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1406阅读:7642来源:国知局
除油膜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油膜器。



背景技术:

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对居家环境的注重,在一些家庭或办公场所,放一缸观赏鱼或观赏水草,让自已在都市繁忙的生活之余,更贴近自然,已成为一种流行。观赏鱼和观赏水草需要采用玻璃缸进行养殖和维护,而为了保证缸体内水质的稳定性,在鱼缸或水草缸的日常运行中,还需要设置循环水装置。对于鱼缸中的鱼类,需要定期喂养、除虫,而水草需要充足的光照、CO2以及液肥的添加。鱼类有时不能把投入的饵料及时吃完,残留的饵料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分解出油脂,水草液肥中一些有机养料,也会有轻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油脂成分,这些油脂会飘浮在水面上,久而久之就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膜。油膜的存在会影响到水中氧气的含量,影响到水草叶面对光的吸收,进而大大影响鱼缸或水草缸的观赏性,以及缸体内生物的生存状态。这就需要在循环水装置中设置除油膜器,以去除水面上的油膜。

传统的除油膜器结构单一,悬浮在水面上一般处于静止不动的,进而通过抽水泵提供动力将水面上的油膜通过除油膜器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油膜器,能很好地对鱼缸水面油膜进行清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稳定性更好,结构设计上更加简明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油膜器,其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一侧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上端部设置有水面收集器,所述水面收集器包括连接管及收集头,所述连接管与收集头连通设置,所述收集头设有旋转壳体,所述旋转壳体中部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旋转壳体上端部周侧间隔设置有过滤片,所述过滤片为涡轮状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壳体内侧部设置有斜坡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坡部的坡度为15~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片的数量为8~12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片一侧端部所在切线与旋转壳体中心连线的角度为45~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面收集器为亚克力材质构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油膜器在旋转壳体上端部间隔设置涡轮状的过滤片,通过过滤片对水面油膜的过滤来带动旋转壳体旋转,同时提升水面油膜的吸油能力,使得产品更为动感美观,同时提升了产品的吸油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油膜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面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除油膜器包括进水管10,进水管10一侧设置有调节管20,所述调节管20上端部设置有水面收集器30,所述水面收集器30包括连接管31及收集头32,所述连接管31与收集头32连通设置,所述收集头32设有旋转壳体321,所述旋转壳体321中部开设有流通孔322,所述流通孔322与连接管31连通设置,所述旋转壳体321上端部周侧间隔设置有过滤片333,所述过滤片333为涡轮状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壳体321内侧部设置有斜坡部3211,所述斜坡部3211的坡度为15~30°,所述过滤片333斜向下固定设置在斜坡部3211上,以保证过滤片333能更好地在水面上进行旋转,进而将水面油膜通过连接管31进行过滤收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片333的数量为8~12片,所述过滤片333一侧端部所在切线与旋转壳体321中心连线的角度为45~60°,以保证过滤片333能更好地对旋转,同时,提升了过滤片333对水面油膜的吸油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面收集器30为亚克力材质构造。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水面收集器30卡持在调节管20内并放置在水族箱内的,此时,水面收集器30悬浮在水面之上,由于过滤片333为涡轮状构造,当水面油膜进入到旋转壳体321内时,会对旋转壳体321施力,旋转壳体321在过滤片333的作用下开始旋转,使得产品更为动感美观;同时,由于旋转壳体321的转动,水面油膜从各方向均能有效进入到旋转壳体321内并经由连接管31导送出去,从而可有效去除水族箱内的水面上的油膜,保证了水质,为鱼类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鱼缸除油装置在旋转壳体321上端部间隔设置涡轮状的过滤片333,通过过滤片333对水面油膜的过滤来带动旋转壳体321旋转,同时提升水面油膜的吸油能力,使得产品更为动感美观,同时提升了产品的吸油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