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捡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4904发布日期:2018-06-08 17:2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残膜捡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残膜捡拾机。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广泛使用的一向农业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可提高温度,灭除杂草,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具有保温、保湿、保土、保肥作用,对农作物有显著地增产效果。每年土地使用地膜量大,但由于回收不及时,大量残膜存在于土壤中,导致土壤物理结构层次改变,似的土壤水分、养分向下运移受到阻碍,土壤孔隙度。通透性降低,不经阻碍了土壤与外界水分空气的交换,影响农作物争产种植和生长,而且降低了农机具的工作效率。西北旱作区加剧了“白色污染”的程度,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包括耕、整、播等作业环节,残膜给作业机具带来了很大麻烦,机具作业时关键作业部件被残膜缠绕,无法进行高效可靠的作业。因此将土壤耕层的残留残膜进行有效回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残膜捡拾机构加宽的残膜拾检机,通过加宽机架,拾检耙齿多层次交错排列,克服了捡膜过程中漏检、少捡的缺陷,在残膜拾检过程中拾捡更干净,避免了其余机具作业时被缠绕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拾检土壤耕层残留的地膜残片,减少了残膜对土地的污染,同时避免了机具在耕种作业时被残膜缠绕,影响机具祖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残膜捡拾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后端部设有捡拾机构(2),所述捡拾机构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21)上设有捡模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传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所述传动装置A (22)和传动装置C(24)设于支架(21)两边,所述传动装置B(23)设于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之间,所述捡模机构至少包含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上均设有耙齿(27),

所述耙齿安装管A(25)的一端与传动装置A(22)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 (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B(26)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C(24)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与耙齿安装管B(26)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相邻设置,且依次在传动装置B(23) 上交错排列。

所述传动装置A(22)至少包含链轮A(221)和链条A(222),所述传动装置B (23)至少包含链轮B(231)和链条B(232),所述传动装置C(24)至少链轮C(241) 和链条C(242),所述链轮A(221)、链轮B(231)和链轮C(241)分别于支架(21) 连接,所述链条A(222)、链条B(232)和链条C(242)分别设于链轮A(221)、链轮B(231)和链轮C(241)上。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A(222)和链条C(242)的下端面设有支撑轮(28),所述支撑轮(28)上设有弧形缺口(281),所述弧形缺口(281)与耙齿安装管A(25) 和耙齿安装管B(26)啮合。

机具作业时由拖拉机提供动力,拖拉机与机具采用牵引式连接,在机具正前方设置有牵引架,牵引架后端与机具机架(1)铰接,机架前段设置有传动齿轮箱,用来给机具传递动力,拖拉机行走时,通过行走轮(6)带动捡拾机构前进。所述传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依次设于支架(21)上,即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设于支架(21)的同一平面两边,传动装置B(23) 设于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的中间,即分左、中、右三组传动,所述耙齿安装管A(25)的一端与传动装置A(22)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B(26)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C(24) 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与耙齿安装管B(26) 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相邻设置,且依次在传动装置B(23)上交错排列。所述的交错排列是指:

所述耙齿安装管A(25)一端传动装置A(22)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23) 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C(27)一端与传动装置C(24)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 (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相邻且相互之间平行。即在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B(23)上相邻设置两个耙齿安装管A(25)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之间设有耙齿安装管C(27)与传动装置B(23)的一个连接点。所述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同速传动。通过设置两组相互交错排列的捡拾耙齿安装管和耙齿,加宽了捡拾机构,使得捡拾机构在作业时机构增加了拾检残膜的面积,提高了捡膜效率。同时捡拾装置的两座相互并列耙齿安装管在支架(21)上相互交错排列,弥补了捡膜过程中漏检、少捡的缺陷,在残膜拾检过程中拾检更干净。

传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转动时带动耙齿(27) 回转捡膜,所述传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相对于支架 (21)呈倾斜状,下端距离远,上端距离近。捡拾机构后端设置有平土辊(5),平土辊(5)与支架(21)铰接,可做自由回转运动。

耙齿安装管A(25)两端分别与链条A(222)和链条B(232)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B(26)分别与链条B(232)和链条C(242)连接,转动时耙齿安装管A(25) 和耙齿安装管B(26)分别与支撑轮(28)上的弧形缺口(281)啮合,中间链轮B (231)无啮合起到支撑作用,确保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转动平稳。

再进一步的,所述机架(1)上方设有集膜箱(3),所述集膜箱(3)上下端均为开口状,四周设有膜箱挡板,所述集膜箱(3)下端开口处设有卸膜挡板(31),所述卸膜挡板(31)包含挡膜板(311)和卸膜液压油缸(312),所述挡膜板(311)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一端与机架(1) 连接,另一端与挡膜板(311)铰接,随着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伸缩,驱动挡膜板 (311)的自由端相对下开口开合。

或者,所述卸膜挡板(31)包括挡膜板(311)、卸膜液压油缸(312)、卸膜转轴管(313)和卸膜连杆(314),所述卸膜转轴管(313)为杆状体,所述卸膜转轴管(313) 与挡膜板(311)的一端连接,所述卸膜转轴管(313)的两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卸膜连杆(314)一端与卸膜转轴管(313)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卸膜连杆(314)的自由端铰接,随着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伸缩,驱动卸膜挡板(31)相对下开口开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捡拾机构与机架(1)之间设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 (4)设于集膜箱(3)后端部,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臂(41)和支撑油缸(42),所述支撑臂(41)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支架(21)铰接,所述支撑油缸 (42)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臂(41)铰接,所述支撑油缸(42)的伸缩驱动捡拾机构相对机架(1)上下运动。

或者,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臂(41)、支撑油缸(42)、支撑转轴管(43) 和支撑轮(44),所述支撑转轴管(43)为杆状体,所述支撑臂(41)的一端支撑转轴管(43)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轮(44)设于支撑臂(41)上,所述支撑转轴管(43)的两端与集膜箱(3)后端铰接,所述支撑油缸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臂(41)铰接,所述支撑轮(44)与支架(21)贴合,随着支撑油缸(42)的伸缩可进行调整支撑轮(44)支撑点,进而控制捡拾机构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宽机架,拾检耙齿多层次交错排列,克服了捡膜过程中漏检、少捡的缺陷,在残膜拾检过程中拾捡更干净,避免了其余机具作业时被缠绕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捡膜机构示意图。

图5是耙齿安装管安装示意图。

图6是耙齿安装管安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耙齿安装管支撑示意图图。

图8是卸膜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是捡拾机构,21是支架,22是传动装置A,221是链轮A,222是链条A,23是传动装置B,231是链轮B,232是链条B,24是传动装置C,241是链轮C, 242是链条C,25是耙齿安装管A,26是耙齿安装管B,27是耙齿,28是支撑轮,281 是弧形缺口,3是集膜箱,31是卸膜挡板,311是挡膜板,312是卸膜液压油缸,313 是卸膜转轴管,4是支撑装置,41是支撑臂,42是支撑油缸,43是支撑转轴管,44 是支撑轮,5是平土辊,6是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残膜捡拾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后端部设有捡拾机构2,所述捡拾机构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架21上设有捡模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含传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所述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设于支架21两边,所述传动装置B23设于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之间,所述捡模机构至少包含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所述耙齿安装管A25 和耙齿安装管B26上均设有耙齿27,

所述耙齿安装管A25的一端与传动装置A22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B26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C24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与耙齿安装管B26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相邻设置,且依次在传动装置B23上交错排列。

所述传动装置A22至少包含链轮A221和链条A222,所述传动装置B23至少包含链轮B231和链条B232,所述传动装置C24至少链轮C241和链条C242,所述链轮A221、链轮B231和链轮C241分别于支架21连接,所述链条A222、链条B232和链条C242 分别设于链轮A221、链轮B231和链轮C241上。

机具作业时由拖拉机提供动力,拖拉机与机具采用牵引式连接,在机具正前方设置有牵引架,牵引架后端与机具机架1铰接,机架前段设置有传动齿轮箱,用来给机具传递动力,拖拉机行走时,通过行走轮6带动捡拾机构前进。所述传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依次设于支架21上,即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 设于支架21的同一平面两边,传动装置B23设于传动装置A22和传动装置C24的中间,即分左、中、右三组传动,所述耙齿安装管A25的一端与传动装置A22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B26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C24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与耙齿安装管 B26在传动装置B23上的连接点相邻设置,且依次在传动装置B23上交错排列。所述的交错排列是指:

所述耙齿安装管A25一端传动装置A22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C27一端与传动装置C24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装置B23连接,所述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相邻且相互之间平行。所述动装置A22、传动装置B23和传动装置C24同速传动。通过设置两组相互交错排列的捡拾耙齿安装管和耙齿,加宽了捡拾机构,使得捡拾机构在作业时机构增加了拾检残膜的面积,提高了捡膜效率。同时捡拾装置的两座相互并列耙齿安装管在支架21上相互交错排列,弥补了捡膜过程中漏检、少捡的缺陷,在残膜拾检过程中拾检更干净。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机架1上方设有集膜箱 3,所述集膜箱3上下端均为开口状,四周设有膜箱挡板,所述集膜箱3下端开口处设有卸膜挡板31,所述卸膜挡板31包含挡膜板311和卸膜液压油缸312,所述挡膜板311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一端与机架 1连接,另一端与挡膜板311铰接,随着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伸缩,驱动挡膜板311 的自由端相对下开口开合。

实施例3:参照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和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卸膜挡板31包括挡膜板311、卸膜液压油缸312、卸膜转轴管313和卸膜连杆314,所述卸膜转轴管313为杆状体,所述卸膜转轴管313 与挡膜板311的一端连接,所述卸膜转轴管313的两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卸膜连杆 314一端与卸膜转轴管313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卸膜连杆314的自由端铰接,随着卸膜液压油缸312的伸缩,驱动卸膜挡板31相对下开口开合。

实施例4:参照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和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臂41、支撑油缸42、支撑转轴管43和支撑轮44,所述支撑转轴管43为杆状体,所述支撑臂41的一端支撑转轴管 43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轮44设于支撑臂41上,所述支撑转轴管43的两端与集膜箱3后端铰接,所述支撑油缸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臂41 铰接,所述支撑轮44与支架21贴合,随着支撑油缸42的伸缩可进行调整支撑轮44 支撑点,进而控制捡拾机构的位置。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捡拾机构与机架1之间设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设于集膜箱3后端部,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臂 41和支撑油缸42,所述支撑臂41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支架21铰接,所述支撑油缸42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臂41铰接,所述支撑油缸42的伸缩驱动捡拾机构相对机架1上下运动。

实施例6:与实施例以上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链条A222和链条C242的下端面设有支撑轮28,所述支撑轮28上设有弧形缺口281,所述弧形缺口281与耙齿安装管A25和耙齿安装管B26啮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