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974发布日期:2018-12-28 18:5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塘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养鱼过程中,人们需要定期投放食料来喂鱼,目前,人们主要采用手抛、倾倒等投料喂鱼方式,消耗大量的人力,并且由于工作量大,也无法保证喂食数量上的的均匀性和时间上的均匀性。

如申请号CN201510792697.5公布了一种自发电喂鱼船,包括船体,所述的船体由两侧的气囊围成,气囊的一端呈弯曲状合并形成船头,船体底部设置有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中间设置有中空围栏,中空围栏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的船体上还设置有装料口,装料口底部设置有孔,装料口的下方还设置有带有多个孔的落料板,船体上设置有聚光镜和反光镜,温差发电模块上贴有吸热性布料。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全自动温差发电的投食喂鱼船,落料间隔均匀,适合大型渔业养殖。

结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该实用新型在能源供应上考虑欠妥,在阳光不是很充足的地区如成都,或是梅雨季节的南方,无法产生较大温差,设备无法工作,并且设备没有蓄电装置,在无法产生温差的条件下没有续航能力,无法工作。

如申请号CN201410355129.4公开了一种淡水鱼塘喂鱼装置,包括多个喂鱼食槽、传送装置、固定装置、连接装置;所述传送装置成对设置于淡水鱼塘的两边,所述喂鱼食槽设置于传送装置上,与传送装置能够相对运动;相邻两个喂鱼食槽之间设置连接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喂鱼食槽。通过传送装置将多个喂鱼食槽均匀分布于鱼塘的上方,均匀抛洒鱼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喂鱼方法鱼食抛洒不均匀的问题,对于淡水鱼塘的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在喂鱼食槽进行添料,工作量相对于传统的抛洒方式有增无减,非常不便于使用,实用性非常低。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以解决现有能源供应欠妥,人工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包括底板,支架,立柱,横柱,横板,承重架,太阳能板,料筒,桶盖,透气孔,落料管,旋转电机,蓄电池,控制器,电磁铁,铁球,喂料盒,出料管和风力发电机组;所述底板为回字形,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鱼塘上,设于四处鱼塘相隔的十字处;所述支架由立柱和横柱焊接而成,焊接于底板顶侧;所述太阳能板设有三处,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支架的三面;所述立柱共有四处,垂直于底板焊接;所述横柱共有十二处,焊接于立柱之间;所述横板平行于底板,焊接于最低端左右两处横柱之间;所述承重架为扁管交叉焊接而成井字形,焊接到中间位置的四处横柱之间,用于放置料筒;所述料筒为圆柱不锈钢桶,底部开设一处通孔;所述桶盖带有把手,盖设于料筒顶部;所述旋转电机固定于横板顶侧中央;所述蓄电池固定于支架上未安装太阳能板的一侧,用以蓄电;所述控制器固定于蓄电池底侧;所述喂料盒为圆台结构,底部与旋转电机固定直连,顶部开口,用于落料管的探入。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设有二十处,为开设于料筒上的拐角孔,由桶壁中心位置到桶内壁以及桶外壁均为向下倾斜160度。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管连接于料筒底部通孔,分为两处垂直段和一处倾斜段,倾斜段右高左低,倾斜段倾斜角度为20度。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管倾斜段左端内部管径逐渐减小,形成一处椎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为圆柱形,左端面为圆弧面,固定于落料管倾斜段的高侧一端内部,弧面向左,且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铁球外表面经过发黑处理,放置于落料管内部倾斜段,球径小于倾斜段右端内径,且大于倾斜段左端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为与喂料盒相通的圆管,与喂料盒相切,共有四处,环形分布于喂料盒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为小型风力发电机,固定于支架顶侧前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电磁铁和铁球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对落料管进行开关的控制,鱼饵为颗粒料,且通常带有一定的潮湿度,使用电磁阀会因为损坏严重而需要频繁更换,而电磁铁和铁球结构较为简单,使用寿命长,同样可以实现同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对蓄电池的充电,保证装置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有足够的能源供应,结构简单,通过电磁铁来控制落料,成本低廉,仅需一处旋转电机的工作带动就可以实现对四个鱼塘的喂料工作,无需人为守护,将鱼饲料装入料筒启动控制器即可离开,料筒为50kg桶,减少填料频率,减少人工,仅需定时巡查设备运行情况和饲料余量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未加装蓄电池)。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料筒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喂料盒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喂料盒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落料管落料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落料管关闭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底板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透气孔剖视图。

图中:1-底板,2-支架,201-立柱,202-横柱,203-横板,204-承重架,3-太阳能板,4-料筒,401-桶盖,402-透气孔,403-落料管,5-旋转电机,6-蓄电池,7-控制器,8-电磁铁,9-铁球,10-喂料盒,101-出料管,11-风力发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一种转盘式结构的鱼塘喂料装置,包括底板1,支架2,立柱201,横柱202,横板203,承重架204,太阳能板3,料筒4,桶盖401,透气孔402,落料管403,旋转电机5,蓄电池6,控制器7,电磁铁8,铁球9,喂料盒10,出料管101和风力发电机组11;底板1为回字形,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鱼塘上,设于四处鱼塘相隔的十字处;支架2由立柱201和横柱202焊接而成,焊接于底板1顶侧;太阳能板3设有三处,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支架2的三面;立柱201共有四处,垂直于底板1焊接;横柱202共有十二处,焊接于立柱201之间;横板203平行于底板,焊接于最低端左右两处横柱202之间;承重架204为扁管交叉焊接而成井字形,焊接到中间位置的四处横柱202之间,用于放置料筒4;料筒4为圆柱不锈钢桶,底部开设一处通孔;桶盖401带有把手,盖设于料筒4顶部;旋转电机5固定于横板203顶侧中央;蓄电池6固定于支架2上未安装太阳能板3的一侧,用以蓄电;控制器7固定于蓄电池6底侧;喂料盒10为圆台结构,底部与旋转电机5固定直连,顶部开口,用于落料管403的探入。

其中,透气孔402设有二十处,为开设于料筒4上的拐角孔,由桶壁中心位置到桶内壁以及桶外壁均为向下倾斜160度,由于鱼饲料带有一定的潮湿度,容易发霉变质,因此设置透气孔402的拐角结构,在光线充足时,料筒4吸热,内部温度升高,可以将饲料中的水分蒸发,热空气携带水汽上升,由透气孔402排出,减少内部的水分,在阴雨天时,该拐角结构也能防止雨水的进入。

其中,落料管403连接于料筒4底部通孔,分为两处垂直段和一处倾斜段,倾斜段右高左低,倾斜段倾斜角度为20度,落料管403的角度有利于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

其中,落料管403倾斜段左端内部管径逐渐减小,形成一处椎度,锥度有利于铁球9的滚动,铁球能够轻易在重力的左右下滚到最低处,堵住倾斜段的左端。

其中,电磁铁8为圆柱形,左端面为圆弧面,固定于落料管403倾斜段的高侧一端内部,弧面向左,且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当电磁铁8通电时,左端圆弧面产生强磁场,将铁球9吸取向右上方运动,落料管403开通。

其中,铁球9外表面经过发黑处理,放置于落料管403内部倾斜段,球径小于倾斜段右端内径,且大于倾斜段左端内径,铁球9经过发黑处理后不会生锈,可在重力以及磁吸力的作用下在落料管403的倾斜段来回运动。

其中,出料管101为与喂料盒10相通的圆管,与喂料盒10相切,共有四处,环形分布于喂料盒10四周,在旋转电机5的工作下顺时针旋转,将喂料盒10内的饲料,在向心力的作用下从出料管101向外洒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抛洒饵料,可同时提供四个鱼塘的饵料供应。

其中,风力发电机组11为小型风力发电机,固定于支架2顶侧前端,与蓄电池6电性连接,考虑到各地的年均光照均不相同,部分地区阳光照射不足,故加设风力发电机组11,作为备用能源使用,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则可拆卸弃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板3带有光伏控制器与逆变器,太阳能板3将光能进行吸收后转换为电能存储到蓄电池6内,通过光伏控制器与逆变器作用将该电能进行输出辅助供能,风力发电机组11为小型风力发电机,带有风力控制器和逆变器,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并储存到蓄电池6中,在使用时,将料筒4放进支架2上的承重架204上,将饲料倒进料筒4中,调节控制器7,根据所饲养的养殖鱼种类,设定喂料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控制器7为KG316微电脑时间控制器,控制器7与电磁铁8和旋转电机5电性连接,用以控制电磁铁8和旋转电机5的通断电,当控制器7控制电磁铁8和旋转电机5通电时,电磁铁8产生磁场,将铁球9向右上方吸取,饲料在重力作用下,从落料管403进入喂料盒10,喂料盒10在旋转电机5的工作下顺时针旋转,饲料岁出料管101洒出,当控制器7控制电磁铁8和旋转电机5断电时,铁球9在重力作用下向左运动,关闭落料管403,饲料停止落入。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