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翻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59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滩涂翻耕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滩涂翻耕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贝类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我国南方各省已经大面积普及贝类人工养殖。但无论是养过的或是新开垦的滩涂贝田,都要经过整理后才能养贝,且一般要经过一翻土、二耙土和三平土等步骤,翻土深度在25~35厘米之间,使表层的敌害生物翻到底层窒息死亡、深处的敌害生物翻到上层予以杀死。同时由于滩涂地的特殊地质条件,目前滩涂养殖整田或开垦贝田多采用挖掘机,不仅效率低而且易于在滩涂地陷车。为此,设计一种滩涂翻耕车,不仅可以适应滩涂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同时提升滩涂养殖整田或开垦贝田效率,大大降低开垦或整理贝田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滩涂翻耕车,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滩涂翻耕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尾部经液压转动架连接有翻耕犁,所述翻耕犁包含若干犁铧,所述车架的前部设置有用以控制液压转动架的控制台;所述液压转动架包含转动液压缸与V字形转动架,所述转动液压缸的固定端与车架相铰接,所述转动液压缸的伸缩端与V字形转动架的一伸出端相铰接,所述V字形转动架的中部与车架相铰接,所述V字形转动架的另一端连接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犁铧。

优选的,所述犁铧包含用以卡在V字形转动架的横杆上的固定钩,所述固定钩的下部经螺丝螺母组件连接有刀座,所述刀座整体呈n字形,所述刀座的内侧部固定连接有曲面刀片,所述曲面刀片整体呈四边形状并向一侧倾斜扭曲,若干所述曲面刀片均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刀座与曲面刀片的下背部设置有辅助筋,所述辅助筋的背部伸出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辅助翼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钩的上部经螺丝螺母组件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含主套筒、副套筒以及T字形螺杆,所述主套筒经螺丝螺母组件与固定钩相连接,所述副套筒设置在刀座的上背部,所述T字形螺杆穿过副套筒后与主套筒螺纹连接,所述T字形螺杆与副套筒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钩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刀座、调节组件相连接的调节孔。

优选的,所述车架的下方设置有前底盘与后底盘,所述前底盘与后底盘之间经前后转向连杆与铰链相连接,所述前后转向连杆与铰链设置在前底盘与后底盘的中轴线上,所述前后转向连杆与铰链的旁侧设置有连接前底盘与后底盘并控制转向的转向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前底盘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经离合器变速箱连接至分动器,所述分动器分别经传动轴联接至前车桥与后车桥,所述前车桥设置在前底盘上,所述后车桥设置在后底盘上。

优选的,所述车架在前底盘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所述车架在后底盘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后行走轮,所述前行走轮采用双排设置的轮胎,所述后行走轮采用单排设置的轮胎;所述轮胎的胎面上周向布置有两圈间隔设置的凸起,两圈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相互交叉布置,每个所述凸起均呈L字形,每个所述凸起均倾斜设置,每个所述凸起的弯折部均朝内设置。

优选的,所述前底盘与后底盘上均设置有板簧悬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合理,翻耕效率高,通过控制转动液压缸可以调节翻耕犁的上下高度,可以适应不同滩涂养殖整田或贝田的翻耕深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犁铧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轮胎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车架,2-液压转动架,201-转动液压缸,202-V字形转动架,3-犁铧,301-固定钩,302-螺丝螺母组件,303-刀座,304-曲面刀片,305-辅助筋,306-辅助翼板,307-主套筒,308-副套筒,309-T字形螺杆,4-控制台,5-前底盘,6-后底盘,7-前后转向连杆,8-铰链,9-转向液压缸,10-发动机,11-分动器,12-轮胎,12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滩涂翻耕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尾部经液压转动架2连接有翻耕犁,所述翻耕犁包含若干犁铧3,所述车架1的前部设置有用以控制液压转动架2的控制台4;所述液压转动架2包含转动液压缸201与V字形转动架202,所述转动液压缸201的固定端与车架1相铰接,所述转动液压缸201的伸缩端与V字形转动架202的一伸出端相铰接,所述V字形转动架202的中部与车架1相铰接,所述V字形转动架202的另一端连接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犁铧3;所述V字形转动架202包含两个嵌套设置有矩形框,与转动液压缸201的伸缩端连接的矩形框比犁铧3连接的矩形框短,整体结构利于与转动液压缸201的伸缩端连接,利于连接更多的犁铧3,同时增加了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犁铧3包含用以卡在V字形转动架202的横杆上的固定钩301,所述固定钩301的下部经螺丝螺母组件302连接有刀座303,所述刀座303整体呈n字形,所述刀座303的内侧部固定连接有曲面刀片304,所述曲面刀片304整体呈四边形状并向一侧倾斜扭曲,若干所述曲面刀片304均相互平行设置,利于提高翻耕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刀座303与曲面刀片304的下背部设置有辅助筋305,所述辅助筋305的背部伸出有若干呈放射状分布的辅助翼板30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钩301的上部经螺丝螺母组件302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含主套筒307、副套筒308以及T字形螺杆309,所述主套筒307经螺丝螺母组件302与固定钩301相连接,所述副套筒308设置在刀座303的上背部,所述T字形螺杆309穿过副套筒308后与主套筒307螺纹连接,所述T字形螺杆309与副套筒308为间隙配合;使用时,拧紧固定钩301与主套筒307之间的螺丝螺母组件302,松开固定钩301与刀座303上的螺丝螺母组件,将刀座303调节到预定的角度,同时旋转并摆动T字形螺杆309至能够与刀座303相适应,完成调节后,拧紧固定钩301与刀座303之间的螺丝螺母组件302,结构设计合理,强度大,易于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钩301上设置有若干用以与刀座303、调节组件相连接的调节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前底盘5与后底盘6,所述前底盘5与后底盘6之间经前后转向连杆7与铰链8相连接,所述前后转向连杆7的另一端与铰链8相铰接,所述铰链8固定设置在前底盘5上,所述前后转向连杆7与铰链8设置在前底盘5与后底盘6的中轴线上,所述前后转向连杆7与铰链8的旁侧设置有连接前底盘5与后底盘6并控制转向的转向液压缸;通过控制转向液压缸9的伸缩,使得前底盘5经前后转向连杆7绕着铰链8相对后底盘6摆动,所述前后转向连杆7控制前底盘5的摆动范围,能够轻易实现前行走轮转向,使车体在滩涂地里灵活性增强,具有很好的转向反馈,操控精确,在滩涂地移动迅速,转向灵敏,且普及率较高,同时对于滩涂特别泥泞的特殊地况要求具有力量大,功率足、转向力大等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底盘5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10,所述发动机10经离合器变速箱连接至分动器11,所述分动器11分别经传动轴联接至前车桥与后车桥,所述前车桥设置在前底盘5上,所述后车桥设置在后底盘6上;相对于前轮驱动容易转向不足,后轮驱动则是容易转向过度,四轮驱动辅之以液压助力则可以避免这上两种现象,可使前底盘5与后底盘6的转向时尽量中性,从而提高了过弯的能力,同时四轮驱动的两大优势第一是提高了滩涂通过性,如果在滩涂地前行走轮或后行走轮打滑的话,其余轮子还可以继续去驱动车辆行驶,第二提高了作业时的主动安全性,从而实现了滩涂地段、不论涨潮落潮均有良好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在前底盘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所述车架1在后底盘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后行走轮,所述前行走轮采用双排设置的轮胎12,所述后行走轮采用单排设置的轮胎12;所述轮胎12的胎面上周向布置有两圈间隔设置的凸起1201,两圈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1201相互交叉布置,每个所述凸起1201均呈L字形,每个所述凸起1201均倾斜设置,每个所述凸起1201的弯折部均朝内设置,有效避免打滑,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底盘5与后底盘6上均设置有板簧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操作控制台4使得转动液压缸201伸出,使得V字形转动架202顺时针转动,使得翻耕犁下降;操作控制台4使得转动液压缸201收回,使得V字形转动架202逆时针转动,使得翻耕犁上升, 可以适应不同滩涂养殖整田或贝田的翻耕深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滩涂翻耕车。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