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播牛蒡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198发布日期:2018-09-18 17: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冬播牛蒡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亲本选育,栽培技术、母本去雄,采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新林1 号黄皮牛蒡为母本,以天马2012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以下步骤进行:

(1)母本及父本牛蒡种子当年12月中下旬晴天的上午分别打沟播种,按行距150厘米用牛蒡机打沟,沟深度80至90厘米,由于用牛蒡机打沟后,自然形成一条宽40 ~ 50 cm、高25 cm 左右的垄,先用脚沿垄的两侧把垄踩实,再把垄上面踩实,或用铁锨沿垄的两侧拍实;

(2)种子处理:播种前1天,将10%吡虫啉10毫升兑5至10℃的冷水1000克加麸皮500克牛蒡种子350克混合搅拌均匀,静置45分钟,沥除水分,在太阳下晒3—4小时;

(3)将处理过的种子按10至15厘米的株距沿步骤(2)形成的土垄点播,每穴一粒,播种深度3至5厘米,打沟与播种同步进行,覆土,用脚踩实,或用铁锨拍实覆盖地膜,选择无色地膜,地膜宽100厘米,两底边用土压实;

(4)播种后30至35天牛蒡出苗后,选择晴天的中午掀开地膜,牛蒡土垄上均匀撒上一层7稻草,用于保护牛蒡幼苗;

(5)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回升,清理牛蒡土垄上稻草,对经过低温处理残留下来牛蒡幼苗进行精心呵护,剔除弱苗、病苗及伤苗,定植距离为30至50厘米,并对幼苗进行滴灌保证肥水供应充足;

(6)8月下旬选择植株健壮、无病、无虫害的牛蒡保留,保留距离为100至120厘米,其余拔除;

(7)选择10月下旬晴天的中午,割除牛蒡茎叶,保留地上部分4至6厘米,同时喷施植物生长调剂,11月下旬牛蒡土垄敷土把牛蒡盖住;

(8)3月份随着气温回升,牛蒡开始发芽返青,发新叶,配合滴灌追施多元素复合肥,促进地上部生长,抽苔后,当母株苔高1.2 米时打顶;父本植株1.0 米时打顶;

(9)正反交杂交制种,6月上旬开始,每天下午摘除父本及母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侧枝上的所有花球,选择第四层母本成熟的花球进行人工摘去雄蕊,去雄要轻、要彻底,摘除的雄蕊制成花粉备用,同时摘除父本成熟花球的雄蕊制成花粉,于第二天上午用父本的花粉对去过雄的母本的花球进行授粉,同时用母本的花粉去给父本授粉,授粉后对授过粉的花球做好记号,罩上隔离袋三天后取下以利生长,授粉结束后摘除所有没授粉的花球,七月下旬开始,种球不断成熟,应分批采收,母本收的种子为正交F1,父本收的种子为反交F1,把种球集中晒干后,用人工脱粒,去杂去疵,再晒2 天,充分干燥后入库贮存即得到杂交种子正反交F1;

(10)品种选育、正反交杂交种F1 当年12月进行混合打沟种植,行距80 厘米,沟深80 至90 厘米,株距6 至8 厘米,从3月份开始观察记载,选择抗冻性良好、植株健壮,生长旺盛,抗异性强,叶脉多,春季不抽薹的植株进行挂牌登记,7—8 月牛蒡成熟以后,在挂牌登记的样本里对主要食用部分的牛蒡肉质根进行挑选,选择表面光滑、色泽金黄色、根毛小、无虫眼、无侧枝产量高的植株10 株,进行组合载种,对植株进行观察记载,第二年收自交种F2,并与于当年12月份进行分片种植,从苗期开始记载、选择、一致性、淘汰不良田块,下一年牛蒡采收后对食用部分进行筛选进一步淘汰,选择符合选育要求的田块进行保留,以此田块对应的F2保留,淘汰其他F2 种子,在此田块中挑选10 株进行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即得冬播牛蒡新品种。

2.权利要求1步骤5所述滴灌其特征为:肥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利用塑料管道将水肥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滴灌水水温15至20℃,肥料液由:水:尿素: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锌:硼砂按重量比=100:10至12:15至18:0.2至0.3:8至10配制而成,按灌溉水与肥料液10比1的比例由滴灌装置混合进行滴灌,每亩用肥料液200至250公斤。

3.权利要求1步骤7所述喷施植物生长调剂其特征为:水:矮壮素:2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按重量比=100:0.02至0.03:0.1至0.12配制而成。

4.权利要求1步骤8所述配合滴灌追施多元素复合肥其特征为:肥料液由:水:尿素:七水硫酸锌:赤霉素按重量比=100:10至12:8至10:0.03至0.04配制而成,按灌溉水与肥料液10比1的比例由滴灌装置混合进行滴灌,每亩用肥料液300至350公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