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大网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1636发布日期:2018-07-10 20:50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捕鱼大网笼。



背景技术:

目前,在鱼养殖场、水库等小水域中,一般的捕鱼方式是采用捕鱼网、线、电捕鱼、捕鱼药等方法进行捕鱼,捕鱼效率低,捕鱼成本高,捕鱼过程中会对鱼造成损伤,而且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生产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大量捕鱼而又不伤鱼的大型捕鱼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在捕鱼时能够大量捕鱼而又不伤鱼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段式的,能够驱赶大量鱼进袋,鱼进袋容易,捕鱼速度快的捕鱼大网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捕鱼大网笼,包括笼身、进鱼口、装鱼袋,所述的笼身为矩形箱体,所述的装鱼袋为四棱锥形体,所述装鱼袋底部与笼身后侧面配合连接并连通,所述的进鱼口为锥形体设于笼身内,所述进鱼口底部与笼身前侧面配合连接,所述进鱼口顶部设有圆形进鱼孔,所述笼身前侧面设有向外延伸并呈V型的左网叉、右网叉,所述笼身前侧面还设有向外延伸的上网片、下网片,所述的上网片、下网片之间设有左网片、右网片,所述的左网片分别与上网片、下网片、左网叉连接形成左前舱,所述的右网片分别与上网片、下网片、右网叉连接形成右前舱,所述的左前舱、右前舱均只设有一个开口。

本方案的捕鱼笼,前端采用V型设置的左网叉、右网叉,扩大了赶鱼的范围,可使更多鱼进入笼身,为防止鱼在进入进鱼口之前转弯洄游离开,在笼身前设置了左前舱、右前舱,这样,鱼除了进入进鱼口之外,如果转弯洄游,也会游进只有一个开口的左前舱、右前舱而无法逃离,并且鱼在左前舱、右前舱转向后还会游到进鱼口;进鱼口在笼身内呈底大口小的倒锥形,鱼进入进鱼口后通过较小的圆形进鱼孔进入笼身,就难以再原路返回,而笼身后侧连接着装鱼袋,鱼进入装鱼袋即被捕获;装鱼袋的底部与笼身的后侧面是一样大小的,鱼从笼身进入装鱼袋毫无阻碍。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鱼袋顶部设有软网。装鱼袋的顶部较小,本方案将其设置成软网,不会伤到鱼身,有利于鱼的二次再养。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鱼袋长度为10米。为适应深水捕捞作业,本方案各结构尺寸相应配置,其中装鱼袋长度为10米或更大,同时也加长了从左前舱、右前舱底部到进鱼口圆形进鱼孔之间的舱底深度,方便深水捕捞。

作为优选,所述的装鱼袋设有若干支撑环。装鱼袋质地较软,在水中没有支撑的话容易变形,不能维持容纳空间,加入支撑环后,可以保证一个容纳更多鱼量的通道或空间不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按照功能分段;(2)能够驱赶大量鱼进袋;(3)鱼进袋容易,捕鱼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笼身及左右前舱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笼身 2、进鱼口 3、装鱼袋 4、进鱼孔 5、左网叉

6、右网叉 7、上网片 8、下网片 9、左网片 10、右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捕鱼大网笼,包括笼身1、进鱼口2、装鱼袋3,笼身1为矩形箱体,装鱼袋3为四棱锥形体,装鱼袋3底部与笼身1后侧面配合连接并连通,进鱼口2为锥形体设于笼身1内,进鱼口2底部与笼身1前侧面配合连接,进鱼口2顶部设有圆形进鱼孔4,笼身1前侧面设有向外延伸并呈V型的左网叉5、右网叉6,笼身1前侧面还设有向外延伸的上网片7、下网片8,上网片7、下网片8之间设有左网片9、右网片10,左网片9分别与上网片7、下网片8、左网叉5连接形成左前舱,右网片10分别与上网片7、下网片8、右网叉6连接形成右前舱,左前舱、右前舱均只设有一个开口;

装鱼袋3顶部设有软网;装鱼袋3长度为10米;装鱼袋3设有若干支撑环。

具体实施过程是,本方案的捕鱼笼,可用于静止放置或移动的捕鱼作业中,捕鱼笼前端V型的左网叉5、右网叉6,扩大了赶鱼的范围,可使更多鱼进入笼身,鱼除了进入进鱼口2之外,如果转弯洄游,也会游进只有一个开口的左前舱、右前舱而无法逃离;鱼进入进鱼口2后通过较小的圆形进鱼孔4进入笼身1,笼身1后侧连接着装鱼袋3,鱼进入装鱼袋3即被捕获;装鱼袋3的底部与笼身1的后侧面是一样大小的,鱼从笼身1进入装鱼袋3毫无阻碍;装鱼袋3的顶部为软网,不会伤到鱼身,有利于鱼的二次再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