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907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



背景技术:

捕食性蝽是一类杂食性或肉食性的天敌昆虫,可捕食危害农林业的多种害虫,如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和成虫、半翅目的幼虫和成虫、蚜虫、叶蝉和蓟马等。因此,捕食性蝽有很多种类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被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我国捕食性蝽类昆虫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潜力很大,如蠋蝽、益蝽、红彩真猎蝽、烟盲蝽、东亚小花蝽等已应用于防治农作物和园林树木上的害虫,并获初步成功。

由于捕食性蝽的人工饲料配方复杂、包装繁琐,且没有对大多数捕食性蝽通用的人工饲料,所以不易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目前采用人工饲料饲养捕食性蝽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的层面,在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捕食性蝽人工饲料的包装材料多采用国外进口的封口膜(parafilm),由于封口膜本身的作用是帮助密封容器口,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用在人工饲料的包装上时,一是采用人工拉伸的方法使其变薄,然后做成袋状,灌入液体或半固体状的人工饲料,但这种拉伸方法很难使封口膜的厚度均一,并且采用人工拉伸的效率低;二是采用一种具有圆形凹槽的金属盒,通过抽气泵形成负压,使封口膜表面形成许多圆形凹槽,然后加入饲料,再覆盖上一层封口膜。但由于封口膜本身不透水不透气,里面包裹饲料的气味不易散发,而昆虫主要依靠嗅觉来寻找食物,所以这种包装的人工饲料不易被捕食性蝽发现,即使发现,捕食性蝽也不喜好刺吸此膜。并且封口膜的厚度不易被小型捕食性蝽或捕食性蝽低龄若虫的口针刺破。

捕食性蝽类的人工饲料中都含有动物性成分,如猪肝、鱼肉、黄粉虫等,在室温下极易变质,往往在未被捕食性蝽取食完就已发生变质,造成捕食性蝽的死亡率上升。并且频繁更换饲料会造成人力和物力成本的增加。

发明人的在长期的研究和观察中发现,捕食性蝽在寻找猎物时不断摆动触角,以嗅取空气中的气味,一边爬行一边用口器刺探环境中的物体,发现猎物时先用口器中的口针刺入,以品尝是否适口。

综上,发明人认为要实现用人工饲料规模化饲养捕食性蝽,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选择的包装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二是要解决饲料变质过快造成浪费,三是保障饲料的持续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及方法,通过合理的设置达到减少饲料变质,保障饲料的持续供应,且人工饲料易于被取食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包括:灭菌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空心管;空心管位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空心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输送管与灭菌装置的进液口连接,空心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送管与灭菌装置的出液口连接;第一输送管上设有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管上设有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管内可盛有用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液体人工饲料,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灭菌装置内,经灭菌装置灭菌后,由第二输送装置输送至空心管内进而流入至第一输送管内,开始进入下一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整个系统形成了输送、灭菌、输送、取食、输送、灭菌……的循环回路,具有防止饲料变质且保障饲料的持续供应等优点。在人工饲料循环过程中加入灭菌装置,在饲料变质之前再次灭菌,解决了饲料变质的问题,增加了捕食性蝽的存活率,增加了捕食性蝽的产出量。输送装置的设置,可以保证液体人工饲料持续的供应。选用具有透气性的空心管,捕食性蝽易于寻找到人工饲料,易于取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灭菌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均位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外;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均为恒流蠕动泵。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恒流蠕动泵有利于使液体人工饲料能在空心管以及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中循环流动,解决了人工饲料的持续供应问题,节约了人力物力。

进一步,所述空心管呈螺旋状、直线型或其他不规则的弯曲状,优选地,空心管呈螺旋状或其他不规则的弯曲状。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大捕食性蝽有效取食的表面积,以增大食物供应,减少捕食性蝽之间的自残行为发生。

进一步,所述空心管的材质为具有透气性和保湿性的弹性材质,优选地,所述空心管的材质为人工肠衣。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透气性好且保湿性好(即透水性差)的空心管,可以解决目前采用封口膜通透性差的问题。当空心管内部灌装入液态人工饲料,捕食性蝽在管外能嗅到人工饲料所散发的气味,主动去取食。对捕食性蝽口器的解剖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捕食性蝽在取食时只将口针刺入猎物体内少许,口针极细,采用此法饲养捕食性蝽时,虽然对空心管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由于空心管有一定的弹性,且捕食性蝽口针极细,不会影响液体饲料在管内的正常流动,也不会造成漏液的现象。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和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空心管的一端通过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与第一输送管连接,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设置在第二输送管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液体人工饲料进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后,根据实际测得的失水量,补充蒸馏水以弥补在循环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分,并搅拌均匀,可保持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基本不变。

进一步,灭菌装置为辐射灭菌装置、紫外线灭菌装置或巴氏灭菌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采用传统的加热煮沸或高温的方法会破坏人工饲料中营养成分或改变营养物质的存在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空心管置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将第一输送管内通入用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液体人工饲料,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灭菌装置,经灭菌装置灭菌后,由第二输送装置输送至空心管内,空心管内的液体人工饲料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再经第一输送管输送至灭菌装置灭菌,从而进入下一循环,当液体人工饲料流经空心管时,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的捕食性蝽取食空心管中的液体人工饲料。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法,整个系统形成了输送、灭菌、输送、取食、输送、灭菌……的循环回路,具有防止饲料变质且保障饲料的持续供应等优点。利用灭菌装置对循环过程中的人工饲料进行灭菌,可以实现在饲料变质之前再次灭菌,解决了饲料变质的问题,提高了捕食性蝽的存活率,增加了捕食性蝽的产出量。输送装置的设置,可以保证液体人工饲料持续的供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空心管置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

2)将配置好的液体人工饲料置于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内,开启第一输送装置,将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经第一输送管输送至灭菌装置内;利用灭菌装置对液体人工饲料进行灭菌;

3)灭菌结束后,将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二输送管输送至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内;

4)当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内的液体人工饲料达到可以充满空心管的体积时,打开第二输送装置,将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内的液体人工饲料输送至空心管内,当液体人工饲料流经空心管时,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的捕食性蝽取食空心管中的液体人工饲料;液体人工饲料进入空心管后继而进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进而进行下一循环。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法,整个系统形成了输送、灭菌、输送、取食、输送、灭菌……的循环回路,具有防止饲料变质且保障饲料的持续供应等优点。利用灭菌装置对循环过程中的人工饲料进行灭菌,可以实现在饲料变质之前再次灭菌,解决了饲料变质的问题,增加了捕食性蝽的存活率,提高了捕食性蝽的产出量。输送装置的设置,可以保证液体人工饲料持续的供应,当液体人工饲料进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后,根据实际测得的失水量,补充蒸馏水以弥补在循环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分,并搅拌均匀,可保持人工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基本不变,以利于捕食性蝽的生长发育。

进一步,灭菌的方法为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或巴氏灭菌法。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传统的加热煮沸或高温的方法会破坏人工饲料中营养成分或改变营养物质的存在状态。

进一步,步骤4)中,空心管中液体人工饲料的流动流速为0.5-1.5毫米/秒。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适的液体人工饲料的流动流速有利于捕食性蝽的取食,如果流速过慢,容易发生饲料变质等问题,如果流速过快,会影响捕食性蝽的取食行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灭菌装置,2、第一输送管,21、第一输送管A,22第一输送管B,3、第二输送管,31、第二输送管A,32、第二输送管B,4、第一输送装置,5、第二输送装置,6、空心管,7、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8、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包括:灭菌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管2、第二输送管3和空心管6;空心管6位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空心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输送管2与灭菌装置1的进液口连接,空心管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送管3与灭菌装置1的出液口连接;第一输送管2上设有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管3上设有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管2内可盛有用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液体人工饲料,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输送装置4输送至灭菌装置1,经灭菌装置1灭菌后,由第二输送装置5输送至空心管6内,空心管6内的液体人工饲料可通过第一输送装置4输送至第一输送管2内,进而进入下一循环。灭菌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管2和第二输送管3均位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外;在具体使用时,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输送装置5可以均为恒流蠕动泵。所述空心管6可以呈螺旋状、直线型或其他不规则的弯曲状,优选的,空心管6呈螺旋状或不规则的弯曲状。所述空心管6的材质为具有透气性和保湿性的弹性材质。优选地,所述空心管6的材质为人工肠衣。

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空心管6置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将第一输送管2内通入用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液体人工饲料,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输送装置4输送至灭菌装置1,经灭菌装置1灭菌后,由第二输送装置5输送至空心管6内,空心管6内的液体人工饲料通过第一输送装置4再经第一输送管2输送至灭菌装置1灭菌,从而进入下一循环,当液体人工饲料流经空心管6时,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的捕食性蝽取食空心管6中的液体人工饲料。

如图2所示,上述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和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空心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与第一输送管2连接,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设置在第二输送管3上。

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

1)将空心管6置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

2)将配置好的液体人工饲料置于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内,开启第一输送装置4,将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经第一输送管2输送至灭菌装置1内;利用灭菌装置1对液体人工饲料进行灭菌;

3)灭菌结束后,将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二输送管3输送至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内;

4)当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内的液体人工饲料达到可以充满空心管6的程度时,打开第二输送装置5,将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内的液体人工饲料输送至空心管6内,当液体人工饲料流经空心管6时,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的捕食性蝽取食空心管6中的液体人工饲料,在具体操作时,空心管6中液体人工饲料的流动流速可以为0.5-1.5毫米/秒;液体人工饲料进入空心管6后继而进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进而进行下一循环。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例如: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灭菌、巴氏灭菌法或者其他杀菌方法。

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包括:灭菌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管2、第二输送管3和空心管6。

空心管6位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灭菌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管2和第二输送管3均位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外。

所述空心管6的材质为具有透气性和保湿性的弹性材质。优选地,所述空心管6的材质为人工肠衣。可以解决目前采用封口膜通透性差的问题。内部灌装入液态人工饲料,使捕食性蝽在管外能嗅到人工饲料所散发的气味,主动去取食。对捕食性蝽口器的解剖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捕食性蝽在取食时只将口针刺入猎物体内少许,口针极细,采用此法饲养捕食性蝽时,对空心管6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由于空心管6有一定的弹性,且捕食性蝽口针极细,不会影响液体饲料在管内的正常流动,也不会造成漏液的现象。

空心管6可以呈螺旋状或不规则的弯曲状,以利于增大捕食性蝽有效取食的表面积,减少捕食性蝽之间的自残行为发生。

空心管6的一端为出液口,另一端为进液口。空心管6的出液口与第一输送管2的进液口连接,第一输送管2的出液口与灭菌装置1的进液口连接,灭菌装置1的出液口与第二输送管3的进液口连接,第二输送管3的出液口与空心管6的进液口连接。第一输送管2上设有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管3上设有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输送装置5可以均为恒流蠕动泵。

第一输送管2可以通入用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液体人工饲料。使用时,将空心管6置于养虫笼或养虫室内,将第一输送管2内通入用于饲养捕食性蝽的液体人工饲料,液体人工饲料由第一输送装置4经第一输送管2输送至灭菌装置1,经灭菌装置1灭菌后,由第二输送装置5经第二输送管3输送至空心管6内,当液体人工饲料流经空心管6时,养虫笼或养虫室内的捕食性蝽取食空心管6中的液体人工饲料,空心管6内的液体人工饲料通过第一输送装置4再经第一输送管2输送至灭菌装置1中灭菌,从而进入下一循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整个系统形成了输送、灭菌、输送、取食、输送、灭菌……的循环回路,具有防止饲料变质且保障饲料的持续供应等优点。在人工饲料循环过程中加入灭菌装置,在饲料变质之前再次灭菌,解决了饲料变质的问题,增加了捕食性蝽的存活率,提高了捕食性蝽的产量。输送装置的设置,可以保证液体人工饲料持续的供应。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人工饲料循环灭菌法饲养捕食性蝽的装置包括:一个灭菌装置1、两个人工饲料储存箱(分别命名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和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两个输送装置(分别命名为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管2、第二输送管3和空心管6。通过灭菌装置1的设置,在饲料变质之前再次灭菌,解决了饲料变质的问题,增加了捕食性蝽的存活率,提高了捕食性蝽的产出量。

采用透气性好但透水性差有一定弹性的空心管6,如人工肠衣,可以解决目前采用封口膜通透性差的问题。内部灌装入液态人工饲料,使捕食性蝽在管外能嗅到人工饲料所散发的气味,主动去取食。对捕食性蝽口器的解剖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捕食性蝽在取食时只将口针刺入猎物体内少许,口针极细,采用此法饲养捕食性蝽时,虽然对空心管6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由于空心管6有一定的弹性,且捕食性蝽口针极细,不会影响液体饲料在管内的正常流动,也不会造成漏液的现象。

两个人工饲料储存箱分别命名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和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两个输送装置分别命名为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输送装置5,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输送装置5均为恒流蠕动泵,使液体人工饲料能在空心管6中循环流动,解决了人工饲料的持续供应问题,节约了人力物力,保证液体人工饲料在整个回路中的输送。

第一输送管2包括第一输送管A 21和第一输送管B 22。第二输送管3包括第二输送管A 31和第二输送管B 32。

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整个装置的连接关系为:

空心管6的一端为出液口,另一端为进液口。空心管6的出液口与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的进液口连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的出液口与第一输送管A 21的进液口连接,第一输送管A 21的出液口与第一输送装置4的进液口连接,第一输送装置4的出液口与第一输送管B 22的进液口连接,第一输送管B 22的出液口与灭菌装置1的进液口连接,灭菌装置1的出液口与第二输送管A 31的进液口连接,第二输送管A 31的出液口与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的进液口连接,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的出液口与第二输送管B 32的进液口连接,第二输送管B 32的出液口连接第二输送装置5的进液口,第二输送装置5的出液口与空心管6的进液口连接。整个装置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回路。

如此连接可实现液体人工饲料在整个装置内顺时针流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全部反向连接,以实现液体人工饲料在整个装置内逆时针流动。

整个装置中,空心管6置于养虫笼(室)内,根据实际需要可延长或做成螺旋状以增大捕食性蝽有效取食的表面积。其余装置置于养虫笼(室)外,以防止捕食性蝽进入灭菌装置或恒流蠕动泵中,影响机器运转。

第二输送管A 31、第二输送管B 32、第一输送管A 21、第一输送管B 22可与空心管6材质不同,可以选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以减少更换频次,增加使用寿命。空心管6可以根据所配人工饲料的流动性强弱、捕食蝽的体型大小、捕食蝽的食量大小选择直径适合的管路。

利用上述装置饲养捕食性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整个装置中的空心管6置于养虫笼(室)内,根据实际需要可延长或做成螺旋状以增大捕食性蝽有效取食的表面积。其余装置置于养虫笼(室)外,以防止捕食性蝽进入灭菌装置或恒流蠕动泵中,影响机器运转;

第二步,将配制好的液体人工饲料置于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中,开启第一输送装置4将液体人工饲料通过第一输送管B 22泵入灭菌装置1中,灭菌时可采用如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巴氏灭菌法或其他灭菌方法;

第三步,灭菌结束后,将液体人工饲料通过第二输送管A 31引入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中;

第四步,待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中饲料达到可充满整个空心管6的程度时,开启第二输送装置5,将第二人工饲料储存箱8中的人工饲料输送进空心管6,空心管6中的液体人工饲料进而流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在此步过程中调节第二输送装置5的流速,使液体人工饲料在空心管6中的流速在0.5毫米/秒-1.5毫米/秒之间,即一小时内流动1.8米-5.4米为佳;

第五步,当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中的人工饲料装满后,开启第一输送装置4,将液体人工饲料通过第一输送管A 21和第一输送管B 22泵入灭菌装置1中,重新灭菌;

第六步,当液体人工饲料进入第一人工饲料储存箱7后,补充适量蒸馏水,以弥补在循环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分,并搅拌均匀,可保持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基本不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