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芩良种繁育与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1505发布日期:2018-12-19 05:1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芩良种繁育与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芩良种繁育与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黄芩是常用中药材,由于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及使用量的不断扩大,目前药用黄芩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为唇形科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黄芩是一个广布种,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和土壤带。尽管在不同地区其植株高矮、分枝多少、花的颜色、叶片毛茸等特征有一些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叶片和花果形态比较一致,未见有种下分类单位的记载。但调查发现不同产地黄芩在外观形态上有一些差异,如茎有青、紫两种,花有紫、粉、白色之分,并且株高,分枝数,地上部鲜重、根的粗细长短、有无枯心等生物学特征有较大区别,物候期也不尽相同,表明黄芩种内具有遗传差异。除此之外,不同种质的黄芩栽培适应性不同,对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有差异,更重要的是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等的含量有较大区别。“鲁芩1号”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5-50cm,茎较粗壮,主茎较明显,茎粗壮,主茎2-3条,其上有多数侧枝,绿色,被毛。叶表面深绿色,叶质略厚,叶片较大,长3-4.2cm,宽0.6-0.9cm,被毛。叶缘及下表面叶脉处毛长而密,呈睫毛。花序轴较长,且粗,长15-20cm,花排列较稀疏,花长约1.8cm,紫色到蓝紫色,基部带黄色,被毛。果实黑色,较大,长1.2-2.6mm,宽1.5-1.9mm,千粒重1.9-2.1g。根较粗大,一年生根单株均重6-7g,二年生单株均重16-17g。根中黄芩苷含量高,均大于10%。其栽培适应性较强,在抗病、抗逆等方面均较优良。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没有良种用于黄芩生产,黄芩种质混杂现象严重。

(2)黄芩药材质量不稳定。

(3)栽培适应性较弱,在抗病、抗逆不足。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黄芩是一个广布种,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和土壤带。尽管在不同地区其植株高矮、分枝多少、花的颜色、叶片毛茸等特征有一些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叶片和花果形态比较一致,未见有种下分类单位的记载。但调查发现不同产地黄芩在外观形态上有一些差异,如茎有青、紫两种,花有紫、粉、白色之分,并且株高,分枝数,地上部鲜重等生物学特征有较大区别,物候期也不尽相同,表明黄芩种内具有遗传差异。

目前,由于黄芩药用量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药用黄芩以栽培品为主。尽管人工栽培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没有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品种或农家类型。有些黄芩经过几代栽培后形成了一些变异,如根的粗细长短、有无枯心等有差别,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也有差异。种质间质量参差不齐,并且还有品质退化现象。

此外,由于大部分栽培黄芩仅经过短期引种和驯化,药农引种时又存在盲目性,从而造成栽培群体种质混杂,植株间良莠不齐,商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

鉴于上述情况,进行黄芩良种筛选工作迫在眉睫。中药材良种选育的难度远远大于一般农作物,主要原因是除了要有农产品良种的高产量、高抗性外,对于药效的要求也较高,要求中药材良种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因此必须在对国内黄芩种质资源的调研、收集、整理、引进和栽培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品比试验,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种质,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种群间、种群内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开展黄芩的良种产业化生产,极大提高黄芩的产量与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芩良种繁育与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种黄苓良种繁育与栽培方法黄芩,所述黄芩良种繁育与栽培方法包括:黄芩成熟种子采收后,种子采收,黄芩果期7上旬~8月下旬,采收后先置于通风处晾1~2天,待种子继续熟化,然后晒干,脱粒,精选;

黄芩栽培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摘除花蕾、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在栽培后第二年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

进一步,所述黄芩良种繁育方法包括:

步骤一:选取品种;

步骤二:苗田环境选择;

步骤三:黄芩株高45~50cm,主茎2~3条上有多数侧枝,绿色,被毛;

步骤四:黄芩成熟种子采收后,精选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种子,纯度95%以上,千粒重1.93g以上,发芽率80%以上,干燥无杂质;

步骤五:苗田管理:选地整地、种子育苗、留种田管理、病虫害防治;

步骤六:种子采收,黄芩果期7上旬~8月下旬,果实呈淡棕色时采收,采收后先置于通风处晾1~2天,待种子继续熟化,然后晒干,脱粒,精选;

步骤七:包装贮藏,种子装布袋保存。

进一步,所述留种田管理包括:苗期管理、中耕除草、追肥、灌溉。

进一步,所述病虫害防治包括:防治原则、根腐病防治、叶枯病防治、白粉病防治、根结线虫防治。

进一步,所述黄芩良种栽培方法包括:

步骤一:选取品种;

步骤二:苗田环境;

步骤三: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5~50cm,茎较粗壮,主茎较明显,茎粗壮,主茎2~3条,其上有多数侧枝,绿色,被毛;

步骤四: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摘除花蕾、病虫害防治;

步骤五:采收加工,在栽培后第二年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要深挖,取全根,避免伤根和断根,去除泥土及残茎,迅速晒干或者烘干;

步骤六:包装贮藏,包装材料采用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播种包括:直播、育苗移栽。

进一步,所述苗田管理:苗期管理、中耕除草、追肥、灌溉。

进一步,所述病虫害防治包括:防治原则、根腐病防治、叶枯病防治、白粉病防治、根结线虫防治。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鲁芩1号”根较粗大,单一或中下部分为二枝,表面深棕色,皮孔横向,零星分布。纵皱纹细密。长23~29cm,直径1.5~2cm,断面深棕黄色,韧皮部面积较大,约占1/2。韧皮部与木质部颜色较相近。纤维性较强。质脆,易折断,断面鲜黄色,不平坦,略呈板片状。“鲁芩1号”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高,2013、2014年经济南市药检所检测,黄芩苷平均含量为17.1%(2年生)和11.6%(1年生),分别比对照增加22.7%和8.1%。

此外,本发明已经取得了济南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药品检验报告,文件编号为jlo3-5.10-201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芩良种繁育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芩良种栽培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种质黄芩的rapd鉴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用于种子生产的田块不重茬连作。种子田连片种植,与其他作物之间的距离要足够大。栽培田要肥沃,单粒稀植,提高繁殖系数。及时拔除田中的混杂株或突变株。原种在3月底播种,留种植株应是2~3年植株。次年的7月上旬到8月下旬,当果皮变淡棕色时分批采收,打下种子,在通风阴凉处干燥,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芩良种繁育方法包括:

s101:选取品种,鲁芩1号;

s102:苗田环境,“鲁芩1号”黄芩育苗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国家标准;

s103:品种特征,“鲁芩1号”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5~50cm,茎较粗壮,主茎较明显,茎粗壮,主茎2~3条,其上有多数侧枝,绿色,被毛;

s104:种子质量标准,“鲁芩1号”黄芩成熟种子采收后,精选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种子,纯度95%以上,千粒重1.93g以上,发芽率80%以上,干燥无杂质;

s105:苗田管理:选地整地、种子育苗、留种田管理、病虫害防治;

s106:种子采收,黄芩果期7上旬~8月下旬,果实呈淡棕色时采收,采收后先置于通风处晾1~2天,待种子继续熟化,然后晒干,脱粒,精选;

s107:包装贮藏,种子装布袋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鲁芩1号”黄芩育苗地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二级以上标准;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二级以上标准;土壤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二级以上标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留种田管理包括:苗期管理、中耕除草、追肥、灌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病虫害防治包括:防治原则、根腐病防治、叶枯病防治、白粉病防治、根结线虫防治。

“鲁芩1号”宜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直播在3月下旬,按行距30~35cm,在垄上开1cm的浅沟直播。播前种子经催芽处理,每亩用种量0.5~0.8kg,覆盖地膜,10~15天出全苗。育苗移栽的在种子收获后的9月份播种,次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移栽,按株距12cm定植于大田,栽培密度每亩10000株左右。出苗至封垄期间,除草3~4次。结合中耕及时间苗、定苗、补苗。生长期每年施n、p、k复合肥1~2次。雨季及时排水。栽后第二年10月下旬采收,深挖,取全根,去泥土及残茎,迅速晒干或烘干。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芩良种栽培方法包括:

s201:选取品种,鲁芩1号;

s202:苗田环境,“鲁芩1号”黄芩育苗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国家标准;

s203:品种特征,“鲁芩1号”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株高45~50cm,茎较粗壮,主茎较明显,茎粗壮,主茎2~3条,其上有多数侧枝,绿色,被毛;

s204:栽培技术: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摘除花蕾、病虫害防治;

s205:采收加工,在栽培后第二年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要深挖,取全根,避免伤根和断根,去除泥土及残茎,迅速晒干或者烘干;

s206:包装贮藏,包装材料采用干燥、清洁、无异味以及不影响品质的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鲁芩1号”黄芩育苗地环境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二级以上标准;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二级以上标准;土壤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二级以上标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播种包括:直播、育苗移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苗田管理:苗期管理、中耕除草、追肥、灌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病虫害防治包括:防治原则、根腐病防治、叶枯病防治、白粉病防治、根结线虫防治。

本发明提供的不同种质黄芩的rapd鉴别包括:

s301,采集不同种质的黄芩嫩叶,提取黄芩总染色体:摘取不同种质黄芩的幼嫩组织0.3g,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预热至65℃的dna提取缓冲液(100mmoll-1tris×hcl,1.4moll-1nacl,20mmoll-1edta,2%(w/v)ctab,2%(v/v)2-巯基乙醇0.4%),混匀,65℃温浴15min;放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合,放置10min;4℃,12000rpm离心15min,回收上清液,加入1/10体积已预热至65℃的ctab/nacl溶液(10%ctab,0.7mnacl),颠倒混匀。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混匀,4℃,12000rpm离心15min,回收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ctab沉淀液(1%(w/v)ctab,50mmoll-1tris×hcl,10mmoll-1edta,ph8.0),4℃,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用高盐te缓冲液(10mmoll-1tris×hcl,1moll-1nacl,0.1mmoll-1edta),重溶沉淀。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核酸,充分混匀,-20℃放置30min,4℃,12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70%乙醇洗涤沉淀,室温干燥20min,用含有无dna酶的胰rna酶(20ml/ml)的te(ph8.0)重溶dna,4℃贮存。

s302,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芩dna样品dna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na样品浓度,0.7%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

s303,采用适宜的rapd程序扩增,每个反应重复3次:采用25l反应体系,内含:ddh2o:19.4μl,10×easytaqdnapolymerasebuffer:2.5μl,模板:0.3μl,dntps:2μl,引物:0.3μl,easytaqdnapolymerase:0.5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0min,再进行40个循环:95℃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90s。35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每个反应至少重复3次;

s304,电泳并照相,分析不同种质黄芩dna结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缓冲液为tris-醋酸缓冲液(tae):40mmoll-1tris-hcl,2mmoll-1edta,20mmoll-1醋酸钠,ph8.0;1%(w/v)琼脂糖凝胶,含0.5mgl-1eb,85v电泳1.5h。电泳结束后浸于0.5μgml-1eb溶液中染色5~10min,在凝胶成像仪下观察并照相。

由于不同种质的黄芩在外观形态上比较相似,常规的鉴别方法对同种不同种质黄芩的准确鉴别难以凑效。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新的分析和检测技术大量涌现,基于pcr技术的rapd、aflp、sst等生物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等众多领域。其中rapd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方法,在亲缘关系很近的种质分析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发明采用rapd技术对不同种质的黄芩进行了分析,为黄芩种质的鉴定提供依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2012年区域试验中,2年生药材(干品)亩产平均592公斤,比对照莒县农家品种增产13.8%;2013年生产试验,1年生药材(干品)亩产平均340公斤,比对照莒县农家品种增产22%。

“鲁芩1号”栽培适应性较强,在抗病、抗逆等方面均较优良。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地区“鲁芩1号”黄芩的生产。

表1山东蒙阴区试“鲁芩1号”产量与质量调查表

表2药材产量与品质测定

蒙阴区试结果显示,鲁芩1号生长发育期明显早于对照品种,开花及种子成熟提前9~10天。药材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9.7%,黄芩苷含量高于对照30.7%。

表3山东泰安区试“鲁芩1号”产量与质量调查表

表4药材产量与品质测定

泰安基地区试结果表明,鲁芩1号生长发育期比对照品种提前8天,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6.0%,黄芩苷含量高于对照25.9%。

通过山东3个区试点的栽培试验,证实“鲁芩1号”在植物抗性、药材产量与品质上均优于对照品种,结果见表5、6。

表5“鲁芩1号”区试药材(2年生)产量

表6“鲁芩1号”区试药材(2年生)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