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鲟鱼养殖的活水饲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169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鲟鱼养殖的活水饲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鲟鱼养殖的活水饲养系统。



背景技术:

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特种水产品之一。目前,鲟鱼的养殖方式多为温室常流水养殖,此方式是在遮阳温室大棚下,以方形水泥养殖池高密度养殖鲟鱼。一般方形池的大小为长8~10米,宽8~10米,高1米,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成鱼养殖密度控制在15~20条/平方,增氧机必须24小时不间断供氧,同时水泵不断抽取地下深井水或者水库下层水进行常流水作业,从而确保鲟鱼安全生长。此种养殖系统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在鲟鱼生长过程中,一是吃剩的残饵及鲟鱼排泄物在水池中日积月累,不仅破坏了养殖池水质,影响鲟鱼生长所需的环境,同时水池中会产生青苔,仅通过水泵进行常流水作用会造成水资源及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最终导致商品鲟鱼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缺少竞争力。二是现有的鲟鱼饲喂多以人工投喂为主,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不能实现鲟鱼的自动饲喂,饲料浪费严重,三是由于鲟鱼养殖的水温需要在18~28℃,现有的养殖系统不能实现对水温的合理调节。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饲养成本低、既可以实现饲料的自动投喂,又可以对水温进行科学调节的用于鲟鱼养殖的活水饲养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饲养成本低、既可以实现饲料的自动投喂,又可以对水温进行科学调节的用于鲟鱼养殖的活水饲养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水源、调温池和养殖池,水源通过进水总管与养殖池连通,调温池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调温池分隔成冷却腔和加热腔,冷却腔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水源连通,在冷却腔的内部设置有制冷装置,在冷却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管,冷水管上安装有冷水阀,加热腔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水源连通,在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加温装置,在加热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热水管,热水管上安装有热水阀,冷水管和热水管均与进水总管连通,进水总管上安装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分别与热水阀和冷水阀连接,养殖池的底部为圆弧形,在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泵,在养殖池的上方设置有自动饲喂装置,在养殖池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源和养殖池之间设置调温池,当养殖池内的进水水温低于18℃时,温控开关控制热水阀提高热水的供应量、控制冷水阀降低冷水供应量,当养殖池内的进水温度高于28℃时,温控开关控制热水阀降低热水的供应量、控制冷水阀提高冷水供应量,以满足鲟鱼养殖的水温要求,同时,本装置通过对调温池和养殖池的合理设计,使得调温池内的流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快速的向养殖池内流动,可实现养殖池水面下模拟野生鲟鱼生长的流水环境,且通过在养殖池内设置曝气管,大幅的增加了氧气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溶氧率,保证水中的含氧量,为鲟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设置的自动饲喂装置利用一定压力的气体将饵料冲散,再将其均匀地洒向鱼塘的表面,实现了鱼料的自动投喂。本系统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可以对鲟鱼养殖的水温进行科学调节,只要水质符合条件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鲟鱼养殖,大大提高了鲟鱼的养殖范围,而且实现了鲟鱼养殖的自动、定量投喂,既减轻了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又避免了饲料的浪费,从而达到节能、降低鲟鱼养殖成本的目的,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量投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池,2-过滤网,3-循环管,4-循环泵,5-补水管,6-进水总管,7-水源,8-第一进水管,9-加温装置,10-第二进水管,11-调温池,12-冷却腔,13-制冷装置,14-冷水阀,15-冷水管,16-隔板,17-热水阀,18-加热腔,19-热水管,20-温控开关,21-饲料输送管,22-定量投料器, 221-挡料锥,222-连杆,223-复位弹簧,224-卡板,225-支撑杆,226-下环板,227-伞骨,228-伞帽,229-上环板,23-混料罐,24-卸料管,25-储料罐,26-稳压罐,27-进气管,28-空压机,29-第一电磁阀,30-加压管,31-第二电磁阀,32-养殖池,33-曝气管,34-布水孔,35-杀菌器,36-补水池,37-排污管,38-排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源7、调温池11和养殖池32,水源7通过进水总管6与养殖池32连通,所述调温池11内设置有隔板16,隔板16将调温池11分隔成冷却腔12和加热腔18,所述冷却腔12通过第二进水管10与水源7连通,在冷却腔12的内部设置有制冷装置13,在冷却腔12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管15,冷水管15上安装有冷水阀14,所述加热腔18通过第一进水管8与水源7连通,在加热腔18的内部设置有加温装置9,在加热腔18的侧壁上设置有热水管19,热水管19上安装有热水阀17,所述冷水管15和热水管19均与进水总管6连通,所述进水总管6上安装有温控开关20,温控开关20分别与热水阀17和冷水阀14连接,所述养殖池32的底部为圆弧形,在养殖池3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37,所述排污管37上安装有排污泵38,在养殖池32的上方设置有自动饲喂装置,在养殖池32的内部设置有曝气管33,通过曝气管33可以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溶氧率,保证水中的含氧量,为鲟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鲟鱼养殖需要合理的控制养殖池32内的水温,要求养殖池32内的进水温度在18~28℃,正常情况下,找到合适的水源7后,只需要在建造好的养殖池32和水源7之间通过进水主管6将水源7中的水引入到养殖池32内的即可,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养殖池32内的进水水温,当进水温度低于18℃时,加热腔18内的加温装置9对加热腔18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温控开关20控制热水阀17提高热水的供应量、控制冷水阀14降低冷水供应量,加热后的水通过热水管19进入进水主管6,最终流入到养殖池32内,当养殖池32内的进水温度高于28℃时,制冷装置13对冷却腔12内的水进行降温,然后温控开关20控制热水阀17降低热水的供应量、控制冷水阀14提高冷水供应量,降温后的水通过冷水管15进入进水主管6,最终流入到养殖池32内,使养殖池32内的水温始终保持在鲟鱼养殖的合适温度范围内。

现有的自动饲喂装置一般都选用电机驱动,其耗能大,饲喂成本高,为了有效的降低饲喂成本,所述自动饲喂装置包括空压机28、稳压罐26、储料罐25、混料罐23和饲料输送管21,所述空压机28通过进气管27与稳压罐26相连,所述进气管27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9,所述储料罐25的上部设置有可开闭的顶盖,所述储料罐25的底部设置有与混料罐23连通的卸料管24,所述混料罐23的上段为圆筒形,下段为圆锥形,所述稳压罐26通过加压管30与混料罐23的底部连通,所述加压管30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1,所述饲料输送管21的一端与混料罐23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位于养殖池32的上方,且在位于养殖池32上方的饲料输送管21端部安装有定量投料器22,所述空压机28和和稳压罐26为饲料输送提供动力,所述储料罐25用于存放饲料,使用时,开启第一电磁阀29和第二电磁阀31,储料罐25内的饲料通过卸料管24进入到混料罐23内,稳压罐26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加压管30进入到从混料罐23的底部并将混料罐23内的饲料冲散,再利用自身的压力将吹散后的饲料通过饲料输送管21输送至定量投料器22。

优选地,所述定量投料器22包括挡料锥221和支撑杆225,所述挡料锥221安装在饲料输送管21的端部,所述支撑杆225位于饲料输送管21的下端,且在支撑杆22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环板229,下端活动安装有下环板226,所述支撑杆225上设置有多个固定下环板226的卡板224,所述上环板229上铰接安装有多根伞骨227,伞骨227上安装有伞帽228,伞帽228通过连杆222与挡料锥221连接,所述伞骨227与下环板226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23,使用时,滑动支撑杆225上的下环板226,与伞骨227连接的伞帽228会随着下环板226上下移动,伞帽228上下移动的同时,伞帽228与挡料锥221之间的间隙也会随着伞骨227的运动而发生变化,即通过伞帽228与挡料锥221之间的间隙的变化大小来调节饲料的饲喂量。

为了保证饲料的定量输送,所述饲料传输管21的内径从混料罐23的连接端至定量投料器22连接端逐渐变大。

为了便于将养殖池32中排出的污水进行循环利用,所述排污管37的出水端连接有循环池1,在循环池1的上方设置有补水池36,所述补水池36和循环池1之间连通有循环管3,循环管3上安装有循环泵4,且在循环管3下方的循环池1内安装有过滤网2,在补水池36内安装有杀菌器35,所述养殖池32上设置有与补水池36相通的布水孔34,所述进水总管6上安装有与补水池36相通的补水管5,所述补水管5上安装有补水阀,工作时,养殖池32中的污水通过排污管37排至循环池1的底部,在污水进入循环池1底部之后,由于排污管37源源不断的排污,循环池1中的水面上升通过过滤网2,过滤网2对污水进行过滤,排除污水中的粪便和饲料残留物,经过过滤网2过滤后的污水变为清水,清水通过循环管3进入补水池36,补水池36的设置是为了配合循环池1中的给的清水使用,即循环池1出来的清水一般不能满足鲟鱼的饲养要求,需要在补水池36中对循环池1出来的清水与补水管5内补入的清水进行混合使用,便于节约水资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