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9835发布日期:2018-06-05 18:2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淡水石斑鱼的人工繁育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然的池塘条件下,模拟淡水石斑鱼的自然生长条件,使淡水石斑鱼在池塘中自然繁育。繁育获得的淡水石斑鱼苗通过人工捞苗的方法捞取。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是人工捞苗劳动强度大,劳动密集型;而且人工捞苗对捞苗的频率上和操作人员的捞苗技巧要求较高,如果捞苗不彻底,那池塘条件下由于饵料等原因存活的较大鱼苗捕食较小鱼苗,大大降低鱼苗的存活率。同时,由于自然条件下,没有进行人工催产,雌鱼与雄鱼的性腺发育不同步,导致繁育的效率较低。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获得的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受精后,采用孵化装置进行人工孵化。这种繁育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由于淡水石斑鱼是多次产卵的类型,人工催产的效率较低,同时一次性的产卵量较低;同时,人工受精需要挤出雌鱼与雄鱼的成熟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受精,特别是人工挤卵的过程会对卵子产生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降低繁殖效率。

传统淡水石斑鱼繁育养殖均是单个模块化进行养殖,由于淡水石斑鱼是食肉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将亲鱼及鱼苗及时分离,同时也需要将个体大小不同的鱼苗及时分离,就需要多个分离步骤,在养殖过程工作量大也不好掌控鱼苗成活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单元模块化繁育养殖淡水石斑鱼工作量大,在池塘中自然繁育下的淡水石斑鱼苗打捞劳动强度高,鱼苗打捞不彻底,人工催产下淡水石斑鱼繁殖产率低,亲鱼与鱼苗不能及时分隔养殖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包括产卵装置、培育装置、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循环水装置,所述循环水装置与产卵装置、培育装置、净化处理装置相连形成繁育系统,所述循环水装置包括主水管及与其连通的分别带有阀门的一级注水管与二级注水管;

所述产卵装置可为多个,每个产卵装置均包括产卵池及与产卵池通过带阀门的过渡管连接的分隔池;产卵池与一级注水管相通;

培育装置包括多个上下设置的培育池,相邻两培育池之间通过带阀门的鱼苗管道连通;培育池与二级注水管相通;位于最上方的培育池采用带阀门的导鱼管与产卵池相通及采用带阀门的第一排水管与分隔池连通;

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储水池,过滤池均与每个培育池采用带阀门的第二排水管连通,过滤池与储水池通过第三排水管连接,储水池与主水管连通;

导鱼管、过渡管及鱼苗管道的进水口安装位置均高于出水口安装位置;

产卵池内部设有可拆卸的盘管,产卵池设有贴合其内壁且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分隔网,分隔网将产卵池分隔成两个腔室;

分隔池设有贴合其内壁且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提取网,提取网为向分隔池池底凹陷的弧形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采用系统化的养殖,不用人工多次分离鱼苗,可以直接将繁殖的鱼卵养至成品鱼苗出售,大大降低了工人工作量,同时还保证了鱼苗的成活率。

2、产卵池里设置的分隔网既能为亲鱼提供产卵场所还能分隔孵化后的鱼苗与亲鱼,孵化的鱼苗时会通过导鱼管进入第一培育池,避免在池塘中自然繁育下的鱼苗的打捞工作,减轻了工人的操作强度,避免了鱼苗打捞不彻底的问题;分隔亲鱼与鱼苗还可以减少亲鱼对鱼苗培育的影响。

3、产卵后的亲鱼可以通过可上下升降的分隔网移动至过滤管口,将亲鱼导入分隔池,工人可以通过提取网将亲鱼进行移出,避免工人多次打捞操作对亲鱼的影响,同时也减轻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4、整个系统模拟了石斑鱼在自然环境下的产卵场所,避免了在人工催产下石斑鱼的繁殖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鱼苗孵化后的水流方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将亲鱼导入分隔池时的水流方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将亲鱼导入分隔池时分隔网位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鱼苗从第一培育池导入后续培育池的水流方向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隔网与产卵池配合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取网与分隔池配合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产卵池、过渡管及分隔池配合使用时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盘管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培育池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产卵池1、分隔池2、培育池3、过滤池4、储水池5、水泵6、导鱼管7、鱼苗管道8、第二排水管9、二级注水管10、一级注水管11、主水管12、过渡管13、第一排水管14、第三排水管15、盘管16、滑块1a、滑槽1b、网体1c、边框1d、分隔网1e、提取滑块2a、提取滑槽2b、弧形网体2c、框架2d、提取网2e、圆环管161、连接管162、注水管163、漏水槽164、筛分架32、隔板33、提取块34、导槽35、筛分网36、提取杆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如图1所示,有两个产卵装置与两个培育池3,安装时,通过过渡管13将产卵池1与分隔池2贯通连接,且过渡管13进水口位置高于出水口位置,因为过渡管13是用于将产卵池1的亲鱼导入分隔池2中的通道,不能用水泵6之类的输送,所以需要将进水口与出水口错落设置,方便亲鱼转移。如图8所示,产卵池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盘管16,盘管16包括两个同心设置且半径不同的圆环管161,两圆环管161之间通过多根连接管162相通连接,每个圆环管161底部开有漏水槽164,位于最外侧的圆环管161通过注水管163与一级注水管11连接;盘管16的设计可以让流入盘管16的水通过漏水槽163形成多个水环滴落到产卵池1中,虽然在储水池5内设有增氧设备,但是亲鱼的需氧量较大,水环形式的注入方式可以进一步保证亲鱼的需氧量;淡水石斑鱼在产卵过程中对水流方向也及为敏感,采用盘管16将水流入产卵池1的时候与产卵池1中水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亲鱼喜欢集聚在流水进口处,由于淡水石斑鱼为多次产卵鱼,盘管16可以分散亲鱼,增加雄鱼及雌鱼之间的配对成功机率。安装盘管16时可通过在产卵池1内部增加固定件如支撑板等固定盘管16,也可以通过绳索悬挂的方式将盘管16悬挂在产卵池1内部。产卵池1内壁设有由外壁至内壁开口距离逐渐缩小的多个梯形的滑槽1b,在产卵池1内部有可以在滑槽1b内上下滑动的分隔网1e,分隔网1e将产卵池1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分隔网1e网脚设置为2cm的网格,保证亲鱼不能通过分隔网1e进入培育池3中;同时在分隔网1e的滑块1a上连接有可升降的绳索,可以使分隔网1e升高降低;产卵池1位于分隔网1e下方的底部通过导鱼管7与位于第一个安装位置的培育池3上端连接。分隔池2内同样设有与产卵池1类似的可升降的提取网2e,区别在于分隔网1e为水平网体1c提取网2e为向分隔池2池底凹陷的弧形网体2c,分隔网1e安装有第一排水与位于第一个安装位置的培育池3上端连接。

分隔件将培育池3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第二排水管9位于分隔件一侧与培育池3连通,鱼苗导管位于分隔件另一侧与培育池3连通。分隔件包括相邻设置的隔板33与筛分网36,隔板33与筛分网36可以通过培育池3内设置的导槽35上下滑动,隔板33上设置有提取块34,筛分网36上设置有提取杆37,方便隔板33与筛分网36在培育池3内滑动取出。第二排水管9与鱼苗管道8分别安装在隔板33的两侧,从产卵池1及分隔池2流入培育池3的水及鱼苗位于培育池3连接有第二排水管9侧,每个第二排水管9的水流进口位置处均设置有过滤网,保证刚孵化的鱼苗不会进入第二排水管9中;相邻两培育池3通过鱼苗管道8连接,同样鱼苗管道8的进水口安装位置高于出水口安装位置;每个培育池3均通过第二排水管9与过滤池4连接,过滤池4设置有粗滤池与精滤池,有效的将流入过滤池4内的淡水石斑鱼粪便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处理干净的水通过第三排水管15道进入储水池5中进行处理,由于淡水石斑鱼在繁育期间对水质温度及含氧量均有要求,所以在储水池5内设置有增氧设备及温度检测装置,保证溶氧量及水温。储水池5内的水通过水泵6可以将储水池5内的水输送到主水管12,通过主水管12上连接的一级水管可以将是注入产卵池1内,通过主水管12上连接的多个二级注水管10可以将水注入对应的多个培育池3,达到了水循环的目的。

第一排水管14、第二排水管9、一级注水管11、二级注水管10、导鱼管7、鱼苗管道8、第三排水管15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方便控制水流方向,方便使用。

淡水石斑鱼繁育系统使用时,选取发育成熟的雌鱼和雄鱼按2:1比例投入产卵池1中进行喂养,投入数量按照产卵池1大小投放,此时水流图如2图所示,由于淡水石斑鱼卵是粘性卵,亲鱼在产卵时会将鱼卵均布产在分隔网1e上,通过阀门可以控制导鱼管7和一级注水管11的水流速度,保证产卵池1内呈水流动状态但不会将鱼卵从分隔网1e上冲刷掉,在经过48小时候后鱼卵基本都孵化,孵化后的鱼苗会群聚产卵池1底部,此时加大导鱼管7阀门开口将鱼苗导入第一培育池3中进行初期养殖。当将产卵池1中的鱼苗全部导入第一培育池3中后,通过升降绳索将分隔网1e放置如图4所示的位置处,此时系统的水流方向如图3所示,打开过渡管13阀门,因为过渡管13进口位置高于出口位置,加上分隔网1e的拦截,会使亲鱼导入分隔池2中,然后将提取网2e通过绳索取出,可以将产卵后的亲鱼更换,降低了工人用渔网多次打捞的工作强度,也避免对亲鱼产生机械损伤。及时分离亲鱼与鱼苗避免大鱼吃小鱼的情况,而且避免传统人工取卵操作,减轻打捞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

在第一培育池3养殖一段时间后的鱼苗会出现个体大小差异,由于石斑鱼是食肉鱼类,会出现同类相食的情况,所以应当及时按鱼苗个体大小将其分离,此时水流方向如图5所示,关闭与第一培育池3连接的第二排水管9,打开隔板33,使位于隔板33一侧的较小个体的鱼苗可以通过设置的筛分网36,顺水流方向进入鱼苗管道8,从而流入相邻的下一培育池3中。分隔大小不一同的鱼苗,避免鱼苗之间相互残食的情况,不同大小的鱼苗进入不同的培育池3中养殖至商品鱼苗出售。整个系统采用水循环系统,使各装置内部均呈流动水,模拟了石斑鱼在自然环境下繁育条件的前提下,不用单元模块化养殖淡水石斑鱼,大大降低了淡水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同时保证了淡水石斑鱼繁育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上”、“下”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技术特征应用的限制,也没暗指不同技术特征的重要程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