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5446发布日期:2018-08-10 19:1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由于其具有培养周期短、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植物组织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因培养基含有糖类物质,容易滋生微生物,容易污染,所以通常使用密闭小容器。而这样的培养容器,容器内湿度过高、透气性差,易造成瓶苗的玻璃化现象,并且叶片表层结构发育差、气孔开闭功能差、组培苗徒长、瘦弱等现象。

中国专利CN204119936U公开了一种透气量可调节的植物培养瓶。该植物培养瓶包括:玻璃瓶体、塑料瓶盖、托盖、塑料顶盖和透气膜,托盖的上部设有通气孔一,透气膜固定在通气孔一下面的托盖上,塑料瓶盖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围成的空间为通气孔二,塑料瓶盖的上部设有通气孔三,塑料顶盖的上部设有通气孔四。使用时,将托盖夹在玻璃瓶体和塑料瓶盖之间,塑料瓶盖上的通气孔三和塑料顶盖上的通气孔四它们重叠的面积越大,透气面积就越大,如果塑料瓶盖上的通气孔三和塑料顶盖上的通气孔四它们之间没有重叠,则处于关闭状态。

现有技术中的组织培养瓶,有的虽然可以调节通气量,但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组织培养瓶,有的虽然可以调节通气量,但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该组培瓶包括:瓶盖和瓶身;所述瓶盖包括底盖和顶盖,所述底盖和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通过卡口固连,所述顶盖能进行转动且不与所述底盖分离,在所述底盖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底盖上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排列形成与所述底盖同心的圆弧状,在所述顶盖上设置与所述底盖上的第一通气孔相同数量的第二通气孔,所述底盖上的第一通气孔与所述顶盖上的第二通气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顶盖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防滑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瓶身的形状包括:方形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底盖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防滑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瓶身的底部设置第三防滑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底盖上的第一通气孔的上方覆盖透气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形状均包括:圆形或方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防滑纹包括若干个条状凸块,若干个条状凸块均匀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外侧壁上,每个条状凸块均与所述顶盖的轴向方向平行。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防滑纹包括若干组条状凸块,若干组条状凸块均匀设置在所述底盖的外侧壁上,每组条状凸块均包括若干个条状凸块,每个条状凸块均与所述底盖的轴向方向平行。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防滑纹包括若干个条状凸块,若干个条状凸块沿所述瓶身的底部的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将瓶盖设置为顶盖和底盖,使顶盖可进行转动,通过在顶盖和底盖上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可实现对组培瓶通气量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通过将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设置为与底盖和顶盖同心的圆弧状,可实现能够通气的通气孔的个数从零个逐一增加至所有通气孔,可提高通气量调节的精确性;另外,通过在顶盖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防滑纹,可便于人为进行转动顶盖,便于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的第三防滑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盖; 2—底盖; 3—第二通气孔;

4—第一防滑纹; 5—第二防滑纹; 6—第三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该组培瓶包括:瓶盖和瓶身;参考图1,所述瓶盖包括底盖2和顶盖1,所述底盖2和所述瓶身螺纹连接,所述顶盖1和所述底盖2通过卡口固连,所述顶盖1能进行转动且不与所述底盖2分离,在所述底盖2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底盖2上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排列形成与所述底盖2同心的圆弧状,在所述顶盖1上设置与所述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相同数量的第二通气孔3,所述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与所述顶盖1上的第二通气孔3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顶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防滑纹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整体是由瓶盖和瓶身组成。其中,瓶盖采用双层设计,分为底盖2和顶盖1。底盖2可为下端面开口的中空圆柱状。顶盖1也可为下端面开口的中空圆柱状。顶盖1设置在底盖2的上方。顶盖1和底盖2通过卡口固连。

其中,卡口的具体结构为:卡口是通过卡或夹的方式来实现部件之间的连接。可在底盖2的上端面的边缘处设置一圈凸块,在顶盖1的侧壁的下端设置相应的凹槽。底盖2上的凸块与顶盖1上的凹槽相互卡合实现底盖2和顶盖1的固定连接。相应地,也可在顶盖1的侧壁朝向底盖2的一端设置凸块,在底盖2的上端面上设置相应的凹槽。顶盖1和底盖2可通过按压结合在一起。顶盖1和底盖2同轴。

进一步地,顶盖1可围绕卡口,即底盖2或者顶盖1上的凸块进行转动,且转动过程中顶盖1与底盖2不分离,始终保持卡口连接状态。

瓶盖与瓶身是通过螺纹连接。具体为:是底盖2与瓶身螺纹连接。在底盖2的内侧壁上设置螺纹,在瓶身的瓶口的外侧壁上设置螺纹。底盖2的内侧壁上的螺纹与瓶身的瓶口处的螺纹相互配合,实现底盖2和瓶身的连接。

在底盖2的上端面上设置若干个第一通气孔。在顶盖1的上端面上设置若干个第二通气孔3。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的数量相同,且在底盖2上的位置和在顶盖1上的位置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即为第一通气孔和底盖2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二通气孔3和顶盖1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通过转动顶盖1,可使顶盖1上的第二通气孔3与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一一上下重叠。顶盖1上的多个第二通气孔3分别位于底盖2上的多个第一通气孔的正上方。

在顶盖1上的多个第二通气孔3中,只要有通气孔与多个第一通气孔中的通气孔位置对应,组培瓶内部的气体便可通过该位置对应的两个通气孔与外界进行流通。

这样可通过转动顶盖1,使底盖2上的多个第一通气孔和顶盖1上的多个第二通气孔3实现不同数量的通气孔的上下对应,通过调节上下对应的通气孔的数量,进而可以调节组培瓶的通气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2上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排列形成与所述底盖2同心的圆弧状。相应地,顶盖1上的若干个第二通气孔3排列成与顶盖1同心的圆弧状。

顶盖1上的第二通气孔3的排列与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的排列形状相同,以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的排列为例: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沿着与底盖2同心的圆弧形状依次排列,若干个第一通气孔沿着同一个同心圆的圆周依次排列。且若干个第一通气孔形成圆弧状,而并不围成一整个圆。

因为如果若干个第一通气孔围成一整个圆,则在顶盖1上的第二通气孔3也是相应的围成一整个圆,这样,在顶盖1转动的时候,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就会总是对应的,这样就无法对组培瓶的通气量进行调节。

优选地,底盖2上的若干个第一通气孔形成的圆弧的长度小于所在同心圆的半圆的长度。这样可实现通气量从零个通气孔通气到所有通气孔都通气之间进行调节。

将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分别设置为同一同心圆的圆弧状,使在进行通气量的调节过程中,转动顶盖1可使第二通气孔3依次经过每个第一通气孔的正上方,能够实现可通气的第一通气孔从零个逐一增加至所有第一通气孔的变化调节,从而使通气量调节更加精确。可通气的第一通气孔的数量逐一增加是指,可通气的第一通气孔的数量可由零个增加到一个、两个、三个这样一个一个的增加,直至所有第一通气孔均可通气。

进一步地,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防滑纹4。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防滑纹4,可增大顶盖1的外侧壁上的摩擦力,在人为地与顶盖1的外侧壁接触来转动顶盖1的时候可节省人力,方便进行顶盖1的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将瓶盖设置为顶盖1和底盖2,使顶盖1可进行转动,通过在顶盖1和底盖2上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气孔3和第一通气孔,可实现对组培瓶通气量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通过将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分别设置为与底盖2和顶盖1同心的圆弧状,可实现能够通气的通气孔的个数从零个逐一增加至所有通气孔,可提高通气量调节的精确性;另外,通过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防滑纹4,可便于人为进行转动顶盖1,便于节省人力。

进一步地,顶盖1上的第二通气孔3的设置和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的设置相对应,以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设置为例:底盖2上可设置两组第一通气孔,两组第一通气孔在底盖2上有间隔的布置。每组第一通气孔所形成的形状均为与底盖2同心的圆弧状。两组第一通气孔可位于同一个同心圆的不同位置。两组第一通气孔也可在不同的同心圆的不同位置。

两组第一通气孔的通气孔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两组第一通气孔的通气孔形状和大小也可相同,可不同。两组第一通气孔的具体形状、数量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以能通过转动顶盖1实现上下对应的通气孔的数量发生变化以进行通气量的调节为目的。

进一步地,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所形成的形状也可不为与底盖2同心的圆弧状,可为任何不规则的形状。同时,顶盖1上的第二通气孔3也可不与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一一对应,即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的数量可以不相同,但要保证有能够上下对应起来的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只要在转动顶盖1的时候,能够实现上下对应的通气孔的数量能够发生改变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瓶身的形状包括:方形瓶。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瓶身的形状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气量可调的组培瓶的瓶身形状设置为方形。方形瓶是指组培瓶的端面为正方形。

根据数学中,在正方形的边长与圆形的直径相等时,圆形面积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如果圆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则需要圆形的直径大于正方形的边长。因此可以得出,圆柱的空间利用率低于底面为方形的柱体的空间利用率。

对于组培瓶,传统的组培瓶大多为圆柱形,为圆形瓶,空间利用率较低。在圆形瓶的端面的直径与方形瓶的端面的边长相等时,圆形组培瓶空间利用率较低是方形瓶的78.5%,方形瓶较圆形瓶空间利用率提高了27.4%。

本实施例将组培瓶的瓶身设置为方形瓶,在组培室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组培的效率产量得到提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底盖2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防滑纹5。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底盖2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在底盖2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防滑纹5。在底盖2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防滑纹5,可增大底盖2的外侧壁上的摩擦力,在人为地与底盖2的外侧壁接触来拧紧或拧开瓶盖的时候可节省人力,方便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在所述瓶身的底部设置第三防滑纹。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瓶身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在瓶身的底部,即瓶底设置第三防滑纹6。因为组培瓶的瓶身大多为玻璃材质,表面光滑,摩擦力较小,放置的时候容易发生位移。在瓶底设置第三防滑纹6可提高瓶底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组培瓶发生位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的上方覆盖透气膜。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底盖2上的第一通气孔的上方增设了透气膜。透气膜具有透气性,一方面不会影响组培瓶内的气体与外界气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可阻挡外界的一些杂质进入到组培瓶内部,从而影响瓶内的环境,不利于组培。

透气膜可为任何具有透气性且可起到一定过滤作用的膜状物,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3的形状均包括:圆形或方形。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的形状进行了说明。第一通气孔为在底盖2上开的小孔,第二通气孔3为在顶盖1上开的小孔。第一通气孔的形状可为圆形,也可为方形。第二通气孔3同样可为圆形,也可为方形。其中,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方形孔的空间利用率较大,相对圆形孔,在方形孔的边长等于圆形孔的直径时,可增大通气孔的面积,提高通气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的形状不局限于圆形或方形,也可为其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通气孔的形状和第二通气孔3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能够上下位置对应,能够实现组培瓶内的气体与外界进行流通以及通气量可调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的尺寸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上,只要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能够上下位置对应,能够实现组培瓶内的气体与外界进行流通以及通气量可调即可。

优选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3的大小尺寸应相差不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纹4包括若干个条状凸块,若干个条状凸块均匀设置在所述顶盖1的外侧壁上,每个条状凸块均与所述顶盖1的轴向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第一防滑纹4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第一防滑纹4设置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第一防滑纹4是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的多个条状凸块。条状凸块是指长条状的凸块。多个条状凸块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均与顶盖1的轴向方向平行。

多个条状凸块均匀布置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即多个条状凸块在顶盖1的外侧壁上布满一圈,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条状凸块间的间隔相同。

进一步地,每个条状凸块的长度可与顶盖1的侧壁的高度相同,也可小于顶盖1的侧壁的高度,对此不做限定。

该种设置的第一防滑纹4,结构简单,且可有效增大顶盖1的外侧壁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人为转动顶盖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纹5包括若干组条状凸块,若干组条状凸块均匀设置在所述底盖2的外侧壁上,每组条状凸块均包括若干个条状凸块,每个条状凸块均与所述底盖2的轴向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第二防滑纹5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第二防滑纹5主要也是由条状凸块形成。若干个条状凸块形成一组条状凸块。每组条状凸块包括相同数量的条状凸块,且对于任一组条状凸块,相邻两个条状凸块间的间隔相同。

底盖2的外侧壁上包括多组条状凸块,多组条状凸块均匀设置在底盖2的外侧壁上。即条状凸块以组为单位,在底盖2的外侧壁上布满一圈,且任意相邻的两组条状凸块之间的间隔相同。

对于每个条状凸块均与底盖2的轴向方向平行,即垂直于底盖2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每个条状凸块的长度可与底盖2的侧壁的高度相同,也可小于底盖2的侧壁的高度,对此不做限定。

该种设置的第二防滑纹5,结构简单,且可有效增大底盖2的外侧壁的摩擦力,从而方便人为拧紧或拧开瓶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滑纹6包括若干个条状凸块,若干个条状凸块沿所述瓶身的底部的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第三防滑纹6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第三防滑纹6设置在瓶身的底部,即瓶底。第三防滑纹6也是由若干个条状凸块组成。参考图2,若干个条状凸块设置在瓶身的底面的外表面。

条状凸块设置在瓶身的底面的外表面的靠近边缘处。若干个条状凸块均匀地在底面上围成一圈。设置在底面不同的边处的条状凸块均与该边垂直。

进一步地,条状凸块的长度不用太长,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该种设置的第三防滑纹6,结构简单,且可有效增大瓶底的外表面的摩擦力,从而对组培瓶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组培瓶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防滑纹4、第二防滑纹5以及第三防滑纹6的结构也可为其他,对此不作限定,以能实现防滑、增大摩擦力为目的。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