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蒙古包式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575发布日期:2018-09-21 19:41阅读:1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大棚,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蒙古包式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大棚面积逐年增加。

但对于蔬菜大棚来说,温度变化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现有的蔬菜大棚为了创造恒温条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设施和人力。

因此,当前亟需发展一种廉价的恒温蔬菜大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蒙古包式种植大棚。

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其包括蒙古包状大棚本体;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环状立壁和设置于所述环状立壁顶部的穹顶;在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内,位置靠近所述环状立壁的地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在地面还设置有至少一条通风地道;所述通风地道的第一通风口位于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内,所述通风地道的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外,并且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在所述穹顶上还设置有采光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状立壁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立壁支撑架、防虫网层、塑料膜层和第一隔热层;并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可收放的设置于所述塑料膜层外。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采光部可开合的设置于所述穹顶中部;并且所述采光部的面积为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占地面积的八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穹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穹顶支撑架、第一反射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反射层。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射层为第一黑白膜,并且所述第一黑白膜的白色面朝向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内,以增强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内光线的散射;所述第二反射层为第二黑白膜,并且所述第二黑白膜的白色面朝向所述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外,以反射阳光。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采光部为PE阳光板。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热层为棉絮层。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隔热层为棉絮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通过将大棚外形设计为传统蒙古包的形状,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保温性、可操作性,并且与传统长条形大棚相比其还具有抗风雪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增大其适用范围,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在中国南方北方均可以推广使用;

2.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在地面还设置有通风地道,并且通风地道的外部通风口低于内部通风口,在通风的同时能够保温;

3.在顶部设置采光部可以使棚内获得充足的光线;

4.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通过在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内设置环形沟槽,夏季时注水养草鱼,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形成一个小的海洋性气候,调节棚内温度,而蔬菜棚内的杂草菜叶都可以顺便饲喂草鱼;冬季时捕捞鱼后排掉环沟内的水,换成秸秆堆肥,秸秆堆肥一般要3个月才能完成,期间由于微生物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这些在冬季对蔬菜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堆肥完成后的腐熟物又是上好的底肥和无土栽培基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可以在不耗费任何能源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大自然的力量达到大棚恒温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成本,达到推广普及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蒙古包式种植大棚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蒙古包式种植大棚的剖面图;和

图3是本发明蒙古包式种植大棚拆去穹顶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10-环状立壁,111-立壁支撑架,112-防虫网层,113-塑料膜层,114-第一隔热层,120-穹顶,121-穹顶支撑架,122-第一反射层,123-第二隔热层,124-第二反射层,130-采光部,200-环形沟槽,300-通风地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另外,在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其包括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

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包括固定于地面上的环状立壁110和设置于环状立壁110顶部的穹顶120。

通过将大棚外形设计为传统蒙古包的形状,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保温性、可操作性,并且与传统长条形大棚相比其还具有抗风雪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增大其适用范围,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在中国南方北方均可以推广使用。

环状立壁110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立壁支撑架111、防虫网层112、塑料膜层113和第一隔热层114。

优选的,第一隔热层114可以采用棉絮层。立壁支撑架111可以是钢结构支撑架,也可以是混凝土支撑架。

优选的,第一隔热层114可收放的设置于塑料膜层113外。具体的,第一隔热层114可以通过卷轴可收放的设置于塑料膜层113外。第一隔热层114也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通过现有技术中窗帘的收放机构实现可收放的设置于塑料膜层113外;并且相邻两部分的第一隔热层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相连接。

通过将第一隔热层114设置为可收放的形式,在南方夏季的白天炎热时,第一隔热层114可以被放下以隔绝外部热气(夏季烈日下仅靠顶部的采光部采光,光线已足够,且能避免由于过多阳光射进大棚而引起的增温);在北方冬季的夜晚寒冷时,第一隔热层114可以被放下以隔绝外部冷气。

穹顶120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穹顶支撑架121、第一反射层122、第二隔热层123和第二反射层124。

优选的,穹顶支撑架121可以为钢结构支撑架,其与立壁支撑架111相连接,从而形成一蒙古包的整体支撑结构。穹顶120无论南方北方都是长期封闭,用于遮雨。

优选的,第一反射层122可以为第一黑白膜,并且第一黑白膜的白色面朝向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内,以增强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内光线的散射。第二反射层124可以为第二黑白膜,并且第二黑白膜的白色面朝向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外,以反射阳光,如果是黑色的话就会吸热使大棚升温。第二隔热层123为棉絮层。

在穹顶120上还设置有采光部130。采光部130可以采用PE阳光板,其可开合的设置于穹顶120中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实现大棚顶棚开合的装置、机构或结构(图中未示出)来实现PE阳光板的打开或关闭。

通过将采光部130设置为可开闭形式,在冬季及下雨天可以关闭,其余时间可以敞开;使其兼具通风的作用。

优选的,采光部130是圆形的,其面积为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占地面积的八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

保持大棚恒温的难点及矛盾点在于温度和通风,在夏冬季节,保持大棚恒温的难点及矛盾点在于温度和通风,大棚不通风会诱发一些列病害且阻碍光合作用,而夏冬季节大棚通风又影响大棚的保温效果。

所以本实施例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在地面还设置有至少一条通风地道300。通风地道300的数量优选为2至4条。通风地道300的第一通风口310位于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内,通风地道300的第二通风口320位于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外,并且第二通风口320的位置低于第一通风口310。

具体的,可以从大棚里面挖一条宽2米、深2米的地道形成通风地道300,地道的出口(第二通风口)在低于大棚地面的位置(即低于第一通风口位置),由于烟囱效应,外界的热空气会被先吸进地道,然后才进入大棚,热空气在地道运行期间会和地道中的土壤产生热交换,于是变得凉爽,从而在保证大棚通风的同时,减少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另外,还可以在通风地道300的第一通风口和/或第二通风口处设置或放置盖板。需要通风时,可以将盖板打开;不需要通风时,可以将盖板盖上,将通风口挡住。

优选的,通风地道300的侧面最好保持为粗糙土壤面,不能用水泥抹面,否则影响热交换。

另外,在通风地道300内还可以种植食用菌,因为通风地道300内温度相对恒定,通风又好,利于食用菌生长。而食用菌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成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养料。

进一步的,在蒙古包状大棚本体100内,位置靠近环状立壁110的地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200。

通过在蒙古包状大棚本体内设置环形沟槽200,夏季时注水养草鱼,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形成一个小的海洋性气候,调节棚内温度,而蔬菜棚内的杂草菜叶都可以顺便饲喂草鱼;冬季时捕捞鱼后排掉环沟内的水,换成秸秆堆肥,秸秆堆肥一般要3个月才能完成,期间由于微生物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热和二氧化碳,这些在冬季对蔬菜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堆肥完成后的腐熟物又是上好的底肥和无土栽培基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蒙古包式种植大棚可以在不耗费任何能源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大自然的力量达到大棚恒温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成本,达到推广普及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另外,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