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5743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个绿色的毛毯,在夏天可以保持屋顶的凉爽,冬天保持了屋顶的温暖,减少了热岛效应。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正在推行“绿色屋顶”建设,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在屋顶上种植地被植物、灌木和其他植物,不但能吸收更多的降水,减轻下水道和水处理系统的负担,而且这种植被还能使房屋在夏天更为凉爽,减少室内空调的使用,节约了电费,降低了电厂的高峰负荷。

目前的绿色屋顶主要靠人工灌溉,极大的增加了绿化成本,同时不利于节约水资源。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地区的天然雨水,直接沿着地表或坡面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若能天然雨水通过集中收集,回收利用于绿地灌溉等,将极大的提高雨水利用效率,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有必要结合生态、经济和景观各方面的要求,开发出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它不仅能绿化美化屋顶环境,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能够实现植物水分的自动浇灌,节约绿化成本,可推广应用到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由上网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粗砂层、卵石层和自动给水系统,所述自动给水系统由蓄水池、进水管和渗水管组成,所述渗水管设置粗砂层内,并与所述蓄水池侧面下部连接在一起;所述渗水管表面分布若干小孔,内部填充高吸水纤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蓄水池顶部侧面,进水管表面设置有进水阀;所述卵石层内设置有排水口。

优选地,所述渗水管在粗砂层内由外向内呈环形分布。

优选地,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过滤格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屋顶的自动给水系统,经过渗水管内部的高吸水纤维,缓慢释放水分供植物吸水利用,实现了水分的自动补给,节约人工浇灌成本,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绿色屋顶工程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渗水管平面布置结构俯视图。

图例说明:1-种植层;2-粗砂层;3-卵石层;4-渗水管;5-小孔;6-排水口;7-蓄水池;8-进水管;9-进水阀;10-植物;11-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自动给水种植结构,包括由上网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1、粗砂层2、卵石层3和自动给水系统,自动给水系统由蓄水池7、进水管8和渗水管4组成,渗水管4设置粗砂层2内,由外向内呈环形分布,并与蓄水池7侧面下部连接在一起;渗水管4表面分布若干小孔,内部填充高吸水纤维;进水管8设置在蓄水池7顶部侧面,进水管8表面设置有进水阀9;卵石层3内设置有排水口6,排水口6处设置有过滤格栅。当屋顶植物10需要水分时,蓄水池7内部的水,经过渗水管4内部的高吸水纤维,缓慢释放水分供植物10吸水利用,以此实现了水分的自动补给。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