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2605发布日期:2018-06-12 18:2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播种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麦播种装置类型众多,大型自动化小麦播种装置适用于大面积的小麦田地播种,对于小面积小麦地播种多采用人工手推式小麦播种装置,人工手推式小麦播种装置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同时人工手推式小麦播种装置结构笨重,空间利用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下部一端设置有主动轮,另一端设置有压实轮,中部设置有开沟器,所述架体上部依次设置有电机、蓄电池、储肥料箱、手推杆,储种子箱通过两个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储肥料箱内部,所述储种子箱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种子管,所述储肥料箱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肥料管,所述送种子管套入至所述送肥料管中,所述送种子管外壁与所述送肥料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送种子管、所述送肥料管穿过所述架体均与所述开沟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蓄电池、所述主动轮均连接。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储肥料箱内壁上,所述储种子箱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挂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储种子箱顶部设置有箱盖。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送种子管内部设置有圆形转板,所述圆形转板边沿上径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送种子管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凸起的凹槽,所述凸起之间的圆形转板的边沿上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依次穿出所述送种子管、送肥料管与第二挂钩连接。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手推杆中部、下部均设置有限位环,上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挂住所述第二挂钩的挂环。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开沟器包括空心开沟杆和设置在空心开沟杆底端的开沟板,所述送种子管、所述送肥料管穿入至所述空心开沟杆内部,所述开沟杆下部为弧形结构。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空心开沟杆下部设置有覆土板,所述覆土板位于所述开沟板后方。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所述蓄电池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小麦种子倒入储种子箱,然后将送肥料管倒入储肥料箱,由蓄电池给电机供电,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前行,使用人员通过手推杆把握小麦播种装置的移动方向,小麦种子和肥料同时通过开沟器送到土壤中,实现小麦播种;蓄电池和电机的设置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储种子箱设置在储肥料箱内部,送种子管套入至送肥料管中,这样小麦种子和肥料不需要人工混合,节省了人力劳动,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混合不均匀,有利于小麦种子出芽,另外这样的设置缩小了小麦播种装置的整体体积,更加小巧美观。

2.本实用新型中储种子箱是通过第一挂钩挂在储肥料箱内壁的支撑杆上,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方便储种子箱的取出,使用方便,另一方面保证储种子箱底部与储肥料箱底部不接触,避免设置在储肥料箱底部的送肥料管被堵塞而无法送出肥料,保证播种施肥的顺利进行;使用人员将小麦种子倒入储种子箱后可以将箱盖盖上,然后向储肥料箱中倒入肥料,避免了使用人员将肥料不慎倒入储种子箱中,保证了小麦种子和肥料在储肥料箱和储种子箱中不会混合,有利于后期未使用完的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重新分开回收,避免了浪费。

3.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人员通过将第二挂钩挂在不同的挂环上来调节圆形转板的倾斜角度,进而实现控制送种子管是否送出种子以及调节送出种子量的多少;限位环的设置主要用于对拉绳进行位置限定,保证了圆形转板的顺利转动和小麦播种装置的美观。

4.本实用新型中小麦种子和肥料分别通过送种子管和送肥料管送至空心开沟杆内部,由空心开沟杆送至开沟板,最终进入土壤中,实现播种和施肥的同步进行;开沟杆下部为弧形结构的设置保证开沟杆和开沟板力不是垂直向下而是斜向下的,这样有利于开耕土壤。

5.本实用新型中覆土板设置在开沟板后方,这样有利于播种施肥后及时将土壤覆盖到种子和肥料上,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6.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设置不仅保证整个小麦播种装置的美观,而且有利于保护电机、蓄电池,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储肥料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肥料箱结构又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送肥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主动轮,3-压实轮,4-开沟器,5-电机,6-蓄电池,7-储肥料箱,8-手推杆,9-储种子箱,10-支撑杆,11-送种子管,12-送肥料管,13-第一挂钩,14-箱盖,15-圆形转板,16-凸起,17-凹槽,18-拉绳,19-第二挂钩,20-限位环,21-挂环,22-空心开沟杆,23-开沟板,24-覆土板,2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包括:

架体1,架体1下部一端设置有主动轮2,另一端设置有压实轮3,中部设置有开沟器4,架体1上部依次设置有电机5、蓄电池6、储肥料箱7、手推杆8,储种子箱9通过两个支撑杆10设置在储肥料箱7内部,储种子箱9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种子管11,所述储肥料箱7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肥料管12,送种子管11套入至送肥料管12中,送种子管11外壁与送肥料管12内壁之间存在间隙,送种子管11、送肥料管12穿过架体1均与开沟器4连接,电机5与蓄电池6、主动轮2均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小麦种子倒入储种子箱9,然后将送肥料管12倒入储肥料箱7,由蓄电池6给电机5供电,电机5带动主动轮2转动前行,使用人员通过手推杆8把握小麦播种装置的移动方向,小麦种子和肥料同时通过开沟器4送到土壤中,实现小麦播种;蓄电池6和电机5的设置大大节省了人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储种子箱9设置在储肥料箱7内部,送种子管11套入至送肥料管12中,这样小麦种子和肥料不需要人工混合,节省了人力劳动,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混合不均匀,有利于小麦种子出芽,另外这样的设置缩小了小麦播种装置的整体体积,更加小巧美观。

进一步,支撑杆10的两端设置在储肥料箱7内壁上,储种子箱9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挂钩13,第一挂钩13挂在支撑杆10上,储种子箱9顶部设置有箱盖14。

本实用新型中储种子箱9是通过第一挂钩13挂在储肥料箱7内壁的支撑杆10上,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方便储种子箱9的取出,使用方便,另一方面保证储种子箱9底部与储肥料箱7底部不接触,避免设置在储肥料箱7底部的送肥料管12被堵塞而无法送出肥料,保证播种施肥的顺利进行;使用人员将小麦种子倒入储种子箱9后可以将箱盖14盖上,然后向储肥料箱7中倒入肥料,避免了使用人员将肥料不慎倒入储种子箱9中,保证了小麦种子和肥料在储肥料箱7和储种子箱9中不会混合,有利于后期未使用完的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重新分开回收,避免了浪费。

进一步,送种子管11内部设置有圆形转板15,圆形转板15边沿上径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起16,送种子管11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凸起16的凹槽17,凸起16之间的圆形转板15的边沿上设置有拉绳18,拉绳18依次穿出送种子管11、送肥料管12与第二挂钩19连接。

进一步,手推杆8中部、下部均设置有限位环20,上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挂住第二挂钩19的挂环21。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人员通过将第二挂钩19挂在不同的挂环21上来调节圆形转板15的倾斜角度,进而实现控制送种子管11是否送出种子以及调节送出种子量的多少;限位环20的设置主要用于对拉绳18进行位置限定,保证了圆形转板15的顺利转动和小麦播种装置的美观。

进一步,开沟器4包括空心开沟杆41和设置在空心开沟杆41底端的开沟板42,送种子管11、送肥料管12穿入至空心开沟杆41内部,开沟杆41下部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小麦种子和肥料分别通过送种子管11和送肥料管12送至空心开沟杆41内部,由空心开沟杆41送至开沟板42,最终进入土壤中,实现播种和施肥的同步进行;开沟杆41下部为弧形结构的设置保证开沟杆41和开沟板42力不是垂直向下而是斜向下的,这样有利于开耕土壤。

进一步,空心开沟杆41下部设置有覆土板22,覆土板22位于开沟板42后方。

本实用新型中覆土板22设置在开沟板42后方,这样有利于播种施肥后及时将土壤覆盖到种子和肥料上,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进一步,电机5、蓄电池6设置在壳体23内,壳体23设置在架体1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23的设置不仅保证整个小麦播种装置的美观,而且有利于保护电机5、蓄电池6,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