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4898阅读:1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玉米具有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属性,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玉米收获机行业前景分析研究显示,玉米的全程机械化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而要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成为发展的瓶颈。

玉米机割台分禾器宽度根据玉米种植行距确定,故玉米机割台分禾器针对不同的行距需设计不同宽度的分禾器。中国专利CN201220648548.3公开了一种玉米割台,其包括割台体和安装在割台体上的拨禾器,拨禾器的护罩前端设有分禾器,分禾器的后端连接在拨禾器护罩上,分禾器器身由后端至分禾尖一端相对拨禾器护罩水平向前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玉米割台分禾器水平向前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分禾尖在割台上的位置的高度大大降低,在收获低穗位或者倒伏玉米时,不需要低割台的位置,收割后的玉米果穗不易滑落到地面。

但是,现有的农业机械领域的玉米机割台分禾器均为固定式结构,分禾器的宽度不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通过改变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的相对位置,达到调整分禾器宽度的作用,使玉米机割台收获不同行距的玉米植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所述左调节板的右部设有第一宽度调节长孔,所述右调节板的左部设有第二宽度调节长孔,所述第一宽度调节长孔和所述第二宽度调节长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左调节板的左部固定左连接板,所述右调节板的右部固定右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左调节板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块导向板,所述右调节板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块导向板。

进一步的,所述左调节板的两块导向板的内表面与所述右调节板的两块导向板的外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左调节板的两块导向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右调节板的两块导向板的内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左调节板的导向板由所述左调节板弯折成型,所述右调节板的导向板由所述右调节板弯折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设有后壁板,所述左连接板的后壁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左调节板的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板设有后壁板,所述右连接板的后壁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右调节板的导向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分禾器宽度,使玉米机割台可以收获不同行距的玉米植株,对收获倒伏作物效果明显;本实用新型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安装和操作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尽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一种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左调节板1和右调节板2,左调节板1的右部设有第一宽度调节长孔11,右调节板2的左部设有第二宽度调节长孔21,第一宽度调节长孔11和第二宽度调节长孔21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左调节板1的左部固定左连接板3,右调节板2的右部固定右连接板4。

参见图1、图2,左调节板1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块导向板12,右调节板2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块导向板22。其中,左调节板1的两块导向板12为外导向板,右调节板2的两块导向板22为内导向板,左调节板1的两块导向板12的内表面与右调节板2的两块导向板22的外表面贴合。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左调节板的两块导向板的外表面与右调节板的两块导向板的内表面贴合。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左调节板1的导向板12由左调节板1弯折成型,右调节板2的导向板22由右调节板2弯折成型。

参见图2,左连接板3设有后壁板31,左连接板3的后壁板31通过螺栓与左调节板1后侧的导向板12固定连接;同理,右连接板4设有后壁板,右连接板4的后壁板通过螺栓与右调节板2后侧的导向板22固定连接。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机割台分禾器的宽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分禾器尖总成5的内部,其中,左连接板3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分禾器尖总成5的左边固定连接,右连接板4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分禾器尖总成5的右边固定连接。左调节板1和右调节板2可以通过第一宽度调节长孔11和第二宽度调节长孔21调节分禾器尖5的宽度,调节完宽度之后用螺栓、螺母固定左、右调节板位置,这样就起到了调节分禾器宽度的作用,从而每两个分禾器尖总成的间距也随之得到调整,使玉米机割台收获不同行距的玉米植株,收获倒伏作物时,可根据需要调节分禾器宽度。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还可适用于不同作物植株的行距,一件多用,节约成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虽然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相关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