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业残膜捡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4905发布日期:2018-06-08 17:2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联合作业残膜捡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地膜回收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联合作业残膜捡拾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用地膜在各地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覆膜种植,特别是棉花的种植,但是农用地膜需要及时、有效回收,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土质板结、退化。现有的农用地膜回收机械设备较多,对于带有秸秆的覆膜棉田,一般大多是先通过秸秆还田装置先进行秸秆还田,再通过钉齿捡拾装置实现残膜的回收,由于需要拖拉机两次作业,一方面造成田地多次碾压易导致土壤板结、作业时间长、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造成回收的残膜中夹杂的秸秆、枝叶、泥土等杂物较多,回收后的残膜不易进行处理,清除残膜中的杂质不但费时费力,无法实现残膜的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联合作业残膜捡拾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农用地膜回收机械存在的需拖拉机两次作业致使土壤易板结、作业时间长、成本较高,回收残膜中夹杂的秸秆、枝叶、泥土等杂物较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联合作业残膜捡拾机包括机架、集膜箱、打杆装置、边膜滚刀装置、弹齿链捡拾装置、拨膜链带装置和传动装置;机架前部设有集膜箱,集膜箱下方的机架上固定有托板,托板前下部设有打杆装置,打杆装置后方的托板上设有能够将地膜两边从土中掘出的边膜滚刀装置,机架后部设有弹齿链捡拾装置,弹齿链捡拾装置包括外侧均布有挑膜弹齿的弹齿链带,弹齿链带的下部沿后低前高方向倾斜布置并能够向前上方输送残膜,弹齿链捡拾装置前部设有能够向前拨送残膜的拨膜链带装置,拨膜链带装置位于集膜箱上方,打杆装置、边膜滚刀装置、弹齿链捡拾装置、拨膜链带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打杆装置包括打杆器罩壳、甩刀辊、集杆绞龙和限深横辊,打杆器罩壳的前部铰接安装在托板上,打杆器罩壳的中部、后部通过悬挂链悬挂在托板下方,对应打杆器罩壳后端的托板下端左右两边分别安装有调节滑轮,打杆器罩壳后端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钢丝绳,钢丝绳前端绕过调节滑轮上部并固定在托板前端,打杆器罩壳前部内腔内安装有甩刀辊,甩刀辊后方的打杆器罩壳内腔内设有集杆绞龙,集杆绞龙包括绞龙壳体和绞龙轴,绞龙轴安装在绞龙壳体内并固定有能够向左右两边推送物料的螺旋叶片,绞龙壳体的前部有进料口,绞龙壳体的左部后下端、右部后下端设有出料口,对应出料口后端位置的打杆器罩壳下端安装有限深横辊,甩刀辊的转轴左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打杆驱动轮,甩刀辊的转轴右端固定安装有刀辊传动轮,集杆绞龙的转轴右端固定安装有绞龙驱动轮,绞龙驱动轮与刀辊传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连。

进一步的,边膜滚刀装置包括滚刀座架、滚刀转轴、滚刀叶片和辅助拨辊,滚刀座架固定在打杆装置后方的托板上,滚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滚刀座架上,滚刀转轴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刀座并固定有滚刀叶片,滚刀转轴前上方的滚刀座架上安装有辅助拨辊,辅助拨辊能够与滚刀转轴相向旋转,辅助拨辊外侧固定有拨辊叶片,辅助拨辊的转轴左端、滚刀转轴的左端通过传动齿轮相连接,辅助拨辊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辊驱动轮。

进一步的,弹齿链捡拾装置包括弹齿带架、带架铰轴套、左升降液缸、右升降液缸、后弹齿链轴、前弹齿链轴、脱膜托轮和托轮滑板,机架后部设有支撑立架,弹齿带架的上端通过带架铰轴套铰接安装在支撑立架上端,弹齿带架的左右两边中部安装有左支杆、右支杆,左支杆、右支杆的前端分别通过支杆铰轴铰接在支撑立架的左右两边中部,左升降液缸的缸体下端铰接在支杆铰轴下方的支撑立架上,左升降液缸的活塞杆上端铰接在左支杆中部,右升降液缸的缸体下端铰接在支杆铰轴下方的支撑立架上,右升降液缸的活塞杆上端铰接在右支杆中部,后弹齿链轴安装在弹齿带架下端,前弹齿链轴安装在带架铰轴套内并能转动,前弹齿链轴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前弹链轮、右前弹链轮,后弹齿链轴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后弹链轮、右后弹链轮,弹齿链带包括左弹齿链、右弹齿链、弹齿架杆,左弹齿链的前部、后部安装在左前弹链轮、左后弹链轮上,右弹齿链的前部、后部安装在右前弹链轮、右后弹链轮上,平行布置的左弹齿链、右弹齿链上间隔设置有弹齿架杆,弹齿架杆通过座套和扭簧安装在左弹齿链、右弹齿链上,弹齿架杆端部安装有脱膜托轮,弹齿带架靠近拨膜链带装置处设有托轮滑板,所述托轮滑板能够推动脱膜托轮带动弹齿架杆克服扭簧弹力旋转,使挑膜弹齿随弹齿架杆旋转并实现脱膜,前弹齿链轴右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弹齿带驱动轮。

进一步的,左支杆、右支杆的后端分别安装有带滑轮的支杆座,弹齿带架的下侧左右两边座靠在相应滑轮上;或/和,弹齿带架的下部固定有起膜辅板,起膜辅板与下部的弹齿链带呈平行布置;或/和,弹齿带架下部后端设有限深架,限深架下端安装有能够调节高度的限深轮。

进一步的,拨膜链带装置包括前拨膜轴、后拨膜轴、下拨膜轴、链条体、拨膜杆、刮膜片和托挡片,前拨膜轴安装在集膜箱后部上方的机架上,前拨膜轴后方的机架上设有后拨膜轴,后拨膜轴后下方的机架上设有下拨膜轴,前拨膜轴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前拨膜链轮,后拨膜轴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后拨膜链轮,下拨膜轴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下拨膜链轮,链条体的后上部为沿后低前高方向的斜直段并靠近弹齿链捡拾装置,链条体上间隔设置有拨膜杆,各拨膜杆上分别安装有垂直于链条体的刮膜片,各拨膜杆上分别安装有平行于链条体的托挡片,托挡片能够使链条体直段处的相邻两个刮膜片之间形成底部封闭的槽,链条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左拨膜链、右拨膜链,左拨膜链套装在左边的前拨膜链轮、后拨膜链轮、下拨膜链轮上,右拨膜链套装在右边的前拨膜链轮、后拨膜链轮、下拨膜链轮上,前拨膜轴左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膜链驱动轮。

进一步的,集膜箱为链带自卸式集膜箱,链带自卸式集膜箱包括箱体架框、收集箱、卸膜链带、控门连杆和控门液缸,箱体架框固定在托板上方的机架上,箱体架框左侧上部铰接有左箱板,箱体架框上固定有前箱板、后箱板、右箱板、底板并形成上端开口的收集箱,左箱板下端与底板之间有左板间隙,右箱板下端与底板之间有右板间隙,箱体架框下部左右两端安装有左链带轴、右链带轴,卸膜链带包括卸料链带和拨送杆,卸料链带的左右两边分别套装在左链带轴、右链带轴上,卸膜链带的左上部穿过左板间隙,卸膜链带的右上部穿过右板间隙,卸膜链带的上部位于底板上方并能够向左输送物料,卸膜链带的下部位于底板与托板之间,卸膜链带上均匀间隔固定有沿前后方向的拨送杆,箱体架框左上部前端设有连杆铰轴并铰接有控门连杆,左箱板中部固定有向前伸出的控门横杆,控门连杆的中部有控门活塞杆座,控门连杆的下端有连杆下孔,控门连杆通过连杆下孔套装在控门横杆前端并能转动,前箱板左部铰接安装有控门液缸,控门液缸的活塞杆左端铰接在控门活塞杆座上,箱体架框的前端左部固定有马达座架并安装有液压马达,左链带轴前端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轴相连。

进一步的,机架前部设有牵引架,机架后部设有带有行走轮的后轮升降装置,后轮升降装置包括轮架铰座、行走轮架和后轮液缸,机架的后部下端固定有轮架铰座,行走轮架的上部铰接安装在轮架铰座上,后轮液缸的缸体后端铰接在轮架铰座后方的机架上,后轮液缸的活塞杆前端铰接在行走轮架的中部,行走轮通过轮轴安装在行走轮架的下端。

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变速箱、第二变速箱,托板的前部下端固定有第一变速箱,第一变速箱的前端有能够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的动力输入轴,第一变速箱的左端有第一左输出轴,第一左输出轴的左端固定有第一输出带轮,第一变速箱的后端有第一后输出轴,托板的后部下端固定有第二变速箱,第二变速箱的输入轴与第一后输出轴相连接,第二变速箱的右端有第二右输出轴,第二右输出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二输出链轮,第二右输出轴的右部固定有第二输出带轮,打杆装置的打杆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输出带轮相连,边膜滚刀装置的拨辊驱动轮与第二输出带轮相连,集膜箱后部的机架上设有后置传动轴,后置传动轴右端固定有后置从动轮,后置从动轮通过传动链与第二输出链轮相连,后置传动轴右部固定有后置被动轮,后置被动轮通过传动链与弹齿链捡拾装置的弹齿带驱动轮相连,弹齿链捡拾装置的前弹齿链轴左端固定安装有弹齿带传动轮,弹齿带传动轮通过传动链与拨膜链带装置的拨膜链驱动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打杆装置实现秸秆还田,通过边膜滚刀装置将地膜两边掘出,通过弹齿链捡拾装置捡拾残膜、拨膜链带装置实现弹齿上挂附残膜的清理,通过集膜箱实现残膜的收集,能够一次完成秸秆还田和残膜回收的联合作业,省时省力,具有工作效率高、回收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机架,2、托板,3、挑膜弹齿,4、打杆器罩壳,5、甩刀辊,6、集杆绞龙,7、限深横辊,8、调节滑轮,9、打杆驱动轮,10、滚刀座架,11、滚刀转轴,12、辅助拨辊,13、拨辊驱动轮,14、弹齿带架,15、左升降液缸,16、右升降液缸,17、后弹齿链轴,18、前弹齿链轴,19、左弹齿链,20、右弹齿链,21、弹齿架杆,22、脱膜托轮,23、托轮滑板,24、支撑立架,25、左支杆,26、支杆铰轴,27、弹齿带驱动轮,28、支杆座,29、起膜辅板,30、限深架,31、限深轮,32、前拨膜轴,33、后拨膜轴,34、拨膜杆,35、刮膜片,36、托挡片,37、拨膜链驱动轮,38、箱体架框,39、卸膜链带,40、控门连杆,41、控门液缸,42、左链带轴,43、右链带轴,44、控门横杆,45、液压马达,46、牵引架,47、行走轮,48、轮架铰座,49、行走轮架,50、后轮液缸,51、第一变速箱,52、第二变速箱,53、第一输出带轮,54、第二输出链轮,55、第二输出带轮,56、后置传动轴,57、弹齿带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联合作业残膜捡拾机包括机架1、集膜箱、打杆装置、边膜滚刀装置、弹齿链捡拾装置、拨膜链带装置和传动装置;机架1前部设有集膜箱,集膜箱下方的机架1上固定有托板2,托板2前下部设有打杆装置,打杆装置后方的托板2上设有能够将地膜两边从土中掘出的边膜滚刀装置,机架1后部设有弹齿链捡拾装置,弹齿链捡拾装置包括外侧均布有挑膜弹齿3的弹齿链带,弹齿链带的下部沿后低前高方向倾斜布置并能够向前上方输送残膜,弹齿链捡拾装置前部设有能够向前拨送残膜的拨膜链带装置,拨膜链带装置位于集膜箱上方,打杆装置、边膜滚刀装置、弹齿链捡拾装置、拨膜链带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打杆装置实现秸秆还田,通过边膜滚刀装置将地膜两边掘出,通过弹齿链捡拾装置捡拾残膜,作物的根茬仍旧留在田地中,通过后续犁地翻入土中作为肥料,通过拨膜链带装置实现弹齿上挂附残膜的清理,通过设置在机架前部的集膜箱实现残膜的收集,便于观察集膜箱中残膜的堆积状况,同时还利于残膜的卸料,能够一次完成秸秆还田和残膜回收的联合作业,省时省力,具有工作效率高、回收效果好的特点。

如图1—5所示,打杆装置包括打杆器罩壳4、甩刀辊5、集杆绞龙6和限深横辊7,打杆器罩壳4的前部铰接安装在托板2上,打杆器罩壳4的中部、后部通过悬挂链悬挂在托板2下方,对应打杆器罩壳4后端的托板2下端左右两边分别安装有调节滑轮8,打杆器罩壳4后端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钢丝绳,钢丝绳前端绕过调节滑轮8上部并固定在托板2前端,打杆器罩壳4前部内腔内安装有甩刀辊5,甩刀辊5后方的打杆器罩壳4内腔内设有集杆绞龙6,集杆绞龙6包括绞龙壳体和绞龙轴,绞龙轴安装在绞龙壳体内并固定有能够向左右两边推送物料的螺旋叶片,绞龙壳体的前部有进料口,绞龙壳体的左部后下端、右部后下端设有出料口,对应出料口后端位置的打杆器罩壳4下端安装有限深横辊7,甩刀辊5的转轴左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打杆驱动轮9,甩刀辊5的转轴右端固定安装有刀辊传动轮,集杆绞龙6的转轴右端固定安装有绞龙驱动轮,绞龙驱动轮与刀辊传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打杆装置由悬挂链和钢丝绳悬挂在托板2前部下方,通过调节钢丝绳的长度,可以微调打杆装置后部下倾的角度,从而实现打杆高度的调节。作业时,甩刀辊5旋转将秸秆打碎并抛向后方集杆绞龙6的绞龙壳体内,绞龙轴旋转带动螺旋叶片将绞龙壳体内的碎秸秆推送到两边出料口,使碎秸秆落在地膜两边的垄沟内,地膜上仅残留非常少的碎秸秆,大大减少了后续的弹齿链捡拾装置作业时所收集地膜上附着的碎秸秆数量,同时便于实现秸秆还田。

如图1—5所示,边膜滚刀装置包括滚刀座架10、滚刀转轴11、滚刀叶片和辅助拨辊12,滚刀座架10固定在打杆装置后方的托板2上,滚刀转轴11通过轴承安装在滚刀座架10上,滚刀转轴11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刀座并固定有滚刀叶片,滚刀转轴11前上方的滚刀座架10上安装有辅助拨辊12,辅助拨辊12能够与滚刀转轴11相向旋转,辅助拨辊12外侧固定有拨辊叶片,辅助拨辊12的转轴左端、滚刀转轴11的左端通过传动齿轮相连接,辅助拨辊1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辊驱动轮13。滚刀叶片只设置在滚刀转轴11的左右两边,与地膜左右边缘位置相对应,用于将地膜左右边缘从泥土中翻起,并且能够将起出的地膜向后抛送;辅助拨辊12与滚刀转轴11相向旋转,能够辅助将滚刀叶片翻起的残膜向后方抛送,利于后续的弹齿链捡拾装置实现残膜的捡拾。

如图1—5所示,弹齿链捡拾装置包括弹齿带架14、带架铰轴套、左升降液缸15、右升降液缸16、后弹齿链轴17、前弹齿链轴18、脱膜托轮22和托轮滑板23,机架1后部设有支撑立架24,弹齿带架14的上端通过带架铰轴套铰接安装在支撑立架24上端,弹齿带架14的左右两边中部安装有左支杆25、右支杆,左支杆25、右支杆的前端分别通过支杆铰轴26铰接在支撑立架24的左右两边中部,左升降液缸15的缸体下端铰接在支杆铰轴26下方的支撑立架24上,左升降液缸15的活塞杆上端铰接在左支杆25中部,右升降液缸16的缸体下端铰接在支杆铰轴26下方的支撑立架24上,右升降液缸16的活塞杆上端铰接在右支杆中部,后弹齿链轴17安装在弹齿带架14下端,前弹齿链轴18安装在带架铰轴套内并能转动,前弹齿链轴18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前弹链轮、右前弹链轮,后弹齿链轴17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左后弹链轮、右后弹链轮,弹齿链带包括左弹齿链19、右弹齿链20、弹齿架杆21,左弹齿链19的前部、后部安装在左前弹链轮、左后弹链轮上,右弹齿链20的前部、后部安装在右前弹链轮、右后弹链轮上,平行布置的左弹齿链19、右弹齿链20上间隔设置有弹齿架杆21,弹齿架杆21通过座套和扭簧安装在左弹齿链19、右弹齿链20上,弹齿架杆21端部安装有脱膜托轮22,弹齿带架14靠近拨膜链带装置处设有托轮滑板23,所述托轮滑板23能够推动脱膜托轮22带动弹齿架杆21克服扭簧弹力旋转,使挑膜弹齿3随弹齿架杆21旋转并实现脱膜,前弹齿链轴18右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弹齿带驱动轮27。当脱膜托轮22经过托轮滑板23时会被挤压,带动弹齿架杆21克服扭簧弹力旋转,同时拨膜链带装置将挂在挑膜弹齿3上的地膜刮走,输送到集膜箱内。弹齿带架14上端铰接在支撑立架24上端,左升降液缸15、右升降液缸16支撑弹齿带架14,当左升降液缸15、右升降液缸16活塞杆伸出时,可将弹齿带架14及其相关部件一起抬高,使其脱离地面,便于在田地以外的路面上行驶,保持左升降液缸15、右升降液缸16的活塞杆伸出长度锁定,还能够在作业时调节弹齿带架14下端的工作高度。

如图1—5所示,左支杆25、右支杆的后端分别安装有带滑轮的支杆座28,弹齿带架14的下侧左右两边座靠在相应滑轮上;或/和,弹齿带架14的下部固定有起膜辅板29,起膜辅板29与下部的弹齿链带呈平行布置;或/和,弹齿带架14下部后端设有限深架30,限深架30下端安装有能够调节高度的限深轮31。滑轮面可在弹齿带架14下端滑动,通过左升降液缸15、右升降液缸16撑起弹齿带架14或带动下落更加顺畅、省力。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弹齿链带的下部挑起残膜并前上方输送残膜实现捡拾,为了保证残膜挑起时不会掉落,在弹齿链带下部设置起膜辅板29能够与弹齿链带相配合实现捡拾,该起膜辅板29与挑膜弹齿3的间隙较小,并且起膜辅板29下端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将残膜输送到上部。通过调节限深轮31高度,能够调节弹齿带架14下端的距地高度,即挑膜弹齿3作业时的下挑深度,进一步提高弹齿链带的捡拾效果。

如图1—5所示,拨膜链带装置包括前拨膜轴32、后拨膜轴33、下拨膜轴、链条体、拨膜杆34、刮膜片35和托挡片36,前拨膜轴32安装在集膜箱后部上方的机架1上,前拨膜轴32后方的机架1上设有后拨膜轴33,后拨膜轴33后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下拨膜轴,前拨膜轴32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前拨膜链轮,后拨膜轴33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后拨膜链轮,下拨膜轴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有下拨膜链轮,链条体的后上部为沿后低前高方向的斜直段并靠近弹齿链捡拾装置,链条体上间隔设置有拨膜杆34,各拨膜杆34上分别安装有垂直于链条体的刮膜片35,各拨膜杆34上分别安装有平行于链条体的托挡片36,托挡片36能够使链条体直段处的相邻两个刮膜片35之间形成底部封闭的槽,链条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左拨膜链、右拨膜链,左拨膜链套装在左边的前拨膜链轮、后拨膜链轮、下拨膜链轮上,右拨膜链套装在右边的前拨膜链轮、后拨膜链轮、下拨膜链轮上,前拨膜轴32左端固定安装有能够与传动装置相连的拨膜链驱动轮37。刮膜片35、托挡片36为帆布带片,帆布带片不但具有一定的柔性,而且韧性好、耐磨性高、不易损坏,而且更加不易粘附残膜,使用效果较好。

如图1—5所示,集膜箱为链带自卸式集膜箱,链带自卸式集膜箱包括箱体架框38、收集箱、卸膜链带39、控门连杆40和控门液缸41,箱体架框38固定在托板2上方的机架1上,箱体架框38左侧上部铰接有左箱板,箱体架框38上固定有前箱板、后箱板、右箱板、底板并形成上端开口的收集箱,左箱板下端与底板之间有左板间隙,右箱板下端与底板之间有右板间隙,箱体架框38下部左右两端安装有左链带轴42、右链带轴43,卸膜链带39包括卸料链带和拨送杆,卸料链带的左右两边分别套装在左链带轴42、右链带轴43上,卸膜链带39的左上部穿过左板间隙,卸膜链带39的右上部穿过右板间隙,卸膜链带39的上部位于底板上方并能够向左输送物料,卸膜链带39的下部位于底板与托板2之间,卸膜链带39上均匀间隔固定有沿前后方向的拨送杆,箱体架框38左上部前端设有连杆铰轴并铰接有控门连杆40,左箱板中部固定有向前伸出的控门横杆44,控门连杆40的中部有控门活塞杆座,控门连杆40的下端有连杆下孔,控门连杆40通过连杆下孔套装在控门横杆44前端并能转动,前箱板左部铰接安装有控门液缸41,控门液缸41的活塞杆左端铰接在控门活塞杆座上,箱体架框38的前端左部固定有马达座架并安装有液压马达45,左链带轴42前端与液压马达45的动力轴相连。收集箱的底板隔离了卸膜链带39的上部和下部,防止卸膜链带39作业时上部、下部摩擦干涉运动,同时能够实现对卸膜链带39上部及其输送的物料进行支撑,实际使用时该底板最好通过六个支撑座及米字形加强板支撑。通过使控门液缸41的活塞杆伸出,能够带动控门连杆40旋转,从而带动控门横杆44将收集箱的左箱板开启,然后开启液压马达45,带动卸膜链带39将收集箱内积聚的残膜排出。

如图1—5所示,机架1前部设有牵引架46,机架1后部设有带有行走轮47的后轮升降装置,后轮升降装置包括轮架铰座48、行走轮架49和后轮液缸50,机架1的后部下端固定有轮架铰座48,行走轮架49的上部铰接安装在轮架铰座48上,后轮液缸50的缸体后端铰接在轮架铰座48后方的机架1上,后轮液缸50的活塞杆前端铰接在行走轮架49的中部,行走轮47通过轮轴安装在行走轮架49的下端。通过后轮升降装置能够在作业时方便地实现整机的升降,也便于运输时使工作部件抬起,与地面保持距离。

如图1—5所示,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变速箱51、第二变速箱52,托板2的前部下端固定有第一变速箱51,第一变速箱51的前端有能够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的动力输入轴,第一变速箱51的左端有第一左输出轴,第一左输出轴的左端固定有第一输出带轮53,第一变速箱51的后端有第一后输出轴,托板2的后部下端固定有第二变速箱52,第二变速箱52的输入轴与第一后输出轴相连接,第二变速箱52的右端有第二右输出轴,第二右输出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二输出链轮54,第二右输出轴的右部固定有第二输出带轮55,打杆装置的打杆驱动轮9通过传动带与第一输出带轮53相连,边膜滚刀装置的拨辊驱动轮13与第二输出带轮55相连,集膜箱后部的机架1上设有后置传动轴56,后置传动轴56右端固定有后置从动轮,后置从动轮通过传动链与第二输出链轮54相连,后置传动轴56右部固定有后置被动轮,后置被动轮通过传动链与弹齿链捡拾装置的弹齿带驱动轮27相连,弹齿链捡拾装置的前弹齿链轴18左端固定安装有弹齿带传动轮57,弹齿带传动轮57通过传动链与拨膜链带装置的拨膜链驱动轮37相连。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一变速箱51,第一左输出轴通过第一输出带轮53、打杆驱动轮9带动甩刀辊5旋转将秸秆打碎并抛至后方绞龙壳体内,甩刀辊5的转轴通过刀辊传动轮、绞龙驱动轮带动集杆绞龙6的转轴工作,将进入绞龙壳体的秸秆推至两边出料口,碎秸秆落至地膜两侧垄沟内,第一变速箱51的第一后输出轴同时带动第二变速箱52工作;接着,第二变速箱52的第二右输出轴通过第二输出带轮55、拨辊驱动轮13带动边膜滚刀装置的辅助拨辊12转动,辅助拨辊12的转轴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滚刀转轴11旋转,将残膜两边掘出并与辅助拨辊12一起向后抛送,同时,第二变速箱52的第二右输出轴通过第二输出链轮54、后置传动轴56、前弹齿链轴18、弹齿带驱动轮27带动弹齿链带工作实现残膜捡拾,前弹齿链轴18通过弹齿带传动轮57、拨膜链驱动轮37带动拨膜链带装置工作实现挑膜弹齿3上残膜的清理,将弹齿链带送来的残膜推送至集膜箱中;最后,当行至地头时,控制控门液缸41活塞杆伸出,通过控门连杆40带动控门横杆44开启收集箱的左箱板,开启液压马达45,使左链带轴42带动卸膜链带39工作,将收集箱内的残膜推出实现卸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