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911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属于渔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所以鱼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鱼漂多用较轻的材料制作而成,现在的鱼漂多为化学制品,或是用鸟类的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根据鱼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为中空鱼漂和实心鱼漂。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鱼漂不方便更换漂尾和漂脚,当漂尾和漂脚损坏时,需要整体将漂身、漂脚以及漂尾一起更换,十分浪费,现有鱼漂没有排水功能,导致鱼漂灵敏度低,使用人员不方便观察鱼漂变化,现在急需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包括装置主体、便于更换机构以及排水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漂脚、漂身以及漂尾,所述漂脚安装在漂身左端面,所述漂尾安装在漂身右端面,所述便于更换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槽、外壳、卡扣、第二固定槽以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槽安装在漂身内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槽安装在漂身内右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漂脚右端面,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漂尾左端面,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固定槽内,所述外壳设置在漂身上侧,所述卡扣安装在外壳前端面,所述排水机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进水管安装在漂身内前侧,所述第二进水管安装在漂身内后侧,所述第一通孔安装在漂身内右侧,所述第二通孔安装在漂尾内。

进一步地,所述漂尾外表面装配有荧光标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相通,且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槽相贴合,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固定槽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漂脚与第一固定块交口处装配有防水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槽、外壳、卡扣、第二固定槽以及第二固定块,该设计方便使用人员快速拆卸进行更换鱼漂零件,解决了原有鱼漂不方便更换零件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拆卸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该设计使水流通畅无阻,能保持鱼漂的灵敏度,解决了原有鱼漂没有排水结构灵敏度低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

因漂尾外表面装配有荧光标志,该设计方便使用人员昏暗的环境下进行使用,因漂脚与第一固定块交口处装配有防水圈,该设计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中便于更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中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漂脚、2-便于更换机构、3-漂身、4-排水机构、5-漂尾、21-第一固定块、22-第一固定槽、23-外壳、24-卡扣、25-第二固定槽、26-第二固定块、41-第一进水管、42-第二进水管、43-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夜钓排水漂,包括装置主体、便于更换机构2以及排水机构4,装置主体包括漂脚1、漂身3以及漂尾5,漂脚1安装在漂身3左端面,漂尾5安装在漂身3右端面。

便于更换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块21、第一固定槽22、外壳23、卡扣24、第二固定槽25以及第二固定块26,第一固定槽22安装在漂身3内左侧,第二固定槽25安装在漂身3内右侧,第一固定块21固定在漂脚1右端面,第二固定块26固定在漂尾5左端面,第一固定块21设置在第一固定槽22内,第二固定块26设置在第二固定槽25内,外壳23设置在漂身3上侧,卡扣24安装在外壳23前端面,该设计方便使用人员快速拆卸进行更换鱼漂零件,解决了原有鱼漂不方便更换零件的问题。

排水机构4包括第一进水管41、第二进水管42、第一通孔43以及第二通孔44,第一进水管41安装在漂身3内前侧,第二进水管42安装在漂身3内后侧,第一通孔43安装在漂身3内右侧,第二通孔44安装在漂尾5内,该设计使水流通畅无阻,能保持鱼漂的灵敏度,解决了原有鱼漂没有排水结构灵敏度低的问题。

漂尾5外表面装配有荧光标志,第一进水管41和第二进水管42相通,且第一进水管41和第二进水管42与第一通孔43相通,第一通孔43和第二通孔44相通,第一固定块21与第一固定槽22相贴合,第二固定块26与第二固定槽25相贴合,漂脚1与第一固定块21交口处装配有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使用人员发现漂脚1损坏时,通过卡扣24将外壳23打开,然后将第一固定块21从第一固定槽22内移出,然后更换另一个漂脚1,将漂脚1与第一固定块21固定,然后将第一固定块21放置在第一固定槽22内,当发现漂尾5损坏时,将第二固定块26从第二固定槽25内移出,然后更换另一个漂尾5,将漂尾5与第二固定块26固定,然后将第二固定块26放置在第二固定槽25内,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维修方便性。

使用人员将漂脚1放置水内,然后第一进水管41和第一进水管41开始进水,第一进水管41和第二进水管42将水传送至第一通孔43,第一通孔43和第二通孔44相通,第一通孔43将水传送至第二通孔44,然后水从漂尾5的第二通孔44处排出,使水流通畅无阻,能保持漂尾5的灵敏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