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与农业大棚整体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的大量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光伏工程建设用地。但是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尤其是在中东部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发展地面光伏电站就会受到工程建设用地的限制,而这些地区的用电负荷较大,电网消纳能力强,不存在弃光现象,因此又有必要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为了缓解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和工程建设用地限制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开发出与现有农业设施接合,受工程建设用地限制小的光伏发电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支架与农业大棚整体结构体系,改善现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建设用地缺乏或者受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与农业大棚整体结构体系,包括农业大棚和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设置于所述农业大棚的后坡;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多个支架立柱和光伏板支撑构件,多个所述支架立柱均竖直固定于立柱基础上,所述光伏板支撑构件固定于多个所述支架立柱上;所述农业大棚设有拱形骨架,所述拱形骨架用于支撑大棚覆膜形成所述农业大棚的拱形内部空间;所述拱形骨架的一端为地面端,所述地面端固定于地面基础上,所述拱形骨架的另一端为立柱端,所述立柱端固定于所述支架立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骨架为多条拱形的拱杆和多条纵向拉杆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多条所述拱杆平行布置,多条所述纵向拉杆沿垂直于所述拱杆的方向将多条所述拱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拱杆由多条支拱杆拼接而成,所述支拱杆之间通过拱杆连接套筒拼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骨架的地面端设有基础连接转换梁,所述基础连接转换梁与所述拱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基础连接转换梁固定于所述地面基础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连接转换梁通过转换梁固定抱箍固定于所述地面基础上,所述转换梁固定抱箍卡固于所述基础连接转换梁的外壁上,所述转换梁固定抱箍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地面基础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连接转换梁为方形钢管,所述方形钢管上焊接固定有连接管套,所述拱杆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套内,所述连接管套上还设有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用于紧固所述连接管套内的所述拱杆。
进一步地,所述拱形骨架的立柱端设有立柱连接转换梁,所述立柱连接转换梁与所述拱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立柱连接转换梁通过转换梁固定抱箍固定于所述支架立柱上,所述转换梁固定抱箍卡固于所述立柱连接转换梁的外壁上,所述转换梁固定抱箍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架立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连接转换梁为方形钢管,所述方形钢管上焊接固定有连接管套,所述拱杆固定于所述连接管套内,所述连接管套上还设有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用于紧固所述连接管套内的所述拱杆。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板支撑构件包括多根支架斜撑、多根支架斜梁和多根支架檩条,每两根所述支架斜撑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每一个所述支架立柱上,每两根所述支架斜撑的另一端和每一个所述支架立柱的顶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根所述支架斜梁均固定于每两根所述支架斜撑的另一端和每一个所述支架立柱的顶端上;多根所述支架檩条分别垂直固定于多根支架斜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斜撑的一端通过斜撑固定抱箍固定于所述支架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设计:
1、将光伏支架与现有的农业大棚结构接合为整体,解决了两者之间的连接问题,可以无需专门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用地,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将地光伏支架布置在大棚的后坡,大棚可利用前坡采光从而不影响农业大棚的采光,同时由于相邻大棚间具有间距,光伏支架也不对相邻大棚采光产生影响。
2、通过设置两个转换梁,一方面可以减少大棚地面基础的设置数量,同时由于转换梁本身为平直的,所以大棚拱杆在地面端不需调平;另一方面可以使大棚结构与光伏支架共用立柱基础,施工连接简便,误差小,减少大棚钢结构材料量和基础数量,降低建设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部位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部位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础连接转换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农业大棚;11拱杆;111支拱杆;112拱杆连接套;12纵向拉杆;13基础连接转换梁;131方钢管;132连接套管;133顶紧螺栓;134转换梁固定抱箍;135固定螺栓;14立柱连接转换梁;2光伏支架;21支架立柱;22支架斜撑;23支架斜梁;24支架檩条;25斜撑固定抱箍;3地面基础;4立柱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农业大棚1和光伏支架2,光伏支架2设置于农业大棚1的后坡;光伏支架2包括多个支架立柱21和光伏板支撑构件,多个支架立柱21均竖直固定于立柱基础4上,光伏板支撑构件固定于多个支架立柱21上;农业大棚1设有拱形骨架,拱形骨架用于支撑大棚覆膜形成农业大棚的拱形内部空间;拱形骨架的一端为地面端,地面端固定于地面基础3上,拱形骨架的另一端为立柱端,立柱端固定于支架立柱21上。
拱形骨架为多条拱形的拱杆11和多条纵向拉杆12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多条拱杆11平行布置,多条纵向拉杆12沿垂直于拱杆11的方向将多条拱杆11固定连接。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拱杆11的长度较大,拱杆11由多条支拱杆111拼接而成,支拱杆之间通过拱杆连接套筒112拼接在一起。
如图1、图2所示,拱形骨架的地面端设有基础连接转换梁13,基础连接转换梁13与拱杆11垂直固定连接,基础连接转换梁13固定于地面基础3上。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基础连接转换梁13为方形钢管131,方形钢管131上焊接固定有连接管套132,拱杆11固定于连接管套132内,连接管套132上还设有顶紧螺栓133,顶紧螺栓133用于紧固连接管套132内的拱杆11。方形钢管131通过转换梁固定抱箍134固定于地面基础3上,转换梁固定抱箍134卡固于方形钢管131的外壁上,转换梁固定抱箍134通过固定螺栓135固定于地面基础3上。
如图1、图2所示,拱形骨架的立柱端设有立柱连接转换梁14,立柱连接转换梁14与拱杆11垂直固定连接,立柱连接转换梁14通过转换梁固定抱箍固定于支架立柱21上,立柱连接转换梁14为方形钢管,方形钢管上焊接固定有连接管套,拱杆固定于连接管套内,连接管套上还设有顶紧螺栓,顶紧螺栓用于紧固连接管套内的拱杆,其结构与基础转换梁13的结构相同,可以参看图3中基础转换梁13的结构。立柱连接转换梁14与支架立柱21的连接方式为:转换梁固定抱箍卡固于立柱连接转换梁的外壁上,转换梁固定抱箍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支架立柱上;同样可以参看图3中基础转换梁14的固定方式。
如图1、2所示,光伏板支撑构件包括多根支架斜撑22、多根支架斜梁23和多根支架檩条24,每两根支架斜撑2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每一个支架立柱21上,本实施例中,支架斜撑22的一端通过斜撑固定抱箍25固定于支架立柱21上;每两根支架斜撑22的另一端和每一个支架立柱21的顶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根支架斜梁23均固定于每两根支架斜撑22的另一端和每一个支架立柱21的顶端上;多根支架檩条24分别垂直固定于多根支架斜梁23上。
本实用新型中定义农业大棚的“前坡”为朝向太阳照射最为充分的半坡,而“后坡”则为“前坡”的相反方向的半坡。例如,在北半球,大棚朝向南方其得到阳光照射最为充分,那么大棚的南方的半坡就为“前坡”,大棚的北边的半坡则为“后坡”。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