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网的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40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降温网的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降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温网的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遮阳网和防虫网等温室大棚常用网体的材质为疏水性树脂,落在其上的水无法沿网体表面扩散摊铺形成水膜,而是以水滴形态穿透网孔垂直滴落。其中,遮阳网通过降低透过的光照强度实现降温,遮阳网降温幅度与遮光率呈正相关,降温幅度较小;防虫网的透光率较高,降温幅度很有限。因此,传统的遮阳网和防虫网等温室大棚常用网体无法通过供水装置为罩在温室大棚上的网体进行供水作业实现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温网的供水装置,它能够将水分布至降温网的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网体上,以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温网的供水装置,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用于设置于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网体上,所述布水装置包括腔壁、及设于所述腔壁上的布水装置进水口和若干个出水微孔,所述腔壁围成空腔,所述布水装置进水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出水微孔连通;及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设有输水管道进水口、输水管道出水口,所述输水管道进水口用于连通至储水装置,所述输水管道出水口与所述布水装置进水口连通。

上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工作时,水从储水装置经输水管道输送至布水装置,经布水装置进水口进入空腔,再经若干个出水微孔分散流出,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网体上,在网体的亲水性表面扩散摊铺成水膜,沿网体表面缓慢下滑,并漫布于网体上。如此,显著增大了水的受光面积和蒸发吸热降温速度;水膜的冷量能够透过网孔直接与网体下方环境的热空气对流;网体下方多余热空气及降温导致的多余湿气从网孔逸散,从而实现显著降温而不过度增湿双重作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设置于网体上表面的顶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布水装置还可以按需设置于网体上表面的上部、中部等其他适宜位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包括滴灌管,出水微孔为滴孔,滴灌管以基本水平的方向沿着网体顶端部位的网体上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水从滴灌管一端进水口流入,经若干滴孔分流流出,滴落在网体上。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包括滴灌带或并联的若干个滴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包括微喷灌管或微喷管带;出水微孔为微喷灌孔,水从微喷灌孔以微小的液滴或雾滴形态喷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包括并联的若干个喷头;出水微孔为喷孔,水从喷孔以微小的液滴或雾滴形态喷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包括痕量灌溉管,出水微孔为出水头,通过毛细管渗透出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输水管道包括输水管、输水带、输水管与管道连接件的组合、输水带与管道连接件的组合、输水管与管道连接件及泄压阀的组合、输水带与管道连接件及泄压阀的组合中的一种。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水回收装置,所述水回收装置用于设置于所述网体出水端的下方,所述水回收装置设有集水面,所述集水面用于沿所述网体出水端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回收装置用于将回收的水输送至所述储水装置中。如此,水回收装置通过集水面收集从网体出水端排出的水,能够将网体排出的水再次利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包括软体集水膜,软体集水膜紧贴在沿网体出水端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地面沟槽内表面,软体集水膜内表面为集水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水槽,集水槽沿网体出水端延伸的方向延伸,集水槽内表面为集水面,集水槽的槽口朝向网体出水端。从网体出水端排出的水流入集水槽,并沿着集水面的坡度流回储水装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水槽和设置于集水槽末端的回水管,集水槽末端与回水管进水口连通,水从集水槽末端流入回水管进水口,并沿着回水管流回储水装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包括软体集水膜和设置于软体集水膜末端的回水管,软体集水膜末端与回水管进水口之间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用于过滤软体集水膜的水,防止杂质随水沿着回水管流回储水装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水槽、设置于集水槽末端并与集水槽末端搭接的集水漏斗及与集水漏斗出水口连通的回水管,集水漏斗进水口设有过滤装置,回水管出水口与储水装置连通。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输水管道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用于将经所述输水管道流入所述换热装置中的水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布水装置并联设置或串联设置。输水管道中的水进入换热装置中后,能够通过换热装置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实现降低或升高环境温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装置为水井,由于井水四季基本恒温,通过换热装置,夏季将井水的冷量提供给环境,冬季将井水的热量提供给环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换热装置设置于地上或地下土壤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换热装置为换热软管或翅片式换热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将向所述网体输送的水和/或由所述网体出水端流出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如此,过滤装置可以防止布水装置的出水微孔堵塞、防止杂质污染水体。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杀菌灭藻装置,所述杀菌灭藻装置用于将向所述网体输送的水和/或由所述网体出水端流出的水进行杀菌灭藻处理。如此,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杀菌灭藻装置,杀灭水体中悬浮的或附着的菌类和藻类后,即可关闭杀菌灭藻装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输水管道上,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储水装置中的水输送至所述输水管道中。如此,水泵开启后,能够将储水装置中的水输送至输水管道中,由输水管道经布水装置输送至网体上。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模块和/或光感应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到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所述水泵开启,所述温度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到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阈值以内时控制所述水泵关闭;所述光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到光照度在预设光照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所述水泵开启,所述光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到光照度在预设光照度阈值以内时控制所述水泵关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和/或所述光感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水泵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感应到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阈值以外时或感应到光照度在预设光照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动作。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下位机、上位机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下位机,所述下位机用于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接收感应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下位机,所述下位机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水泵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水泵电性连接。如此,可以由太阳能电池向水泵提供电能,以作为市电的替代或补充。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水泵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提供给所述水泵。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电能存储装置,所述电能存储装置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水泵电性连接,所述电能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电池转化的电能、并用于将电能提供给所述水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在温室大棚中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的作业流程图。

附图标记:

110、网体,130、布水装置,180、支架,18、日光温室;

210、输水管道,220、水泵,230、管道连接件,231、第一管道连接件,232、第二管道连接件,233、第三管道连接件,240、水回收装置,241、集水槽,242、回水管,243、集水漏斗,260、储水装置,270、换热装置,280、过滤装置,290、杀菌灭藻装置;

300、控制模块,310、温度感应模块,321、第一继电器,322、第二继电器,330、报警模块,340、市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称为“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与另一个元件连通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降温网的供水装置,包括布水装置130及输水管道210;所述布水装置130用于设置于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网体110上表面的顶部;可选地,布水装置130还可以按需设置于网体110上表面的上部、中部等其他适宜位置;所述布水装置130包括腔壁、及设于所述腔壁上的布水装置进水口和若干个出水微孔;所述腔壁围成空腔;所述布水装置进水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出水微孔连通;所述输水管道210设有输水管道进水口、输水管道出水口,所述输水管道进水口用于连通至储水装置260,所述输水管道出水口与所述布水装置进水口连通。

其中,网体110上表面指的是降温网在工作时,网体110处于上方的表面。反之,网体110下表面指的是降温网在工作时,网体110处于下方的表面。

上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工作时,水从储水装置260经输水管道210输送至布水装置130,经布水装置进水口进入空腔,再经若干个出水微孔分散流出,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网体110上,在网体110的亲水性表面扩散摊铺成水膜,沿网体110表面缓慢下滑,并漫布于网体110上。如此,显著增大了水的受光面积和蒸发吸热降温速度;水膜的冷量能够透过网孔直接与网体110下方环境的热空气对流;网体下方多余热空气及降温导致的多余湿气从网孔逸散,从而实现显著降温而不过度增湿双重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网体110表面与水接触角<70度。可选地,接触角为69度、64度、59度、55度或50度等度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30包括滴灌管,出水微孔为滴孔,滴灌管以基本水平的方向沿着网体110顶端部位的网体110上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水从滴灌管一端进水口流入,经若干滴孔分流流出,滴落在网体1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30包括滴灌带或并联的若干个滴箭。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30包括微喷灌管或微喷管带;出水微孔为微喷灌孔,水从微喷灌孔以微小的液滴或雾滴形态喷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30包括并联的若干个喷头;出水微孔为喷孔,水从喷孔以微小的液滴或雾滴形态喷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30包括痕量灌溉管,出水微孔为出水头,通过毛细管渗透出水。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布水装置130可以设置于同一网体110上;同一布水装置130可以设置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网体1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水管道210包括输水管、输水带、输水管与管道连接件的组合、输水带与管道连接件的组合、输水管与管道连接件及泄压阀的组合或输水带、管道连接件及泄压阀的组合中的一种。

可选地,管道连接件包括:管箍、法兰、弯头、直通、旁通、三通、四通、手动直通阀、手动旁通阀、手动三通阀、手动四通阀、直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四通电磁阀、直通电动调节阀、三通电动调节阀、四通电动调节阀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储水装置260为自来水管网、水井、储水窖、水箱、水桶、水罐、水槽、储水袋或水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水回收装置240。所述水回收装置240用于设置于所述网体110出水端的下方,所述水回收装置240设有集水面,所述集水面用于沿所述网体110出水端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回收装置240用于将回收的水输送至所述储水装置260中。

如此,水回收装置240通过集水面收集从网体110出水端排出的水,能够将网体110排出的水再次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240包括软体集水膜。软体集水膜紧贴在沿网体110出水端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地面沟槽内表面,软体集水膜内表面为集水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240包括集水槽241,集水槽241沿网体110出水端延伸的方向延伸,集水槽241内表面为集水面,集水槽241的槽口朝向网体110出水端;从网体110出水端排出的水流入集水槽241,并沿着集水面的坡度流回储水装置2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240包括集水槽241和设置于集水槽241末端的回水管242,集水槽241末端与回水管242进水口连通,水从集水槽241末端流入回水管242进水口,并沿着回水管242流回储水装置2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回收装置240包括软体集水膜和设置于软体集水膜末端的回水管242,软体集水膜末端与回水管242进水口之间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过滤软体集水膜的水,防止杂质随水沿着回水管242流回储水装置260。

在一个实施例中,再参阅图1,水回收装置240包括集水槽241、设置于集水槽241末端并与集水槽241末端搭接的集水漏斗243及与集水漏斗243出水口连通的回水管242,集水漏斗243进水口设有过滤装置,回水管出水口与储水装置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换热装置270。所述换热装置270与所述输水管道210连通,所述换热装置270用于将经所述输水管道210流入所述换热装置270中的水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所述换热装置270与所述布水装置130并联设置或串联设置。

输水管道210中的水进入换热装置270中后,能够通过换热装置270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实现降低或升高环境温度。

可选地,换热装置出水口可以与布水装置进水口连通,即换热装置270与布水装置130串联设置,输水管道210中的水流入换热装置270中进行换热后,再流入布水装置130中。

可选地,换热装置出水口也可以与水回收装置240或储水装置260进水端连通,即换热装置270与布水装置130并联设置,输水管道210中的水进入换热装置270中后,再流入水回收装置240或储水装置260中,换热装置270能独立换热。

可选地,请参阅图2,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连接件231、第二管道连接件232及第三管道连接件233。第一管道连接件231设置在过滤装置280与换热装置270之间的输水管道210上,第一管道连接件231还通过输水管道210与第二管道连接件232连通;第二管道连接件23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输水管道210与各个布水装置130连通,第二管道连接件232的另一输入端还通过输水管道210与第三管道连接件233的一个输出端连通;换热装置270的输出端与第三管道连接件233的输入端连通;第三管道连接件233的另一输出端通过输水管道210与水回收装置240的输入端连通。如此,通过控制第一管道连接件231、第二管道连接件232、第三管道连接件233内水的流向,能使得换热装置270与布水装置130并联设置,或者使得换热装置270与布水装置130串联设置;或者停止向换热装置270输水、单独向布水装置130输水,或者单独向换热装置270输水,停止向布水装置130输水。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管道连接件231、第二管道连接件232、第三管道连接件233内水的流量,控制换热强度及布水装置130向网体110供水降温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连接件231为第一手动三通阀,第二管道连接件232为四通,第三管道连接件233为第二手动三通阀。

当环境温度高于换热装置270内的水温度时,换热装置270的水中的冷量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使环境降温;当环境温度低于换热装置270内的水温度时,换热装置270的水中的热量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使环境升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水装置260为水井,由于井水四季基本恒温,通过换热装置270,夏季将井水的冷量提供给环境,冬季将井水的热量提供给环境。换热装置270设置于地上或地下土壤中。

具体地,换热装置270为换热软管或翅片式换热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过滤装置280。所述过滤装置280用于将向所述网体110输送的水和/或由所述网体110出水端流出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如此,过滤装置可以防止布水装置的出水微孔堵塞、防止杂质污染水体。

可选地,过滤装置280可以设置在输水管道210上,或者设置在水回收装置240的回水管242上,或者设置在水回收装置240的集水面上,或者设置在水回收装置240的集水漏斗243上,或者设置在储水装置260进水端。

可选地,所述的过滤装置280为过滤网、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过滤棉、活性炭包、滤芯式过滤器或分子筛过滤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杀菌灭藻装置290。所述杀菌灭藻装置290用于将向所述网体110输送的水和/或由所述网体110出水端流出的水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杀菌灭藻装置290包括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溶于储水装置260中的水体、输水管道210中的水体或水回收装置240中的水体形成臭氧水溶液,起到杀菌灭藻作用;产生的臭氧水溶液还可以随水泵220输送,沿途杀灭臭氧水溶液所触及的菌类和藻类。

在一个实施例中,杀菌灭藻装置290包括紫外灯,紫外灯发出紫外光照射储水装置260中的水体、输水管道210中的水体或水回收装置240中的水体,起到杀菌灭藻作用。

如此,根据实际情况开启杀菌灭藻装置290,杀灭水体中悬浮的或附着的菌类和藻类后,即可关闭杀菌灭藻装置2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水泵220。所述水泵220设置于所述输水管道210上,所述水泵220用于将所述储水装置260中的水输送至所述输水管道210中。

如此,水泵220开启后,能够将储水装置260中的水输送至输水管道210中,由输水管道210经布水装置130输送至网体1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泵220为潜水泵或抽水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模块310和/或光感应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310用于感应到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所述水泵220开启,所述温度感应模块310用于感应到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阈值以内时控制所述水泵220关闭;所述光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到光照度在预设光照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所述水泵220开启,所述光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到光照度在预设光照度阈值以内时控制所述水泵220关闭。

可选地,其他种类的光感应模块还分别用于感应到光通量、光强度或辐照度在预设光通量、光强度或辐照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水泵220开启,其他种类的光感应模块还分别用于感应到光通量、光强度或辐照度在预设光通量、光强度或辐照度阈值以内时控制水泵220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300。所述温度感应模块310和/或所述光感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00用于控制所述水泵220开启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设有第一继电器321。控制模块300通过第一继电器321控制水泵220开启或关闭。具体地,由市电340供电,控制模块300与第一继电器321输入端电性连接,形成第一继电器输入回路;第一继电器321输出端、水泵220电性连接,形成第一继电器输出回路;控制模块300控制第一继电器输入回路的闭合与断开,相应控制第一继电器输出回路的闭合与断开,从而控制水泵220作业或停止作业。

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330。所述报警模块330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00用于感应到环境温度在预设温度阈值以外时或感应到光照度在预设光照度阈值以外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330进行报警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设有第二继电器322。控制模块300通过第二继电器322控制报警模块330开启或关闭。具体地,由市电340供电,控制模块300与第二继电器322输入端电性连接,形成第二继电器输入回路;第二继电器322输出端、报警模块330电性连接,形成第二继电器输出回路;控制模块300控制第二继电器输入回路的闭合与断开,相应控制第二继电器输出回路的闭合与断开,从而控制报警模块330开启或关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下位机、上位机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下位机,所述下位机用于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接收感应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下位机,所述下位机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水泵220开启或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位机根据历史数据综合判断,能自动地将控制信号传输至由上位机控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应下位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到下位机传输的感应信号后,上位机通过显示端显示后,由人输入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再由上位机将控制信号传输至由上位机控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应下位机。

可选地,上位机为电脑、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电视或专用控制终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下位机为PLC,上位机为手机,经PLC处理的温度感应信号由PLC通过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手机,通过相应手机软件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由人向手机输入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再由手机将控制信号通过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至由该手机控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应PLC,再由相应PLC根据手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水泵电路闭合或断开,从而控制水泵220供水作业或停止供水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水泵220电性连接。如此,可以由太阳能电池向水泵220提供电能,以作为市电340的替代或补充。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感应模块为热敏开关,由热敏开关控制水泵电路。当环境温度高于热敏开关闭合的阈值温度时,热敏开关自动闭合,水泵电路闭合,太阳能电池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作业;当环境温度低于热敏开关断开的阈值温度时,热敏开关自动断开,水泵电路断开,太阳能电池不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停止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感应模块为光敏开关,由光敏开关控制水泵电路。当环境光照度高于光敏开关闭合的阈值光照度时,光敏开关自动闭合,水泵电路闭合,太阳能电池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作业;当环境光照度低于光敏开关断开的阈值光照度时,光敏开关自动断开,水泵电路断开,太阳能电池不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停止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水泵220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提供给所述水泵2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网的供水装置还包括电能存储装置。所述电能存储装置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水泵220电性连接,所述电能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电池转化的电能、并用于将电能提供给所述水泵220。

具体地,太阳能电池与水泵220电性连接形成水泵电路,太阳能电池与电能存储装置电性连接形成充电电路,电能存储装置与水泵220电性连接形成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手动控制闭合或断开相应各电路。当电能存储装置电量不足时,手动闭合充电电路,由太阳能电池向电能存储装置充电;当电能存储装置电量充足时,手动断开充电电路,太阳能电池不向电能存储装置充电。当需要向网体110供水时,强光时,手动闭合水泵电路、断开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由太阳能电池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作业;弱光或夜晚时,手动断开水泵电路、闭合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由电能存储装置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作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控制模块根据感应模块信号控制闭合或断开相应各电路。具体地,电量感应模块用于检测电能存储装置中的电量,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300,由控制模块300将经过A/D转换模块转换后的该信号与预设电量阈值对比。当低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控制模块300闭合充电电路,由太阳能电池向电能存储装置充电;当高于预设电量阈值时,控制模块300断开充电电路,太阳能电池不向电能存储装置充电。

另外,温度感应模块310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光感应模块检测环境中的光照度,并分别将温度感应信号、光照度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300,由控制模块300将A/D转换模块转换后的信号与预设温度阈值、预设光照度阈值对比。当控制模块300判断到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且光照度高于预设光照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00闭合水泵电路、断开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由太阳能电池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供水作业;当控制模块300判断到环境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且光照度低于预设光照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00断开水泵电路、闭合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由电能存储装置向水泵220供电,水泵220供水作业;当控制模块300判断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00断开水泵电路、断开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水泵220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与逆变器、水泵220电性连接形成水泵电路,太阳能电池与电能存储装置电性连接形成充电电路,电能存储装置与逆变器、水泵220电性连接形成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闭合水泵电路、断开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由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将交流电提供给水泵220作业;或者,断开水泵电路、闭合电能存储装置供电电路,由逆变器将电能存储装置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将交流电提供给水泵220作业。可选地,电能存储装置为蓄电池或超级电容。

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水装置260为储水桶;输水管道210为输水管与管道连接件的组合,其中管道连接件230为三通;布水装置130为两条滴灌管,分别设置于同一网体110上表面的顶部和中部,滴灌管一端进水口进水,另一端结扎;输水管道210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两条布水装置进水口连通;水泵220为抽水泵;过滤装置280为叠片式过滤器;水回收装置240包括依次连通的集水槽241、集水漏斗243、回水管242;回水管242出水口连通至储水装置260中;感应模块为温度感应模块310;控制模块300为单片机;控制模块300控制市电340分别向水泵220及报警模块330供电的电路闭合或断开;杀菌灭藻装置290为臭氧发生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