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及农业机械用铺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182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及农业机械用铺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及农业机械用铺带机构。



背景技术:

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用水量、人口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同时结合全球气候的变化现状,水资源短缺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且在逐年增加,绝大部分农业耗水都用于农田灌溉。对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干旱严重地区,农田灌溉用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更高,水资源紧缺情况更为严重。基于上述事实,大力发展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在保产前提下降低农田用水量,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漫灌、沟灌及畦灌等传统灌溉技术用水量大且利用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有效降低农田灌溉用水量,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成为主要解决途径。随着研究人员对新型灌溉技术的探索及灌溉技术和配套设备的不断发展,当前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喷灌技术可以有效节水20%-40%,滴灌则可节水30%-50%,有些作物节水量可达80%,这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意义重大。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称为毛管)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作成一体的滴灌带(或滴灌管)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较大时,形成连续细小水流湿润土壤,滴灌流量通常为1.14~10L/h。根据滴灌管的铺设状况,一般分为地表滴灌(即将滴灌带直接铺放在地面进行滴灌)、膜下滴灌(即将滴灌带铺设在地膜下进行滴灌)、地下滴灌(即将滴灌带铺设在地面以下30cm左右并用土壤覆盖)和浅埋滴灌(即将滴灌带铺设在地面以下3-8cm并用土壤覆盖)。由于地表滴灌和膜下滴灌将滴灌带铺设与地表之上,因此在高温天气状况下滴灌带易发生灼伤,同时滴灌用水会有较多的蒸发,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多风地区滴灌带易被刮断。膜下滴灌会残留大量的地膜在土壤中,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相比于浅埋滴灌,地下滴灌铺设深度过深铺设工程量较大,因此花费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田灌溉应用。综上分析目前浅埋滴灌成为研究热点,其配套农业设备研发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同时玉米作为食品工业、医药业和轻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来源,因此玉米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1995-2006年玉米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为72.6%,其中内蒙古玉米增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占全国总增产的20.45%。内蒙东部西辽河平原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种植黄金地带,其玉米产量贡献率极为可观。当前我国对于玉米总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当前玉米种植面积难以持续增加的实际,玉米单产的提高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增密种植是增产的有效途径,然而,单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将会导致田间郁蔽,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变差,直接影响植株群体光合生产,进而导致早衰和倒伏现象的发生。在耐密品种选育没有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进行合理的植株行距配置,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成为玉米种植实现增密增产的主要手段。扩行缩株种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生育后期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降低玉米的大小斑病发病率,并可以解决玉米生育后期追肥困难问题。基于上述玉米种植背景,当前大小垄种植方式正在不断推广使用。干旱多风地区特别是内蒙古东部西辽河平原玉米种植黄金带,由于其干旱少雨各类大田灌溉方式被普遍应用。综合分析其干旱多风自然条件及水资源的保护利用,针对玉米大田种植浅埋滴灌技术正在大力推广应用。为了满足浅埋滴灌技术在玉米大田种植特别是大小垄种植模式下的推广使用,其配套农业设备成为亟待研发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农学及机械工作者,针对滴灌带铺带机展开了一定规模研究。研究工作人员也申请了相关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花生垄上双行浅埋式滴灌播种机(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15020.3)公开一种花生垄上双行浅埋式滴灌播种机,方案采用垄上双行种植花生,覆土圆盘覆土,通过镇压辊镇压筑垄,能够有效提高地温。同时节省灌溉用水省,少量灌溉就能到达花生根系。但该实用新型所述铺带机构采用一端固定滴灌带,依靠机车行走带动滴灌带盘旋转的形式放带,导致滴灌带铺设过程中拉紧力较大,不利于滴灌带与主管道的连接,同时易造成土壤掩埋不到位滴灌带漏出。且该实用新型应用于花生种植并不适用于玉米种植,特别是玉米大小垄种植。

实用新型专利:可调式浅埋滴灌带铺设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1510343216.2)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浅埋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结构架、限深轮、圆盘破土轮、开沟犁、滴灌带铺设器、导向轮、覆土器、滴灌带导向套、滚轮和滴灌带悬挂架。该实用新型可调节滴灌带埋设深度和铺设宽度,但仍然采用上述专利的放带方式,不利于控制滴灌带的放带速度,易导致滴灌带拉紧力过大。同样该设计方案也不适用于玉米的大小垄种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申请了一种软管铺管的开沟铺管机具专利,该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结构紧凑,开沟能力较好,但仍存在上述问题。沈阳农业大学申请了一种渗灌管铺管机专利,但机构复杂仅适用于温室大棚等小面积种植,无法应用于大田种植。国际知名的以色列Netafim公司致力于节水灌溉技术开发,该公司生产的渗灌埋设装置虽然在埋设深度上达到了50cm,但实际放带过程与上述方案一直,同样存在拉紧力过大等问题。此外,国内外学者针对滴灌带铺设装置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中所述方案,均采用在铺设地头固定滴灌带一端,依靠机车行走带动滴灌带盘旋转放带的工作方式。

根据当前国内外所发表的论文、专利及各公司生产公开应用的情况分析,铺带机设计方案所采用的放带方式大体一致。将滴灌带一端固定设置后,机车行走通过滴灌带产生的拉紧力带动滴灌带盘旋转放带。这类放带方式会使滴灌带产生一定的拉紧力,由于滴灌带多为聚乙烯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在拉紧力作用下滴灌带会发生弹性变形具有一定的伸长量。当滴灌带在拉紧力作用下出现伸长量时,滴灌带会处于绷直状态,不利于铺带后的覆土浅埋工作,时常会发生土壤埋不住的情况。滴灌带暴露在地表上无法实现浅埋滴灌,特别是对于地势平整度不高的地区,暴露率明显增加。此外,当滴灌带铺设完成以后,按照规定长度截断滴灌带利用接头与田间灌溉主管道进行连接时,由于滴灌带之前在铺设过程中处于拉紧掩埋状态,随着滴灌带拉紧力的释放滴灌带总长度变小,将导致滴灌带与主管道接头之间脱落,无法实现主管道为滴灌带供水,从而无法实现浅埋滴灌工作。

目前浅埋滴灌技术正在推广应用阶段,相关设备生产厂家数量较少,因此尚无行业标准。因此,滴灌带盘的安装塑料芯轴孔径型号不一,滴灌带盘的宽度也不一致。当前所披露的技术中针对只针对自用滴灌带盘尺寸进行设计,滴灌带盘安装的通用设计几乎没有。当使用不同型号的滴灌带时,往往由于滴灌带盘尺寸的问题造成无法安装或者安装后与两侧挡板贴合不严密留有空隙,易造成滴灌带缠绕或卡死在带盘旋转轴上,从而造成无法出带或滴灌带断裂的情况。因此,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基于这一事实需进行滴灌带盘安装的通用性设计。

根据当前浅埋滴灌配套设施的推广应用情况来看,应用于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尚未披露。由于玉米大小垄种植模式采用宽窄行交替模式,所以普通的播种器难以完成针对宽窄行种植任务。目前大小垄种植正处于实验推广应用阶段,各地使用的大小垄的行距并不统一,没有固定的行距,因此也降低了玉米大小垄种植农机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农业机械用铺带机构,该铺带机构可实现滴灌带的夹持和铺设,而且对滴灌带的夹紧力可调。

一种农业机械用铺带机构的具体方案如下:

滚轮支架,滚轮支架设有开口槽,开口槽内设置用于夹持滴灌带的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两个滚轮均通过滚轮轴与滚轮支架固定,滚轮支架两个侧部均开有矩形导槽,矩形导槽内设置与从动滚轮轴连接的调整滑块,在矩形导槽内调整滑块一侧设置压紧弹簧,压紧弹簧套于弹簧中心柱外侧;

滚轮支架的前侧通过铺带开沟器竖杆与铺带开沟器连接,后侧通过铺带覆土器竖杆与铺带覆土器连接,该铺带机构可应用于农业机械,如玉米种植机械、小麦种植机械等。

压紧弹簧能够为从动滚轮提供压紧力,同时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均进行了压花处理,表面有增加摩擦的花纹。

进一步地,在辊轮之架下部设置锥形仓,锥形仓底部设置导带管以便于滴灌带从导带管伸出,滴灌带上开有若干开孔。

所述铺带开沟器与铺带覆土器均呈V型结构设置,二者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铺带覆土器相对于铺带覆土器竖杆倾斜设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包括:

施肥机构总成,设于机架上,机架底部设置地轮总成;

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通过机架支撑设于所述施肥机构总成的一侧;

仿形机构总成,仿形机构总成一端与机架的前侧连接,且仿形机构总成设于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的下方;

播种机构总成,播种机构总成与仿形机构总成连接;

所述的铺带机构,铺带机构中的滚轮支架与仿形机构总成固定连接。

一体机还包括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与所述的铺带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包括两根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导正架侧板,导正架侧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滚轮支架的外侧,两根导正架侧板顶部之间设有导正活滚。

一体机还包括镇压机构总成,镇压机构总成设于仿形机构总成的前侧;

进一步地,镇压机构总成包括由两根镇压轮架支撑的镇压轮,镇压轮架与仿形机构总成连接,镇压机构总成、仿形机构总成、播种机构总成的数量是相同的,相邻的仿形机构总成相互平行设置,可根据玉米大小垄种设置4条仿形机构总成。

所述施肥机构总成底部设有至少一导肥管,导肥管底部设有施肥开沟机构总成;

进一步地,施肥开沟机构总成包括施肥开沟器竖杆,施肥开沟器竖杆相对于支架的高度可调,施肥开沟器竖杆底部设有施肥开沟器;

进一步地,施肥开沟器竖杆上设有与所述支架连接的施肥开沟器竖杆导块,施肥开沟器中部呈V型,且施肥开沟器的开口侧与地轮总成的前进方向相反,地轮总成包括两个地轮,地轮设于机架底部,机架在行驶时,需要与牵引机车如拖拉机连接以带动行驶。

所述仿形机构总成包括仿形机构连接板,仿形机构连接板通过连杆与连接框连接,连接框与L型机架连接;

进一步地,连杆与仿形机构连接板通过连杆销轴连接。

所述铺带机构总成设于播种机构总成的两侧;

播种机构总成包括播种器,播种器顶部设置种箱,播种器底部设置排种管,播种器与播种开沟器竖杆并排设置,播种开沟器竖杆与仿行结构总成连接,且播种开沟器竖杆底部设置播种开沟器;

进一步地,播种开沟器呈V型结构设置且播种开沟器尖锐部设于铺带机前进方向;

相对于播种开沟器另一侧的方向设有与仿形机构总成连接的播种覆土机构总成,播种覆土机构总成中的播种覆土器与播种开沟器相向设置。

所述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包括支撑臂,支撑臂顶部设置放带旋转轴,放带旋转轴套有一个固定端板和一个活动端板,活动端板与放带旋转轴可拆卸设置;两个端板一侧均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活动端板通过套筒套设于放带旋转轴上。

进一步地,在固定端板与活动端板内侧均设有一锥形滑块(靠近端板侧直径大于另一侧的直径),在锥形滑块与固定端板固定端之间、锥形滑块与活动端板固定端之间均设有一个带盘压紧弹簧,通过该带盘压紧弹簧与锥形滑块的设置,有效对滴灌带卷进行夹持,而且避免滴灌带的铺设过程中滴灌带的缠绕。

进一步地,所述仿形机构总成设有两组,共4排,相邻两排仿形机构总成共用一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每一组两排仿形机构总成之间设置所述的铺带机构,所述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设于铺带机构的上方,导正架侧板的底部与滚轮支架固定。

还包括施肥开沟机构总成,施肥开沟机构总成设于施肥机构总成的下方,施肥开沟机构总成包括高度可调节的与机架连接的施肥开沟器竖杆,施肥开沟器竖杆底部设置施肥开沟器;

施肥机构总成包括设于机架的肥箱,肥箱底部设置导肥管,导肥管底部设于施肥开沟器内。

所述地轮总成包括地轮,动滚轮与动力源连接,动力源为步进电机或铺带传动小链轮,铺带传动小链轮通过设于中间传动轴的链轮与带动地轮旋转的地轮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铺带机构的设置,可实现对滴灌带的铺设,而且可以实现对滴灌带的有效夹持,保证滴灌带的放带速度。

2)通过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与铺带机构的配合设置,可实现滴灌带的浅层埋设,有利于节约水源。

3)通过施肥机构总成、播种机构总成的设置,可实现整个一体机先施肥并播种后铺设滴灌带,通过滴灌带实现灌溉,一次完成多个动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实施例1的整机装配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机架总成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施肥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施肥开沟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中间传动轴总成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左侧地轮总成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仿形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的播种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的镇压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铺带机构(无从动滚轮压紧弹簧)总成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的铺带机构(含从动滚轮压紧弹簧)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无带盘压紧弹簧)总成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含带盘压紧弹簧)总成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1的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1的右侧地轮总成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1的导管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1的播种覆土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2的左侧地轮总成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2的铺带机构部分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2的电机控制箱总成示意图。

其中,1—机架总成,2—施肥机构总成,3—施肥开沟机构总成,4—中间传动轴总成,5—左侧地轮总成,6—仿形机构总成,7—播种机构总成,8—镇压机构总成,9—铺带机构总成,10—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11—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12—踏板,13—右侧地轮总成,14—导管机构总成,15—导肥管,16—播种覆土机构总成,17-电机控制器总成,1-1—横梁Ⅰ,1-2—横梁Ⅱ,1-3—纵梁Ⅰ,1-4—纵梁Ⅱ,1-5—连接梁Ⅰ,1-6—连接梁Ⅱ,1-7—悬挂横梁,1-8—下悬挂竖梁Ⅰ,1-9—下悬挂竖梁Ⅱ,1-10—上悬挂侧板Ⅰ,1-11—上悬挂侧板Ⅱ,1-12—连接板,1-13—中间轴支撑板Ⅰ,1-14—中间轴支撑板Ⅱ,2-1—肥箱,2-2—肥箱盖,2-3—肥箱盖把手,2-4—肥箱支撑板Ⅰ,2-5—排肥器传动轴,2-6—排肥器,2-7—肥料出口,2-8—排肥器传动小链轮,2-9—轴承端盖Ⅰ,2-10—轴承端盖Ⅱ,2-11肥箱支撑板Ⅱ,3-1—施肥开沟器连接板,3-2—施肥开沟器竖杆,3-3—施肥开沟器,3-4—顶紧螺纹孔Ⅰ,3-5—施肥开沟器竖杆导块,4-1—中间传动轴,4-2—中间轴传动链轮Ⅱ,4-3—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Ⅰ,4-4—铺带传动大链轮Ⅰ,4-5—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Ⅱ,4-6—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Ⅲ,4-7—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8—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Ⅳ,5-1—左侧地轮,5-2—左侧地轮支撑架,5-3—左侧地轮支架连接板,5-4—左侧地轮轴,5-5—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6—速度检测器,5-7—十字联轴器Ⅰ,5-8—速度信号输入线,6-1—仿形机构连接板,6-2—连杆,6-3—连杆销轴,6-4—矩形框,6-5—播种机连接板,6-6—L型机架连接板,6-7—L型机架,7-1—播种器,7-2—种箱,7-3—导种管,7-4—排种管,7-5—播种器连接横梁,7-6—播种开沟器竖杆,7-7—顶紧螺纹孔Ⅱ,7-8—播种开沟器,7-9—播种器传动小链轮(Ⅰ、Ⅱ、Ⅲ、Ⅳ),8-1—镇压轮架Ⅰ,8-2—镇压轮架Ⅱ,8-3—镇压轮,8-4—镇压轮销轴,9-1—滚轮支架,9-2—铺带覆土器竖杆,9-3—铺带覆土器,9-4—铺带开沟器竖杆,9-5—铺带开沟器,9-6—主动滚轮,9-7—从动滚轮,9-8—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9—调整滑块,9-10—弹簧中心柱Ⅰ,9-11—弹簧中心柱Ⅱ,9-12—铺带机构连接横梁,9-13—矩形导槽,9-14—铺带开沟器竖杆导块,9-15—顶紧螺纹孔Ⅲ,9-16—铺带覆土器竖杆导块,9-17—顶紧螺纹孔Ⅳ,9-18—从动滚轮轴,9-19—主动滚轮轴,9-20—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1—电机支撑板,9-22—步进电机,9-23—电机驱动器,9-24—十字联轴器Ⅱ,9-25—速度信号输出线,9-26—电机驱动电源线,9-27—电机支撑板加强筋,10-1—支撑臂,10-2—放带旋转轴,10-3—固定端板,10-4—支撑杆,10-5—活动端板,10-6—套筒,10-7—锥形滑块Ⅰ,10-8—锥形滑块Ⅱ,10-9—顶紧螺钉,10-10—放带旋转轴轴承端盖,10-11—顶紧平面,10-12—轴上固定滑道Ⅰ,10-13—轴上固定滑道Ⅱ,10-14—带盘压紧弹簧Ⅰ,10-15—带盘压紧弹簧Ⅱ,11-1—导正架侧板Ⅰ,11-2—导正架侧板Ⅱ,11-3—导正活滚,11-4—导正活滚中心轴,13-1—右侧地轮,13-2—右侧地轮支撑架,13-3—右侧地轮支架连接板,13-4—右侧地轮轴,13-5—排肥器传动大链轮,14-1—锥形仓,14-2—导带管,14-3—导管机构连接板,16-1—播种覆土器竖杆导块,16-2—播种覆土器竖杆,16-3—播种覆土器,16-4—顶紧螺纹孔Ⅴ,17-1—触摸屏,17-2—速度信号输入接口,17-3—电机驱动电源接口,17-4—速度信号输出接口,17-5—电机控制器开关,17-6—电机控制器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及农业机械用铺带机构。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以玉米大小垄种植模式下的四行播种机为例进行描述。

图1是实施例1的整机装配示意图,表明了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下述方案说明过程中图1可以作为主要参考。如图1所示机架总成1上方设置有施肥机构总成2,机架总成1前方设置有施肥开沟机构总成3。中间传动轴总成4设置于机架总成1的后下方,左侧地轮总成5和右侧地轮总成13固定连接于机架总成1下方。仿形机构总成6设置于机架总成1后方,播种机构总成7与仿形机构总成6固定连接,镇压机构总成8设置于仿形机构总成6后方。铺带机构总成9固定连接于与仿形机构总成6上,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11设置于铺带机构总成9上方,导管机构总成14设置于铺带机构总成9下方。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10固定安装与踏板12上,踏板12固定于机架总成1上方。下面结合各部分总成示意图具体对各部分组成和位置关系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机架总成1由横梁Ⅰ1-1、横梁Ⅱ1-2、纵梁Ⅰ1-3、纵梁Ⅱ1-4、连接梁Ⅰ1-5、连接梁Ⅱ1-6、悬挂横梁1-7、下悬挂竖梁Ⅰ1-8、下悬挂竖梁Ⅱ1-9、上悬挂侧板Ⅰ1-10、上悬挂侧板Ⅱ1-11、连接板1-12、中间轴支撑板Ⅰ1-13和中间轴支撑板Ⅱ1-14共计14个部分组成。横梁Ⅰ1-1、横梁Ⅱ1-2、纵梁Ⅰ1-3和纵梁Ⅱ1-4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矩形框架作为机架的基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采用三点式悬挂与动力机车相连接。悬挂横梁1-7与下悬挂竖梁Ⅰ1-8、下悬挂竖梁Ⅱ1-9、上悬挂侧板Ⅰ1-10、上悬挂侧板Ⅱ1-11以及连接板1-12组成悬挂架。具体为悬挂竖梁Ⅰ1-8和下悬挂竖梁Ⅱ1-9分别固定连接于悬挂横梁1-7两侧,且悬挂竖梁Ⅰ1-8和下悬挂竖梁Ⅱ1-9上均设置有用于悬挂的销轴连接孔。上悬挂侧板Ⅰ1-10和上悬挂侧板Ⅱ1-11固定连接于悬挂横梁1-7上,并用肋板进行加强。同时上悬挂侧板Ⅰ1-10和上悬挂侧板Ⅱ1-11之间采用连接板1-12固定连接,悬挂侧板Ⅰ1-10和上悬挂侧板Ⅱ1-11之间采用连接板1-12固定连接,上均设置有用于悬挂的销轴连接孔。悬挂横梁1-7通过连接梁Ⅰ1-5和连接梁Ⅱ1-6固定连接于横梁Ⅱ1-2上。纵梁Ⅰ1-3和纵梁Ⅱ1-4下方分别设置有中间轴支撑板Ⅰ1-13和中间轴支撑板Ⅱ1-14,支撑板Ⅰ1-13和中间轴支撑板Ⅱ1-14上均设置有轴承安装孔和轴承端盖连接螺纹孔。

如图3所示,施肥机构总成2由肥箱2-1、肥箱盖2-2、肥箱盖把手2-3、肥箱支撑板Ⅰ2-4、排肥器传动轴2-5、排肥器2-6、肥料出口2-7、排肥器传动小链轮2-8、轴承端盖Ⅰ2-9、轴承端盖Ⅱ2-10以及肥箱支撑板Ⅱ2-11组成。肥箱2-1上方设置有肥箱盖2-2,肥箱盖2-2上方设置有两个肥箱盖把手2-3。肥箱2-1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肥箱支撑板Ⅰ2-4和肥箱支撑板Ⅱ2-11,肥箱支撑板Ⅰ2-4和肥箱支撑板Ⅱ2-11分别固定安放在纵梁Ⅰ1-3、纵梁Ⅱ1-4上,用于固定支撑肥箱2-1。肥箱支撑板Ⅰ2-4和肥箱支撑板Ⅱ2-11均设置有轴承安装孔,用于安装轴承。排肥器传动轴2-5通过轴承固定安放在肥箱支撑板Ⅰ2-4和肥箱支撑板Ⅱ2-11上,外侧安装轴承端盖Ⅰ2-9、轴承端盖Ⅱ2-10,采用带密封的轴承。根据玉米大小垄种植模式的行距在肥箱2-1下方相应设置有四个排肥器2-6,每个排肥器2-6下方均设置有肥料出口2-7,肥料出口2-7与导肥管15进行连接。排肥器传动轴2-5上设置有排肥器传动小链轮2-8。

如图4所示施肥开沟机构总成3由施肥开沟器连接板3-1、施肥开沟器竖杆3-2、施肥开沟器3-3和施肥开沟器竖杆导块3-5四部分组成。施肥开沟器连接板3-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并通过U型螺栓固定连接于横梁Ⅱ1-2前方,根据实际施肥位置调节安装位置即可。施肥开沟器连接板3-1上设置有施肥开沟器竖杆导块3-5,用于插放施肥开沟器竖杆3-2。施肥开沟器竖杆导块3-5上设置有顶紧螺纹孔Ⅰ3-4,可利用顶紧螺栓对施肥开沟器竖杆3-2进行顶紧安装。施肥开沟器竖杆3-2下方固定连接有施肥开沟器3-3,施肥开沟器3-3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施肥开沟器竖杆3-2和施肥开沟器竖杆导块3-5之间的相对插放位置进行调节,调节适当后用顶紧螺栓锁紧即可。导肥管15下端可以通过软绳固定在施肥开沟器竖杆3-2上,使其出口位于施肥开沟器3-3正后方。

如图5所示中间传动轴总成4由中间传动轴4-1、中间轴传动链轮Ⅱ4-2、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Ⅰ4-3、铺带传动大链轮Ⅰ4-4、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Ⅱ4-5、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Ⅲ4-6、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7以及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Ⅳ4-8组成。如图6所示左侧地轮总成5由左侧地轮5-1、左侧地轮支撑架5-2、左侧地轮支架连接板5-3、左侧地轮轴5-4和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5组成。如图15所示右侧地轮总成13由右侧地轮13-1、右侧地轮支撑架13-2、右侧地轮支架连接板13-3、右侧地轮轴13-4以及排肥器传动大链轮13-5组成。

左侧地轮支架连接板5-3和右侧地轮支架连接板13-3上均设置有安装通孔,可利用U型螺栓将其固定于横梁Ⅱ1-2后方。右侧地轮支撑架13-2与左侧地轮支撑架5-2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地轮支架连接板5-3和右侧地轮支架连接板13-3上,且下方均设置有轴承安装孔。左侧地轮轴5-4通过密封轴承安装在左侧地轮5-1和左侧地轮支撑架5-2上,右侧地轮轴13-4通过密封轴承安装在右侧地轮13-1和右侧地轮支撑架13-2上。左侧地轮轴5-4和右侧地轮轴13-4上分别设置有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5和排肥器传动大链轮13-5。中间传动轴4-1两端安装密封轴承,并安放于上述中间轴支撑板Ⅰ1-13和中间轴支撑板Ⅱ1-14的轴承安装孔中,并在外侧加装中间轴轴承端盖。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5和中间轴传动链轮Ⅱ4-2通过链条链接形成链传动,为中间传动轴4-1提供旋转动力。中间传动轴4-1上设置有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Ⅰ4-3、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Ⅱ4-5、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Ⅲ4-6和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Ⅳ4-8,为四组播种机传递动力。中间传动轴4-1上设置有铺带传动大链轮Ⅰ和4-4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7,为两组铺带机构提供动力。排肥器传动大链轮13-5和排肥器传动小链轮2-8通过链传动为排肥器2-6提供排肥动力。

如图7所示仿形机构总成6由仿形机构连接板6-1、连杆6-2、连杆销轴6-3、矩形框6-4、播种机连接板6-5、L型机架连接板6-6以及L型机架6-7组成。仿形机构连接板6-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通过U型螺栓固定连接于横梁Ⅰ1-1后方。仿形机构连接板6-1通过连杆销轴6-3与四根连杆6-2进行一侧销连接,连杆6-2的另一侧通过连杆销轴6-3连接在矩形框6-4上。播种机连接板6-5、L型机架连接板6-6固定安装在矩形框6-4上,L型机架连接板6-6与L型机架6-7固定连接,播种机连接板6-5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播种机构总成7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播种机构总成7由播种器7-1、种箱7-2、导种管7-3、排种管7-4、播种器连接横梁7-5、播种开沟器竖杆7-6、顶紧螺纹孔Ⅱ7-7、播种开沟器7-8以及播种器传动小链轮(Ⅰ、Ⅱ、Ⅲ、Ⅳ)7-9组成。播种器7-1固定安装在播种器连接横梁7-5上,播种器连接横梁7-5通过螺栓与播种机连接板6-5固定安装。播种器7-1上设置有导种管7-3,导种管7-3与其上方的种箱7-2固定连接。种箱7-2用于存放种子,导种管7-3用于将种箱内的种子导入播种器7-1。播种器7-1下方设置有排种管7-4,用于将播种器7-1精确排除的种子导入到种穴内。播种开沟器竖杆7-6插放在播种器连接横梁7-5上,并通过播种器连接横梁7-5上设置的顶紧螺纹孔Ⅱ7-7,利用顶紧螺栓顶紧固定。播种开沟器竖杆7-6下方固定连接有播种开沟器7-8,用于在地面划开播种沟。播种器7-1一侧设置有播种器传动小链轮(Ⅰ、Ⅱ、Ⅲ、Ⅳ)7-9,由于该实施例为四行播种机,因此有四组播种器7-1,带有四个传动链轮从左至右依次编号分别为Ⅰ、Ⅱ、Ⅲ和Ⅳ。播种器传动小链轮(Ⅰ、Ⅱ、Ⅲ、Ⅳ)7-9分别与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Ⅰ4-3、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Ⅱ4-5、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Ⅲ4-6和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Ⅳ4-8采用链传动为四组播种器7-1提供排种动力。

如图9所示镇压机构总成8由镇压轮架Ⅰ8-1、镇压轮架Ⅱ8-2、镇压轮8-3和镇压轮销轴8-4组成。镇压轮架Ⅰ8-1和镇压轮架Ⅱ8-2通过镇压轮销轴8-4与镇压轮8-3进行销连接,镇压轮架Ⅰ8-1和镇压轮架Ⅱ8-2另一侧均设置有销轴孔通过销连接安装于L型机架6-7后方。

如图10和图11所示铺带机构总成9由滚轮支架9-1、铺带覆土器竖杆9-2、铺带覆土器9-3、铺带开沟器竖杆9-4、铺带开沟器9-5、主动滚轮9-6、从动滚轮9-7、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8、调整滑块9-9、弹簧中心柱Ⅰ9-10、弹簧中心柱Ⅱ9-11、铺带机构连接横梁9-12、矩形导槽9-13、铺带开沟器竖杆导块9-14、顶紧螺纹孔Ⅲ9-15、铺带覆土器竖杆导块9-16、顶紧螺纹孔Ⅳ9-17、从动滚轮轴9-18、主动滚轮轴9-19以及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组成。滚轮支架9-1前方固定连接有铺带机构连接横梁9-12,铺带机构连接横梁9-12与L型机架6-7固定连接。滚轮支架9-1后方设置有铺带覆土器竖杆导块9-16,铺带覆土器竖杆9-2插放在铺带覆土器竖杆导块9-16中,通过铺带覆土器竖杆导块9-16上设置的顶紧螺纹孔Ⅳ9-17,利用顶紧螺栓进行顶紧固定。铺带覆土器竖杆9-2下方固定连接有铺带覆土器9-3,用于对铺带后的铺带沟进行覆土。铺带机构连接横梁9-12前方设置有铺带开沟器竖杆导块9-14,铺带开沟器竖杆9-4插放在铺带开沟器竖杆导块9-14中,通过铺带开沟器竖杆导块9-14上设置的顶紧螺纹孔Ⅲ9-15,利用顶紧螺栓进行顶紧固定。铺带开沟器竖杆9-4固定连接有铺带开沟器9-5,用于铺带工作前的开沟工作。主动滚轮轴9-19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滚轮支架9-1上,主动滚轮轴9-19上安装有主动滚轮9-6和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8。由于该实施例采用玉米大小垄四行种植模式,需要在两个窄行之间铺设滴灌带,因此需要两组铺带机构,两个主动滚轮轴9-19上安装的铺带传动小链轮编号分别为Ⅰ、Ⅱ,左侧为Ⅰ右侧为Ⅱ。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8与铺带传动大链轮Ⅰ和4-4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7通过链传动为主动滚轮9-6提供旋转动力。滚轮支架9-1两侧均设置有矩形导槽9-13,每侧的矩形导槽9-13中放置有调整滑块9-9,调整滑块9-9可以在矩形导槽9-13中滑动。调整滑块9-9通过轴承与从动滚轮轴9-18相连接,从动滚轮9-7安放在从动滚轮轴9-18上。滚轮支架9-1和调整滑块9-9上分别设置有弹簧中心柱Ⅰ9-10、弹簧中心柱Ⅱ9-11,用于套放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能够为从动滚轮9-7提供压紧力,同时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均进行了压花处理,表面有增加摩擦的花纹。

如图12和图13所示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10由支撑臂10-1、放带旋转轴10-2、固定端板10-3、支撑杆10-4、活动端板10-5、套筒10-6、锥形滑块Ⅰ10-7、锥形滑块Ⅱ10-8、顶紧螺钉10-9、放带旋转轴轴承端盖10-10、顶紧平面10-11、轴上固定滑道Ⅰ10-12、轴上固定滑道Ⅱ10-13、带盘压紧弹簧Ⅰ10-14以及带盘压紧弹簧Ⅱ10-15组成。放带旋转轴10-2通过密封轴承安装在支撑臂10-1上,并在支撑臂10-1外侧安装放带旋转轴轴承端盖10-10,支撑臂10-1固定安装在踏板12上。放带旋转轴10-2上设置有凸起的轴上固定滑道Ⅰ10-12和轴上固定滑道Ⅱ10-13。锥形滑块Ⅰ10-7和锥形滑块Ⅱ10-8内部设置有与轴上固定滑道Ⅰ10-12和轴上固定滑道Ⅱ10-13相配合的滑槽,锥形滑块Ⅰ10-7和锥形滑块Ⅱ10-8可插放在放带旋转轴10-2上,并能沿轴上固定滑道Ⅰ10-12和轴上固定滑道Ⅱ10-13定向滑动。固定端板10-3通过支撑杆10-4固定连接在放带旋转轴10-2上,活动端板10-5通过支撑杆10-4固定连接在套筒10-6上。套筒10-6可套放在放带旋转轴10-2上,放带旋转轴10-2上设置有顶紧平面10-11,套筒10-6可通过顶紧螺钉10-9顶紧固定在放带旋转轴10-2上。支撑杆10-4与活动端板10-5之间设置有带盘压紧弹簧Ⅰ10-14,支撑杆10-4与固定端板10-3之间设置有带盘压紧弹簧Ⅱ10-15。

如图14所示滴灌带导正机构总成11由导正架侧板Ⅰ11-1、导正架侧板Ⅱ11-2、导正活滚11-3以及导正活滚中心轴11-4组成。导正架侧板Ⅰ11-1和导正架侧板Ⅱ11-2下端固定连接在滚轮支架9-1外侧,上方设置有通孔用于安装导正活滚中心轴11-4。导正活滚11-3放置在导正活滚中心轴11-4上并处于导正架侧板Ⅰ11-1和导正架侧板Ⅱ11-2之间,能够自由转动。

如图16所示导管机构总成14由锥形仓14-1、导带管14-2和导管机构连接板14-3三部分组成。导管机构连接板14-3上设置有连接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在滚轮支架9-1下方。导管机构连接板14-3下方设置有锥形仓14-1,锥形仓14-1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带管14-2。导带管14-2采用无缝钢管制成,且导带管14-2和锥形仓14-1内部及导带管14-2出口应保证光整无毛刺,以免刺破滴灌带。

如图17所示播种覆土机构总成由播种覆土器竖杆导块16-1、播种覆土器竖杆16-2、播种覆土器16-3和顶紧螺纹孔Ⅴ16-4组成。播种覆土器竖杆导块16-1固定连接在L型机架6-7后方。播种覆土器竖杆导块16-1用于插放播种覆土器竖杆16-2。播种覆土器竖杆导块16-1上设置有顶紧螺纹孔Ⅴ16-4,可利用顶紧螺栓对播种覆土器竖杆16-2进行顶紧安装。播种覆土器竖杆16-2下方固定连接有播种覆土器16-3,播种覆土器16-3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播种覆土器竖杆16-2和播种覆土器竖杆导块16-1之间的相对插放位置进行调节,调节适当后用顶紧螺栓锁紧即可。

如图18所示在实施例2中,左侧地轮轴5-4右端通过十字联轴器Ⅰ5-7固定连接有速度检测器5-6,速度检测器5-6上设置有速度信号输入线5-8。速度检测器5-6用于检测地轮行走速度,速度信号输入线5-8用于传输速度检测器5-6检测到的脉冲信号。

如图19所示在实施例2中,铺带机构连接横梁9-1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板9-21,并采用电机支撑板加强筋9-27进行加固。电机支撑板9-21上设置有步进电机9-22,步进电机9-22尾端设置有电机驱动器9-23。步进电机9-22通过十字联轴器Ⅱ9-24与主动滚轮轴9-19相连接,进而带动主动滚轮9-6旋转工作。电机驱动器9-23上设置有速度信号输出线9-25和电机驱动电源线9-26,速度信号输出线9-25用于向电机驱动器9-23输送控制步进电机9-22转速的脉冲信号,电机驱动电源线9-26用于提供步进电机9-22旋转点动力。

如图20所示实施例2中设置有电机控制器总成17,电机控制器总成17由触摸屏17-1、速度信号输入接口17-2、电机驱动电源接口17-3、速度信号输出接口17-4、电机控制器开关17-5,电机控制器电源线17-6及内部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组成。电机控制器总成17设置于行走机车内部,电机控制器电源线17-6与机车自带电源相连接为电机控制器总成17提供电源。电机控制器总成17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用于脉冲信号的接收及放大处理,电源模块能够为电机驱动器9-23提供电源。单片机控制模块外部连接有触摸屏17-1,触摸屏17-1用于工作人员设置脉冲放大比例,即有效控制步进电机9-22转速,同时也用于显示监控步进电机9-22的工作转速。电机控制器总成17上设置有速度信号输入接口17-2与速度信号输入线5-8相连接,用于接收速度检测器5-6检测发送的脉冲信号。电机控制器总成17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电源接口17-3,电机驱动电源接口17-3与电机驱动电源线9-26相连接,为步进电机9-22旋转提供电动力。电机控制器总成17上设置有速度信号输出接口17-4,速度信号输出接口17-4与速度信号输出线9-25,将单片机控制模块处理过的脉冲信号传输到电机驱动器9-23,从而控制步进电机9-22转速。电机控制器总成17上设置电机控制器开关17-5,用于设备的送电与断电控制。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在工作前需做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向肥箱2-1内加入肥料,向种箱7-2内加入待播种子,并将该实用新型所述机器与动力机车相连。由于该实用新型仿形播种部分、施肥开沟部分和机架均采用U型螺栓连接,可以根据播种实际工作要求,调整施肥开沟器竖杆3-2、播种开沟器竖杆7-6、播种覆土器竖杆16-2、铺带覆土器竖杆9-2和铺带开沟器竖杆9-4距离地面高度并顶紧固定。所以该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规格要求的大小垄种植情况,也能够完成不同铺带深度工作。

松开顶紧螺钉10-9,依次拆下通过支撑杆10-4固定连接的活动端板10-5和套筒10-6、带盘压紧弹簧Ⅱ10-15以及锥形滑块Ⅱ10-8。将滴灌带盘的安装塑料芯轴插放到放带旋转轴10-2上,依次安装锥形滑块Ⅱ10-8、带盘压紧弹簧Ⅱ10-15以及通过支撑杆10-4固定连接的活动端板10-5和套筒10-6。推动套筒10-6向内压紧,锥形滑块Ⅰ10-7和锥形滑块Ⅱ10-8将在固定滑道Ⅰ10-12和轴上固定滑道Ⅱ10-13定向滑动,带盘压紧弹簧Ⅰ10-14和带盘压紧弹簧Ⅱ10-15处于压缩状态。当固定端板10-3和活动端板10-5与滴灌带盘两侧紧密贴合后,利用顶紧螺钉10-9将套筒10-6顶紧固定于放带旋转轴10-2上。由于该实用新型所述锥形滑块Ⅰ10-7和锥形滑块Ⅱ10-8具有倾斜表面,因此能够与不同直径的滴灌带盘安装塑料芯轴配合使用,且在带盘压紧弹簧Ⅰ10-14和带盘压紧弹簧Ⅱ10-15压紧作用下,配合紧密不会出现打滑空转现象。该实用新型所述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宽度的滴灌带盘使用,对于不同宽度的滴灌带盘安装后,均可使固定端板10-3和活动端板10-5与滴灌带盘两侧紧密贴合。固定端板10-3和活动端板10-5与滴灌带盘两侧紧密贴合,避免了因速度改变时滴灌带溢出造成的滴灌带缠绕或卡死在放带旋转轴10-2上,造成无法出带或滴灌带断裂的情况。

滴灌带盘安装固定以后,抽出滴灌带的一头将滴灌带绕过导正活滚11-3,导正活滚11-3对滴灌带起到导向的作用。沿矩形导槽9-13向后方拉动两侧的调整滑块9-9压缩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使从动滚轮9-7向后移动和主动滚轮9-6之间出现能让滴灌带顺利通过的间隙。将滴灌带从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之间穿过,并使滴灌带通过锥形仓14-1,并最终从导带管14-2下端出口漏出并伸出一段距离,将伸出段利用人工浅埋固定。松开调整滑块9-9,在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作用下使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夹住滴灌带。

牵引机车前行带动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行走,施肥开沟器3-3在地面划出施肥沟,播种开沟器7-8在地面划出播种沟,铺带开沟器9-5在地面划出铺带沟。右侧地轮13-1行走同时带动排肥器传动大链轮13-5旋转,排肥器传动大链轮13-5通过链传动带动排肥器传动小链轮2-8和排肥器传动轴2-5旋转,进而为排肥器2-6提供排肥动力,排出的肥料通过导肥管15进入到施肥沟中实现垄侧施肥。左侧地轮5-1行走同时带动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5旋转,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5通过链传动带动中间轴传动链轮Ⅱ4-2和中间传动轴4-1旋转,中间传动轴4-1带动轴上其它链轮旋转。其中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Ⅰ4-3、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Ⅱ4-5、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Ⅲ4-6和播种器传动大链轮Ⅳ4-8分别与四组播种器7-1上的播种器传动小链轮(Ⅰ、Ⅱ、Ⅲ、Ⅳ)7-9通过链传动进行动力传输。播种器传动小链轮(Ⅰ、Ⅱ、Ⅲ、Ⅳ)7-9旋转带动播种器7-1完成播种作业。播种作业完成后播种覆土器16-3和镇压轮8-3依次完成覆土和镇压工作。铺带传动大链轮Ⅰ4-4和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7与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8通过链传动为主动滚轮9-6提供旋转放带动力。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夹持滴灌带,在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作用下,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之间存在正压力,当主动滚轮9-6旋转时在摩擦力作用下将带动滴灌带运动实现放带。滴灌带铺放在铺带沟中之后,利用铺带覆土器9-3进行覆土掩埋工作。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均进行了压花处理,表面有增加摩擦的花纹,同时在从动滚轮压紧弹簧9-20提供的正压力作用下,可以为滴灌带的传送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由于放带采用主动滚轮9-6和从动滚轮9-7夹持滚动放带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滴灌带的左右窜动和翻转折叠现象。放带过程的动力传输经历了两级链传动,即中间轴传动链轮Ⅰ5-5和中间轴传动链轮Ⅱ4-2链传动,以及铺带传动大链轮Ⅰ4-4和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7与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8之间的链传动。通过测量计算左侧地轮5-1和主动滚轮9-6的直径大小,并设置两级链传动的传动比能够使左侧地轮5-1和主动滚轮9-6外侧的线速度一致,即放带长度与地轮在地面行走距离一致,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铺带过程中所产生的拉紧力。若在滴灌带铺设过程中产生拉紧力,在拉紧力作用下滴灌带会发生弹性变形具有一定的伸长量,滴灌带会处于绷直状态,不利于铺带后的覆土浅埋工作,时常会发生土壤埋不住或掩埋深度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地势平整度不高的地区。此外,当滴灌带铺设完成以后,按照规定长度截断滴灌带利用接头与田间灌溉主管道进行连接时,由于滴灌带之前在铺设过程中处于拉紧掩埋状态,随着滴灌带拉紧力的释放滴灌带总长度变小,将导致滴灌带与主管道接头之间脱落,无法实现主管道为滴灌带供水,从而无法实现浅埋滴灌工作。

实施例2

实施例2所述方案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完成的,其区别在于铺管动力来源及出带速度设定不同。实施例1所述方案采用铺带传动大链轮Ⅰ4-4和铺带传动大链轮Ⅱ4-7与铺带传动小链轮(Ⅰ、Ⅱ)9-8通过链传动为主动滚轮9-6提供旋转放带动力,滴灌带的出带速度通过链传动的传动比进行控制实施。实施例2采用步进电机9-22带动主动滚轮9-6旋转,从而实现放带过程。进一步通过速度检测器5-6检测地轮行走速度,并将检测速度形成的脉冲信号反馈给电机控制器总成17中的单片机控制模块,经单片机控制模块对脉冲信号进行比例放大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传输出到电机驱动器9-23,进一步通过电机驱动器9-23控制步进电机9-22转速。步进电机9-22通过十字联轴器Ⅱ9-24将动力传输给主动滚轮9-6从而实现放带工作。该实施例中滴灌带放带速度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脉冲放大比例实现主动滚轮9-6转速的控制,从而实现精准放带工作,有效避免了滴灌带张紧力过大的情况。

实施例2的播种、施肥、及滴灌带安放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致,但其放带过程与实施例1有区别。具体为开始工作前应将电机控制器电源线17-6与机车自带电源相连接,将速度信号输入接口17-2与速度信号输入线5-8相连接,将电机驱动电源接口17-3与电机驱动电源线9-26相连接,速度信号输出接口17-4与速度信号输出线9-25相连接。打开电机控制器开关17-5,根据地轮直径和主动滚轮9-6直径,以及地轮在地面的压入深度,通过触摸屏17-1设置脉冲放大比例,从而确定步进电机9-22旋转速度。

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两种放带模式各有其优势,实施例1采用链传动,通过设置传动比控制放带速度,结构可靠性高。但由于地轮在不同地面行走时地轮压入地面的深度也有所差别,因此按其直径计算得出的行走距离并不准确影响放带精度。实施例2所述方案其放带速度连续可调,能够针对不同地面工况设置精确的放带速度,但其成本较高,且电控设备较多在农业工作中,由于较为剧烈的震动易发生故障,故其运行可靠性能没有实施例1所述的纯机械结构高。

实施例3

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播种施肥铺带一体机,有单排、两排、三排或者更多播种器、播种覆土器、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一组或者更多组铺带机构总成、滴灌带带盘装持机构总成和铺带导正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