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莴笋防治地埋腐烂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1537发布日期:2018-12-19 05:18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农作物种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莴笋防治地埋腐烂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莴笋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产期:1~4月。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莴笋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例如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莴苣钾含量大大高于钠含量,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含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莴笋含钾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排尿,减少对心房的压力,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对人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划都有重大影响。

在现有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莴笋土壤土质的影响和施加肥料的影响,不仅会造成莴笋深埋地下的部分发生腐烂现象,同时,当莴笋腐烂部分在地下长时间不处理,就会滋生有害物质,不仅影响周边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土地的土地,缩短了土地循环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莴笋防治地埋腐烂的种植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莴笋防治地埋腐烂的种植方法,主要种植方法如下:

步骤一种子的采集制备

选择长势良好的莴笋,在花期至少20天之前,剪去底部老叶,并且将顶部新鲜叶片喷洒第一药液后,用绳子捆绑起来,确保其密封性,此时叶片聚拢在顶端,并且将顶芽包裹住,待莴笋花期到来后,及时松开绳子,并且补水追肥,确定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

步骤二种子播种前的处理

a.取出种子后,先将其置于露天中暴晒6-8小时,然后在将暴晒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清洗干净;

b.把种子放入到55℃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该水温浸泡种子15分钟后,降至常温取出,在放入到5%的海岛素内1000倍液浸种15分钟后,在将其放入到2%武胰岛素1000倍浸种15分钟后,在将其加入到清水中浸种3.5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即可;

c.在将沥干水分的种子浸泡在第二药液中1.5-2.0小时后,取出风干水分,所述第二药液包括氨基酸甘类抗生素、高猛酸钾和植物生长激素;

d.在准备一份冷水和一份热水(75℃-90℃),先将种子放置到热水中,晃动2-3下后,取出,在将其置于冷水中,晃动2-3下,取出,至此,完成种子播种前的处理工作;

步骤三翻剥土地,实撒肥料

在未翻耕的土地上施撒有机肥料,所述有机肥料是由钙、钾、氮、锅灶灰、斑脱岩、碳酰胺、中药制剂、发酵菌群、微量元素肥料以及混合辅助药剂混合制得,在利用犁耙播耕均匀;

步骤四翻种撒籽

大棚内,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地内;

步骤五施肥浇水,护根定植

播种结束后,在出幼苗前,3天一次,在播种土地上喷洒碱性混合药液;在长出幼苗后,需逐个培根固土,确定土壤与苗根紧密结合;

步骤六田间管理

1)定植前,向种植土壤地喷洒甲霜灵溶剂,定值后,利用瑞毒铜和硫酸铜混合溶剂进行灌根,在开花后,利用瑞锰铜、瑞毒锰锌和甲霜灵混合药剂进行灌根;

2)在幼苗成株期,可利用速克灵、农利灵、多硫悬浮剂和甲基硫菌灵混合药剂进行灌根,且在甜椒蘸花时,利用速克灵、扑海因、多菌灵混合生长剂对幼苗进行灌根;

3)在幼苗成株期,可采用多菌灵粉末,混合土壤,均匀撒在种植土地内,同时,制取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混合液,对幼苗进行喷洒;

4)在幼苗成株结果后,利用百菌清与甲基拖布津混合剂,对值株进行喷洒;

步骤七采收

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第一药液制备方法如下:

1)按质量份数计,取薄荷叶10-15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除虫菊20-30份洗净后切碎,然后加白醋40-50份混合后文火煎煮10-15分钟,煎煮过程中及时搅拌防止粘底,然后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至5.5-6.0,再加水200-250份,继续熬煮30-40分钟,过滤除杂,得物料a;

2)按质量份数计,取香菇5-8份、枸杞2-4份、茶叶3-5份小火煸炒1-2分钟,然后烘干至水分在2%以下,粉碎至100目,得物料b;

3)按质量份数计,取水100-120份、甘氨酸0.1-0.2份、丝氨酸0.5-0.8份、精氨酸1-1.3份、嘧菌酯0.1-0.3份、磷矿粉0.1-0.5份、肌醇0.01-0.03份、钙镁磷肥0.2-0.4份、钼酸铵0.01-0.03份使用搅拌器于800-1000r/min转速下均匀搅拌混合2-3分钟后,得物料c;

4)将所述物料a、物料b、物料c按质量比30:1:100均匀混合后,即得所述药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的第二药液主要是由0.06%-0.12%的氨基酸甘类抗生素、0.21%-0.26%高猛酸钾和0.12%-0.24%植物生长激素和余量清水混合制得。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料的成分含量如下:20~25重量份的钙、35~45重量份的钾、5~8重量份的氮、3~5重量的斑脱岩、3~8重量份的中药制剂、5~8重量份的发酵群落、1~3重量份的微量元素肥料以及、10~15重量份的混合辅助药剂。

优选的,所述中药制剂的成分为黄金石2~3份、雌黄1~2份、使君子3~5份、乙酸1~2份、草酸1~2份和琥珀酸0.5~1份。

优选的,所述微量元素肥料成分如下:铁3~4份、硅1.5~2份、铜0.3~0.5份、碘0.1~0.2份、溴0.1~0.2份、磷0.2~0.5份、硼2~3份、锌0.4~0.5份、锰0.2~0.3份。

优选的,以该肥料的总质量为基数,所述混合辅助药剂是由0.1~0.2重量份的瑞锰铜、0.1~0.2重量份的速克灵、0.2~0.4重量份的农利灵、0.3~0.4重量份的多硫悬浮剂、0.1~0.2重量份的甲基硫菌灵。

优选的,所述混合辅助药剂是由0.2~0.3重量份的瑞毒锰锌、0.1~0.2重量份的速克灵、0.1~0.3重量份的甲霜灵、0.3~0.5重量份的扑海因、0.2~0.3重量份的多菌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合理,主要通过在种植过程中,在土地里施加有机肥,通过该有机肥的作用,不仅提高莴笋的抵抗力,减少莴笋的腐坏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循环使用的寿命;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幼苗施加不同的药剂,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莴笋抵抗力,减小莴笋的腐坏率,提高莴笋的产量。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第一药液的制备

1)按质量份数计,取薄荷叶10-15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除虫菊20-30份洗净后切碎,然后加白醋40-50份混合后文火煎煮10-15分钟,煎煮过程中及时搅拌防止粘底,然后加入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至5.5-6.0,再加水200-250份,继续熬煮30-40分钟,过滤除杂,得物料a;

2)按质量份数计,取香菇5-8份、枸杞2-4份、茶叶3-5份小火煸炒1-2分钟,然后烘干至水分在2%以下,粉碎至100目,得物料b;

3)按质量份数计,取水100-120份、甘氨酸0.1-0.2份、丝氨酸0.5-0.8份、精氨酸1-1.3份、嘧菌酯0.1-0.3份、磷矿粉0.1-0.5份、肌醇0.01-0.03份、钙镁磷肥0.2-0.4份、钼酸铵0.01-0.03份使用搅拌器于800-1000r/min转速下均匀搅拌混合2-3分钟后,得物料c;

4)将所述物料a、物料b、物料c按质量比30:1:100均匀混合后,即得所述第一药液,备用;

2.第二药液的制备

通过0.06%-0.12%的氨基酸甘类抗生素、0.21%-0.26%高猛酸钾和0.12%-0.24%植物生长激素和余量清水混合制得第二药液,备用;

3.有机肥料的制备

1)先根据总质量的要求,称取0.1重量份的瑞锰铜可溶性粉剂、0.2重量份的瑞毒锰锌可溶性粉剂、0.1重量份的速克灵可溶性粉剂、0.1重量份的甲霜灵可溶性粉剂、0.3重量份的扑海因可溶性粉剂、0.2重量份的多菌灵可溶性粉剂,混合加入到小型搅拌器内,再加入少量水,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或者,根据总质量的要求,称取适量的0.1重量份的瑞锰铜可溶性粉剂、0.2重量份的瑞毒锰锌可溶性粉剂、0.1重量份的速克灵可溶性粉剂、0.2重量份的农利灵可溶性粉剂、0.3重量份的多硫悬浮剂可溶性粉剂、0.1重量份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混合加入到小型搅拌器内,再加入少量水,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2)按照有机肥料总质量的需求,称取适量的微量元素肥料,逐一称取铁粉3份、硅粉1.5份、铜粉0.3份、碘粉0.1份、溴粉0.1份、磷粉0.2份、硼粉2份、锌粉0.4份、锰粉0.2份,在统一加入到小型混料箱内,再加入少量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3)按照有机肥料总质量的需求,称取适量的种草药渣,逐一称取黄金石药渣2份、雌黄药渣1份、使君子药渣3份、乙酸药渣1份、草酸药渣1份和琥珀酸药渣0.5份,统一加入到研磨机内,粉碎成碎渣,备用;

4)按照要求,逐一称取20重量份的钙、35重量份的钾、5重量份的氮、20重量份的锅灶灰、3重量的斑脱岩和10重量份的碳酰胺,加入到混料机内,混合搅拌均匀,在将上述1)、2)、3)得到的原料加入到混料机内,混合搅拌,得到混合原料;

5)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原料堆积在发酵槽中常温下发酵30~40天,发酵期间每天翻动混合物料3次,以确保混合物料的中心最高温度控制在50~55℃,得到一次发酵物料;

6)将步骤5)制得的二次发酵物料经烘干机内65~70℃温度烘干至含水率为8~11%后,再经造粒机制成粒径为3~5mm的颗粒,即为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种植用的有机肥。

步骤一种子的采集制备

选择长势良好的莴笋,在花期至少20天之前,剪去底部老叶,并且将顶部新鲜叶片喷洒第一药液后,用绳子捆绑起来,确保其密封性,此时叶片聚拢在顶端,并且将顶芽包裹住,待莴笋花期到来后,及时松开绳子,并且补水追肥,确定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

步骤二种子播种前的处理

a.取出种子后,先将其置于露天中暴晒6-8小时,然后在将暴晒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清洗干净;

b.把种子放入到55℃左右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该水温浸泡种子15分钟后,降至常温取出,在放入到5%的海岛素内1000倍液浸种15分钟后,在将其放入到2%武胰岛素1000倍浸种15分钟后,在将其加入到清水中浸种3.5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即可;

c.在将沥干水分的种子浸泡在第二药液中1.5-2.0小时后,取出风干水分,所述第二药液包括氨基酸甘类抗生素、高猛酸钾和植物生长激素;

d.在准备一份冷水和一份热水(75℃-90℃),先将种子放置到热水中,晃动2-3下后,取出,在将其置于冷水中,晃动2-3下,取出,至此,完成种子播种前的处理工作;

步骤三翻剥土地,实撒肥料

在未翻耕的土地上施撒有机肥料,所述有机肥料是由钙、钾、氮、锅灶灰、斑脱岩、碳酰胺、中药制剂、发酵菌群、微量元素肥料以及混合辅助药剂混合制得,在利用犁耙播耕均匀;

步骤四翻种撒籽

大棚内,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地内;

步骤五施肥浇水,护根定植

播种结束后,在出幼苗前,3天一次,在播种土地上喷洒碱性混合药液;在长出幼苗后,需逐个培根固土,确定土壤与苗根紧密结合;

步骤六田间管理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易自病部折断枯死。发病重的幼苗成片死亡,严重的毁棚。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致大斑连片,整叶干枯。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状灰色霉状物。

该病由灰葡萄孢真菌侵染所致时,棚内低温(20~30℃)、高湿(90%)、通风不良、密度过大、管理不当、植株抗病性差等发病较重,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传播,从伤口、衰老或死亡组织入侵,采用如下方法进改善:

步骤1,棚室及时通风,浇水安排在晴天上午进行,适当控制浇水量,切忌大水漫灌及过量;

步骤2,在幼苗发病初期,可利用50%速克灵、50%农利灵、40%多硫悬浮剂和36%甲基硫菌灵混合药剂进行灌根,且在甜椒蘸花时,利用50%速克灵、50%扑海因、50%多菌灵混合生长剂对幼苗进行灌根。

辣椒菌核病自幼苗至成株期感染时,主要危害茎基部,也能危害茎、叶和叶柄、花、果实和果柄,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开花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8d,采用如下方法进改善:

步骤1,与禾本科类植物实新2-3年的轮回种植;

步骤2,在幼苗成株期,采用25%多菌灵粉末,混合土壤,均匀撒在种植土地内,同时,混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与水的的混合液,对幼苗进行喷洒。

当辣椒果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常密生小黑点,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变为边缘褐色,中央浅灰色的小斑,是由炭疽病引起的,采用如下方法进改善:

进入结果期,用75%的百菌清4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喷施,该病盛发期用新万生300倍液进行喷施,以植株不滴药为宜。

步骤七采收

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