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0374发布日期:2018-07-06 22:3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酰菌胺,英文名称tiadinil,cas号是223580-51-6,属于噻二唑甲酰胺类新型稻田杀菌剂,1996年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研发成功。噻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对其他病害如褐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以及芝麻叶枯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噻酰菌胺可诱导宿主植物的防御系统,主要是阻止病菌菌丝侵入邻近的健康细胞,并能诱导产生抗病基因,可以提高水稻本身的抗病能力。但该药剂本身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差。该药剂有很好的内吸性,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并迅速传导到其他部位,适于水面使用,具有速效及持效期长、安全性高的特性。2003年4月6%噻酰菌胺颗粒剂、12%噻酰菌胺·1%氟虫腈复配颗粒剂、12%噻酰菌胺·2%吡虫啉复配颗粒剂在日本获得正式登记。目前国内尚无噻酰菌胺登记。

氟啶虫胺腈,英文名sulfoxaflor,cas号是946578-00-3,属于砜亚胺类杀菌剂。氟啶虫胺腈适用于防治棉花盲蝽、蚜虫、粉虱、飞虱和蚧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快速并且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吸汁类害虫。目前单剂主要为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做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

当前水稻上的病、虫呈现多样化和反复化,农户一般治完病还得治虫,多次反复施药,不仅给农户带来很大的劳动强度,所投入的经济也非常高,存在造成环境污染,对作物产生药害,用量大,消耗资源大,药效单一等缺点。目前,我国水稻产区在水稻苗床生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工时投入量大,成本高,秧苗素质差等缺点,因而影响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以及总体经济效益。由于秧田的面积远远小于本田的面积,在用药等方面容易造成剂量不准而影响到生产的效果。苗床采用恶甲水剂、立枯灵液剂等喷洒,同时喷施生根粉和叶面肥以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抗病性。但近年来,防治效果越来越不佳,原因是传统单一农药的长期使用使病原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迫使农民加大用药剂量,必然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逐年增加,危害人畜安全。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发现将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复配后,具有省工省时、杀菌杀虫的多效协同增效作用。后期经过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并完成了本发明。经全面检索,尚未发现关于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工省时、持效性长、环保、多效协同增效的杀菌杀虫农药复配剂。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括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其中噻酰菌胺与氟啶虫胺腈重量比为1-90:90-1,进一步优选为1-50:50-1。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0-80%,优选为40-65%。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还可含有其它农用活性成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杀虫组合物除去活性成分之外,还包含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助剂和/或载体。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杀虫组合物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复配成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蓟马等均具有优良防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复配杀菌杀虫剂,重点以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蓟马为防治对象,做到了兼治多种病虫害,省时省工,协同增效,有效降低施药成本,减少农户对农药的选择难度;2)对有益生物和环境安全,保护了农田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重点实现针对水稻前期主要病虫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65%噻酰菌胺·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称取150克噻酰菌胺、500克氟啶虫胺腈、50克聚羧酸盐、70克木质素磺酸钠、20克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0克硫酸铵、凹凸棒土补足至1000g。

2、实施例2:60%噻酰菌胺·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称取300克噻酰菌胺、300克氟啶虫胺腈、50克十二烷苯磺酸钠、200克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岭土补足至1000g。

3、实施例3:40%噻酰菌胺·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称取100克噻酰菌胺、300克氟啶虫胺腈、50克t36、100克萘磺酸盐、30克茶枯粉、30克烷基磺酸钠、硅藻土补足至1000g。

4、实施例4:50%噻酰菌胺·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称取150克噻酰菌胺、350克氟啶虫胺腈、40克聚羧酸钠、20克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0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高岭土补足至1000g。

5、实施例5:55%噻酰菌胺·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称取300克噻酰菌胺、250克氟啶虫胺腈、40克木质磺酸钠、80克硫酸铵、40克聚乙烯醇、50克k-12(十二烷基硫酸钠),陶土补足至1000g。

制备方法:上述原料经充分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筛分步骤制备得相应含量的噻酰菌胺·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二、生物测定实施例

1、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苗床药效测试

试验处理:

本试验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两个药剂用量,药剂用量是有效成分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的质量和。对照药剂是6%噻酰菌胺颗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五优稻2号。防治对象为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试验设在湖南省湘潭县小泉村,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1。苗床每个小区10m2,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在水稻苗床播种后,复盖一厘米厚土层,然后将药剂均匀撒施到水稻苗床即可。

试验调查与统计方法:

当苗床上空白对照的水稻苗出齐时,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丛,调查各处理苗床的出苗率及病株率。

病株率(%)=病苗数/调查总苗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株率-药剂处理区病株率)/空白对照区病株率×100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农药制剂对水稻稻瘟病苗期试验结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由表1可知,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以预防为主,防病效果明显,促进根系发达,培育健壮的幼苗增加稻苗的抗病抗虫性。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有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安全性好,为水稻稻苗争得水、肥、阳光、温度、肥料,使稻苗健康、茁壮,奠定了水稻最终增产的先决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2、防治水稻稻飞虱和蓟马苗床药效测试

试验处理:

本试验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两个药剂用量,药剂用量是有效成分噻酰菌胺和氟啶虫胺腈的质量和。对照药剂是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6%噻酰菌胺颗粒剂和空白清水试验。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五优稻2号。防治对象为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试验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小泉村,所有试验小区苗床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数量、浇水等)均匀一致。

试验调查与统计方法:

每小区苗床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统计害虫数量,计算防效。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虫数-药剂处理区虫数)/空白对照区虫数×100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农药制剂对水稻稻飞虱和稻蓟马的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由表2可知,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噻酰菌胺与氟啶虫胺腈进行复配,其活性和杀菌杀虫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具有明显的杀菌杀虫增效作用,对水稻苗床上的稻瘟病和稻飞虱、稻蓟马的防治效果显著,对作物安全,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值得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