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6606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连续捕鼠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机械式的连续捕鼠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捕鼠方法主要有:药鼠、粘鼠、电鼠、夹鼠、捕鼠笼捕鼠等方法,大多为一次性使用,无法连续捕鼠,能够连续捕鼠的连续捕鼠器捕鼠效果往往不理想,或者需要外界提供电力或其它动力方能连续捕鼠,或者反应不够灵敏,老鼠生性多疑、警觉,进仓后感觉到危险可从捕鼠器中跑出,或者抗干扰性差,储鼠装置内老鼠的气味、活动声音对连续捕鼠形成干扰,老鼠胆子小会远离同伴被关的地方,或者储鼠数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捕鼠器,包括捕鼠室和储鼠仓,其中:

所述捕鼠室为长方体箱体,所述捕鼠室的左右端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入口1、第二入口2,所述捕鼠室中部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出口3,所述储鼠仓的入口与所述出口3连接设置;

所述捕鼠室内设置有第一翘板219、第二翘板224、第一平衡块212、第二平衡块216、第一翘板轴213、第二翘板轴215,第一限位块211、第二限位块217、第一横栏218、第二横栏225、诱饵钩门221、诱饵钩220、U型卡槽222、转子223、弹性片214,所述第一翘板219与所述第二翘板224大小相同,以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在所述捕鼠室两入口之间;所述第一翘板219的左端下表面连接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1,所述第二翘板224的右端下表面连接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17;所述捕鼠室的前后两侧壁之间连接设置有位于第一翘板219下方的第一翘板轴213、位于第一翘板219上方的第一横栏218、位于第二翘板224下方的第二翘板轴215和位于第二翘板224上方的第二横栏225,所述第一平衡块21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11和所述第一翘板轴213之间并连接设置于第一翘板219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平衡块216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块217和所述第二翘板轴215之间并连接设置于第二翘板215下表面上;所述第一翘板219的右端设置转子223,所述第二翘板224的左端设置所述U型卡槽222,所述转子223内嵌在所述U型卡槽222内,将所述第一翘板219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翘板224的左端以移动铰链连接;所述捕鼠室的顶端连接设置所述诱饵钩门221,所述诱饵钩门221的下端设置诱饵钩220;弹性片214一端连接设置于第二翘板224的下表面,另一端朝向出口3延伸;

所述出口3位于所述转子223下方,并且向外延伸为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内包括单向门311、单向门轴312、卡位装置313、限位装置314、单向出口315和两个扭力丝,所述单向出口315设置在单向通道的末端,所述限位装置314横跨设置在所述单向出口315上,并且与所述单向出口315的底边设置有预设距离,所述单向门轴312设置在单向通道上部的两壁间,所述卡位装置313套在所述单向门轴312上,并可绕所述单向门轴312转动,所述单向门311的一端固定在单向门轴312上,另一端置于所述限位装置314上,两个扭力丝成一定角度共同焊接在所述卡位装置313上,其中一根扭力丝置于所述单向门311上,与单向门方向一致,另一根扭力丝朝下,末端位于弹性片214下降到最低位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诱饵钩门221与所述捕鼠室顶部铰链连接,可开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翘板轴213与所述第一横栏218相距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翘板轴224与所述第二横栏225相距一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翘板224靠近所述出口3的侧面设置有弹性片214。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314为直角底边,与所述单向出口315下底有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储鼠仓包括仓体401、仓门403、导槽404、仓口405,所述仓体401为长方体,所述仓体401的前端设置仓门405,所述仓门405的两侧设置导槽404,仓门403内嵌在所述导槽404内。

优选地,所述单向出口315比所述储鼠仓仓口405略小。

优选地,所述仓体401的上端设置有提手402。

优选地,所述仓体401的侧壁为网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捕鼠器,包括捕鼠室和储鼠仓,捕鼠室的左右端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方便老鼠从不同方向进入,在第一入口处,可以看到第二入口,降低老鼠警觉性,便于诱鼠捕鼠,且结构和制作简单,成本低,使捕鼠难变得简单、容易,且无需外界动力。

2、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捕鼠器,所述限位装置为直角底边,直角底边距单向出口底边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的作用是:诱导老鼠看到出口下面的缝隙和光亮从而推开单向门,缩短老鼠在捕鼠室中的滞留时间。直角底边用来支撑单向门末端,限制单向门向下运动,另一直角边用来挡住单向门末端,防止储鼠仓中的老鼠逆向撬开单向门逃回捕鼠室,提高捕捉成功率。

3、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捕鼠器,老鼠从入口进入,沿翘板前进,跨过横栏,翘板中间连接整体开始向下呈“V”型下降运动,老鼠越往中间走向下运动的速度越快,同时弹性片带动卡位装置下面扭力丝逆时针运动,翘板运动到最低点瞬间,卡位装置顺时针回摆,底端扭力丝末端卡在弹性片上,两翘板停止运动,此时翘板两端上升到最高位并封闭入口,老鼠推开单向门进入储鼠仓的过程中,单向门带动卡位装置逆时针运动,卡位装置下面扭力丝末端脱离翘板上的弹性片,翘板从“V”型状态恢复为捕鼠前状态,进行下一次捕鼠,如此循环实现连续捕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翘板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捕鼠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捕获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储鼠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捕鼠器,包括捕鼠室和储鼠仓,其中:

所述捕鼠室为长方体箱体,所述捕鼠室的左右端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入口1、第二入口2,所述捕鼠室中部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出口3,所述储鼠仓的入口与所述出口3连接设置;

所述捕鼠室内设置有第一翘板219、第二翘板224、第一平衡块212、第二平衡块216、第一翘板轴213、第二翘板轴215,第一限位块211、第二限位块217、第一横栏218、第二横栏225、诱饵钩门221、诱饵钩220、U型卡槽222、转子223、弹性片214,所述第一翘板219与所述第二翘板224大小相同,以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在所述捕鼠室两入口之间;所述第一翘板219的左端下表面连接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1,所述第二翘板224的右端下表面连接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17;所述捕鼠室的前后两侧壁之间连接设置有位于第一翘板219下方的第一翘板轴213、位于第一翘板219上方的第一横栏218、位于第二翘板224下方的第二翘板轴215和位于第二翘板224上方的第二横栏225,所述第一平衡块21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11和所述第一翘板轴213之间并连接设置于第一翘板219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平衡块216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块217和所述第二翘板轴215之间并连接设置于第二翘板215下表面上;所述第一翘板219的右端设置转子223,所述第二翘板224的左端设置所述U型卡槽222,所述转子223内嵌在所述U型卡槽222内,将所述第一翘板219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翘板224的左端以移动铰链连接,转子的作用是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提高连接处的灵活性。翘板可以绕其轴转动,并以各轴为界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的板长均不对称,第一翘板219左侧的板短右侧的板长,第二翘板224左侧的板长右侧的板短。所述第一平衡块212、所述第二平衡块216使得两边的力矩略大于中间的力矩,无外力时两翘板间通过连接呈“八”字型静止平衡状态。

所述捕鼠室的顶端连接设置所述诱饵钩门221,所述诱饵钩门221的下端设置诱饵钩220,所述诱饵220上可以钩食物用来诱捕,或者在所述诱饵220上悬挂诱饵盒,诱饵盒里面可以放豆子、花生等。弹性片214一端连接设置于第二翘板224的下表面,另一端朝向出口3延伸。

所述出口3位于所述转子223下方,并且向外延伸为单向通道,所述单向通道内包括单向门311、单向门轴312、卡位装置313、限位装置314、单向出口315和两个扭力丝,所述单向出口315设置在单向通道的末端,所述限位装置314横跨设置在所述单向出口315上,并且与所述单向出口315的底边设置有预设距离,所述单向门轴312设置在单向通道上部的两壁间,所述卡位装置313套在所述单向门轴312上,并可绕所述单向门轴312转动,所述单向门311的一端固定在单向门轴312上,另一端置于所述限位装置314上,两个扭力丝成一定角度共同焊接在所述卡位装置313上,其中一根扭力丝置于所述单向门311上,与单向门方向一致,另一根扭力丝朝下,末端位于弹性片214下降到最低位时的上方。当两连接的翘板呈“V”型下降运动到最低点时,所述卡位装置313下面一根扭力丝末端卡住翘板侧面的所述弹性片214,翘板不再运动,此时老鼠处于捕获状态,当老鼠推开所述单向门311,所述单向门311向上运动时,带动所述卡位装置313一起作逆时针运动,卡在所述弹性片214上的扭力丝末端脱离翘板,翘板复位,这样完成了一次捕鼠过程,又进入到下一次捕鼠前状态。

所述诱饵钩门221与所述捕鼠室顶部铰链连接,可开合,方便对诱饵进行更换。所述第一翘板轴213与所述第一横栏218相距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翘板轴224与所述第二横栏225相距一预设距离,不影响翘板的运动。所述第二翘板224靠近所述出口3的侧面设置有弹性片214。所述限位装置314为直角底边,与所述单向出口315下底有预设距离,诱导老鼠看到出口下面的缝隙和光亮从而推开单向门,缩短老鼠在捕鼠室中的滞留时间,直角底边用来支撑单向门末端,限制单向门向下运动,另一直角边用来挡住单向门末端,防止储鼠仓中的老鼠逆向撬开单向门逃回捕鼠室,提高捕捉成功率。

所述储鼠仓包括仓体401、仓门403、导槽404、仓口405,所述仓体401为长方体,所述仓体401的前端设置仓门405,所述仓门405的两侧设置导槽404,仓门403内嵌在所述导槽404内。所述单向出口315比所述储鼠仓仓口405略小。所述仓体401的上端设置有提手402。所述仓体401的侧壁为网状。

使用时,将所述单向出315口插入到所述仓口405上,老鼠从所述入口1或所述入口2进入,沿所述第一翘板219或所述第二翘板224前进,从跨过所述第一横栏218或所述第二横栏225那刻起,翘板中间连接整体开始向下呈“V”型下降运动,老鼠越往中间走向下运动的速度越快,同时所述弹性片214带动卡位装置下面扭力丝逆时针运动,翘板运动到最低点瞬间,所述卡位装置313顺时针回摆,底端扭力丝末端卡在弹性片上,两翘板停止运动,此时翘板两端上升到最高位并封闭入口,老鼠处于捕获状态,老鼠推开所述单向门311进入储鼠仓的过程,所述单向门311带动卡位装置逆时针运动,所述卡位装置313下面扭力丝末端脱离翘板上的弹性片214,翘板从“V”型状态恢复为捕鼠前状态,进行下一次捕鼠,如此循环实现连续捕鼠。捕鼠后,将所述单向出口315从所述储鼠仓的所述仓口405拔出,所述仓门403迅速沿所述导槽404下落堵住仓口,所述储鼠仓便可提走对老鼠进行处理。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捕鼠器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