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9416发布日期:2019-04-29 14:2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特别涉及驱动停止中的进料链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构造:将操纵开关配置在驾驶席附近(侧柱上)及进料链附近的两处,将操纵开关的通断操作与主变速杆的操作位置建立关联,对进料链进行控制,以使进料链驱动/停止。具体来说,若将操纵开关设为接通状态,则与主变速杆的操作位置无关地对进料链进行驱动,若将操纵开关设为断开状态,则在主变速杆被中立或向后操作时使进料链的驱动停止。通过按照这种方式构成,不操作收割离合器杆就能够进行操纵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4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仅是实现进行操纵作业时的便利性提高。也就是说,在进行收割/脱粒作业时,将收割离合器和脱粒离合器设为接通状态,并将操纵开关设为断开状态。并且,在操作主变速杆进行的环行时等,为了驱动进料链而需要进行将操纵开关设为接通状态的操作。记载了驾驶席侧的操纵开关配置于设有主变速杆的侧柱上的内容。也就是说,为了操作操纵开关,必须使手离开主变速杆。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在操纵部上设置有对脱粒部进行驱动操作的操作单元,以所述操作单元的接通操作和机体处于行驶状态为条件,容许对所述脱粒部的脱粒装置与进料链进行驱动,在检测到所述机体停止的情况下,使所述进料链停止,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在设置于所述操纵部的操作件上设置有对所述进料链进行驱动的辅助操作单元,通过对所述辅助操作单元进行接通操作,对所述停止了的进料链进行驱动。

将所述辅助操作单元设置在主变速杆上。

针对基于所述辅助操作单元而驱动进料链的进料链驱动时间设置限制。

使基于所述辅助操作单元而驱动进料链的进料链驱动速度与机体的车速同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从进料链停止的状态进行强制驱动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

图3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控制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茎秆引导部的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操纵作业步骤的图。

图6是表示在主变速杆上设有辅助操作开关的构造的图。

图7是表示辅助操作单元的动作条件的控制矩阵。

图8是表示收割快速踏板的动作条件的控制矩阵。

图9是表示注油开关的动作条件的控制矩阵。

图10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11的(a)是表示设有茎秆引导部操作杆的构造的俯视图,(b)是表示设有茎秆引导部操作杆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

图13是表示进料链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

图14是表示进料链变速机构的图。

图15是表示进料链变速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进料链变速机构及茎秆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控制构造的图。

图18是表示茎秆引导部的构造的图。

图19是表示操纵作业步骤的图。

图20是表示茎秆引导部的转动角度的图。

图21是表示茎秆引导部的构造的图。

图22是表示操纵作业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图1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部2、收割部3、脱粒部4、筛选部5、贮存部6、废弃秸秆处理部7、动力部8及操纵部9。联合收割机1利用行驶部2行驶,同时利用脱粒部4将使用收割部3收割的茎秆脱粒,利用筛选部5对谷粒进行筛选并贮存于贮存部6。另外,脱粒后的废弃秸秆利用废弃秸秆处理部7处理。动力部8向该行驶部2、收割部3、脱粒部4、筛选部5、贮存部6、废弃秸秆处理部7供给动力。并且,利用操纵部9使联合收割机1工作。

行驶部2设置在机体构架20的下方。行驶部2具备变速器21、和左右一对行驶装置(以下称为“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变速器21将动力部8的发动机81的动力(以下称为“旋转动力”)向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传递。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使联合收割机1沿前后方向行驶。另外,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使联合收割机1向左右方向回转。

收割部3设置在行驶部2的前方。收割部3具备分离器31、提起装置32、切断装置33和输送装置34。分离器31将田间的茎秆向提起装置32引导。提起装置32将由分离器31引导的茎秆提起。切断装置33将利用提起装置32提起的茎秆切断。输送装置34将利用切断装置33切断的茎秆向脱粒部4输送。

脱粒部4设置在收割部3的后方。脱粒部4具备进料链41和脱粒筒42。进料链41从输送装置34接受茎秆并向废弃秸秆处理部7输送。脱粒筒42对利用进料链41输送的茎秆进行脱粒。

筛选部5设置在脱粒部4的下方。筛选部5具备摆动筛选装置51、风筛选装置52、谷粒输送装置53和废弃秸秆排出装置54。摆动筛选装置51将从脱粒部4落下的脱粒物筛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风筛选装置52将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1筛选的脱粒物进一步筛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谷粒输送装置53将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1及风筛选装置52筛选的谷粒向贮存部6输送。秸秆屑排出装置54将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1及风筛选装置52筛选的秸秆屑等排出。

贮存部6设置在脱粒部4的右侧方。贮存部6包括谷物箱61和排出装置62。谷物箱61贮存从筛选部5输送来的谷粒。排出装置62能够将贮存于谷物箱61的谷粒排出到任意场所。

废弃秸秆处理部7设置在脱粒部4的后方。废弃秸秆处理部7包括废弃秸秆输送装置71和废弃秸秆切断装置72。废弃秸秆输送装置71从进料链41接受茎秆并向废弃秸秆切断装置72输送。废弃秸秆切断装置72将利用废弃秸秆输送装置71输送的茎秆切断并排出。

动力部8设置在筛选部5的右侧方。动力部8包括发动机81和中间轴箱82。发动机81产生旋转动力。中间轴箱82将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向收割部3、脱粒部4、筛选部5传递。

操纵部9设置在动力部8的上方。操纵部9包括驾驶席91、方向盘92或主变速杆93、作业离合器杆94、收割快速踏板95、注油开关96等多个操作件。

驾驶席91是操作者落座的座席。方向盘92是变更联合收割机1的行进方向的转向方向盘。主变速杆93通过切换“前进”、“中立”、“后退”三个位置而对联合收割机1的行进方向进行切换,并且以向前进方向、后退方向的倾倒量来变更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作业离合器杆94是对收割部3及脱粒部4的驱动/停止进行切换的操作单元,具有“收割接通/脱粒接通”、“收割断开/脱粒接通”、“收割断开/脱粒切断”三个位置。

收割快速踏板95是在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为“收割接通/脱粒接通”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来驱动收割部3和脱粒部4的操作件。针对基于收割快速踏板95进行驱动的驱动时间设置限制时间(是从收割到脱粒的一连串作业所需时间,例如5秒)。注油开关96是在向收割部3及脱粒部4注油时进行操作的开关,是在将发动机81的转速设为低速(低怠速旋转)的状态下对收割部3及脱粒部4进行驱动的操作件。

操作者通过适当操作各操作件而使联合收割机1工作。根据上述构造,操作者能够在落座于驾驶席91上的状态下操纵联合收割机1。

图2示出联合收割机1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构造。并且,以下仅说明动力传递机构的主要部分和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对于其他部分省略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指定经由无级变速装置111输入至中间轴箱82的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的情况下,为“无级变速装置111的旋转动力”。

联合收割机1的动力传递机构主要由变速器21、中间轴箱82、和向其他各部分传递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的旋转轴、带等构成。

如上所述,变速器21将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向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传递。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借助带b1输入至变速器21。变速器21作为变速装置具备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装置(hmt)111。无级变速装置111在将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转换为液压后重新转换为旋转动力,使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驱动。根据上述构造,变速器21能够变更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的驱动状态,能够使联合收割机1沿任意方向行驶。

中间轴箱82将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向收割部3、脱粒部3、筛选部4传递。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借助带b2、b3输入至中间轴箱82。此外,无级变速装置111的旋转动力借助带b4、b5输入至中间轴箱82。中间轴箱82通过使用行星齿轮机构而将发动机81与无级变速装置111的旋转动力合成,驱动进料链41。另外,中间轴箱82将无级变速装置111的旋转动力向收割部3传递。由此,中间轴箱82能够使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与基于进料链41进行输送的输送速度和基于收割部3进行收割的收割速度同步(车速同步)。

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设置有能够传递或阻断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的离合器机构83。详细来说,设置有能够将由发动机81和无级变速装置111的旋转动力合成得到的动力向进料链41传递或阻断的离合器机构83。

如图3所示,离合器机构83与能够向离合器机构83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84连接。控制装置84与能够向控制装置84发送输入信号的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连接。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能够针对控制装置84指示离合器机构83的动作状态。并且,控制装置84能够变更离合器机构83的接合/分离。另外,控制装置84能够向变更针对收割部3的动力传递或阻断的收割离合器机构89发送控制信号,能够控制收割离合器机构89的接合/分离。

控制装置84与对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的车速传感器85连接,利用车速传感器85掌握机体的驱动状态。另外,控制装置84与对主变速杆93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86及对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87连接。此外,控制装置84与对收割快速踏板95的操作进行检测的第三传感器88、注油开关96连接。由此,利用控制装置84掌握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状态、主变速杆93的操作位置、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位置、收割快速踏板95的操作、及注油开关96的通断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的控制装置84以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至脱粒接通的位置且联合收割机1为行驶状态为条件,将离合器机构83设为接通状态并容许驱动进料链41,在检测到联合收割机1停止的情况下,将离合器机构83设为断开状态并停止进料链41的驱动。另外,在离合器机构83为断开状态后,若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同时被操作至接通状态,则离合器机构83成为接合状态而驱动进料链41。

如图4所示,联合收割机1在左侧部具备茎秆引导部100。茎秆引导部100使茎秆排列并向进料链41引导。茎秆引导部100具备主体部101、引导部102和操作杆103。

主体部101的后端借助转动轴104安装于机体,该主体部101构成为以转动轴104为中心在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和远离进料链41的状态之间转动自如。在主体部101的前端安装有操作杆103。作业者能够利用操作杆103容易地使茎秆引导部100转动。另外,在主体部101的比转动轴104靠后方的位置形成有转动板105。也就是说,转动板105与使主体部101转动相伴,与主体部101的转动对称转动。

第一开关sw1配置在茎秆引导部100的后方,且配置于能够在使主体部101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下与转动板105抵接的位置。作业者通过使茎秆引导部100转动而使主体部101与进料链41接近,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接通状态,通过使茎秆引导部100转动而使主体部101远离进料链41,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断开状态,能够对其通断进行切换。

另一方面,第二开关sw2配置在茎秆引导部100的前方。第二开关sw2通过作业者的按压操作切换通断。并且,第二开关sw2是常断状态,仅在作业者按下的期间成为接通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联合收割机1的操纵作业。并且,操纵作业在联合收割机1停止的状态、即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停止且进料链41停止的状态下进行。

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100向上方转动,使主体部101远离进料链41。由此,第一开关sw1被操作为断开状态。并且,此时由于进料链41自始停止,因此进料链41为继续停止的状态。

接下来,作业者将收割的茎秆g放置于规定的场所。此处规定的场所是在使茎秆引导部100向下方转动时,能够利用引导部102将茎秆g向进料链41按压的空间。

然后,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100向下方转动而使主体部101与进料链41接近。由此,第一开关sw1切换为接通状态。但是,控制装置84由于第二开关sw2为断开状态,因此维持离合器机构83分离。

然后,作业者按下第二开关sw2而切换为接通状态。此时,控制装置84接受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一起成为接通开状态这一情况,将离合器机构83切换为接合,向进料链41传递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

根据上述构造,作业者一手握住茎秆引导部100的操作杆103,另一只手操作第二开关sw2。也就是说,通过设为若不是作业者双手被占用而确保了安全性的状态则无法进行操纵作业,从而提高联合收割机1的操纵作业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控制装置84与作为用于强制驱动进料链41的辅助操作单元的辅助操作开关sw3连接。通过操作辅助操作开关sw3,控制装置84向离合器机构83及收割离合器机构89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其接合/分离。

如图6所示,辅助操作开关sw3设置于主变速杆93,配置在能够在对主变速杆93进行操作的同时对辅助操作开关sw3进行操作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将辅助操作开关sw3配置于在操纵部9设置的操作件,能够在对操作件进行操作的状态下操作辅助操作开关sw3,提高操作性。

辅助操作开关sw3是在例如进料链41停止的状况下,在确认了脱粒部4的脱粒室入口处产生了茎秆堵塞或确认了收割部3的输送装置产生了茎秆堵塞时等进行操作,以使进料链41强制驱动而临时解决问题的单元。换言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来说,将在操纵作业时使进料链41驱动的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配置在进料链41的附近,并且将在除了操纵作业以外需要驱动进料链41时使进料链41强制驱动的第三辅助操作开关sw3配置在作为操作件的主变速杆93上。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辅助操作开关sw3的动作条件。

无论主变速杆93的操作位置如何(不管是被操作为“前进”、“中立”、“后退”中的哪一个的状态),在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为“收割断开/脱粒接通”的状况下,对辅助操作开关sw3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使进料链41动作规定的限制时间(是从收割到脱粒的一连串作业所需的时间,例如5秒)。并且,收割部3通过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而成为动力传递被阻断的状态,从而不进行动作。如上所述,通过针对进料链41的驱动时间设置限制,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也可以构成为:该限制时间设定连续驱动的最大值,在按下辅助操作开关sw3的期间(但在限制时间以内)使进料链41动作。

在主变速杆93被操作为“前进”,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为“收割接通/脱粒接通”的状况下,对辅助操作开关sw3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进料链41及收割部3动作规定的限制时间(是从收割到脱粒的一连串作业所需的时间,例如5秒)。此时的进料链41及收割部3的驱动速度被设定为与主变速杆93的倾倒量对应的速度。也就是说,在利用中间轴箱82使车速同步的状态下动作。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针对进料链41及收割部3的驱动时间设置限制来提高安全性。并且,此时,将设置于操纵部9的副变速杆被操作为“中立”的情况设为动作条件。此外,在主变速杆93为“中立”或“后退”的情况下,即使是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位置为“收割接通/脱粒接通”的情况,收割部3也停止,仅进料链41动作规定的限制时间。

接下来,参照图8及图9对收割快速踏板95的动作条件及注油开关96的动作条件进行说明。

无论主变速杆93的操作位置如何(不管是被操作为“前进”、“中立”、“后退”中的哪一个的状态),在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为“收割接通/脱粒接通”的状况下,在对收割快速踏板95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进料链41及收割部3动作规定的限制时间(是从收割到脱粒的一连串作业所需的时间,例如5秒)。此时的进料链41及收割部3的驱动速度设定为与主变速杆93的倾倒量对应的速度。也就是说,在利用中间轴箱82使车速同步的状态下进行动作。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针对进料链41及收割部3的驱动时间设置限制来提高安全性。

在主变速杆93被操作为“前进”、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为“收割接通/脱粒接通”、设置于操纵部9的副变速杆被操作为“中立”、且利用设置于该操纵部9的加速盘等操作件将发动机81的转速设定为低速怠速的状况下,在对注油开关96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进料链41及收割部3以低速(与发动机81的转速对应的速度)动作。如上所述,设定为在对注油开关96进行操作而进行注油作业的情况下,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则不转入注油模式。并且,此时的限制时间不根据是低速下的驱动、以及注油作业的特性设置。在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不伴有脱粒作业的注油作业时,将发动机81的转速为低速怠速设为注油开关96的动作条件,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及作业性。换言之,通过将进行注油作业时的发动机81的转速设定为低速怠速,解决了若发动机81的转速高则在注油作业中油飞散的问题、以及在发动机81停止时注油作业没有必要的情况。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辅助操作开关sw3设置于主变速杆93的例子,但例如也能够使收割快速踏板95具有该功能。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采用下述控制构造来加以应用,即,在收割快速踏板95的动作条件下,在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位置为“收割断开/脱粒接通”的条件且对收割快速踏板95进行了接通操作的情况下,进料链41动作规定的限制时间(是从收割到脱粒的一连串作业所需的时间,例如5秒)。如上所述,也可以使操纵部9的其他操作件具有辅助操作开关sw3的功能。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8对其他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图10示出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区别在于具备茎秆引导部400这一点。其他构造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省略。

如图11所示,茎秆引导部操作杆97是在以茎秆引导部400的转动轴404为中心而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和远离进料链41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操作件。茎秆引导部操作杆97设置在驾驶席91的附近。由此,作业者能够在落座于驾驶席91的同时对茎秆引导部操作杆97进行操作。茎秆引导部操作杆97配置为能够在操作杆引导槽97a内移动。操作杆引导槽97a具有将茎秆引导部400以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保持的第一位置、和将茎秆引导部400以与进料链41远离的状态保持的第二位置。

图12示出联合收割机1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构造。来自发动机81的动力被向行驶部2的变速器21传递,并从变速器21向行驶部输出带轮141传递动力。从行驶部输出带轮141向收割部第一输入带轮142传递动力。在行驶部输出带轮141与收割部第一输入带轮142之间卷绕有带。

另外,从脱粒部输出带轮143向收割部第二输入带轮144传递动力。在脱粒部输出带轮143与收割部第二输入带轮144之间卷绕有带,在带的中途部设置有张紧离合器145。

在通常作业时,张紧离合器145处于分离状态,从行驶部输出带轮141向收割部第一输入带轮142传递动力。另外,在行驶部2处于停止状态时,在仅进行茎秆的输入作业的情况下,由于脱粒部4进行驱动,因此通过将张紧离合器145设为接合状态而从脱粒部输出带轮143向收割部第二输入带轮144传递动力。

收割部第一输入带轮142及收割部第二输入带轮144固定设置于构成收割输入轴的收割第一轴147的一端。

另外,收割第一轴147配置为轴心方向相对于行进方向位于左右方向。在收割第一轴147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两个伞齿轮,并借助其中一个伞齿轮向上部输送轴148传递动力。上部输送轴148是用于向上部输送装置132传递动力的轴。另外,借助另一个伞齿轮向收割第二轴151传递动力。另外,在收割第一轴14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辅助输送装置113的辅助输送驱动箱210。

在收割第二轴151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向下部输送轴153及纵输送轴155传递动力。下部输送轴153及纵输送轴155是分别向下部输送装置130及纵输送装置134传递动力的轴。另外,在收割第二轴15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向收割第三轴158传递动力。

在收割第三轴15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向刀片驱动轴159传递动力。刀片驱动轴159是用于向构成切断装置33的刀片127传递动力的轴。另外,在收割第三轴158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向收割第四轴162传递动力。

在收割第四轴162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及动力传递轴163进一步向输送轴164传递动力。输送轴164是用于向星形轮125、带突起带126、下部输送装置130及上部输送装置132传递动力的轴。在收割第四轴16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齿轮,借助齿轮向收割第五轴171传递动力。

在收割第五轴17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向收割第六轴172传递动力。并且,从收割第六轴172借助提起轴173驱动图12所示的多个提起装置32的链条,驱动提起尖齿124。

接下来使用图13对脱粒部4及输送装置34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从设置于发动机81的输出带轮181向动力传递箱185的输入带轮182传递动力。在输出带轮181和输入带轮182之间卷绕有带。输入带轮182固定设置与动力传递第一轴183的一端。动力传递第一轴183的另一端侧收纳于动力传递箱185。

在动力传递箱185内收纳脱粒部用传动装置186。动力传递箱185配置在脱粒部4的前方。另外,动力传递箱185的侧方端部以与进料链41相比位于机体内侧的方式配置。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构成,能够收纳于机体宽度内。脱粒部用传动装置186向脱粒部4传递动力,具有动力传递第二轴195及脱粒部输出轴191。也就是说,能够不使左右宽度增加而向进料链41传递动力。

另外,进料链用传动装置187包括进料链用传动箱201、贯穿进料链用传动箱201的变速输入轴196、与进料链用传动箱201相比设置在机体外侧的进料链变速机构、即带式无级变速机208、和输出从带式无级变速机208输出的动力的变速输出轴260。

在动力传递第一轴183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借助齿轮向在一端设置有齿轮的动力传递第二轴195传递动力。

在动力传递第二轴195的中途部固定设置有伞齿轮,借助伞齿轮向脱粒部输出轴191传递动力。脱粒部输出轴191是用于向未图示的脱粒筒或废弃秸秆处理装置传递的动力的轴。

在动力传递第二轴195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借助齿轮向变速输入轴196传递动力。在变速输入轴196的另一端设置有作为进料链变速机构的带式无级变速机208的输入带轮220。

另外,输入带轮220借助带290向输出带轮250传递动力。输出带轮250向变速输出轴260输出动力。

在变速输出轴260的端部设置有动力传递链轮197a,借助动力传递链轮197a向以能够相对转动地嵌设于变速输入轴196的动力传递链轮197b传递动力。在动力传递链轮197b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该齿轮借助由多个齿轮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198向进料链输出轴199传递动力。动力传递链轮197a、197b及动力传递机构198收纳于进料链用传动箱201。

另外,在动力传递机构198上设置有进料链停止机构193。进料链停止机构193是用于切换向进料链41的动力传递通断的机构。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由离合器机构构成。详细来说,如图13所示,动力传递机构198具有切换轴202,在切换轴202上以能够沿轴向滑动接触的的方式固定设置有离合器。作为驱动机构的液压致动器204借助连杆机构203与切换轴202连结。液压致动器204通过伸缩而使连杆机构203移动。在液压致动器204的油路上设置有切换阀206。切换阀206由两位4端口式电磁阀构成,若螺线管被励磁,则液压致动器204伸长。若不对螺线管励磁则缩短。通过按照上述方式使液压致动器204伸长,从而使离合器与齿轮远离而成为分离状态。另外,通过使液压致动器204缩短而使连杆机构203移动,从而使离合器与齿轮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而成为接合状态。

连杆机构203设置在进料链用传动箱201的外侧。详细来说,在进料链用传动箱201的内侧(发动机侧)设置有用于收纳切换轴202和离合器体的离合器箱。所述连杆机构203具有连杆臂,连杆臂的一端与离合器滑动接触装置连结。离合器滑动接触装置具有销,通过使销滑动接触而进行进料链用传动箱201内部的离合器的接合/分离。

切换阀206与控制装置84连接,在从控制装置84接收到脉冲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使脉冲信号流过螺线管来进行控制。在使液压致动器204伸缩的情况下,通过对螺线管进行励磁而对切换阀206进行切换。控制装置84也与发动机81连接,例如在控制装置84的电源被阻断的情况下,发动机81的驱动也停止。但是,脱粒部用传动装置186的脱粒部输出轴191在发动机81的驱动停止后还会由于惯性而继续转动一定时间,因此,存在脱粒部输出轴191的转动的力也传递到变速输入轴196而使进料链41继续回转的情况。因此,在控制装置84的电源被阻断的情况下(发动机81停止的情况下),使液压致动器204缩短,对进料链停止机构193进行驱动,阻断向进料链41传递的动力,从而能够强制使进料链41停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取代液压致动器,采用利用电动致动器驱动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的构造。

接下来,使用图14对作为进料链变速机构的带式无级变速机208进行说明。带式无级变速机208是将传递来的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后输出的构造。

带式无级变速机208包括变速输入轴196、与变速输入轴196的端部连结的作为第一带轮的输入带轮220、凸轮机构231、传递轴240、作为第二带轮的输出带轮250、与输出带轮250连结的变速输出轴260、弹簧270、凸轮机构280和带290。

如图14至图16所示,输入带轮220与从动力传递箱185向机体外侧突出的变速输入轴196的一端连结。变速输入轴196以轴线方向为机体左右方向进行配置。

输入带轮220配置在变速输入轴196上,是具备作为一对带轮部件的带槽轮的滑轮。输入带轮220具备设置在机体内侧的作为带轮部件的可动带槽轮221、和设置在机体外侧的作为带轮部件的固定带槽轮222等。

可动带槽轮221是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轴筒部、及一体地形成在该轴筒部的一端的环状的且侧面剖视观察时为大致圆锥台形状的带槽轮部的部件。可动带槽轮221的带槽轮部与轴筒部相比配置在机体外侧,以能够相对于变速输入轴196沿轴线方向滑动且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外嵌于变速输入轴196。可动带槽轮221的带槽轮部的机体外侧面221a形成为倾斜面。

固定带槽轮222是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轴筒部、及一体地形成在该轴筒部的一端的环状且侧面剖视观察时为大致圆锥台形状的带槽轮部的部件。固定带槽轮22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变速输入轴196。固定带槽轮222的带槽轮部的机体内侧面222a形成为倾斜面。可动带槽轮221的机体外侧面221a和固定带槽轮222的机体内侧面222a在变速输入轴196上以相对的方式配置,由此形成输入带轮220的槽。

在可动带槽轮221的背面侧设置凸轮机构231。具备带槽轮侧凸轮232、轴侧凸轮233等。

带槽轮侧凸轮232是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带槽轮侧凸轮232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使轴线与变速输入轴196的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带槽轮侧凸轮232的机体外侧面形成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平面,在带槽轮侧凸轮232的机体内侧面形成凸轮面。

带槽轮侧凸轮232相对于变速输入轴以能够沿轴线方向滑动且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外嵌于变速输入轴,带槽轮侧凸轮232的机体外侧面固定于转动臂301。另外,其形成为:在带槽轮侧凸轮232朝向机体外侧滑动接触时,可动带槽轮221也随之朝向机体外侧滑动。

轴侧凸轮233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使轴线与变速输入轴196的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轴侧凸轮233的机体内侧面形成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平面,在轴侧凸轮233的机体外侧面形成凸轮面。

另外,如图14及图15所示,凸轮机构231具备用于使带槽轮侧凸轮232移动而变更输入带轮220的槽宽度的凸轮驱动机构300。

凸轮驱动机构300包括转动臂301、连杆臂302、旋转部件303、安装部件306和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310。

在带槽轮侧凸轮232的机体外侧面固定设置有图5所示的转动臂301。转动臂301和带槽轮侧凸轮23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设置,带槽轮侧凸轮232配合转动臂301的转动而转动。在转动臂30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杆臂302。连杆臂302是棒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根臂部构成。

连杆臂30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转动臂301的端部,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旋转部件303的前表面。另外,在连杆臂302的中途部设置有转动支轴304,连杆臂302能够绕转动支轴304屈曲。

旋转部件303正面观察时由从圆形切下扇形而得到的形状构成。在旋转部件303的中心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310连接。另外,所述旋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安装部件306。另外,在旋转部件303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旋转部件303旋转的卡合部305。卡合部向后方突出设置。

设置于安装部件306的引导孔306a沿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形成。卡合部305穿插于引导孔306a中,卡合部305构成为能够在设置有引导孔306a的范围内移动。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构成,限制旋转部件303的旋转。

马达310配置在进料链用传动箱201的后方且在脱粒部4的前方。

如图14所示,传递轴340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且与变速输入轴196平行的方式配置。

作为第二带轮的输出带轮250是配置在传递轴240上且具备作为一对带轮部件的带槽轮的滑轮。输出带轮250具备设置在机体外侧的作为带轮部件的固定带槽轮251、和设置在机体内侧的作为带轮部件的可动带槽轮252等。

固定带槽轮251是与固定带槽轮222同一材质且形成为同一形状的部件。固定带槽轮251的带槽轮部的机体内侧面251a形成为倾斜面。固定带槽轮251固定于传递轴240。固定带槽轮251的轴部穿插于轴承251e中,以能够相对于该轴承251e转动的方式支承。

可动带槽轮252是与可动带槽轮221同一材质且形成为同一形状的部件。可动带槽轮252的带槽轮部的机体外侧面252a形成为倾斜面。可动带槽轮252以能够相对于传递轴240沿轴线方向滑动且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传递轴240。通过使固定带槽轮251的机体内侧面251a和可动带槽轮252的机体外侧面252a以对置的方式配置,形成输出带轮250的槽。

变速输出轴260与传递轴240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在变速输出轴260的机体外侧形成外筒部261及内筒部262。外筒部261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形成为机体外侧开放的有底筒状。内筒部262在外筒部261内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形成为机体外侧开放的有底筒状。外筒部261及内筒部262以其轴线一致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的方式形成。在外筒部261的内周面与内筒部26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

变速输出轴260的左右中途部穿插于轴承264中,被以能够相对于该轴承264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轴承264。传递轴240的内侧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变速输出轴260的内筒部262。

弹簧270将可动带槽轮252向机体外侧施力。弹簧270配置在变速输出轴260的外筒部261与内筒部262的间隙中。弹簧270的机体内侧端与变速输出轴260抵接,弹簧270的机体外侧端与可动带槽轮252的机体外侧端抵接。利用弹簧270的施力,可动带槽轮252被向机体外侧、即与固定带槽轮251接近的方向施力。

另外,凸轮机构280能够实现输出带轮250及变速输出轴260间的转矩传递。凸轮机构280具备带槽轮侧凸轮281、轴侧凸轮282等。

带槽轮侧凸轮281是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带槽轮侧凸轮281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使轴线与传递轴24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带槽轮侧凸轮281的机体外侧面形成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平面,在带槽轮侧凸轮281的机体内侧面形成凸轮面。

可动带槽轮252的轴筒部被从机体外侧穿插于带槽轮侧凸轮281。在使可动带槽轮252的带槽轮部的机体内侧面与带槽轮侧凸轮281的机体外侧面抵接的状态下,带槽轮侧凸轮281固定设置与可动带槽轮252。

轴侧凸轮282以使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轴线与传递轴240的轴线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轴侧凸轮282的机体内侧面形成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平面,在轴侧凸轮282的机体外侧面形成凸轮面。

传递轴240被从机体外侧穿插于轴侧凸轮282。使变速输出轴260的外筒部261的机体外侧面与轴侧凸轮282的机体内侧面抵接,轴侧凸轮282固定设置与变速输出轴260。其结果,带槽轮侧凸轮281的机体内侧面与轴侧凸轮282的机体外侧面以对置的方式配置。

带290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槽及输出带轮250的槽,将输入带轮220的动力向输出带轮250传递。

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槽中的带290通过利用凸轮机构231以规定的力将可动带槽轮221向固定带槽轮222侧按压而被输入带轮220挟持。卷绕于输出带轮250的槽中的带290,通过利用弹簧270的施力等以规定的力将可动带槽轮252向固定带槽轮251侧按压而由输出带轮250挟持。

以下对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带式无级变速机208中的动力传递的方式进行说明。

若利用来自发动机81的动力使变速输入轴196旋转,则输入带轮220也与变速输入轴196一起旋转。若输入带轮220旋转,则输出带轮250借助带290旋转。若输出带轮250旋转,则固定设置于输出带轮250的带槽轮侧凸轮281旋转。若带槽轮侧凸轮281旋转,则带槽轮侧凸轮281的凸轮面与轴侧凸轮282的凸轮面抵接,轴侧凸轮282伴随带槽轮侧凸轮281的旋转而旋转。若轴侧凸轮282旋转,则变速输出轴260旋转,从该变速输出轴260输出动力。

变速输出轴260与进料链用传动箱201内的动力传递链轮197a、197b及动力传递机构198连结,在与动力传递机构198连结的进料链输出轴199上设置有进料链转动链轮205。进料链转动链轮205配置在进料链41的前下部,能够通过进料链转动链轮205转动而使进料链41转动。

在使马达310动作并使旋转部件303转动的情况下,连杆臂302与转动臂301连接的连接部分朝向绕变速输入轴196转动的方向移动。由此,转动臂301绕变速输入轴朝向箭头a方向转动,带槽轮侧凸轮232一体地转动。通过带槽轮侧凸轮232转动,可动带槽轮221朝向机体外侧在变速输入轴196上滑动,因此固定带槽轮222的机体内侧面222a与可动带槽轮221的机体外侧面221a间的间隔(输入带轮220的槽宽度)变窄。若输入带轮220的槽宽度变窄,则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带290的直径变大。由于带290的全长恒定,因此若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带290的直径增大,则输出带轮250的可动带槽轮252抵抗弹簧270的施力而向机体内侧滑动,输出带轮250的槽宽度变宽,卷绕于输出带轮250的带290的直径(以下简称为“输出带轮直径”)减小。通过按照上述方式使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带290的直径增大并使输出带轮直径减小,带式无级变速机208的变速比向增速侧变化。由此,能够使进料链转动链轮205增速,使进料链41的输送速度向增速侧变速。例如在车速变快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进料链41的输送速度向增速侧变更来提高输送效率。

在使马达310动作而使旋转部件303转动的情况下,连杆臂302与转动臂301的连接部分绕变速输入轴196向转动的方向移动。由此,转动臂301绕变速输入轴向箭头b方向转动,带槽轮侧凸轮232一体地转动。通过使带槽轮侧凸轮232转动,可动带槽轮221在变速输入轴196上朝向机体内侧滑动,因此可动带槽轮221的机体外侧面221a与固定带槽轮222的机体内侧面222a的间隔(输入带轮220的槽宽度)变宽。若输入带轮220的槽宽度变宽,则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带290的直径减小。由于带290的全长恒定,因此若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带290的直径减小,则输出带轮250的可动带槽轮252在弹簧270的施力下向机体外侧滑动,输出带轮250的槽宽度变窄,输出带轮直径增大。通过按照上述方式使卷绕于输入带轮220的带290的直径减小并使输出带轮直径增大,带式无级变速机208的变速比向减速侧变化。由此,能够使进料链转动链轮205减速,使进料链41的输送速度向减速侧变速。例如在车速变慢的情况下,通过使进料链41的输送速度向减速侧变更,能够提高输送效率。

如图17所示,进料链停止机构193与能够向进料链停止机构193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84连接。控制装置84与能够向控制装置84发送输入信号的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连接。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能够对控制装置84指示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的动作状态。并且,控制装置84能够变更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的接通/断开。另外,控制装置84能够向变更朝向收割部3传递动力或阻断向收割部3传递的动力的进料链停止机构193发送控制信号,能够控制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的接通/断开。

控制装置84与检测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85连接,并利用车速传感器85掌握机体的驱动状态。另外,在控制装置84上连接对主变速杆93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86及对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87。此外,在控制装置84上连接对收割快速踏板95的操作进行检测的第三传感器88、注油开关96。另外,在控制装置84上连接对茎秆引导部400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传感器406。如上所述,利用控制装置84掌握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状态、主变速杆93的操作位置、作业离合器杆94的操作位置、收割快速踏板95的操作、注油开关96的通断操作、及茎秆引导部400的转动角度。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的控制装置84来说,以作业离合器杆94被操作至脱粒接通的位置且联合收割机1处于行驶状态为条件,在将进料链停止机构193设为接通状态而容许驱动进料链41并检测到联合收割机1停止的情况下,将进料链停止机构193设为断开状态,停止进料链41的驱动。另外,在进料链停止机构193变为断开状态后,若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被同时操作为接通状态,则进料链停止机构193成为接通状态,驱动进料链41。

如图18所示,联合收割机1在左侧部具备茎秆引导部400。茎秆引导部400将茎秆排列整齐而向进料链41引导。茎秆引导部400包括主体部401、引导部402和操作杆403。

主体部401构成为:其后端借助转动轴404安装于机体,以转动轴404为中心在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和远离进料链41的状态之间转动自如。在主体部401的前端安装有操作杆403。作业者能够利用操作杆403容易地使茎秆引导部400转动。另外,在与主体部401的转动轴404相比靠后方的位置形成有转动板405。也就是说,转动板405伴随使主体部401转动而与主体部401的转动对称地转动。

另外,在转动轴404上设置有对茎秆引导部400的转动角进行检测的角度传感器406。角度传感器406是检测茎秆引导部400的主体部401的转动量来作为角度的传感器,例如由电位器构成。

第一开关sw1配置在茎秆引导部400的后方,且是在使主体部401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下能够与转动板405抵接的位置。作业者能够通过使茎秆引导部400转动而使主体部401与进料链41接近,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接通状态,通过使茎秆引导部400转动而使主体部401远离进料链41,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断开状态,由此进行其通断切换。

另一方面,第二开关sw2配置在茎秆引导部400的前方。第二开关sw2通过作业者的按压操作进行通断切换。并且,第二开关sw2是常断状态,仅在作业者按下的期间成为接通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9对联合收割机1的操纵作业进行说明。并且,操纵作业在联合收割机1停止的状态、即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停止且进料链41停止的状态下进行。

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使主体部401远离进料链41。由此,第一开关sw1被操作为断开状态。并且,此时,由于进料链41自始停止,因此进料链41成为继续停止的状态。

作业者在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对主体部401直接进行操作,能够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另外,作业者在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在保持落座于驾驶席91的状态下使茎秆引导部操作杆407移动至第二位置,能够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构成,在操纵作业开始以前能够在落座于驾驶席91的状态下预先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例如,在作业离合器杆94移动至“收割断开/脱粒接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茎秆引导部操作杆407移动至第二的置,能够可靠地进行使操纵作业时的茎秆引导部400向上方转动的作业。

然后,作业者将收割的茎秆g放置于规定的场所。此处规定的场所是在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下方转动时能够利用引导部402将茎秆g按压于进料链41的空间。

然后,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下方转动,使主体部401接近进料链41。由此,第一开关sw1被切换为接通状态。并且,控制装置84由于第二开关sw2为断开状态,因此维持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的切断。

另外,利用角度传感器406检测使茎秆引导部400向下方进行了转动的状态下的转动角度。

并且,作业者将第二开关sw2按下而切换为接通。此时,控制装置84接受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均成为接通状态这一情况,将进料链停止机构193切换为连接,向进料链41传递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

在这里,在将进料链停止机构193切换为连接并向进料链41传递发动机81的旋转动力时,通过驱动马达310,进行进料链41的旋转速度的增速或减速。

根据上述构造,作业者一手握住茎秆引导部400的操作杆403,另一只手操作第二开关sw2。也就是说,通过设为如果不是作业者的两手被占用而确保了安全性的状态就无法进行操纵作业的方式,提高了联合收割机1的操纵作业的安全性。

另外,能够对应于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400转动的转动量来驱动马达310。详细来说,如图20的(a)所示,对应于利用角度传感器406检测的转动角度控制马达310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例如在茎秆引导部400的转动量较小(转动角度θ较小)的情况下,判断为茎秆的量较多,为了使进料链41的转动速度增速而将马达310向正转方向(图15中的箭头a方向)驱动。另外,如图20的(b)所示,在茎秆引导部400的转动量较大(转动角度θ较大)的情况下,判断为茎秆的量较少,为了使进料链41的转动速度减速而使马达310向反转方向(图15中的箭头b方向)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控制装置84上连接有作为用于强制驱动进料链41的辅助操作单元的辅助操作开关sw3。通过操作辅助操作开关sw3,控制装置84向进料链停止机构193及收割离合器机构89发送控制信号,对其接合/分离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的田间操作开关sw3的动作条件、收割快速踏板95的动作条件、注油开关96的动作条件与上述相同。

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将茎秆引导部的转动轴设置于收割部的构造。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由于是与该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的构造而省略说明。

如图21及图22所示,联合收割机1在左侧部具备茎秆引导部500。茎秆引导部500将茎秆排列整齐而向进料链41引导。茎秆引导部500包括主体部501、引导部502和操作杆503。

主体部501构成为:前端借助转动轴504安装于机体,以转动轴504为中心在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和远离进料链41的状态之间转动自如。在主体部501的后端安装有操作杆503。作业者能够利用操作杆503容易地使茎秆引导部500转动。另外,与主体部501的转动轴504相比在前方形成有转动板505。也就是说,转动板505与使主体部501转动相伴而与主体部501的转动对称地转动。

另外,在转动轴504上设置有对茎秆引导部500的转动角进行检测的角度传感器406。角度传感器406是检测茎秆引导部500的主体部501的转动量来作为角度的传感器,例如由电位器构成。

第一开关sw1配置在茎秆引导部500的前方,且配置于在使主体部501与进料链41接近的状态下能够与转动板505抵接的位置。作业者通过使茎秆引导部500转动而使主体部501与进料链41接近,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接通状态,通过使茎秆引导部500转动而使主体部501远离进料链41,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断开状态,由此能够进行其通断切换。

另一方面,第二开关sw2配置在茎秆引导部500的后方且是在进料链41的上方。第二开关sw2通过作业者的按压操作进行通断切换。并且,第二开关sw2为常断状态,仅在作业者按压期间成为接通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22对联合收割机1的操纵作业进行说明。并且,操纵作业在联合收割机1停止的状态、即履带式行驶装置22、22停止且进料链41停止的状态下进行。

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上方转动,使主体部501远离进料链41。由此,第一开关sw1被操作为断开状态。并且,此时,由于进料链41自始停止,因此进料链41成为继续停止的状态。

作业者在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上方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对主体部501进行直接操作,能够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上方转动。另外,作业者在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上方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在保持落座于驾驶席91的状态下使茎秆引导部操作杆97移动至第二位置,能够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上方转动。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构成,能够在操纵作业开始之前提前在落座于驾驶席91的状态下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上方转动。

接下来,作业者将收割的茎秆g放置于规定的场所。此处规定的场所是在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下方转动时,能够利用引导部502将茎秆g按压于进料链41的空间。

然后,作业者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下方转动,使主体部501与进料链41接近。由此,第一开关sw1切换为接通状态。但是,控制装置84由于第二开关sw2为断开状态,因此维持进料链停止机构193的切断。

另外,利用角度传感器406检测使茎秆引导部500向下方转动的状态下的转动角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能够实施操纵作业的联合收割机。

附图标记说明

1:联合收割机、2:行驶部、3:收割部、4:脱粒部、9:操纵部、41:进料链、42:脱粒筒、81:发动机、82:中间轴箱、83:离合器机构、84:控制装置、93:主变速杆、94:作业离合器杆、95:收割快速踏板、sw3:辅助操作开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