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906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以高密度池塘养殖方式为主,这种集约化水产养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但养殖环境和养殖安全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这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偏低,只有少部分饲料被养殖动物吸收利用进而形成生物量,大部分则与其排泄物、尸体残骸等一起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逐渐沉降到池塘底部淤泥中。这种相对封闭的半静态养殖环境,其自净能力相对薄弱。随着养殖期的增长,池塘底部有机物、营养物质等大量积累,导致养殖池塘底部缺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含量急剧上升,进而整体水质恶化,滋生细菌病原体,这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利用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等生物制剂来处理池塘污染已得到广泛认可。这些益生菌将水体或淤泥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有毒有害成份分解吸收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利于改善水质。目前益生菌的池塘施用方法,有的采用饲料添加法,随饲料撒于池塘中;有的将其拌砂撒施。因益生菌自身沉降性很差,无论是饲料添加法还是拌砂撒施法,能够进入池塘底部的益生菌比例都很小,且分布不均匀。为满足池底需要量不得不加大菌液施用量,这样既浪费了菌液及人力、拌砂撒施法还会填池,缩短池塘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节约益生菌的使用量,能够使益生菌在池底分布均匀,提高益生菌的利用率,且能保持持续均匀施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包括:搅拌机构、发酵机构和施放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池、杀菌机构和搅拌器;

所述搅拌池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用于水流进入所述搅拌池;所述出水管用于所述搅拌池内的混合液流出;

所述杀菌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用于给流过所述进水管的水杀菌;

所述搅拌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搅拌池上;

所述发酵机构包括:槽体、发酵囊、冷却机构、循环机构、保温构件和进料构件;

所述发酵囊设置在所述槽体内;

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发酵囊的上方,用于给所述发酵囊降温;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泵、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

所述循环泵通过所述第一输料管与所述发酵囊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泵通过第二输料管与所述发酵囊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发酵囊内的物料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输料管、所述循环泵和所述第二输料管,再次进入所述发酵囊,用于物料的循环混合;所述第二输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输料管的通断;

所述保温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槽体上,包围在所述发酵囊的外侧;

所述进料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发酵囊上,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水管流出的混合液导入所述发酵囊;

所述施放机构包括:连接管、喷施管和喷头;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料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施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输料管上,位于所述控制阀一与所述循环泵之间;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二;所述控制阀一打开,所述控制阀二关闭,实现所述发酵囊内的物料循环流动;所述控制阀一关闭,所述控制阀二打开,实现所述发酵囊内的物料通过所述连接管流出;

所述喷施管呈网格状分布;

所述喷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喷施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具有圆弧状的开口向上的凹槽;

所述发酵囊为圆柱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被所述凹槽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构件包括:原料输入管、流量控制阀和布料管;

所述原料输入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原料输入管上,用于控制所述原料输入管内原料的流量;

所述布料管与所述原料输入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原料输入管输入的原料导入所述发酵囊;所述布料管上设置有下料槽口;所述下料槽口沿所述发酵囊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为多个;

所述原料输入管为多通管,用于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搅拌机构的所述出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囊为橡胶材质;

所述布料管与所述发酵囊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机构为紫外线杀菌设备;

所述发酵囊密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流体管和喷淋构件;

所述流体管用于冷却流体的输入;

所述喷淋构件与所述流体管连通;所述喷淋构件沿所述发酵囊的轴向分布;

所述喷淋构件包括:输入内管和输出外管;

所述输出外管套装在所述输入内管的外侧,与所述输入内管同轴设置;

所述输入内管与所述流体管连通;在所述输送内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向上喷管;所述向上喷管用于向所述输出外管的内壁上端喷施物料;

在输出外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向下喷孔;所述向下喷孔用于将物料向下喷施至所述发酵囊。

进一步地,所述向下喷孔包括:左下喷孔和右下喷孔;

所述左下喷孔和所述右下喷孔交错地间隔设置,用于向所述发酵囊的两侧喷淋冷却水。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构件包括:拱架和遮阳网;

所述拱架沿所述槽体设置,包围地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方;

所述遮阳网粘接在所述拱架上,用于给所述发酵囊防嗮。

进一步地,所述拱架为双层设置;

所述遮阳网设置在所述拱架的外层;

所述拱架的内层设置有加热网,用于给所述发酵囊加热。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呈网格状分布喷施管能够均匀喷施益生菌,使益生菌在池地分布均匀,且施放机构设置在池塘底部,可以使益生菌直接到达池底,节约了益生菌的使用量,提高了益生菌的利用率,且益生菌的施放方便,能保持持续均匀施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却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为搅拌机构,1-1为搅拌池,1-2为搅拌器,1-3为杀菌机构,2为发酵机构,2-1为槽体,2-2为发酵囊,2-3为进料构件,2-31为原料输入管,2-32为流量控制阀,2-33为布料管,2-4为保温构件,2-5为冷却机构,2-51为输入内管,2-52为输出外管,2-521为向下喷孔,2-53为向上喷管,2-6为循环机构,2-61为第一输料管,2-62为循环泵,2-63为第二输料管,3为施放机构,3-1为连接管,3-2为喷施管,3-3为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包括:搅拌机构1、发酵机构2和施放机构3;

搅拌机构1包括:搅拌池1-1、杀菌机构1-3和搅拌器1-2;搅拌池1-1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用于水流进入搅拌池1-1;本实施例通过水泵将水通过进水管抽入搅拌池1-1;出水管用于搅拌池1-1内的混合液流出;杀菌机构1-3设置在进水管上,用于给流过进水管的水杀菌,以避免细菌感染发酵囊2-2。本实施例优选杀菌机构1-3为紫外线杀菌设备。

搅拌器1-2固定地设置在搅拌池1-1上,以将搅拌池1-1内的水和基料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混合。

水通过水泵进入杀菌机构1-3,杀菌后的水进入搅拌池1-1;在搅拌池1-1里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培养基后,用搅拌器1-2搅拌均匀后,送入发酵囊2-2。

发酵机构2包括:槽体2-1、发酵囊2-2、冷却机构2-5、循环机构2-6、保温构件2-4和进料构件2-3;槽体2-1可以为修建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凹槽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属材料凹槽结构。发酵囊2-2设置在槽体2-1内;本实施例优选发酵囊2-2密封设置,以实现厌氧发酵。进一步地优选发酵囊2-2的容积为20米×3米×0.4米,以方便实际应用。本实施例优选发酵囊2-2为橡胶材质,当然,本实施例也不排除发酵囊2-2为塑料材质。冷却机构2-5设置在发酵囊2-2的上方,用于给发酵囊2-2降温,防止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杀死益生菌。

循环机构2-6包括:循环泵2-62、第一输料管2-632-61和第二输料管;循环泵2-62通过第一输料管2-632-61与发酵囊2-2的一端连通;循环泵2-62通过第二输料管与发酵囊2-2的另一端连通;发酵囊2-2内的物料依次通过第一输料管2-632-61、循环泵2-62和第二输料管,再次进入发酵囊2-2,用于物料的循环混合,以实现搅拌发酵囊2-2内的流体;第二输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一,用于控制第二输料管的通断;

保温构件2-4固定地设置在槽体2-1上,包围在发酵囊2-2的外侧,以保持发酵囊2-2发酵所需的温度。当然,保温构件2-4也可以固定在地面等其它位置,但需要保持其对发酵囊2-2的包围状态。

进料构件2-3固定地设置在发酵囊2-2上,与出水管连通,用于将出水管流出的混合液导入发酵囊2-2,以在发酵囊2-2中对混合液进行发酵。

施放机构3包括:连接管3-1、喷施管3-2和喷头3-3;连接管3-1的一端与第二输料管连通,另一端与喷施管3-2连通;连接管3-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输料管上,位于控制阀一与循环泵2-62之间;连接管3-1上设置有控制阀二;控制阀一打开,控制阀二关闭,实现发酵囊2-2内的物料循环流动;控制阀一关闭,控制阀二打开,实现发酵囊2-2内的物料通过连接管3-1流出;喷施管3-2呈网格状分布;喷施管3-2优选为PVC管;进一步优选喷施管3-2直径为70毫米。喷头3-3固定地设置在喷施管3-2上。喷头3-3间隔地设置在网格状分布的喷施管3-2上,以进行均匀地喷出物料。工作时打开控制阀二,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或利用循环泵2-62,将发酵好的益生菌施放到池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呈网格状分布喷施管3-2能够均匀喷施益生菌,使益生菌在池底分布均匀,且施放机构3设置在池塘底部,可以使益生菌直接到达池底,节约了益生菌的使用量,提高了益生菌的利用率,且益生菌的施放方便,能保持持续均匀施菌。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槽体2-1具有圆弧状的开口向上的凹槽;发酵囊2-2为圆柱状,设置在凹槽中,被凹槽支撑。本实施例优选凹槽的圆弧弧度与发酵囊2-2的圆弧弧度相等,有利用槽体2-1对发酵囊2-2的支撑,保持发酵囊2-2的形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进料构件2-3包括:原料输入管2-31、流量控制阀2-32和布料管2-33;

原料输入管2-31与出水管连通;流量控制阀2-32设置在原料输入管2-31上,用于控制原料输入管2-31内原料的流量;布料管2-33与原料输入管2-31连通,用于将原料输入管2-31输入的原料导入发酵囊2-2;布料管2-33上设置有下料槽口;下料槽口沿发酵囊2-2的轴向设置。下料槽口可以为间隔设置的槽孔,也可以为一个长形槽孔,贯穿发酵囊2-2的内壁。本实施例优选布料管2-33沿发酵囊2-2的轴向设置,有利用将搅拌池1-1内的混合液均匀地施撒在所述发酵囊2-2中。进一步优选,布料管2-33与发酵囊2-2一体化设置,方便使用,且能保持发酵囊2-2的密封性。进一步地优选发酵囊2-2上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以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发酵囊2-2内液体的高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搅拌机构1为多个;多个搅拌机构1可以连续地,不间断地为发酵囊2-2提供搅拌好的混合液。原料输入管2-31为多通管,用于分别与不同的搅拌机构1的出水管连通。当然,发酵囊2-2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发酵囊2-2并列设置,通过一个或多个搅拌机构1给多个发酵囊2-2分别提供发酵原料。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参考图2,冷却机构2-5包括:流体管和喷淋构件;流体管用于冷却流体的输入;喷淋构件与流体管连通;喷淋构件沿发酵囊2-2的轴向分布;

喷淋构件包括:输入内管2-51和输出外管2-52;输出外管2-52套装在输入内管2-51的外侧,与输入内管2-51同轴设置;输入内管2-51与流体管连通;在输送内管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向上喷管2-53;向上喷管2-53直径为输入内管2-51的直径的1/5,以可靠地连接在输入内管2-51上,向输出外管2-52的内壁喷施流体。向上喷管2-53与输入内管2-51垂直;在输出外管2-52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向下喷孔2-521;向下喷孔2-521用于将物料向下喷施至发酵囊2-2。向上喷管2-53用于向输出外管2-52的内壁上端喷施物料;物料会沿着输出外管2-52的内壁向下流动,通过输出外管2-52下端的向下喷孔2-521流出。进一步地优选,向下喷孔2-521包括:左下喷孔和右下喷孔;左下喷孔和右下喷孔交错地间隔设置,用于向所述发酵囊2-2的两侧喷淋冷却水,以使冷却水从发酵囊2-2的两侧沿外壁缓慢向下流,实现对发酵囊2-2的降温。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保温构件2-4包括:拱架和遮阳网;拱架沿槽体2-1设置,包围地设置在槽体2-1的上方;遮阳网粘接在拱架上,用于给发酵囊2-2防嗮,避免太阳暴晒影响发酵囊2-2内的发酵温度。

进一步地优选,拱架为双层设置;遮阳网设置在拱架的外层;拱架的内层设置有加热网,用于给发酵囊2-2加热,以在发酵囊2-2内的温度低于发酵要求时,对发酵囊2-2进行加温。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在使用时,以每500亩池塘配一个20米×3米×0.4米的发酵池的数量,对于较大的池塘可以将若干个发酵池并联在一起。搅拌机构1设在高处,可以根据具体地形设置在坡上,发酵机构2设在池塘边,发酵机构2所处的地势较搅拌机构1的地势低;施放机构3设在池塘底部。搅拌机构1、发酵机构2和施放机构3之间设置有开关阀,以控制生产和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益生菌生产和施放装置,呈网格状分布喷施管3-2能够均匀喷施益生菌,使益生菌在池地分布均匀,且施放机构3设置在池塘底部,可以使益生菌直接到达池底,节约了益生菌的使用量,提高了益生菌的利用率,且益生菌的施放方便,能保持持续均匀施菌。且可以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实现有益菌的繁殖和自动定位施放,达到投放均匀,省时、省力,解决西北地区大面积盐碱水质难以控制的难题。

进一步说明,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该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这没有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类似地,元件一、元件二也不代表元件的顺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意结合和所有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