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大棚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适用于蔬菜种植及科研教学和种苗培育使用中。
背景技术:
社会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新型的设施农业受到业界人士的追捧。所谓的农业装备,其实主要就是温室设施,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高原、深山、沙漠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一半还要多,农业创新应用的空间有无限大,农业装备行业从幕后走到台前。纵观国内温室大棚行业,大中小企业参差不齐,落地的温室项目质量自然也大相径庭,为了能让有意发展设施农业的组织单位,能够更好的选择温室项目服务商,对温室大棚行业做了系统调研,将温室大棚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分为材料控制、技术控制、施工控制、售后控制四大方面,
而安装材料作为温室项目工程的源头,要从材料配件的生产及设计提出高标准要求,比如用于科研及种苗培育的温室大棚。
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考虑结构坚固性即所能承载的最大压力及韧性强度及风力大小等等,还要考虑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及能高效的进行施工安装及拆卸等,同时还要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光源增加大棚内的温度,实现升温的目的,节约能源的消耗。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其设计结构合理且能高效的进行施工安装及拆卸,且整体结构韧性强、耐压力强,所能承载的压力或风力强度优,适用范围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包括若干个立柱,及与立柱相配合使用的一组门头立柱,及设置在门头立柱之间的框架门,及与立柱、门头立柱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水平立柱,及与立柱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拱杆,及设置在拱杆上的拉杆,及与拱杆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纵向杆,及设置在拱杆内两侧的两组斜拉撑,及设置在纵向杆上的卡槽,及与拱杆连接且设置为相邻纵向杆之间的摇膜管。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立柱、水平立柱、门头立柱、拱杆、拉杆、纵向杆和斜拉撑构成宽8000mm,长40000mm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中,相邻拱杆之间的距离为800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立柱、水平立柱、门头立柱和拱杆所构成的整体框架结构高度为3100mm,其中,拱杆两侧的高度为1800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拱杆、拉杆、纵向杆、斜拉撑和摇膜管分别采用直径为25*1.2mm、22*1.2mm、22*1mm、25*1.2mm、22mm的热镀锌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且能高效的进行施工安装及拆卸,且整体结构韧性强、耐压力强,所能承载的压力或风力强度优,同时相配合使用均匀设置在单体大棚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将热能进行收集转化,来进行大棚内的温控目的,实现调温和控温目的,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立柱、2-水平立柱、3-门头立柱、4-框架门、5-拱杆、6-拉杆、7-纵向杆、8-卡槽、9-摇膜管、10-斜拉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太阳能光伏温室单体大棚,包括若干个立柱1,及与立柱1相配合使用的一组门头立柱3,及设置在门头立柱3之间的框架门4,及与立柱1、门头立柱3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水平立柱2,及与立柱1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拱杆5,及设置在拱杆5上的拉杆6,及与拱杆5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纵向杆7,及设置在拱杆5内两侧的两组斜拉撑10,及设置在纵向杆7上的卡槽8,及与拱杆5连接且设置为相邻纵向杆7之间的摇膜管9。
进一步优选的,立柱1、水平立柱2、门头立柱3、拱杆5、拉杆6、纵向杆7和斜拉撑10构成宽8000mm,长40000mm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中,相邻拱杆5之间的距离为800mm;及立柱1、水平立柱2、门头立柱3和拱杆5所构成的整体框架结构高度为3100mm,其中,拱杆5两侧的高度为1800mm;及拱杆5、拉杆6、纵向杆7、斜拉撑10和摇膜管9分别采用直径为25*1.2mm、22*1.2mm、22*1mm、25*1.2mm、22mm的热镀锌管。
本结构的单体大棚,设计结构合理且能高效的进行施工安装及拆卸,且整体结构韧性强、耐压力强,所能承载的压力或风力强度优,适用范围广,同时相配合使用均匀设置在单体大棚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将热能进行收集转化,来进行大棚内的温控目的,实现调温和控温目的,适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