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5167发布日期:2018-07-27 17:2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牧草、水稻、小麦和经揉搓的作物秸秆的捡拾、打捆的设备很多,但普遍都是牵引式的,并且捡拾个打捆各自为战,捡拾设备将上述作物收集起来,然后在通过运输到特定场地进行打捆,工作环节比较多,破坏了工作的连续性,增加了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集捡拾、打捆于一体的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一体机,包括动力车,动力车上设有驾驶室,其特征是,所述动力车前端为能起落的捡拾揉切机,所述动力车后端为车架,车架上设有打捆机,所述驾驶室旁设有前低后高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前端位于捡拾揉切机的出口下方,所述输送带的后端位于打捆机的进口上方,其中:

所述打捆机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一体制成的两侧固定壁板和顶棚,两块固定壁板前端连接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为打捆机的进口,所述顶棚上铰接有活动壁板,在顶棚上开有与两块固定壁板之间的连线平行的长条形的镂空孔,镂空孔内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连接水箱,喷水管上设有朝下的喷水孔,所述喷水管上设有总开关和抽拉式水龙头开关,所述顶棚上设有与喷水管垂直的滑动槽,在滑动槽上方的顶棚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所述主动转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转轮的直径,所述主动转轮上固定缠绕有主动连接绳,所述从动转轮上固定缠绕有从动连接绳,所述活动壁板上铰接有弧形的推杆,推杆的自由端位于滑动槽内,所述主动连接绳与推杆连接,所述从动连接绳与抽拉式水龙头开关连接;所述支撑架上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能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耳板。

所述捡拾揉切机包括前端的拨禾刀,所述拨禾刀后方为倾斜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后上方设有两个上下方向排列的揉切装置,所述揉切装置包括由若干环形切刀组成的揉切筒,揉切筒内设有揉切绞龙,所述揉切筒的一端设有与竖立通道连通的出口,两个所述揉切筒旋转方向相反,上方的所述揉切筒的上方为两端开口的出料筒,出料筒与竖立通道相连通,出料筒内设有出料绞龙;所述输送带的前端位于出料筒出口的下方;

两个所述揉切筒的环形切刀交错布置。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托板。

所述支撑架的后端是斜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捡拾设备和打捆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采用自走式,使作物秸秆得到收集的同时又被粉碎打捆,而在秸秆打捆的同时,还可以一边打捆一边洒水湿润,使作物秸秆打成的捆密实均匀,并且省时省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发大图;

图3为图1中B向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向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打捆机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车,2驾驶室,3车架,4输送带,5拨禾刀,6传送带,7揉切筒,8揉切绞龙,9环形切刀,10竖立通道,11出料筒,12出料绞龙,13旋转刀,15进料斗,16支撑架,17辅助支撑架,18螺杆固定支脚,19包膜机,20固定壁板,21活动壁板,22顶棚,23镂空孔,24喷水管,25滑动槽,26推杆,27转动轴,28主动转轮,29主动连接绳,30从动转轮,31从动连接绳,32总开关,33抽拉式水龙头开关,34固定杆,35耳板,36水箱,37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该种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一体机,包括动力车1,动力车1上设有驾驶室2,驾驶室2旁边有一个前低后高的输送带4,动力车1的前端为捡拾揉切机,捡拾揉切机能起落,其起落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动力车1后端为车架3,车架3上安装打捆机,其中:

捡拾揉切机包括前端的拨禾刀5,拨禾刀5由若干风车式的旋转刀13左右排列组成,这里说的风车式指的是小时候小朋友自己叠的风车的样子,拨禾刀5后方为倾斜的传送带6,传送带6前低后高,传送带6后上方设有两个上下方向排列的揉切装置,每个揉切装置包括由若干环形切刀组成的揉切筒7,揉切筒7内安装有揉切绞龙8,揉切绞龙8一边对秸秆进行揉切,一边将秸秆输送到竖立通道10内,揉切筒7的一端设有朝向竖立通道10的开口,该开口最好与竖立通道10连通,两个揉切筒7上的环形切刀9最好交错布置,并且两个揉切筒7的旋转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下方的揉切筒逆时针方向旋转,上方的揉切筒则顺时针旋转,上方的揉切筒7的上方为一个两端开口的出料筒11,出料筒11的一端与竖立通道10相连通,出料筒11内设有出料绞龙12,出料筒11的另一端为出料口,出料口下端为输送带4的前端,也就是说输送带4的前端位于出料筒11和上方的揉切筒7之间;

打捆机包括支撑架16,支撑架16上设有一体制成的两侧固定壁板20和顶棚22,两块固定壁板20前端连接进料斗15,进料斗15位于输送带4高端的下方,支撑架16上有车轮,便于拆卸后进行搬运,支撑架16的后端为一斜坡,在支撑架16上设有一体制成的两侧固定壁板20和顶棚22,固定壁板20和顶棚22组成了打捆机的活动空间,顶棚22上铰接有活动壁板21,活动壁板21位于固定壁板20的后端,也就是上述活动空间的出捆端,而进料斗15则位于另一端,也就是活动空间的进口端,在顶棚22上开有与两块固定壁板20之间的连线平行的长条形的镂空孔23,镂空孔23内设有喷水管24,喷水管24与水箱36连接,水箱36也安装在机架1上,位置要比顶棚22的位置高,喷水管24上设有朝下的喷水孔,喷水管24上设有总开关32和抽拉式水龙头开关33,抽拉式水龙头开关33是指脚踏式开关,通过拉动抽拉式水龙头开关33上的活动杆来实现抽拉式水龙头开关33的开与关,在活动杆上有复位弹簧,在顶棚22上设有与喷水管24垂直的滑动槽25,滑动槽25位于镂空孔23和进料斗15之间,在滑动槽25上方的顶棚22上或者镂空孔23和滑动槽25之间的顶棚22上设有转动轴27,转动轴27与喷水管24平行,转动轴27上固定地设有主动转轮28和从动转轮30,主动转轮28的直径大于从动转轮30的直径,差别大一点比较好,在主动转轮28上固定缠绕有主动连接绳29,从动转轮30上固定缠绕有从动连接绳31,活动壁板21上铰接有弧形的推杆26,推杆26的自由端位于滑动槽25内,但不能从滑动槽25内滑出来,主动连接绳29与推杆26连接,从动连接绳31与抽拉式水龙头开关33连接。打捆机的内部结构也就是打捆过程及包膜机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支撑架16上铰接有固定杆34,支撑架16两侧各一个,固定杆34上设有能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耳板35;在支撑架16上还有一块托板37,用于搬运打捆机时,将固定杆34转至托板37上。

工作过程如下:收割后的作物秸秆被拨禾刀5拨到传送带6上,随着传送带的传送,作物秸秆到达下方的揉切筒7处,在旋转的揉切筒7上的环形切刀9的带动下进入揉切筒7内,环形切刀9对作物秸秆进行初步揉切,揉切绞龙8对作物秸秆进行二次揉切,同时将作物秸秆输送到出口处进入竖立通道10,还有一部分作物秸秆没有进入下方的揉切筒7内,而是随着揉切筒7的旋转,到达两个揉切筒7的交错处被上方的环切刀切割后进入上方的揉切筒7内,同样在环形切刀9和螺旋绞龙的共同作用下进入竖立通道10,作物秸秆进入竖立通道10后向上走然后进入出料筒11,从出料筒11出来后通过输送带4进入进料斗,从进料斗进入打捆机的活动空间内进行打捆,在打捆的同时,打开总开关18,此时抽拉式水龙头开关19是开启状态,喷水管10喷水将作物秸秆湿润,当作物秸秆打捆完毕,当打开活动壁板7时,作物秸秆捆沿支撑架2上的斜坡滚出来,与此同时,活动壁板7上的推杆12在活动槽内向牵引架1方向移动,通过主动连接绳15带动主动转轮14旋转主动转轮14又通过转动轴13带动从动转轮16旋转,从动转轮16上的从动连接绳17拉动抽拉式水龙头开关19上的活动杆将抽拉式水龙头开关19关闭,喷水管10停止喷水。当活动壁板7关闭后,继续下一个作物秸秆捆的捆扎,同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抽拉式水龙头开关19开启,喷水管10继续喷水。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