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0964发布日期:2018-07-06 23:45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大棚,具体为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羊肚菌一般春末至秋初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中,多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还有部分生长在杨树林、果园、草地、河滩、榆树林、槐树林及上述林边的路旁河边。单个或成片生长,土质一般为沙碱性或略偏碱性。一般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菇较多,属于喜冷凉型食(药)用菌,由于羊肚菌对生长的环境极为挑剔,其生活环境与大多菌类培养大棚提供的环境不同,传统的菌类的培养大棚难以满足羊肚菌的生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菌类培养大棚难以满足羊肚菌的生活习性,导致难以大面积培养和成活率低下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包括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由等距安装的若干根大棚骨架和包覆在大棚骨架外部的透明防水布组成,所述大棚主体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呈圆柱状且两侧分别通过钢丝与大棚主体两侧的活动杆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活动杆的内侧分别通过遮阳布与两根固定杆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大棚主体顶端的两侧,且通过若干根钢丝固定在大棚骨架上,所述大棚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培养区,且所述培养区的中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个喷雾装置,相邻的两个培养区之间设置有排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由转盘、钢丝和摇杆组成,钢丝缠绕在转盘的表面,转盘的底部与摇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摇杆的底部设置有弯折段。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装置由喷头、水管和水泵组成,所述喷头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细小的喷水口,且底部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的底部与下水管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通风窗,且通风窗的一侧安装有窗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通过在大棚的顶部设置可调节的遮阳布,和在培养区的内部增设多个喷雾状置,模拟羊肚菌野外的生活习性,以便羊肚菌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和产量,实现由传统的户外采摘到大棚培育的转变,为养殖户的培养提供便利,减少传统培养方式下成活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棚主体;2、旋转装置;3、固定杆;4、活动杆;5、培养区;6、喷雾装置;7、排水槽;8、通风窗;9、摇杆;10、大棚骨架;11、遮阳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包括大棚主体1,大棚主体1由等距安装的若干根大棚骨架10和包覆在大棚骨架10外部的透明防水布组成,大棚主体1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呈圆柱状且两侧分别通过钢丝与大棚主体1两侧的活动杆4固定连接,两根活动杆4的内侧分别通过遮阳布11与两根固定杆3固定连接,两根固定杆3设置在大棚主体1顶端的两侧,且通过若干根钢丝固定在大棚骨架10上,大棚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培养区5,且培养区5的中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个喷雾装置6,相邻的两个培养区5之间设置有排水槽7。

其中,调节装置2由转盘、钢丝和摇杆9组成,钢丝缠绕在转盘的表面,转盘的底部与摇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摇杆9的底部设置有弯折段,通过转动摇杆9即可实现遮阳布11的收放,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利用摇杆9底部的弯折段,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喷雾装置6由喷头、水管和水泵组成,喷头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细小的喷水口,且底部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通过水泵为碰头提供足够的水压,通过碰头表面细小的喷孔喷出大量水雾,从而提高大棚主体1内的空气湿度,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中,排水槽7的底部与下水管道相通,由于大棚主体1内的湿度很高,需要对培养区5进行及时的排水,在相邻两个培养区5之间开设条排水槽7,及时排水,避免由于水分过于充足导致培养区5内种植的羊肚菌根系腐烂。

其中,大棚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通风窗8,且通风窗8的一侧安装有窗帘,通过打开窗帘使大棚主体1的内部空气得到流通,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羊肚菌栽培用大棚,具体的,在培养区5内种植羊肚菌,野外的羊肚菌大多生活在湿润、阴凉的环境中,且在春秋两季最为常见,为了模拟野外的生活环境,培养区5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喷雾装置6,喷雾装置6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通过水泵为喷雾装置提供足够的水压,通过喷头表面的针孔状的喷空,使水呈雾状喷洒出来,提高大棚主体1内的空气湿度,便于羊肚菌的生长,由于大棚主体1内的空气湿度很高,需要对培养区5进行及时的排水,在相邻两个培养区5之间开设条排水槽7,及时排水,避免由于水分过于充足导致培养区5内种植的羊肚菌根系腐烂,为了保证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大棚主体1内的温度不宜过高,在大棚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通风窗8,打开通风窗8,保持大棚内的空气流通,羊肚菌不喜暴晒,而偏爱在弱光的环境中生长,在阳光炙热的天气,通过转动调节装置2底部的摇杆9,使缠绕在转盘上的钢丝向两侧伸张,从而将活动杆4放下,利用遮阳布11挡住强烈的光线,避免强光对羊肚菌的生长造成影响,在光线合适的天气,通过摇杆9将遮阳布11收起,促进羊肚菌的光合作用,使羊肚菌生长的更快,以便提高产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