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灭虫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922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虫装置,尤其涉及智能灭虫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害虫,不但会散布多种细菌,危害人类健康,其丑陋的外表及难闻的气味,也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感官。为了灭杀蟑螂,现有技术多采用电子捕蟑器和杀虫剂。

灭蟑剂目前多需要人为喷洒,增加人力劳动,且灭蟑剂本身带有毒性,如不及时清理,被人误食的时候,甚至导致中毒。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4070242U)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电子捕蟑器,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感应器和放电设备的组合,能够实时识别蟑螂并对其进行电击,单通道的结构设计使得蟑螂只能从电击口进入,避免出现漏杀的现象,捕蟑效率高。然而该方案采用诱饵将蟑螂引入腔体,后经过高压电电击后掉入腔体内的水中,捕杀之后需要对装置内的蟑螂、诱饵及水进行清理,增加了人力劳动。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2490172B)公开了一种室内智能清洁机器人,室内智能清洁机器人包括电源模块、主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对主控制模块及执行模块进行供电;主控制模块用于向执行模块发送控制命令,其中控制命令包括移动命令和执行命令;执行模块包括行走模块和清洁模块,所述行走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发送的移动命令并按照移动命令移动至目的位置,所述清洁模块用于接收主控制模块发送的执行命令并按照执行命令清洁地面,所述清洁模块由清扫模块和吸尘模块组成,所述的清扫模块的两个毛刷采用单向、相对旋转的方式清扫地面;所述的吸尘模块采用吸风的方式进行地面吸尘;所述主控制模块的外部存储器用于存储初始化信息及所述的室内智能清洁机器人的路径信息,可以实现断电后信息数据不丢失,适用于清洁室内地面。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可人工喷洒灭蟑剂且可自动清扫捕杀现场的装置,以减少人为参与,减少人力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智能灭虫清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需人工喷洒灭蟑剂及人为清扫捕杀现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智能灭虫清扫装置,包括机体、控制单元和蟑螂盒,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一凹腔,蟑螂盒嵌设在第一凹腔内,蟑螂盒的进灰口与机体的灰尘通道口对应设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机体清扫地面;所述机体上设有第二凹腔和第三凹腔,第二凹腔内存放灭蟑剂,第二凹腔下设有第一喷头,第一喷头与第二凹腔连接处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凹腔的灭蟑剂进入第一喷头;第三凹腔内存放消毒液,所述第二凹腔下设有第二喷头,第二喷头与第三凹腔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三凹腔的消毒液进入第二喷头;所述机体边缘设有用于检测蟑螂存在的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蟑螂存在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开启灭虫模式,将灭蟑剂喷洒至地面;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红外线传感器未检测到蟑螂存在时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开启清扫模式,将消毒剂喷洒至地面。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

设于机体边缘的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蟑螂,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蟑螂的移动检测蟑螂是否存在,当检测到蟑螂存在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开启灭虫模式,随着机体的移动第二凹腔内的灭蟑剂通过第一喷头喷洒至地面(控制机体的移动为扫地机器人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喷洒完毕,机体停止移动;等待药效发作后,设于机体边缘的红外线传感器继续检测蟑螂,当检测不到移动的蟑螂时,说明蟑螂被杀死或驱散,控制单元开启清扫模式,控制机体对地面进行清扫,杀死的蟑螂被清扫至蟑螂盒,同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随着机体的移动,第三凹腔内的的消毒液通过第二喷头喷洒至地面,对地面进行消毒。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红外检测传感器检测蟑螂存在后控制单元控制灭蟑剂的喷洒,无需人为喷洒,减少人为参与,降低人力劳动,而红外检测传感器一旦检测到蟑螂存在装置便进行灭蟑剂的喷洒,可及时的消灭蟑螂,减少了蟑螂的存在。

当灭蟑过程结束后,装置可自动对灭蟑现场进行清扫,无需人为参与,降低人力劳动,而且可以对死蟑螂进行及时的清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又由于灭蟑剂本身带有毒性,通过及时消毒可防止人误食或误碰,防止对人身体造成危害。

进一步,机体边缘设有若干个红外线传感器。有益效果: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对蟑螂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精准度。

进一步,第三凹腔下方还设有海绵,海绵设于第二喷头的后方。有益效果:第二喷头喷完消毒液后,海绵可对地面进行擦拭,防止消毒液喷洒有遗漏,经过海绵擦拭后可将地面上的灭蟑剂清楚干净。

进一步,机体上还设有工作模式指示灯。有益效果: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确定当前装置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指示灯由2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分别为红色和绿色。有益效果:通过颜色对指示灯进行标记区分。

进一步,机体处于清扫模式时,控制单元控制红色指示灯亮;机体处于灭虫模式时,控制单元控制绿色指示灯亮。有益效果: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确定当前装置的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体1、控制单元2、第一凹腔3、第二凹腔4、第三凹腔5、红外检测传感器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智能灭虫清扫装置,包括机体1、控制单元2和蟑螂盒,所述机体1上设有第一凹腔3,蟑螂盒嵌设在第一凹腔3内,蟑螂盒的进灰口与机体1的灰尘通道口对应设置,控制单元2用于控制机体1清扫地面;所述机体1上设有第二凹腔4和第三凹腔5,第二凹腔4内存放灭蟑剂,第二凹腔4下设有第一喷头,第一喷头与第二凹腔4连接处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凹腔4的灭蟑剂进入第一喷头;第三凹腔5内存放消毒液,所述第二凹腔4下设有第二喷头,第二喷头与第三凹腔5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三凹腔5的消毒液进入第二喷头,第三凹腔5下方还设有海绵,海绵设于第二喷头的后方,第二喷头喷完消毒液后,海绵可对地面进行擦拭,防止消毒液喷洒有遗漏,经过海绵擦拭后可将地面上的灭蟑剂清除干净。

所述机体1边缘设有用于检测蟑螂存在的红外线传感器,为了提高检测精准度,机体1边缘均匀的设有10个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单元2用于根据检测到蟑螂存在时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将灭蟑剂喷洒至地面;控制单元2用于根据未检测到蟑螂存在时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将消毒剂喷洒至地面,同时控制机体1清扫地面。

机体1上还设有工作模式指示灯,指示灯由2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分别为红色和绿色,通过颜色对指示灯进行标记区分;处于清扫模式时,控制单元2控制红色指示灯亮;处于灭虫模式时,控制单元2控制绿色指示灯亮,从而用户可通过指示灯确定当前装置的工作模式。

其中红外线传感器采用成本低,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的RE200B红外线传感器,结合控制单元2形成的蟑螂检测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采用 STC89C51系列单片机下的 STC89C52RC单片机实现, STC89C52RC 单片机具有低成本、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家电的主控制芯片。

其中控制单元控制机体的移动及对地面进行清扫均为扫地机器人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时,设于机体1边缘的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蟑螂,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蟑螂的移动检测蟑螂是否存在,当检测到蟑螂存在时,控制单元2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随着机体的移动,第二凹腔4内的灭蟑剂通过第一喷头喷洒至地面,同时绿色指示灯亮,喷洒完毕,机体停止移动,同时绿色指示灯关闭;等待30分钟后药效发作后,设于机体1边缘的红外线传感器继续检测蟑螂,当检测不到移动的蟑螂时,说明蟑螂被杀死或驱散,控制单元2控制机体1对地面进行清扫,红色指示灯点亮,杀死的蟑螂被清扫至蟑螂盒,同时控制单元2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随着装置的移动,第三凹腔5内的的消毒液通过第二喷头喷洒至地面,对地面进行消毒,消毒完毕,装置停止移动,红色指示灯关闭。

根据红外检测传感器6检测蟑螂存在后控制单元2控制灭蟑剂的喷洒,无需人为喷洒,减少人为参与,降低人力劳动,而红外检测传感器6一旦检测到蟑螂存在装置便进行灭蟑剂的喷洒,可及时的消灭蟑螂,减少了蟑螂的存在。

当灭蟑过程结束后,装置可自动对灭蟑现场进行清扫,无需人为参与,降低人力劳动,而且可以对死蟑螂进行及时的清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又由于灭蟑剂本身带有毒性,通过及时消毒可防止人误食或误碰,防止对人身体造成危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