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18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育房,尤其涉及一种菌类培育房。



背景技术:

菌种在接种完毕后,应当及时的搬入预先杀菌处理的培育房。在发菌期间,培育房需要将温度、湿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保持一定范围内,尤其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现有的菌业种植,比较过多的强调对温度、湿度、通风的控制,但是并不注重温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通风扇的细节上的设置。由于各设备是点状设置的,但是培育菌房内的菌种是里立体放置在菇床上的,故温度调节设备、湿度调节设备、通风扇的细节上的设置会对控制效果的好坏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对温度调节设备的出风口、湿度调节设备的出风口、通风扇的位置进行合理设置,从而避免培育菌房内温度、湿度的局部不均匀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其特征是,包括:培育房主体,所述培育房主体内设置有多列用于放置菌包的菇床,相邻的两列菇床之间的间隙为过道;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用于制冷的制冷机,所述制冷机的出风口对准培育房主体的过道;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用于制热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对准培育房主体的过道;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用于换气的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培育房主体的墙壁上部,风机的高度设置为:风机的出风口高于菇床最高层的菌包;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用于排气的排风扇,所述排风扇设置在培育房主体的墙壁下部,排风扇的高度设置为:排风扇的进风口低于菇床最低层的菌包;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用于加湿的加湿机,所述加湿机的湿气出口对准培育房主体的过道;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在菇床上,用于采集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信息;及设置在培育房主体内的控制调节模块;其中,所述控制调节模块与信息采集模块电连接,控制调节模块分别与制冷机、蒸发器、风机、排风扇、加湿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制冷机的出风口的高度设置为:制冷机的出风口高于菇床最高层的菌包。

其中,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的高度设置为:蒸发器的出风口低于菇床最低层的菌包。

其中,所述蒸发器设有双侧出风口,蒸发器两侧的出风口构成的直线平行于培育房主体的过道。

其中,所述风机设置在设有过道门的培育房主体的墙壁上且位于过道门的上方,风机出风口朝向培育房主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排风扇设置在与过道门相对的培育房主体的侧壁上,排风扇的出风口朝向培育房主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加湿机的湿气出口的高度设置为:加湿机的湿气出口高于菇床最高层的菌包。

其中,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氧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湿度信息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模数转换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与之对应的模数转换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调节模块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控制箱内的控制板、设置在控制板上的单片机、设置在控制板上的存储模块、设置在控制板上的用于调整电压的电源适配器、设置在控制板上的模数转换器、设置在控制箱上的输入模块、设置在控制箱上的显示模块,设置在控制箱上的中间继电器、设置在控制箱上的交流接触器,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模数转换器与单片机总线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经模数转换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总线连接,所述单片机与中间继电器的输入端总线连接,所述中间继电器的输出端与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制冷机、蒸发器、风机、排风扇、加湿机的控制电路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信息采集模块、制冷机、蒸发器、风机、排风扇、加湿机的位置的合理设置,结合湿气的扩散规律、冷空气及热空气的扩散规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氧气的扩散规律,维持菌类培育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的面状均衡,从而提高菌种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的培育房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内部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内部的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和信息采集模块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其特征是,包括:培育房主体1,所述培育房主体1 内设置有多列用于放置菌包的菇床11,相邻的两列菇床11之间的间隙为过道12;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用于制冷的制冷机2,所述制冷机2的出风口对准培育房主体1的过道12;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用于制热的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 3的出风口对准培育房主体1的过道12;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用于换气的风机4,所述风机4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的墙壁上部,风机1的高度设置为:风机 1的出风口高于菇床11最高层的菌包;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用于排气的排风扇5,所述排风扇5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的墙壁下部,排风扇5的高度设置为:排风扇5的进风口低于菇床11最低层的菌包;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用于加湿的加湿机6,所述加湿机6的湿气出口对准培育房主体1的过道12;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信息采集模块7,所述信息采集模块7设置在菇床11上,用于采集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信息;及设置在培育房主体1内的控制调节模块8;其中,所述控制调节模块8与信息采集模块7电连接,控制调节模块8分别与制冷机2、蒸发器33、风机4、排风扇5、加湿机6电连接。

其中,所述制冷机2的出风口的高度设置为:制冷机2的出风口高于菇床11最高层的菌包。

其中,所述蒸发器3的出风口的高度设置为:蒸发器3的出风口低于菇床 11最低层的菌包。

其中,所述蒸发器3设有双侧出风口,蒸发器3两侧的出风口构成的直线平行于培育房主体1的过道11。

其中,所述风机4设置在设有过道门13的培育房主体1的墙壁上且位于过道门13的上方,风机4出风口朝向培育房主体1的内部。

其中,所述排风扇5设置在与过道门13相对的培育房主体1的侧壁上,排风扇5的出风口朝向培育房主体1的外部。

其中,所述加湿机6的湿气出口的高度设置为:加湿机6的湿气出口高于菇床11最高层的菌包。

其中,所述信息采集模块7包括:第一电路板71、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器711、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71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氧气浓度传感器713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用于采集湿度信息的湿度传感器714、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的模数转换器715,所述温度传感器71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712、氧气浓度传感器713、湿度传感器714分别与与之对应的模数转换器715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调节模块8包括:控制箱81、设置在控制箱内的控制板811、设置在控制板上的单片机8111、设置在控制板上的存储模块8112、设置在控制箱内的用于调整电压的电源适配器812、设置在控制箱上的输入模块813、设置在控制箱上的显示模块814,设置在控制箱上的中间继电器815、设置在控制箱上的交流接触器816,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模数转换器715与单片机8111总线连接,所述输入模块813与单片机8111电连接,所述单片机8111分别与存储模块8112、显示模块814总线连接,所述单片机8111与中间继电器815的输入端总线连接,所述中间继电器815的输出端与交流接触器816(交流接触器816有多个,此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816的输出端分别与制冷机2、蒸发器3、风机4、排风扇5、加湿机6的控制电路并联连接。

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的工作原理是:二氧化碳、氧气的分子量大于空气的平均分子量,菌类生长需要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热空气轻,会蒸腾向上;冷空气及湿气重,会向下沉降;设于培育房主体1上部的制冷机风口排出的的冷气自然沉降,设于培育房主体1下部的蒸发器3产生的热气自然蒸腾,设于培育房主体 1上部的风机4与设于培育房主体1下部的排风扇5更易形成对流,且排风扇5 对培育房主体1下部的空气更换效果更优;设于培育房主体1上部的加湿机的湿气出口排出的湿气自然沉降。通过调整风口的位置和排放方向,从而促使菌类培育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的达到更加均衡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菌类培育房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信息采集模块、制冷机、蒸发器、风机、排风扇、加湿机的位置的合理设置,结合湿气的扩散规律、冷空气及热空气的扩散规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氧气的扩散规律,维持菌类培育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的面状均衡,从而提高菌种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