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育苗块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573发布日期:2018-09-21 19:4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双育苗块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育苗块适用于蔬菜和花卉等各种作物栽培育苗,其集基质、营养和容器于一体。育苗块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传统育苗需自行准备育苗床土、添加肥料、消毒防病等繁琐操作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育苗块大多是由草炭与适量添加剂等混合均匀直接压制而成,育苗块的结构为;育苗块的上部中心留有育苗孔,可以直接放置种子。待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后,再将幼苗挖出,移植到盆中。由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幼苗从育苗块中挖出再进行移植,容易弄伤幼苗,不利于幼苗的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栽的双育苗块组合结构,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双育苗块组合结构,包括第一育苗块和第二育苗块,第一育苗块位于第二育苗块内;

第一育苗块呈圆柱体状,第一育苗块的外部包裹有生物可降解纤维,第一育苗块包括第一育苗层、第二育苗层及保水层,保水层设于第一育苗层和第二育苗层之间,第一育苗层位于保水层的上方,第一育苗层上设有育苗孔;

第二育苗块为上宽下窄的圆台状,第二育苗块包括由全淀粉塑料制成的培育框和置于培育框内的营养块,营养块的顶部设有能够容纳第一育苗块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育苗块的外部包裹生物可降解纤维,可以提高第一育苗块的稳固性,便于远距离运输,同时由于包裹的纤维是可降解的,随着种子的发芽长大,纤维将逐渐降解,当种子长成幼苗并生出根系后,幼苗的根系可以伸入第二育苗块中,继续从营养块中汲取营养,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由于第一育苗块的第一育苗层和第二育苗层之间设有保水层,保水层中含有保水剂,由此通过保水层能够延缓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可以延长浇水间隔,降低劳动强度,并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设置培育框可以提高第二育苗块的结构稳定性,便于远距离运输,且由于培育框是采用可降解于泥土中的全淀粉塑料制成的,由此,当幼苗培育完成后,可以连同整个双育苗块结构一起移植,防止出现弄伤植物根系的情况出现,更加有利于植物的栽培,同时也更加环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育苗块还包括第三育苗层和保肥层,第三育苗层位于第二育苗层的下方,保肥层位于第二育苗层和第三育苗层之间。由此,通过在第一育苗块中设置保肥层可以增加土壤吸附微量营养元素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第一育苗块的保肥和供肥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培育框由弹性侧板和底板组成,弹性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由此,通过在弹性侧板上设置多个第一透气孔,可以增加营养块内的氧气含量,有利于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促进幼苗的成长,进而提高幼苗的培育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气孔呈长条形且竖向布置。由此,此种设计既可以使得培育框能够对营养块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也可以提高培育框的透气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多个第二透气孔,可以进一步增加营养块内的氧气含量,进一步提高幼苗的培育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侧板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边沿。由此,通过在侧板的顶部设置向外凸出设置的边沿,可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放与取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育苗块的底部固定有吸水棉芯,吸水棉芯的一端伸入营养块内,营养块内设有用于容纳吸收棉芯的通道,通道位于凹槽的下方,通道与凹槽相连通。由此,通过在第一育苗块的底部设置吸水棉芯,当第一育苗块内的水分不足时,可以通过吸水棉芯将营养块内的水分吸取到第一育苗块内,以供种子或幼苗发育,进而提高培育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育苗块的底部设有卡槽,卡槽内嵌有用于固定吸水棉芯的圆环,圆环采用全淀粉塑料制成。由此,通过设置圆环,可以便于吸水棉芯的固定,同时通过在第一育苗块的底部设置卡槽,可以便于圆环的安放,使得圆环不会影响第一育苗块和第二育苗块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双育苗块组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育苗块组合结构中的第一育苗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育苗块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双育苗块组合结构中的培育框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双育苗块组合结构中的营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营养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双育苗块组合结构。如图所示,该双育苗块组合结构包括第一育苗块1和第二育苗块2,第一育苗块1位于第二育苗块2内。

其中,第一育苗块1呈圆柱体状,第一育苗块1的外部包裹有生物可降解纤维,第一育苗块1包括第一育苗层11、第二育苗层12及保水层13,保水层13设于第一育苗层11和第二育苗层12之间,第一育苗层11位于保水层13的上方,第一育苗层11上设有育苗孔111。由此,通过在第一育苗块1的外部包裹生物可降解纤维,可以提高第一育苗块1的稳固性,便于远距离运输,同时由于包裹的纤维是可降解的,随着种子的发芽长大,纤维将逐渐降解,当种子长成幼苗并生出根系后,幼苗的根系可以伸入第二育苗块2中,继续从第二育苗块2中汲取营养,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由于第一育苗块1的第一育苗层11和第二育苗层12之间设有保水层13,保水层13中含有保水剂,由此通过保水层13能够延缓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可以延长浇水间隔,降低劳动强度,并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第一育苗块1还包括第三育苗层14和保肥层15,第三育苗层14位于第二育苗层12的下方,保肥层15位于第二育苗层12和第三育苗层14之间。由此,通过在第一育苗块1中设置保肥层15可以增加土壤吸附微量营养元素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第一育苗块1的保肥和供肥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第一育苗层11、第二育苗层12和第三育苗层14可以采用草炭和适量添加剂压制而成,保水层13可以采用保水剂与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是枯枝落叶、珍珠岩、炉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压制而成,保肥层15可以采用保肥剂和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是枯枝落叶、珍珠岩、炉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压制而成。

第二育苗块2为上宽下窄的圆台状,第二育苗块2包括由全淀粉塑料制成的培育框21和置于培育框21内的营养块22,营养块22的顶部设有能够容纳第一育苗块1的凹槽221。由此,通过设置培育框21可以进一步对营养块22起到限制、固定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育苗块2具有较好的稳固性,便于远距离运输。同时由于培育框21是采用可降解于泥土中的全淀粉塑料制成的,由此,当幼苗培育完成后,可以连同整个双育苗块组合结构一起移植,防止出现弄伤植物根系的情况出现,更加有利于植物的栽培,同时也更加环保。

营养块22可采用草炭和适量添加剂压制而成。

培育框21可由弹性侧板211和底板212组成,弹性侧板211上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2111。由此,通过在弹性侧板211上设置多个第一透气孔2111,可以增加营养块22内的氧气含量,有利于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促进幼苗的成长,进而提高幼苗的培育成功率。

第一透气孔2111可呈长条形且竖向布置。由此,此种设计既可以使得培育框21能够对营养块22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也可以提高培育框21的透气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育苗块2的透气率,底板212上可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2121。通过在底板212上设置多个第二透气孔2121,可以进一步增加营养块22内的氧气含量,进一步提高幼苗的培育成功率。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放与取出,弹性侧板211的顶部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边沿2112。

为了便于幼苗能够吸取营养块22中的养分及水分,第一育苗块1的底部固定有吸水棉芯16,吸水棉芯16的一端伸入营养块22内,营养块22内设有用于容纳吸收棉芯的通道222,通道222位于凹槽221的下方,通道222与凹槽221相连通。由此,通过在第一育苗块1的底部设置吸水棉芯16,当第一育苗块1内的水分不足时,可以通过吸水棉芯16将营养块22内的水分吸取到第一育苗块1内,以供种子或幼苗发育,进而提高培育成功率。

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第一育苗块1的底部可设有卡槽17,卡槽17内嵌有用于固定吸水棉芯16的圆环18,圆环18采用全淀粉塑料制成。由此,通过设置圆环18,可以便于吸水棉芯16的固定,同时通过在第一育苗块1的底部设置卡槽17,可以便于圆环18的安放,使得圆环18不会影响第一育苗块1和第二育苗块2连接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