选的,粘胶层13的第一粘结面131粘设于第一表面11,粘胶层13可以以涂布或粘贴方式与第一表面11相互结合。其中,粘胶层13包括粘结捕捉老鼠1的粘着剂,并以涂布方式结合于第一表面11。

包覆式粘鼠薄膜100进一步包括离型膜20,离型膜20异于本体10,并拆离式贴设于粘胶层13的第二粘结面132。在包覆式粘鼠薄膜100尚未使用粘结捕捉老鼠1时,离型膜20用于隔绝粘胶层13不受到灰尘或其他外来物质沾附,而造成第二粘接面132粘性下降。同理,在包覆式粘鼠薄膜100要来使用捕捉老鼠1时,使用者可将离型膜20撕离,并将不具有粘性的第二表面12放置于老鼠1会经过的路径地面上,令粘胶层13相对第二表面12完全裸露地面。

如图3及图4所示,当老鼠1的前肢或身体不小心沾粘到粘胶层13时,由于本体10为软性材质制成,老鼠1在反复挣扎过程中,本体10会随意改变形状,进而使粘胶层13沾粘到老鼠1的身体面积增多,直到粘胶层13完全包覆老鼠1整个身体,令老鼠1无法动弹,即使老鼠1为体型较大的成鼠,也无法完全挣脱,达到捕捉各种体型老鼠1的目的。

如图5所示,包覆式粘鼠薄膜100进一步包括贴合层14,贴合层14异于粘胶层13设置于本体10的第二表面12上。优选的,贴合层14的粘性小于粘胶层13的粘性,使包覆式粘鼠薄膜100形成类似于双面胶的形态。包括贴合层14的包覆式粘鼠薄膜100不仅具有上述各实施例中其他包覆式粘鼠薄膜100所具有的功能及优点,而且使用时可以将本体10的贴合层14贴设于老鼠1会经过的路径或是墙面上,并且撕离离型膜20使得粘胶层13相对贴合层14呈现裸露状态,当老鼠1不小心沾粘到粘胶层13时,在老鼠1的挣扎过程中,老鼠1的挣脱力量可以使贴合层14撕离于地面或墙面,使得粘胶层13沾粘到老鼠1的部位增多,进而达到捕捉老鼠1的目的。

此外,使用者可选择购买如图2所示或者如图5所示的包覆式粘鼠薄膜100。如图2所示或者如图5所示包覆式粘鼠薄膜中的任意一种,用户都可任意剪裁本体10的捕捉面积,或者可大面积布置于老鼠1经常出现的路径或地方。其中,使用方式的不同在于如图2所示的包覆式粘鼠薄膜100是将本体10直接置放在地面上,而如图5所示的包覆式粘鼠薄膜100则是将本体10贴设于地面上,上述两种形态皆能达到有效完全包覆粘结老鼠1的目的;再者,包覆式粘鼠薄膜100相对传统粘鼠板厚度较薄,使得老鼠1在走路时比较不容易察觉,更能达到捕捉老鼠1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