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单点系泊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8249发布日期:2018-10-12 19:5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单点系泊的双翼型深水网箱。



背景技术: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有效拓展了养殖海域,减轻了近岸环境与资源分配压力,改善了养殖环境条件,提高了水产品品质,同时有效减少了鱼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所造成的危害,降低了养殖成本,极大增加了养殖效益,并且深水抗风浪网箱所处养殖水域开阔、水流通畅,养殖作业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金属桁架式深水抗风浪网箱拥有更广阔的养殖空间、更好的水质条件、更少的污染。与此同时,金属桁架式深水抗风浪网箱能适应更强的风、浪环境载荷条件,为深水网箱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管理奠定基础环境。现阶段,我国深水抗风浪网箱的设计已发展为先进型式原创的层面,已形成一定的科学体系。

多点系泊锚泊固定网箱由大抓力锚、锚链、卸扣、浮筒、缆绳和缓冲装置等构成,对锚位、网箱间距以及方向都要求较高,在没有高精度dgps预定位协助下,对海上现场施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难以准确定位安装。单个网箱单点式锚泊可抵御14级以上台风,而且便于施工安装。在单点系泊系统中,框架系泊点的对称网箱浮管框架的前缘位置不仅需要常年遭受系泊绳的系固应力,而且在高海况时还需要承载高强突变载荷,通过历年台风对网箱浮管框架的破坏弯折、断裂情况分析,hdpe管材对于抵御系固点处集中载荷的能力仍须加强。而金属材料框架在系泊区域更能够承担较大的应力而不易损坏,更能够满足其抗蠕变性能与抗弯曲性能。

针对上述情况,随着陆地及近岸水资源的饱和与污染,我国水产养殖行业逐渐展现出由传统的陆地、近岸养殖转向深远海养殖新技术的工业化养殖新方向。深水网箱工业化养殖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与信息化于一体,是现代化养殖产业新模式。推动了海水鱼养殖的网箱大型化、海域深水化、操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

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是结构形式较为简单、管理较为方便且价格较低廉的重力式网箱。发展创新型渔业,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我国渔业的政策导向。深水抗风浪网箱是全球沿海国家开发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装备,也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农业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要战略需要。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深水网箱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目前网箱装备抗深远海波浪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为配套设施提供安全外界环境等,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深水网箱的快速发展。渔民急剧增加了对大空间、大跨度高性能养殖结构的需求。

深水网箱钢制桁架养殖系统装备配备全面,自动化程度高,更适宜配备先进的自动投饵系统、监控系统、洗网机、伤残死鱼收集器及配套装备。利用摄像监控、水声探测技术等对养殖对象的游动状况、摄食状态、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和评估。投饲设施完善,可以安装先进的饲料投送系统、储存系统,以及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可以配备鱼分级系统、鱼计数器、监测与自动化系统等整套鱼处理系统与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单点系泊的双翼型深水网箱。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单点系泊的双翼型深水网箱,设有框架系统和网衣,所述框架系统漂浮在海面上,且所述框架系统设有用于连接单点系泊系统的系泊点,所述网衣挂在所述框架系统上,以在海水中围成养殖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系统采用轴对称框架结构,所述系泊点位于所述框架系统的对称轴线上并位于所述框架系统的最前端;并且,所述的框架系统设有沿所述对称轴线对称的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所述左翼框件的前边沿和所述右翼框件的前边沿均为倾斜于所述对称轴线的倾斜直线边沿,按照由所述框架系统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该倾斜直线边沿从所述框架系统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延伸,且该倾斜直线边沿与所述对称轴线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倾斜直线边沿与所述对称轴线的夹角为4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框架系统还设有椭圆弧形前框件,该椭圆弧形前框件位于所述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的前方位置,且所述系泊点位于该椭圆弧形前框件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框架系统还设有前框边和后框边;所述左翼框件由左翼前侧框边、左翼后侧框边和左翼外侧框边组成,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左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左翼外侧框边连接在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外端之间,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左翼后侧框边和左翼外侧框边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平行于所述左翼后侧框边;所述右翼框件由右翼前侧框边、右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外侧框边组成,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右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右翼外侧框边连接在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外端之间,且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右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外侧框边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平行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所述前框边和后框边均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布置,所述前框边连接在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内端与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前端之间,所述后框边连接在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内端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内端之间,以使得所述左翼框件、右翼框件、前框边和后框边形成闭合框架;所述椭圆弧形前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框边的两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框架系统还设有主体框架,该主体框架为由所述椭圆弧形前框件、左框边、右框边和半圆弧形后框件连接组成的闭合框架,其中,所述椭圆弧形前框件向前凸出,所述半圆弧形后框件向后凸出,所述左框边连接在所述椭圆弧形前框件的左端与所述半圆弧形后框件的左端之间,所述右框边连接在所述椭圆弧形前框件的右端与所述半圆弧形后框件的右端之间;并且,所述左翼框件连接在所述左框边的中部位置,所述右翼框件连接在所述右框边的中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框边与右框边相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按照由所述框架系统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所述左框边和右框边均从所述框架系统的外侧向内侧倾斜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翼框件由左翼前侧框边、左翼后侧框边和左翼外侧框边组成,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左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左翼外侧框边连接在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外端之间,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左翼后侧框边和左翼外侧框边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平行于所述左翼后侧框边;所述右翼框件由右翼前侧框边、右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外侧框边组成,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右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右翼外侧框边连接在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外端之间,且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右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外侧框边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平行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并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内端和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左框边的中部位置,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内端和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右框边的中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翼框件由左翼前侧框边、左翼后侧框边和左翼外侧框边组成,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左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左翼外侧框边连接在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外端之间,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左翼后侧框边和左翼外侧框边按直角梯形布置,即所述左翼后侧框边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所述左翼外侧框边平行于所述对称轴线;所述右翼框件由右翼前侧框边、右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外侧框边组成,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右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右翼外侧框边连接在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外端之间,且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右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外侧框边按直角梯形布置,即所述右翼后侧框边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所述右翼外侧框边平行于所述对称轴线;并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内端和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左框边的中部位置,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内端和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右框边的中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翼框件由左翼前侧框边和左翼后侧框边组成,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左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外端相连接,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和左翼后侧框边按三角形布置,其中,所述左翼后侧框边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或者,所述左翼后侧框边与所述左翼前侧框边沿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右翼框件由右翼前侧框边和右翼后侧框边组成,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即为所述右翼框件的前边沿,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外端与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外端相连接,且所述右翼前侧框边和右翼后侧框边按三角形布置,其中,所述右翼后侧框边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或者,所述右翼后侧框边与所述右翼前侧框边沿垂直于所述对称轴线的轴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左翼前侧框边的内端和所述左翼后侧框边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左框边的中部位置,所述右翼前侧框边的内端和所述右翼后侧框边的内端均连接在所述右框边的中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双翼型深水网箱,具有迎流稳定性和抗波浪能力强、框架系统整体的刚度大、在水流方向变化时的转动稳定性好的优点:

在波浪的水流方向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本发明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和轴对称框架结构的框架系统,并将系泊点设置在对称轴线上并位于框架系统的最前端,使得:本发明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经过姿态调整后,将会稳定在对称轴线平行于水流方向、且框架系统的前端迎流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又由于本发明采用对称的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且它们的前边沿均为与对称轴线夹角在30°至60°之间的倾斜直线边沿,使得:当框架系统受到波浪冲击作用时,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能够起到分水的作用,将波浪沿对称轴线的水流力转变为分别沿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的倾斜直线边沿的两个斜向力,该斜向力可分解为沿对称轴线的纵向力分量和垂直对称轴线的横向力分量,使框架系统整体在迎流方向(即对称轴线方向)上的受力减小,并使框架系统整体在截流方向(即对称轴线的垂线方向)上的稳定性增强,增强了本发明双翼型深水网箱的迎流稳定性和抗波浪能力,且框架系统整体的刚度增大;

在波浪的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时,左翼框件或者右翼框件受到的横向力分量增大,本发明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姿态发生相应的调整,调整过程中,通过水流作用于左翼框件的前边沿或者右翼框件的前边沿,相应受到水流作用的左翼框件或者右翼框件起到增大框架系统转动阻力的作用,使得框架系统的转动速率减小,增强了本发明双翼型深水网箱在水流方向变化时的转动稳定性,克服了因采用单点系泊方式而存在“在波浪的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时,框架系统的转动速率过快而使网衣内的鱼易受伤害”的缺点。

第二,本发明通过在框架系统中设置椭圆弧形前框件,使得波浪冲击作用在框架系统上时,框架系统阶段性受力,即波浪首先作用在椭圆弧形前框件上、再作用在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上,使得系泊点受到的冲击力减小,增强了框架系统整体的强度。

第三,本发明通过设置主体框架,使该主体框架与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形成主体、副体结构,并将主体框架设计成前部为椭圆弧形前框件、后部为半圆弧形后框件,能够减小框架系统沿对称轴线方向受到的水阻力;并且,通过将左框边与右框边平行设置,或者,按照由框架系统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将左框边和右框边均从所述框架系统的外侧向内侧倾斜延伸,都可以进一步减小框架系统沿对称轴线方向受到的水阻力。

第四,本发明通过采用主体框架并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使得框架系统的尾部,即半圆弧形后框件、左翼后侧框边和右翼后侧框边,形成仿燕式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框架系统沿对称轴线方向受到的水阻力,减小框架系统对水流的影响,以提高框架系统的顺流性;并且,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所采取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还能使框架系统的重心更为靠近系泊点,以提升框架系统的横向稳定性。

第五,本发明通过采用直角梯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的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以减小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的外端受力尺寸和杠杆力,能够增强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的刚度,更为符合主体框架与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形成主体、副体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得作为悬臂梁结构的左翼框件和右翼框件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最简单实施例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适用单点系泊的双翼型深水网箱,设有框架系统1和网衣2,框架系统1漂浮在海面上,且框架系统1设有用于连接单点系泊系统3的系泊点1a,网衣2挂在框架系统1上,以在海水中围成养殖空间。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为:框架系统1采用轴对称框架结构,系泊点1a位于框架系统1的对称轴线1b上并位于框架系统1的最前端;并且,框架系统1设有沿对称轴线1b对称的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左翼框件11的前边沿11a和右翼框件12的前边沿12a均为倾斜于对称轴线1b的倾斜直线边沿,按照由框架系统1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该倾斜直线边沿从框架系统1的内侧向外侧倾斜延伸,且该倾斜直线边沿与对称轴线1b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且该夹角优选为45°。

从而,本发明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工作方式如下:

在波浪的水流方向v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本发明采用单点系泊系统3和轴对称框架结构的框架系统1,并将系泊点1a设置在对称轴线1b上并位于框架系统1的最前端,使得:本发明的双翼型深水网箱经过姿态调整后,将会稳定在对称轴线1b平行于水流方向v、且框架系统1的前端迎流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又由于本发明采用对称的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且它们的前边沿均为与对称轴线1b夹角在30°至60°之间的倾斜直线边沿,使得:当框架系统1受到波浪冲击作用时,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能够起到分水的作用,将波浪沿对称轴线1b的水流力转变为分别沿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的倾斜直线边沿的两个斜向力f,该斜向力f可分解为沿对称轴线1b的纵向力分量fx和垂直对称轴线1b的横向力分量fy,使框架系统1整体在迎流方向(即对称轴线1b方向)上的受力减小,并使框架系统1整体在截流方向即对称轴线1b的垂线方向上的稳定性增强,增强了本发明双翼型深水网箱的迎流稳定性和抗波浪能力,且框架系统1整体的刚度增大;

在波浪的水流方向v发生变化时,左翼框件11或者右翼框件12受到的横向力分量fy增大,本发明双翼型深水网箱的姿态发生相应的调整,调整过程中,通过水流作用于左翼框件11的前边沿11a或者右翼框件12的前边沿12a,相应受到水流作用的左翼框件11或者右翼框件12起到增大框架系统1转动阻力的作用,使得框架系统1的转动速率减小,增强了本发明双翼型深水网箱在水流方向v变化时的转动稳定性,克服了因采用单点系泊方式而存在“在波浪的水流方向v发生变化时,框架系统1的转动速率过快而使网衣2内的鱼易受伤害”的缺点。

图1示出了实现上述发明构思的最简单实施方式,其将左翼框件11与右翼框件12直接连接形成框架系统1,但该实施方式由于系泊点1a处的应力集中而易于损坏。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2至图8所示,本发明通过在框架系统1中增设椭圆弧形前框件131,并使该椭圆弧形前框件131位于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的前方位置,且使系泊点1a位于该椭圆弧形前框件131的中间位置,从而,波浪冲击作用在框架系统1上时,框架系统1阶段性受力,即波浪首先作用在椭圆弧形前框件131上、再作用在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上,使得系泊点1a受到的冲击力减小,增强了框架系统1整体的强度。

下面通过六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实现上述发明构思的推荐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上述发明构思,对框架系统1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框架系统1还设有前框边14和后框边15;左翼框件11由左翼前侧框边111、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左翼外侧框边113组成,左翼前侧框边111即为左翼框件11的前边沿11a,左翼外侧框边113连接在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外端与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外端之间,且左翼前侧框边111、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左翼外侧框边113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左翼前侧框边111平行于左翼后侧框边112;右翼框件12由右翼前侧框边121、右翼后侧框边122和右翼外侧框边123组成,右翼前侧框边121即为右翼框件12的前边沿12a,右翼外侧框边123连接在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外端与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外端之间,且右翼前侧框边121、右翼后侧框边122和右翼外侧框边123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右翼前侧框边121平行于右翼后侧框边122;前框边14和后框边15均垂直于对称轴线1b布置,前框边14连接在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内端与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前端之间,后框边15连接在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内端与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内端之间,以使得左翼框件11、右翼框件12、前框边14和后框边15形成闭合框架;椭圆弧形前框件131的两端分别与前框边14的两端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基于上述发明构思,对框架系统1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框架系统1还设有主体框架13,该主体框架13为由椭圆弧形前框件131、左框边132、右框边133和半圆弧形后框件134连接组成的闭合框架,其中,椭圆弧形前框件131向前凸出,半圆弧形后框件134向后凸出,左框边132连接在椭圆弧形前框件131的左端与半圆弧形后框件134的左端之间,右框边133连接在椭圆弧形前框件131的右端与半圆弧形后框件134的右端之间;并且,左翼框件11连接在左框边132的中部位置,右翼框件12连接在右框边133的中部位置。从而,通过设置主体框架13,使该主体框架13与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形成主体、副体结构,并将主体框架13设计成前部为椭圆弧形前框件131、后部为半圆弧形后框件134,能够减小框架系统1沿对称轴线1b方向受到的水阻力。

本实施例二中,左框边132与右框边133相平行;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框架系统1沿对称轴线1b方向受到的水阻力。

本实施例二中,左翼框件11由左翼前侧框边111、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左翼外侧框边113组成,左翼前侧框边111即为左翼框件11的前边沿11a,左翼外侧框边113连接在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外端与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外端之间,且左翼前侧框边111、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左翼外侧框边113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左翼前侧框边111平行于左翼后侧框边112;右翼框件12由右翼前侧框边121、右翼后侧框边122和右翼外侧框边123组成,右翼前侧框边121即为右翼框件12的前边沿12a,右翼外侧框边123连接在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外端与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外端之间,且右翼前侧框边121、右翼后侧框边122和右翼外侧框边123按平行四边形布置,即右翼前侧框边121平行于右翼后侧框边122;并且,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内端和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内端均连接在左框边132的中部位置,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内端和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内端均连接在右框边133的中部位置。从而,使得框架系统1的尾部,即半圆弧形后框件134、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右翼后侧框边122,形成仿燕式结构,能够进一步框架系统1沿对称轴线1b方向受到的水阻力,减小框架系统1对水流的影响,以提高框架系统1的顺流性;并且,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所采取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还能使框架系统1的重心更为靠近系泊点1a,以提升框架系统1的横向稳定性。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基于上述发明构思,对框架系统1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本实施例三的框架系统1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三中,按照由框架系统1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左框边132和右框边133均从框架系统1的外侧向内侧倾斜延伸;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框架系统1沿对称轴线1b方向受到的水阻力。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于上述发明构思,对框架系统1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本实施例四的框架系统1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四中,左翼框件11由左翼前侧框边111、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左翼外侧框边113组成,左翼前侧框边111即为左翼框件11的前边沿11a,左翼外侧框边113连接在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外端与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外端之间,且左翼前侧框边111、左翼后侧框边112和左翼外侧框边113按直角梯形布置,即左翼后侧框边112垂直于对称轴线1b,左翼外侧框边113平行于对称轴线1b;右翼框件12由右翼前侧框边121、右翼后侧框边122和右翼外侧框边123组成,右翼前侧框边121即为右翼框件12的前边沿12a,右翼外侧框边123连接在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外端与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外端之间,且右翼前侧框边121、右翼后侧框边122和右翼外侧框边123按直角梯形布置,即右翼后侧框边122垂直于对称轴线1b,右翼外侧框边123平行于对称轴线1b;并且,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内端和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内端均连接在左框边132的中部位置,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内端和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内端均连接在右框边133的中部位置。从而,通过采用直角梯形结构的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以减小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的外端受力尺寸,能够增强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的刚度,更为符合主体框架13与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形成主体、副体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得作为悬臂梁结构的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更加稳固。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基于上述发明构思,对框架系统1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本实施例五的框架系统1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五中,左翼框件11由左翼前侧框边111和左翼后侧框边112组成,左翼前侧框边111即为左翼框件11的前边沿11a,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外端与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外端相连接,且左翼前侧框边111和左翼后侧框边112按三角形布置,其中,左翼后侧框边112垂直于对称轴线1b;右翼框件12由右翼前侧框边121和右翼后侧框边122组成,右翼前侧框边121即为右翼框件12的前边沿12a,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外端与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外端相连接,且右翼前侧框边121和右翼后侧框边122按三角形布置,其中,右翼后侧框边122垂直于对称轴线1b;并且,左翼前侧框边111的内端和左翼后侧框边112的内端均连接在左框边132的中部位置,右翼前侧框边121的内端和右翼后侧框边122的内端均连接在右框边133的中部位置。从而,通过采用三角形结构的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以减小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的外端受力尺寸,能够增强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的刚度,更为符合主体框架13与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形成主体、副体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得作为悬臂梁结构的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更加稳固。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基于上述发明构思,对框架系统1采用了以下具体方案:

本实施例六的框架系统1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六中,左翼后侧框边112与左翼前侧框边111沿垂直于对称轴线1b的轴线对称设置;右翼后侧框边122与右翼前侧框边121沿垂直于对称轴线1b的轴线对称设置。

另外,本发明中,左翼框件11和右翼框件12在其拐角处可优选采用倒圆角。

由于本发明对框架系统1的形状设计,相较于采用hdpe浮管组成框架系统1,本发明更推荐采用不锈钢框架组成框架系统1,以便于成型并提高框架系统1的强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