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951发布日期:2018-09-21 19:4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包括许多变种的产晶体芽孢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该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伴胞晶体)和外毒素,使害虫停止取食,最后害虫因饥饿和死亡,而外毒素作用缓慢,在蜕皮和变态时作用明显,这两个时期是RNA合成的高峰期,外毒素能抑制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该药作用缓慢,害虫取食后2天左右才能见效,持效期约1天,因此使用时应比常规化学药剂提前2~3天,且在害虫低龄期使用效果较好。因此该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苦皮藤的杀虫活性成分对害虫具有麻醉、拒食和胃毒、触杀作用,并且不产生抗药性、不杀伤天敌、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特别对对小地虎、甘蓝夜蛾、棉小造桥虫等昆虫有胃毒毒杀作用。据最新研究表明,苦皮藤素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特效,对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高效,持效期长达30天,因为是植物源农药,所以害虫不会产生抗性。鳞翅目害虫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绝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为害各类栽培植物,体形较大者常食尽叶片或钻蛀枝干;体形较小者往往卷叶、缀叶、结鞘、吐丝结网或钻入植物组织取食为害。小菜蛾别名小青虫、两头尖,是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菜青虫幼虫咬食寄主叶片,菜青虫取食时,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幼虫共5龄,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前多在叶背为害;3龄后转至叶面蚕食,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白菜软腐病的流行;4-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7%。由于人们长期依赖于使用单一类型的杀虫剂,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致使杀虫剂的化学用药量急剧增加,不仅加重了农名的经济负担、污染环境。因此,开发新的高效、低毒、安全的复配杀虫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克服了含单一活性组分杀虫剂的不足,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出色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了施药量。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由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组成,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质量比为1∶5~5∶1。进一步的,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质量比为1∶4~5∶1。进一步的,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质量比为1∶3~5∶1。进一步的,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质量比为1∶2~5∶1进一步的,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质量比为1∶1~5∶1。、进一步的,该农药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更进一步的,所述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任一种。更进一步的,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助剂或/和填料。进一步的,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重量总和在该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6%-10%。进一步的,所述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重量总和在该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6%-2.5%。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本发明的杀虫活性成分为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两个活性成分对害虫的作用机理不同,两者复配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和增效作用,防效明显高于单剂;同时降低了施药量,减轻了农药用药负担和对环境的污染;2、本发明能够对于菜青虫和小菜蛾有特效;害虫不易产生抗性;3、水悬浮剂为防止产品分解、沉淀、结块、冻结等,需要加稳定剂、防冻剂等,本发明可制成的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呈固态,与水悬浮剂相比具有方便运输的优点;可分散油悬浮剂与水悬浮剂相比,具有更优的杀虫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制剂,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不同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不同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具体会产生哪种作用是无法预测的;并且农药有效成分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还需要加入农药制剂辅成分,农药制剂辅助成分的类型和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农药有效成分的发挥,所以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才能得出结果。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助剂和填料,在不同的农药剂型中选用不同的助剂和/或填料。助剂有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抗冻剂、增稠剂。本发明中的溶剂选自二甲苯、100号溶剂油、150号溶剂油、200号溶剂油、甲醛中的一种或多种;助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环己酮、甲苯、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选自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500号、农乳700号、烷基糖苷、α-烯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BX、皂角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蚕沙、无患子粉、茶枯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选自:膨润土、硫酸铵、氯化铝、尿素、氯化镁、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选自:淀粉、硅藻土、环糊精、PVA、松香、羧甲基(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选自:C8-210脂肪醇类化合物、环氧大豆油、乙醇、硅酮类化合物、有机硅油、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抗冻剂选自:山梨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选自明胶、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的填料选自轻质碳酸钙、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下面将结合案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杀虫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实验中所用3.2%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苦皮藤素乳油均从市场购买得到,苏云金杆菌质量分数在此实施例中均指苏云金杆菌毒素蛋白质量分数。实施例1:1.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苏云金杆菌0.5%、苦皮藤素1.0%、皂角粉3%、木质素磺酸钙4%、氯化钠0.5%、丙二醇2%、羧甲基纤维素钠4%、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1.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实施例2;2%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苏云金杆菌1.5%、苦皮藤素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木质素磺酸钙3%、乙二醇3%、黄原胶0.3%、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2%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实施例3:1.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分散油悬浮剂苏云金杆菌0.2%、苦皮藤素0.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10%、有机土1%、油酸甲酯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1.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实施例4:1.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分散油悬浮剂苏云金杆菌0.75%、苦皮藤素0.7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8%、有机土0.5%、油酸甲酯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1.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实施例5:2.4%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2.0%、苦皮藤素0.4%、茶枯粉5%、乙醇2%、木质素磺酸钠5%、硅藻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再经过混匀成产品,得到2.4%的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湿性粉剂。实施例6:0.6%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0.1%、苦皮藤素0.5%、茶枯粉4%、乙醇1.5%、木质素磺酸钠4%、硅藻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再经过混匀成产品,得到0.6%的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湿性粉剂。实施例7:1.2%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水分散粒剂苏云金杆菌0.8%、苦皮藤素0.4%、木质素磺酸钠5%、硫酸铵2%、聚羧酸盐3%、淀粉2%、轻质碳酸钙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到1.2%的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水分散粒剂。实施例8:0.8%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水分散粒剂苏云金杆菌0.2%、苦皮藤素0.6%、木质素磺酸钠4%、硫酸铵2%、聚羧酸盐2.5%、淀粉2.5%、轻质碳酸钙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到0.8%的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水分散粒剂。实施例9:2.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乳油苏云金杆菌1.6%、苦皮藤素0.4%、农乳500号3%、农乳700号4%、二甲苯8%、甲醇3%、200号溶剂油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混合制得15%丙硫菌唑.苦参碱乳油。实施例10:7.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乳油苏云金杆菌5%、苦皮藤素2.5%、农乳500号2.5%、农乳700号5%、二甲苯10%、甲醇2%、200号溶剂油补足100%。实施例11:5.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4.0%、苦皮藤素1.0%、茶枯粉3%、乙醇1.2%、木质素磺酸钠3.5%、硅藻土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可湿性粉剂的方法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再经过混匀成产品,得到5.0%的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湿性粉剂。实施例12;2.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苏云金杆菌2.0%、苦皮藤素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木质素磺酸钙4%、乙二醇4%、黄原胶0.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2.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实施例13:1.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可分散油悬浮剂苏云金杆菌0.5%、苦皮藤素0.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3%、有机土0.5%、油酸甲酯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混合制得1.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悬浮剂。实施例14:0.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水分散粒剂苏云金杆菌0.1%、苦皮藤素0.4%、木质素磺酸钠4%、硫酸铵1%、聚羧酸盐4%、淀粉1.5%、轻质碳酸钙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水分散粒剂的方法混合制得到0.5%的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水分散粒剂。本发明以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之间组合对抗小菜蛾、菜青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仅是两种农药活性成分杀虫效果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15:苏云金杆菌与苦皮藤素复配的室内毒力测定1、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不同配比联合毒力测试1.1供试药剂50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原药、6%苦皮藤素母液、苏云金杆菌与苦皮藤素不同比例混配制剂1.2供试虫源小菜蛾、菜青虫1.3单剂测定方法对菜青虫和小菜蛾采用喷雾法,将培养皿置于Potter喷雾塔盘底进行定量喷雾,喷药量为1ml,药液沉降1min后取出试虫进行饲养。没处理不少于4次重复,并设空白对照。处理96小时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率用Abbott公式校正,再根据对数-死亡率几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致死。1.4不同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方法根据单剂的毒力测定结果,用不同配比的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采用上述1.3的方法进行测定,计算LC50,并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并按下列公式计算:ATI=(S/M)*100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杀虫剂的LC50,单位mg/l;M——混剂的LC50,单位mg/l。TTI=TIA*PA+TIB*PB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IA——A药剂理论毒力指数;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B药剂理论毒力指数;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CTC=(ATI/TTI)*100式中:CTC——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结果见表一、表二。表1: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不同配比对小菜蛾毒力测定结果药剂LC50(mg/L)TTIATICTC苏云金杆菌3.67-100.0-苦皮藤素2.14-171.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51.70159.6215.413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41.84157.2199.6127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31.91153.6192.012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21.79147.7205.3139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11.90135.8192.8142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2∶12.22123.8164.7133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3∶12.43117.9150.9128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4∶12.28114.3161.2141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5∶12.41111.9152.2136由表1可以看出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复配的各个比例其共毒系数均高于120,说明该两种成分复配之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此可见,两者复配具有很强的合理性。表2: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不同配比对菜青虫毒力测定结果药剂LC50(mg/L)TTIATICTC苏云金杆菌2.89-100.0-苦皮藤素1.93-149.7-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51.62178.2141.4126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41.59181.7139.8130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31.64175.7137.3128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21.56185.1133.1139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1∶11.62178.5124.9143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2∶11.84157.4116.6135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3∶12.07139.4112.4124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4∶11.98146.2109.9133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5∶11.89152.7108.3141由表2可以看出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复配的各个比例其共毒系数均高于120,说明该两种成分复配之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此可见,两者复配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实施例16:苏云金杆菌与苦皮藤素复配的药效试验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8所得的复配制剂与各组分单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选择无风无雨的天气进行试验,在调查的整个阶段无降雨,以小菜蛾和菜青虫为试验对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d,共施药3次,以末次施药后3d,7d,21d分别调查小菜蛾和菜青虫,并计算防效。防效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防治效果(%)=(1-TaCb/TbCa)×100%式中: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Ca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试验结果如下:1、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组合物对小菜蛾田间试验表3: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组合物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以看出,苏云金杆菌与苦皮藤素复配后能有效地防治小菜蛾,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持效期长,末次施药后21d防效达89.4%以上,并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靶标作物没有药害。2、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组合物对菜青虫田间试验表4: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组合物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由表4可以看出,苏云金杆菌与苦皮藤素复配后能有效地防治菜青虫,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持效期长,末次施药后21d防效达88.2%以上,并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靶标作物没有药害。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苏云金杆菌与苦皮藤素按不同比例复配后,对农业虫害的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在防治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延缓了害虫的抗性。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