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9627发布日期:2018-07-03 21:0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人类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农业种植方面昆虫多半被认为是害虫,市面上对此设计了许多昆虫诱捕装置,多半是为了杀死昆虫,但在某些方面,昆虫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需要对活体昆虫进行诱捕和收集;

但有些昆虫的体积较小,不易捕捉,而现有的昆虫诱捕器设计的捕捉结构大多不合理,无法快速的引诱到昆虫,诱捕效率较低,且传统的利用散发气味的诱捕器,由于散发慢,范围不够大,从而会导致诱捕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且诱捕效率高的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底面中部设有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若干支撑杆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上端面上设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上方设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旋转台的外边缘上间隔设有若干扇叶,旋转台的上端面上设有内部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外表面上间隔设有径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间隔设有浸泡过昆虫诱捕剂的棉布和白炽灯,所述管体的顶部设有管体上盖,所述管体上盖的底部连接有加热管,管体上盖的内部设有纽扣电池。

优选的,所述筒体上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上端设有吊环。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昆虫盒,所述昆虫盒的顶部开设有口。

优选的,所述管体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昆虫盒内设有昆虫诱捕剂和自来水的混合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管体的外壁间隔开设凹槽,并间隔的在凹槽内设置浸泡过昆虫诱捕剂的棉布和白炽灯,同时管体内部设有加热管,使得诱捕剂快速的升温并挥发到空气中来吸引昆虫靠近,同时利用白炽灯对趋光性昆虫进行吸引,筒体底部设置旋转扇叶,能更快速的加速诱捕剂散发到空气中去,进一步提高诱捕器的捕获效率,昆虫盒内设有昆虫诱捕剂和自来水的混合液,既能将活体昆虫吸引至昆虫盒内,又能对活体昆虫进行收集,便于捕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及管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筒体;2、支撑台;3、支撑杆;4、电机;5、旋转台;6、转轴;7、扇叶;8、管体;9、棉布;10、白炽灯;11、管体上盖;12、加热管;13、纽扣电池;14、支架;15、挡雨板;16、吊环;17、昆虫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筒体1,所述筒体1的内部底面中部设有一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通过至少三根支撑杆3与筒体1固接,所述支撑台2上端面上设有一电机4,所述电机4的上方设有旋转台5,所述旋转台5通过转轴6与电机4连接,旋转台5的外边缘上间隔设有至少两片扇叶7,旋转台5的上端面上设有内部中空的管体8,所述管体8外表面上间隔设有径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间隔设有浸泡过昆虫诱捕剂的棉布9和白炽灯10,所述管体8的顶部设有管体上盖11,所述管体上盖11的底部连接有加热管12,管体上盖11的内部设有纽扣电池13,所述筒体1上部设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连接有挡雨板15,所述挡雨板15的上端设有吊环16,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昆虫盒17,所述昆虫盒17的顶部开设有口,所述管体8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昆虫盒17内设有昆虫诱捕剂和自来水的混合液。

本实施例中,管体8上方的管体上盖11上连接有加热管12,加热管12加热后,使得管体8温度升高,从而热传导到浸泡过昆虫诱捕剂的棉布9上,使得昆虫诱捕剂快速升温并挥发到空气中对昆虫进行吸引,同时发光发热的白炽灯10可以吸引一些趋光趋热性的昆虫。

本实施例中,旋转台5外侧边缘设置的扇叶7,可以使挥发到空气中的诱捕剂快速的散发到空气中的,使得诱捕剂的散发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棉布9上的昆虫诱捕剂可根据不同昆虫的习性进行浸泡不同的诱捕剂,使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中,昆虫盒17内设有昆虫诱捕剂和自来水的混合液,当昆虫被吸引后,一部分会被昆虫盒17内昆虫诱捕剂吸引,落入昆虫盒17内,昆虫诱捕剂和自来水的混合液可以黏住活体昆虫,便于收集和采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