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564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菌瓶(菌种瓶)是一种在瓶内设置有培养基并用以种植菌类作物的瓶子,种植过程中,菌瓶通常摆放在种植筐内集中搬运和培养,由于这种菌瓶具有良好的定量和批量种植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菌类作物如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的种植生产中。然而就如何有效地对其内菌料进行掏取并捣散的工作却又成为一个难题。

目前国内菌类生产厂家都采用手工劳动操作来完成对菌瓶内菌料的掏取工作。掏取时,操作工人左手倒握菌瓶,右手持一把小刮刀在瓶内侧旋转刮削,掏取出来的菌料还要再进一步捣散才好进行装袋,这样一来,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捣散效果好且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掏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包括机架和装有菌料的菌瓶,所述机架上设有掏料机构和捣料机构;所述捣料机构上设有捣料容器,所述捣料容器内设有捣料轴,所述捣料轴上设有捣料套,所述捣料套上设有一个或以上的捣料叶,且至少有一个捣料叶上设有弹性助捣件,所述弹性助捣件至少有一端顶住捣料容器的内壁,所述捣料叶与捣料容器内壁还预留有一定间隙。

所述捣料机构还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通过手动可拆卸的螺丝卡设在捣料容器朝向工作人员的一面。

所述掏料机构包括掏刀杆,所述掏刀杆顶端设有弹性掏刀,弹性掏刀上设有修磨圆弧;所述弹性掏刀的径向宽度大于掏菌瓶的径向宽度;所述弹性掏刀下方设有弹性助掏件,弹性助掏件穿设在掏刀杆上,且其径向宽度大于所掏菌瓶的径向宽度;所述掏刀杆底端还连接有旋转装置和升降摆动装置,所述掏刀杆的上下两个端点,至少有一端点不在旋转装置的转轴轴线上,且该端点到轴线的距离大于所掏菌瓶内壁的半径。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有固瓶机构,所述固瓶机构包括设在掏料机构上方位置的菌瓶口放置座。

所述掏刀杆的上端穿出菌瓶口放置座,下端穿过捣料容器的内壁上端与旋转装置和升降振动装置相连,且从菌瓶口放置座位置到捣料容器内壁上端的穿口之间的杆上设有螺旋导料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通过捣料机构的结构设计,在掏料机构把菌料从菌瓶从瓶里掏出落入捣料机构,由于重力,结块未散的菌料撞落在捣料叶上,配合弹性助捣件的设置,使菌料被捣散,从而落到下个机构,而其中捣料叶与捣料容器内壁预留的间隙有助于菌料的输送,避免造成堆积,而堵住料口。

2、通过掏料机构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旋转电机及升降振动装置运行,掏刀杆旋转上升到菌瓶内进行掏料,由于掏刀杆上下端点的结构设计,使弹性掏刀进行偏心转动,再配合其结构特点,使弹性掏刀在掏料过程中,菌瓶内的结块菌料被其捣散,且由于升降振动装置对掏刀杆的振动,掏刀就会撞击菌料,使结块的菌料被捣散下落。

3、通过该菌料掏取设备的设计,改变人工的掏料方式,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从而节约了相关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中捣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中掏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中固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中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捣散菌料的掏取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机架1和装有菌料的菌瓶,所述机架上1依次设有固瓶机构2、掏料机构3、捣料机构4、出料机构5以及灭菌机构6;所述捣料机构4上设有捣料容器41,所述捣料容器41内设有捣料轴42,所述捣料轴42上设有捣料套43,所述捣料套上43设有两个捣料叶44,且其中一个捣料叶44上设有弹性助捣件45,所述弹性助捣件45至少有一端顶住捣料容器41的内壁,所述捣料叶44与捣料容器41内壁还预留有一定间隙。

优选地,所述捣料机构4还设有观察窗46,所述观察窗46通过手动可拆卸的螺丝卡设在捣料容器41朝向工作人员的一面。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掏料机构3设在捣料机构4上方,所述掏料机构3包括掏刀杆31,所述掏刀杆31顶端设有弹性掏刀32,弹性掏刀上32设有修磨圆弧;所述弹性掏刀32的径向宽度大于所掏菌瓶的径向宽度;所述弹性掏刀32下方设有弹性助掏件33,该弹性掏料件33可为不锈钢弹簧,并穿设在掏刀杆31上,且其径向宽度大于所掏菌瓶的径向宽度;所述掏刀杆底31端还连接有旋转装置34和升降摆动装置35,所述掏刀杆31的上下两个端点,至少有一端点不在旋转装置34的转轴轴线上,且该端点到轴线的距离大于所掏菌瓶内壁的半径。这样设计,使弹性掏刀32能够进行偏心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固瓶机构2包括菌瓶套杯21以及设在掏料机构3上方位置的菌瓶口放置座22,所述菌瓶套杯21的外侧杯底设有旋盖211,所述菌瓶套杯21内设有固定盘212,所述固定盘212上设有四个连接件213,并通过该连接件213与菌瓶套杯21的杯底连接,所述连接件213的两端设有连接螺纹,并用螺母分别连接固定在固定盘212和菌瓶套杯21的杯底,所述连接件213上还套设有轴向弹簧214,该轴向弹簧214可为压簧,这样设计可以方便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轴向弹簧214。所述固定盘212下方还设有顶盘215,所述顶盘215上设有螺旋顶杆216,所述螺旋顶杆216穿过固定盘212和杯底与旋盖211连接,并在固定盘212上穿设有与之匹配的螺母,起固定导向作用。所述菌瓶套杯21的杯口还设有四个杯扣217,所述菌瓶口放置座22外周围上设有与杯扣217相契合的杯卡凸起221,刚好可以使菌瓶套杯21卡扣在菌瓶口放置座22上。

优选地,所述顶盘215的工作面上固设有一层弹性面,该弹性面可为橡胶皮。

优选地,所述掏刀杆31的上端穿出菌瓶口放置座22,下端穿过捣料容器41的内壁上端与旋转装置34和升降振动装置35相连,且从菌瓶口放置座位置22到捣料容器41内壁上端的穿口之间的杆上设有螺旋导料面311。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出料机构5设在捣料机构4下方,所述出料机构5包括出料箱51,所述出料箱51内设有具有四个料槽的出料槽体52,所述出料槽体52包括出料转轴521、挡料板522以及可调导板523,所述出料槽体52通过出料转轴521连接在出料箱51的两边;所述挡料板522固定在出料转轴521上,且其与出料箱51内壁为间隙配合,所述可调导板523活动地设在挡料板522上;所述出料箱51的底部还设有出料底板53,所述出料底板53设在出料槽体52下方,其一端还连接有调节杆54。

优选地,所述料槽体52还外接有气动装置(图中未标出),所述气动装置连接有气动控键,所述气动控键放置在机架1内。

优选地,所述杀菌机构6包括紫外灯61,所述紫外灯61设在机架1内,并通过导线与机架1顶部的杀菌控杆62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架顶部还设有启停开关按键7、复位开关按键8以及机架正面底部的急停开关按键9。结构简单,方便设备的操作及控制。

使用时,菌瓶倒扣在菌瓶口放置座上,然后用菌瓶套杯套住菌瓶,并牢牢卡住菌瓶口放置座,使菌瓶能稳定的固定在机架上;并可根据菌瓶的高度,通过旋盖调节顶盘的高低位置,让顶盘的弹性面牢牢顶住菌瓶底;然后启动开关按键,旋转装置及升降振动装置运行,掏刀杆旋转上升到菌瓶内进行掏料,通过弹性掏刀的结构设计以及其偏心的转动,使弹性掏刀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能使菌瓶内的结块菌料被其捣散,还能紧贴住菌瓶内壁进行旋转,配合修磨圆弧的设计,使弹性掏刀旋转所经过的轨迹覆盖住整个瓶底,从而使菌料掏取得彻底干净;且通过弹性助掏件的结构设置,进一步对菌瓶内壁的残留菌料进行捣落。而在掏料机构把菌料从菌瓶从瓶里掏出落入捣料机构,由于重力,结块未散的菌料撞落在捣料叶上,配合弹性助捣件的设置,使菌料被捣散,从而落到出料槽体。然后,根据所需装袋的量,移动可调导板在挡料板的位置,进而调节料槽里菌料的量,同时,通过调节杆调节出料底板控制出料面积的一端与可调导板到相同位置,让出料口的大小刚好与料槽相同,这样,按动气动控键,出料转轴转动,料槽体翻转,菌料便落到所要装的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