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起膜卷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889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农田起膜卷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地膜回收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农田起膜卷收机。



背景技术:

目前西北旱作农业区广泛采用农用地膜覆盖的种植模式,由于该技术能有效增加地温、有效利用水资源,有效实现增产、保墒、保水,成为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因农用地膜在自然环境中光解性较差、不易降解,在一个种植季节后,需要对地膜进行回收,才能进行下一季的种植作业。

对于番茄、土豆等窄幅地膜种植作物,以及窄幅地膜种植的棉花,在秸秆还田以后,由于残留的根茬、地膜两边压覆的泥土板化变硬等原因,现有的残膜回收机械对于此类地膜回收效果不佳,往往造成地膜两边撕裂,致使其仍旧残留在田地里,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田起膜卷收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残膜回收机械对窄幅地膜存在的回收效果不佳、地膜两边撕裂残留、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农田起膜卷收机,包括机架、变速箱、左圆切刀、右圆切刀、起膜刀装置、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和锥辊卷收装置;机架前部设置有变速箱,变速箱的前部有能够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的动力输入轴,变速箱左右两边的机架下方设有左圆切刀、右圆切刀,左圆切刀、右圆切刀后方的机架下部设有起膜刀装置,起膜刀装置后方的机架上有沿前低后高方向倾斜设置的残膜输送链带装置,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后方的机架上安装有中部能够通过液缸分离实现卸料的锥辊卷收装置,残膜输送链带装置、锥辊卷收装置分别与变速箱相连接。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机架的前端可设有牵引架及悬挂架,左圆切刀、右圆切刀的安装架上分别设有带弹簧的仿形撑杆,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后部或后方位置的机架左右两边分别设有限深轮;或/和,起膜刀装置可包括左刀架、右刀架和起膜刀,左圆切刀后方的机架下方设有左刀架,右圆切刀后方的机架下方设有右刀架,起膜刀固定安装在左刀架、右刀架上并沿前低后高方向倾斜设置。

上述起膜刀可包括左起膜窄刀、右起膜窄刀,左起膜窄刀固定安装在左刀架上,右起膜窄刀固定安装在右刀架上,左起膜窄刀的后端、右起膜窄刀的后端向后下方弯曲并靠近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前端,左起膜窄刀、右起膜窄刀的后部上端有向上拱起的弧面,左起膜窄刀的右侧中部固定有左刀导向杆,左刀导向杆的后部延伸至左起膜窄刀后端右方,左刀导向杆的后端带有向右拱起的左导杆弧段,右起膜窄刀的左侧中部固定有右刀导向杆,右刀导向杆的后部延伸至右起膜窄刀后端左方,右刀导向杆的后端带有向左拱起的右导杆弧段。

上述起膜刀可为起膜宽刀,起膜宽刀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刀架、右刀架上,起膜宽刀的后端均布有延长导杆,延长导杆为沿起膜宽刀倾斜方向设置的斜向直杆,延长导杆的后端靠近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前端。

上述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可包括上链带轴、下链带轴、输送链带、连接杆和残膜输送齿,下链带轴位于上链带轴的下方,输送链带的上部安装在上链带轴上,输送链带的下部安装在下链带轴上,输送链带上设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残膜输送齿,所述残膜输送齿在输送链带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所述残膜输送齿间隔分布在连接杆上,相邻两个连接杆上的残膜输送齿呈错位排布。

所述残膜输送齿可为三角板状残膜输送齿,所述三角板状残膜输送齿的板体沿输送链带的运动方向设置;或者,所述残膜输送齿为圆锥体状残膜输送齿。

上述锥辊卷收装置可包括左轴架、右轴架、左锥辊和右锥辊,机架左部后端设有左架铰座,机架右部后端设有右架铰座,左轴架、右轴架分别铰接安装在左架铰座、右架铰座上并各自安装有能够使相应轴架向外侧水平旋转的轴架液缸,左轴架上安装有左辊轴,右轴架上安装有右辊轴,左辊轴和右辊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左辊轴或右辊轴连接有液压马达,左辊轴上安装有左大右小的左锥辊,右辊轴上安装有左小右大的右锥辊,左锥辊右端与右锥辊左端通过能够分离的连接装置对接在一起,并使左锥辊、右锥辊能够一同转动。

上述连接装置可包括母接头和公接头,母接头的右端设有对接凹槽,公接头的左端设有对接锥环台,对接凹槽的侧壁为左小右大的内锥面,对接锥环台的外侧面为能够与内锥面相配合的外锥面,对接锥环台的内壁上固定有右传动块,对应右传动块位置的对接凹槽的底壁上固定有左传动块,左传动块的外侧面能够压紧在右传动块的外侧面上并使母接头、公接头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左、右圆切刀将埋覆薄膜的土壤切碎,使残膜边缘松脱并保证残膜完整性,通过起膜刀装置将残膜掘出并脱离作物根茬,通过残膜输送链带装置传送、承托残膜,并抖动筛除泥土、碎秸秆等杂物,最后将残膜卷绕在锥辊卷收装置上,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变速箱,3为左圆切刀,4为右圆切刀,5为动力输入轴,6为牵引架,7为悬挂架,8为仿形撑杆,9为限深轮,10为左刀架,11为右刀架,12为左起膜窄刀,13为右起膜窄刀,14为左刀导向杆,15为左导杆弧段,16为右刀导向杆,17为右导杆弧段,18为起膜宽刀,19为延长导杆,20为上链带轴,21为下链带轴,22为连接杆,23为残膜输送齿,24为左轴架,25为右轴架,26为左锥辊,27为右锥辊,28为左架铰座,29为右架铰座,30为轴架液缸,31为左辊轴,32为右辊轴,33为液压马达,34为母接头,35为公接头,36为对接凹槽,37为对接锥环台,38为右传动块,39为左传动块,40为输出轴,41为主动带轮,42为驱动带轮,43为安全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以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前端作为参照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相对本实用新型前端的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所示,该农田起膜卷收机包括机架1、变速箱2、左圆切刀3、右圆切刀4、起膜刀装置、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和锥辊卷收装置;机架1前部设置有变速箱2,变速箱2的前部有能够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的动力输入轴5,变速箱2左右两边的机架1下方设有左圆切刀3、右圆切刀4,左圆切刀3、右圆切刀4后方的机架1下部设有起膜刀装置,起膜刀装置后方的机架1上有沿前低后高方向倾斜设置的残膜输送链带装置,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后方的机架1上安装有中部能够通过液缸分离实现卸料的锥辊卷收装置,残膜输送链带装置、锥辊卷收装置分别与变速箱2相连接。实际使用时,窄膜作物经秸秆还田后,或者如土豆、番茄等作物的藤蔓被初步清除后,使左圆切刀3、右圆切刀4从外侧靠近地膜的两边,通过左圆切刀3、右圆切刀4能够将埋覆薄膜的板结土壤切碎,使压住残膜的泥土松脱,同时能够保证残膜两边的完整性,能够使后续的起膜刀装置轻易将残膜掘出并使其脱离作物根茬,如果直接通过锥辊卷收装置卷绕残膜,残膜上粘附的泥土、碎秸秆因自重会滑落聚集在残膜前部的较低处、容易将残膜拉断,通过残膜输送链带装置起传送、承托残膜的作用,同时能够将残膜上粘附的泥土、碎秸秆抖动筛除,使残膜较为完整地卷绕在锥辊卷收装置上。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农田起膜卷收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所示,机架1的前端设有牵引架6及悬挂架7,左圆切刀3、右圆切刀4的安装架上分别设有带弹簧的仿形撑杆8,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后部或后方位置的机架1左右两边分别设有限深轮9;或/和,起膜刀装置包括左刀架10、右刀架11和起膜刀,左圆切刀3后方的机架1下方设有左刀架10,右圆切刀4后方的机架1下方设有右刀架11,起膜刀固定安装在左刀架10、右刀架11上并沿前低后高方向倾斜设置。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农田起膜卷收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起膜刀包括左起膜窄刀12、右起膜窄刀13,左起膜窄刀12固定安装在左刀架10上,右起膜窄刀13固定安装在右刀架11上,左起膜窄刀12的后端、右起膜窄刀13的后端向后下方弯曲并靠近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前端,左起膜窄刀12、右起膜窄刀13的后部上端有向上拱起的弧面,左起膜窄刀12的右侧中部固定有左刀导向杆14,左刀导向杆14的后部延伸至左起膜窄刀12后端右方,左刀导向杆14的后端带有向右拱起的左导杆弧段15,右起膜窄刀13的左侧中部固定有右刀导向杆16,右刀导向杆16的后部延伸至右起膜窄刀13后端左方,右刀导向杆16的后端带有向左拱起的右导杆弧段17。通过左起膜窄刀12、右起膜窄刀13能够分别将残膜的左右侧边翻出并使残膜脱离作物根茬,通过左刀导向杆14、右刀导向杆16能够实现残膜的承托和导向,防止残膜上粘附的泥土、碎秸秆因自重将残膜拉断,通过左导杆弧段15、右导杆弧段17能够引导残膜,使残膜尽量落在残膜输送链带装置的中部,而不会向残膜输送链带装置侧边偏离。左起膜窄刀12、右起膜窄刀13适用于薄膜中部较高、左右两边相对较低的种植模式。

实施例二:如附图3、4所示,起膜刀为起膜宽刀18,起膜宽刀18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刀架10、右刀架11上,起膜宽刀18的后端均布有延长导杆19,延长导杆19为沿起膜宽刀18倾斜方向设置的斜向直杆,延长导杆19的后端靠近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前端。起膜宽刀18能够将残膜底部的作物根茬铲断或铲松,防止秸秆阻碍残膜的扯起,延长导杆19能够将铲起的残膜向后导向。起膜宽刀18适用于薄膜左右两边及中部相对较为平整的种植模式,其效率较高,但工作阻力相对左起膜窄刀12、右起膜窄刀13较大。左刀架10、右刀架11上设置均布的螺栓孔,能够实现起膜宽刀18与左起膜窄刀12、右起膜窄刀13的选用及更换,使用更加方便。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一、二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所示,残膜输送链带装置包括上链带轴20、下链带轴21、输送链带、连接杆22和残膜输送齿23,下链带轴21位于上链带轴20的下方,输送链带的上部安装在上链带轴20上,输送链带的下部安装在下链带轴21上,输送链带上设有连接杆22,在所述连接杆22上设有残膜输送齿23,所述残膜输送齿23在输送链带运动轨迹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所述残膜输送齿23间隔分布在连接杆22上,相邻两个连接杆22上的残膜输送齿23呈错位排布。残膜输送齿23的投影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不易将残膜撕碎,回收的残膜相对较为完整,还能够有效避免残膜沿其齿尖向齿根部方向下滑,显著降低了其齿根部挂附残膜的几率,清理分离残膜输送齿23上挂附的残膜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残膜回收率、降低了设备因残膜输送齿23挂附缠绕残膜损坏的几率。

如附图1、2、3、4所示,所述残膜输送齿23为三角板状残膜输送齿,所述三角板状残膜输送齿的板体沿输送链带的运动方向设置;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所述残膜输送齿23为圆锥体状残膜输送齿。调整好残膜输送链带装置、锥辊卷收装置相对转动的速度,因残膜的后端卷绕在锥辊卷收装置上,锥辊卷收装置对残膜向后的拉力能够相对绷紧残膜,限制薄膜向残膜输送齿23的根部下滑,而使残膜输送齿23呈三角板状或圆锥体状,进一步加大了薄膜向残膜输送齿23的齿根部方向下滑时所受的阻力,有效保证了薄膜相对完整地脱离残膜输送链带后部并卷绕到锥辊卷收装置上。

如附图1、2、3、4所示,锥辊卷收装置包括左轴架24、右轴架25、左锥辊26和右锥辊27,机架1左部后端设有左架铰座28,机架1右部后端设有右架铰座29,左轴架24、右轴架25分别铰接安装在左架铰座28、右架铰座29上并各自安装有能够使相应轴架向外侧水平旋转的轴架液缸30,左轴架24上安装有左辊轴31,右轴架25上安装有右辊轴32,左辊轴31和右辊轴32位于同一轴线上,左辊轴31或右辊轴32连接有液压马达33,左辊轴31上安装有左大右小的左锥辊26,右辊轴32上安装有左小右大的右锥辊27,左锥辊26右端与右锥辊27左端通过能够分离的连接装置对接在一起,并使左锥辊26、右锥辊27能够一同转动。左锥辊26、右锥辊27组成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状的卷绕辊,通过轴架液缸能够打开左锥辊26、右锥辊27对接处的连接装置,轴架液缸最好能够使相应轴架向外侧水平旋转九十度,从而在田边地头能够方便地卸下左锥辊26、右锥辊27上卷绕的滴灌带及地膜,卸料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如附图1、3、5所示,连接装置包括母接头34和公接头35,母接头34的右端设有对接凹槽36,公接头35的左端设有对接锥环台37,对接凹槽36的侧壁为左小右大的内锥面,对接锥环台37的外侧面为能够与内锥面相配合的外锥面,对接锥环台37的内壁上固定有右传动块38,对应右传动块38位置的对接凹槽36的底壁上固定有左传动块39,左传动块39的外侧面能够压紧在右传动块38的外侧面上并使母接头34、公接头35一起转动。实际使用时,使左传动块39与对接凹槽36的侧壁之间形成对接间隙,对接时,对接锥环台37插入到所述对接间隙内,这样便于实现母接头34、公接头35的对接及分离;本实用新型作业时,母接头34通过左传动块39带动右传动块38最终带动公接头35,实现在液压马达33的驱动下左辊轴31与右辊轴32一起传动,从而能够卷绕滴灌带或残膜,母接头34和公接头35连接方便、传动可靠,分离时易于操作。此外,母接头34和公接头35还可以通过球头柱塞等其它现有公知公用的锁定装置实现对接的锁定或定位,并易于实现分离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1、2、3、4所示,变速箱2的左端设有输出轴40并固定安装有主动带轮41,残膜输送链带装置的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驱动带轮42,驱动带轮42通过传动带与主动带轮41相连接。此外,还可以在机架1的右前部设置安全座椅43,供监管辅助人员坐在设备上观察作业状况。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