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969发布日期:2018-12-28 18: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海洋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养殖网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养殖装备。

我国养殖网箱的主要结构形式,一般由网箱本体、网衣和漂浮装置组成,漂浮装置设置于网箱本体的上部,为网箱本体提供浮力,从而使养殖网箱漂浮于水面上。主要设置在近岸湾口或有岛礁作为屏障的半封闭水域,适用于深远海区。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网箱结构强度低,刚度差。当深水网箱养殖区受到台风的正面袭击,在浪、流的夹击下,一旦网箱的承受能力超出极限时,往往损失惨重。另外此类网箱无法自行沉降,导致网衣维护工作量极大,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网箱,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强度不足,抗风浪能力差,使用寿命短,且浮态调整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网箱包括:中心立柱、八个边立柱、中心浮筒、第一渔网及第二渔网;所述中心立柱内设置有第一压载舱,所述中心立柱上开设有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自流水孔及所述第一连通孔均与所述第一压载舱连通;八个所述边立柱成正八边形布置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中心立柱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边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水平撑杆连接;所述中心浮筒与所述中心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中心浮筒内设置有第二压载舱,所述中心浮筒上开设有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自流水孔及所述第二连通孔均与所述第二压载舱连通;所述第一渔网贴合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渔网贴合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边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柱;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第二水平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第四压载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第四自流水孔及第四连通孔,所述第四自流水孔及所述第四连通孔均与所述第四压载舱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边浮筒。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还包括:第一八字形边浮筒,与所述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柱底部连接;第二八字形边浮筒,与所述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柱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八字形边浮筒与所述第二八字形边浮筒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八字形边浮筒与所述第二八字形边浮筒均包括:两个边浮筒及一个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柱的中间支撑柱底部连接;两个所述边浮筒中的一个边浮筒一端与所述连接筒的第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边浮筒中的另一个边浮筒一端与所述连接筒的第二端连通,另一端与相邻的三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边浮筒内均设置有第三压载舱,每个所述边浮筒上均开设有第三自流水孔及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自流水孔及所述第三连通孔均与所述第三压载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四个第一连接辐杆;四个所述第一连接辐杆成十字型,所述第一连接辐杆一端与所述边立柱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立柱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八个第二连接辐杆;每个所述第二连接辐杆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立柱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网箱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立柱中一个边立柱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立柱中另一个边立柱的所述支撑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渔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渔网的孔径。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八个边立柱成正八边形布置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过连接机构与中心立柱连接,相邻的两个边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水平撑杆连接,所以,可以使网箱主体为整体管架桁架结构,结构由多个平面框架组成,保证网箱整体强度,提高了抗风浪能力,提高使用寿命;

由于中心立柱内设置有第一压载舱,中心立柱上开设有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均与第一压载舱连通,中心浮筒与中心立柱的底部连接,中心浮筒内设置有第二压载舱,中心浮筒上开设有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均与第二压载舱连通,所以,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时,水通过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进入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供气,将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的水由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可以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

由于第一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内表面,第二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外表面,所以,可以在框架结构内进行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养殖网箱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立柱1、八个边立柱2、中心浮筒9、第一渔网及第二渔网。

中心立柱1内设置有第一压载舱,中心立柱1上开设有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均与第一压载舱连通。

八个边立柱2成正八边形布置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过连接机构6与中心立柱1连接,相邻的两个边立柱1的顶部之间均通过第一水平撑杆8连接。

中心浮筒9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连接,中心浮筒9内设置有第二压载舱,中心浮筒9上开设有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均与第二压载舱连通。

第一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内表面。

第二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外表面。

其中,第一自流水孔的高度低于第一连通孔的高度,第二自流水孔的高度低于第二连通孔的高度。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八个边立柱2成正八边形布置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过连接机构6与中心立柱1连接,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水平撑杆8连接,所以,可以使网箱主体为整体管架桁架结构,结构由多个平面框架组成,保证网箱整体强度,提高了抗风浪能力,提高使用寿命,由于中心立柱1内设置有第一压载舱,中心立柱1上开设有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均与第一压载舱连通,中心浮筒9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连接,中心浮筒9内设置有第二压载舱,中心浮筒9上开设有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均与第二压载舱连通,所以,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时,水通过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进入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供气,将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的水由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可以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由于第一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内表面,第二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外表面,所以,可以在框架结构内进行养殖。

详细介绍边立柱2的结构。

每个边立柱2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边立柱2的底部均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个边立柱2的底部均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网箱在地面制作完成后或网箱沉入水底时,支撑柱3可以支撑网箱,避免网箱损坏。

两个相邻的支撑柱3之间通过第二水平撑杆1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平撑杆10的两端可通过焊接与两个相邻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水平撑杆10的两端可通过螺栓与两个相邻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

相邻的两个支撑柱3之间固定设置有边浮筒。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柱3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边浮筒,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柱3之间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有边浮筒。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

支撑柱3内设置有第四压载舱,支撑柱3上开设有第四自流水孔及第四连通孔,第四自流水孔及第四连通孔均与第四压载舱连通。第四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四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四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使,水通过第四自流水孔进入第四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四压载舱内供气,将第四压载舱内的水由第四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可以辅助网箱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

其中,第四自流水孔的高度低于第四连通孔的高度。

支撑柱3还包括: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及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

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底部连接。

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底部连接。

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与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相对设置,可以在水中拖行网箱时,保证网箱航向保持。

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与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均包括:两个边浮筒4-1及一个连接筒4-2。

连接筒4-2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中间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筒4-2可通过螺栓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中间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筒4-2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中间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

两个边浮筒4-1中的一个边浮筒一端与连接筒4-2的第一端连通,两个边浮筒4-1中的一个边浮筒另一端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边浮筒4-1中的一个边浮筒另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两个边浮筒4-1中的一个边浮筒另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

两个边浮筒4-1中的另一个边浮筒一端与连接筒4-2的第二端连通,两个边浮筒4-1中的另一个边浮筒另一端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另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边浮筒4-1中的另一个边浮筒另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另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两个边浮筒4-1中的另一个边浮筒另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另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

每个边浮筒4-1内均设置有第三压载舱,每个边浮筒4-1上均开设有第三自流水孔及第三连通孔,第三自流水孔及第三连通孔均与所述第三压载舱连通,第三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三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三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使,水通过第三自流水孔进入第三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三压载舱内供气,将第三压载舱内的水由第三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可以辅助网箱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

其中,第三自流水孔的高度低于第三连通孔的高度。

边浮筒4-1主要由钢结构材料制造,保证密性且耐压。

详细介绍连接机构6的结构。

连接机构包括:四个第一连接辐杆6-1。

四个第一连接辐杆6-1成十字型,第一连接辐杆6-1一端与边立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辐杆6-1一端可通过焊接与边立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辐杆6-1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边立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四个第一连接辐杆6-1另一端与中心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连接辐杆6-1另一端可通过焊接与中心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连接辐杆6-1另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中心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

连接机构6还包括:八个第二连接辐杆6-2。

每个第二连接辐杆6-2一端与相对应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连接辐杆6-2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相对应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连接辐杆6-2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相对应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第二连接辐杆6-2另一端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连接辐杆6-2另一端可通过焊接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连接辐杆6-2另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养殖网箱还包括:斜撑杆7。

斜撑杆7一端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一个边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斜撑杆7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一个边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斜撑杆7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一个边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斜撑杆7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另一个边立柱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斜撑杆7另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另一个边立柱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斜撑杆7另一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另一个边立柱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制。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

详细介绍第一渔网及第二渔网的结构。

第一渔网的孔径小于第二渔网的孔径,第一渔网主要用于形成封闭养殖水体,第二渔网主要用于防鲨。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八个边立柱2成正八边形布置构成框架结构,同时,将四个第一连接辐杆6-1成十字型布置,第一连接辐杆6-1一端与边立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立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的顶部之间均通过第一水平撑杆8连接,使网箱主体为整体管架桁架结构,结构由多个平面框架组成,保证网箱整体强度,提高了抗风浪能力,提高使用寿命。

同时,每个边立柱2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3,网箱在地面制作完成后或网箱沉入水底时,支撑柱3可以支撑网箱,避免网箱损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3之间通过第二水平撑杆10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将八个第二连接辐杆6-2中的每一个第二连接辐杆6-2一端与相对应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斜撑杆7一端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一个边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边立柱2中另一个边立柱的支撑柱3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保证网箱的结构强度。由于中心立柱1内设置有第一压载舱,中心立柱1上开设有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一连通孔均与第一压载舱连通,中心浮筒9与中心立柱1的底部连接,中心浮筒9内设置有第二压载舱,中心浮筒9上开设有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第二自流水孔及第二连通孔均与第二压载舱连通,所以,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使,水通过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进入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供气,将第一压载舱及第二压载舱内的水由第一自流水孔及第二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可以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

网箱可以根据抗风浪要求及环境水温要求,通过中心浮筒9及中心立柱1打排压载水,进行升沉作业直至坐底。也可以根据检修要求,通过排空中心浮筒及中心立柱1压载水,将网箱主体全部浮出水面。

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底部连接,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底部连接,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与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相对设置,可以在水中拖行网箱时,保证网箱航向保持。

第一八字形边浮筒4及第二八字形边浮筒5的连接筒4-2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中间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边浮筒4-1中的一个边浮筒一端与连接筒4-2的第一端连通,两个边浮筒4-1中的一个边浮筒另一端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两个边浮筒4-1中的另一个边浮筒一端与连接筒4-2的第二端连通,两个边浮筒4-1中的另一个边浮筒另一端与相邻的三个支撑柱3的另一侧支撑柱的底部连接。

且,边浮筒4-1内均设置有第三压载舱,边浮筒4-1上均开设有第三自流水孔及第三连通孔,第三自流水孔及所述第三连通孔均与所述第三压载舱连通,第三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三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三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使,水通过第三自流水孔进入第三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三压载舱内供气,将第三压载舱内的水由第三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可以辅助网箱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

支撑柱3内设置有第四压载舱,支撑柱3上开设有第四自流水孔及第四连通孔,第四自流水孔及第四连通孔均与第四压载舱连通。第四连通孔可以通过管道与外界设备连通,当需要网箱下沉时,将管道与水泵连通,向第四压载舱内供水,增加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下沉,当第四自流水孔在水面以下使,水通过第四自流水孔进入第四压载舱,可以使网箱进一步下沉,当需要网箱上升时,将管道与压缩空气机连通,向第四压载舱内供气,将第四压载舱内的水由第四自流水孔排出,降低了网箱的重量,使网箱上升,也可以辅助网箱进行浮态调节,节约人力物力。

将第一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内表面,第二渔网贴合在框架结构的外表面,第一渔网的孔径小于第二渔网的孔径,第一渔网主要用于形成封闭养殖水体,可以在框架结构内养殖,而第二渔网主要用于防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