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一体化灌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4978发布日期:2018-07-13 16:2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



背景技术: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而且随着种植作物不同,同种作物不同时期也会需要不同的水量和肥量,所以需要调整距地面距离,分别满足果菜灌溉和叶菜灌溉需要,但是现有的灌水器仅适用于密集的叶类蔬菜灌溉,限制了微喷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当微喷头距离地面过近时,容易发生堵塞微喷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所述挡板的所述侧板可以为垂直状态适用于茄果类或瓜类蔬菜灌溉,所述侧板也可以为水平状态适用于叶类蔬菜灌溉,设置有所述底托保证所述微喷头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从而保证其喷洒效果,并所述挡板同时具有重锤作用,提升微喷稳定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包括微喷头、设置于所述微喷头底部的底托以及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微喷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由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构成,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微喷头的顶端固定穿过所述顶板。

优选的,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固定弹簧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顶板内侧,所述固定弹簧另一端固定设置于侧板内侧。

优选的,所述微喷头为倒挂旋转式微喷头,所述倒挂旋转式微喷头包括固定环、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中间的旋转喷头以及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毛管想连通,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旋转喷头相连通,所述旋转喷头底端与所述固定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托为弓形或三角形或圆锥形,所述底托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套接于所述连接头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所述挡板的所述侧板可以为垂直状态适用于茄果类或瓜类蔬菜灌溉,侧板使得灌水器向两个方向喷洒,适合行种植的蔬菜的灌溉;所述侧板也可以为水平状态适用于叶类蔬菜灌溉,设置有所述底托保证所述微喷头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从而保证其喷洒效果,并所述挡板同时具有重锤作用,提升微喷稳定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侧板垂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侧板水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具有三角形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毛管;2、顶板;3、合页;4、固定弹簧;5、侧板;6、弓形底托;7、固定环;8、旋转喷头;9、连接头;10、三角形底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侧板5垂直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侧板5水平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包括微喷头、设置于微喷头底部的底托以及挡板,挡板与微喷头顶端固定连接,挡板由两个侧板5和一个顶板2构成,侧板5与顶板2铰接,侧板5与顶板2通过合页3铰接,侧板5与顶板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弹簧4,固定弹簧4一端固定设置于顶板2内侧,固定弹簧4另一端固定设置于侧板5内侧,微喷头的顶端固定穿过顶板2,侧板5和顶板2通过合页3回和固定弹簧4双重连接,由于合页3的设置,侧板5可以有垂直和水平两种状态,当侧板5垂直时,使得微喷头向两个方向喷洒,挡住两侧的水使得快速形成径流,实现畦面灌溉,侧板5使得灌水器向两个方向喷洒,适合行种植的蔬菜的灌溉,侧板5还可以插入膜中的泥土中,适用于膜下灌溉,起到挡水和支撑固定作用;当侧板5水平时,适用于叶类蔬菜灌溉,并通过固定弹簧4使得侧板5不会倾斜,状态更加稳定,挡板还具有重锤的作用,提升了微喷的稳定效果,减少重锤使用,降低了设备成本。

微喷头为倒挂旋转式微喷头,倒挂旋转式微喷头包括固定环7、设置于固定环7中间的旋转喷头8以及连接头9,连接头9与毛管1想连通,连接头9与旋转喷头8相连通,旋转喷头8底端与固定环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底托为弓形底托6,底托与固定环7固定连接,顶板2套接于连接头9上,弓形底托6具有固定微喷头的作用,同时使得微喷头与泥土具有一定距离,防止泥浆影响喷洒效果。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具有三角形底托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托为三角形底托10,底托还可以为圆锥形,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灌水器,挡板的侧板5可以为垂直状态适用于茄果类或瓜类蔬菜灌溉,侧板5也可以为水平状态适用于叶类蔬菜灌溉,设置有底托保证微喷头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从而保证其喷洒效果,并挡板同时具有重锤作用,提升微喷稳定效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