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以及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3000发布日期:2018-11-07 07:32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草地建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以及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草原荒废土地是指草原地区原生植被经过挖损、堆放等开发过程造成破坏无法利用的土地以及因道路改线、建筑物废址、村庄搬迁以及垃圾压占等被遗弃的土地,这部分土地被荒废,需要对其进行植被恢复,以修复被损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经播种后恢复的植被若不进行合理的养护,恢复的植被生长困难,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其能够对草原区荒废土地的植被进行修复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养护,以修复被损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其通过对荒废土地的植被的恢复和养护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其包括:对荒废土地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未被破坏地段的植被类型建立乡土植物库,确定植被修复的用途,耕翻土地,在耕作前或耕作过程中,施基础肥,在荒废土地的底部铺设灌水管道,在荒废土地的四周建设围栏,接着从乡土植物库中选择植被种子在荒废土地上进行播种,然后覆土并压实,播种后对板结的地面进行松土以利于出苗,在出苗后利用混合肥对荒废土地进行施肥,混合肥包括尿素、磷酸二胺和氧化钾,尿素、磷酸二胺以及氧化钾的质量比为2-4:1-3:1;以及利用灌水管道对荒废土地进行灌水。

一种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其包括上述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例如包括:

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通过预先对荒废土地进行本底调查,并调查未被破坏地段的植被类型建立乡土植物库,依据乡土植物库以及制备修复的用途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的种子进行播种,乡土植物的生长效果好,同时利用围栏能够有效防止牛羊等动物践踏草原植被,对草原植被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恢复效果佳,同时利用混合肥和灌水管道对荒废土地进行施肥和浇灌,其中,混合肥不仅仅有利于调节土壤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养护,同时利用灌水管道伸入地下进行浇灌,浇灌更彻底,浇灌效果更佳。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有利于修复被损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其通过对荒废土地的植被的恢复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以及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荒废土地本底调查。

对荒废土地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未被破坏地段的植被类型建立乡土植物库,确定植被修复的用途。

具体地,对荒废土地进行实地测量,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实施面积、场地坡度等,并实测平面图。搜集当地的气候类型、降水量、蒸发量、年均气温、无霜期、气象灾害及地上、地下水资源等相关信息。对荒废土地地剖面本底调查(自然层次、颜色、质地)并取样,室内化验,检测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微量元素及ph值,土壤中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

调查没破坏地段的植被类型特征,种类组成,高度、盖度、群落结构和服务功能。访问本地城乡规划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科研院所,搜集以往的工作资料(调查报告、规划文件、图件等)拜访工作人员的经验与意见。访问当地群众,用问卷或座谈的方式,获得植被修复的技术、经验和意见。

在当地政府城乡土地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植被修复地段的自然条件,结合生态和生产需要,确定植被修复的用途。生态用途是用修复植被保护水土和净化空气,选择事宜的多样性植物建植。生产用途是用修复植被做旅游、放牧和打草,选择观光植物和优良牧草建植。

根据植被修复的用途制定修复方案,包括土地准备(地面清理、平整;土壤耕翻、耙耱)、基础设施设置(水利设施、围栏建设、道路和作业点的选定)、植被建植方案(草种选择、播种方式的确定)、植被管理(建植后施肥、灌溉、防除病虫鼠害)、植被利用(旅游、放牧打草),绘制方案平面图(植被修复地段的形状,各种用途地块的位置,灌溉系统和道路的布局)。

将植被修复全过程的资料和影像建立档案保存。

s2:平整土地。

清理现场危害或影响植物生长的物体,如树木、大石块、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地面平整,如填土、挖高填低、挖低填高和微地型改造等。坡度小于15度的地势,适于机械作业,沿等高线作业,耕翻深度15-20cm。耕翻后耙平,耙深6-8cm,切碎较大的土块。在耕作前或耕作过程中,有条件的应施基肥,有机肥20000kg/hm2~30000kg/hm2

s3:基础设施建设。

在荒废土地的底部铺设灌水管道,在荒废土地的四周建设围栏。

灌水管道包括主管和多根支管,主管同时与多根支管连接,多根支管上均垂直连接有多根插设管。其中主管和支管位于同一平面且铺设于荒废土地的表面,而多根插设管垂直于地面设置。本实施例中,插设管的一端设有用于插设于荒废土地的圆锥尖端,插设管的另一端与支管可拆卸连接。圆锥尖端能够轻松插入荒废土地内,从而实现水源的垂直灌溉,插设管与支管可拆卸连接便于先将插设管的圆锥尖端插设于土壤内再与支管进行连接,安装更方便。此外,本实施例中,圆锥尖端处为实心,未进行开孔,有利于圆锥尖端的插入并有效防止堵塞。在插设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以便水源从通孔中呈不同高度排出,利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灌水管道对荒废土地进行浇灌,浇灌更彻底,水源渗入地底,减少水源的蒸发量,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围栏在水利设施建设后进行,围栏建设参照ny/t1237执行。

s4:播种。

从乡土植物库中选择植被种子在荒废土地上进行播种。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参照gb6141和gb6142执行。采用过筛、风选、水漂、清选机破碎附属物等对杂质多、净度低的播种材料在播前进行必要的清选,提高播种质量。参照ny/t1342执行。

对有长芒和长绵毛的种子,将种子铺于晒场上,厚度5cm~7cm,用环行镇压器进行压切,而后过筛去除。也可选用去芒机去除芒和长绵毛。参照ny/t1342执行。

播种时间:春播地面温度回升至12℃以上,土壤墒情校好时进行。春旱不宜播种时,可以夏播,并选在雨季来临和透雨后进行。北方适秋播,但不宜太晚,出苗后应有一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利于越冬。

播种方式:以撒播、条播、交叉播种、混播为主。大面积且风化程度较高的岩土边坡和土夹石边坡等特殊地段可采取喷播机喷播。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将两种以上的植被种子混合进行混合播种。混合播种包括将禾本科牧草种子和豆科牧草种子进行混播;或者,将根茎型牧草种子和疏丛型牧草种子进行混播。

禾本科牧草种子和豆科牧草种子进行混播时,依据植被的使用年限对混播总量中禾本科牧草种子和豆科牧草种子的质量百分数进行调整: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质量百分数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豆科牧草种子的质量百分数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少;

优选地,当使用年限为2-3年时,混播总量中包括禾本科牧草种子25~35%和豆科牧草种子65~75%;当使用年限为2-3年时,混播总量中包括禾本科牧草种子75~80%和豆科牧草种子20~25%;当使用年限为4-5年时,混播总量中包括禾本科牧草种子80~90%和豆科牧草种子10~20%。

其中,禾本科牧草种子包括羊草、老芒麦、冰草、披碱草、羊茅、赖草、新麦草、沙地雀麦和硬质早熟禾中的一种或多种;豆科牧草种子包括野豌豆、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斜茎黄芪、扁蓿豆、斜茎黄芪、沙打旺、苜蓿、杂花苜蓿和多叶棘豆中的一种或多种。

值得注意的是,禾木科草的分枝称为分蘖,是禾木科草类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形式。这一特性是禾草作为草坪草使用的主要原因。俄罗斯土壤学家威廉士院士将禾木科草的分蘖划分为五类,根茎型、密丛型、疏丛型、根茎疏丛型和匍匐茎型。当对植被选用根茎型和疏丛型进行区分时,采用根茎型牧草种子和疏丛型牧草种子进行混播时,依据植被的使用年限对混播总量中根茎型牧草种子和疏丛型牧草种子的质量百分数进行调整:根茎型牧草种子的质量百分数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疏丛型牧草种子的质量百分数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少。

优选地,当使用年限为2-3年时,混播总量中包括100%疏丛型牧草种子;当使用年限为2-3年时,混播总量中包括根茎型牧草种子10~25%和疏丛型牧草种子75~90%;当使用年限为4-5年时,混播总量中包括根茎型牧草种子50~75%和疏丛型牧草种子25~50%。

乡土植物库是依据不同的草原区(例如:温性草甸草原区、温性典型草原区或温性荒漠草原区)以及不同的用途(例如:旅游或放牧打草)进行选择不同的植物。

具体来说,当荒废土地为温性草甸草原区且荒废土地的植被用于旅游时,乡土植物库中的植物包括羊草、老芒麦、冰草、披碱草、线叶菊、火绒草、野豌豆、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斜茎黄芪、地榆、唐松草、风毛菊、萎陵菜、山葱和华北兰盆花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当荒废土地为温性草甸草原区且荒废土地的植被用于放牧打草时,乡土植物库中的植物包括羊草、老芒麦、冰草、披碱草、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斜茎黄芪、沙打旺和苜蓿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荒废土地为温性典型草原区且荒废土地的植被用于旅游时,乡土植物库中的植物包括冰草、羊草、羊茅、赖草、披碱草、新麦草、沙地雀麦、硬质早熟禾、扁蓿豆、杂花苜蓿、斜茎黄芪、多叶棘豆、达乌里胡枝子、华北驼绒藜、木地肤、红豆草、偃麦草、草木樨状黄芪、亚洲百里香、星毛萎陵菜、风毛菊、细叶鸢尾、点地梅、细叶韭、蒙古韭和山韭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当荒废土地为温性典型草原区且荒废土地的植被用于放牧打草时,乡土植物库中的植物包括冰草、羊草、羊茅、赖草、披碱草、新麦草、沙地雀麦、扁蓿豆、杂花苜蓿、斜茎黄芪、达乌里胡枝子、华北驼绒藜、红豆草、偃麦草和草木樨状黄芪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荒废土地为温性荒漠草原区且荒废土地的植被用于旅游时,乡土植物库中的植物包括沙鞭、冰草、新麦草、扁蓿豆、苦豆子、蓍状亚菊、碱韭、蒙古韭、细叶韭、草芸香和砂蓝刺头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当荒废土地为温性荒漠草原区且荒废土地的植被用于放牧打草时,乡土植物库中的植物包括沙鞭、冰草、新麦草、羊草、披碱草、扁蓿豆、苦豆子、芨芨草和红豆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大粒种子(千粒重大于10g)播种深度为3cm-4cm,小粒种子(千粒重小于10g)播种深度为1cm-2cm。种子播种后覆土与镇压可同时进行,用钉齿耙耙一遍(相当于覆土)、抹平、镇压,使种子与周围土壤紧密接触。

s5、养护管理

后期管理:播种后对板结的地面进行松土以利于出苗,齐苗后,对缺苗断垄地方应及时补种或移栽。中耕除草,齐苗后一月左右,宜中耕松土,抗旱保墒,结合除去杂草,利于主苗生长。应有专人看管,防止人畜践踏。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勿使蔓延。

追肥:在出苗后利用混合肥对荒废土地进行施肥,混合肥包括尿素、磷酸二胺和氧化钾,尿素、磷酸二胺以及氧化钾的质量比为2-4:1-3:1,混合肥有利于提高植被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又能够改善土壤菌群的分布,提高土壤的肥力。

灌水:植物返青前后、拔节、抽穗期、入冬前利用铺设于荒废土地地下的灌水管道对荒废土地进行灌水。

s6、利用

旅游观光:估算草原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结合草原文化、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合理设置观光景点及旅游线路。

放牧打草:根据草地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食量进行合理载畜量的确定。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放牧地,应在禾本科牧草开始抽茎时进行放牧;以豆科和杂类草为主的放牧地,应在腋芽(或侧枝)发生时进行放牧;以莎草科为主的放牧地,应在分蘖停止或叶片生长到成熟大小时进行放牧。在生长期结束前30天停止放牧较为适宜。刈割的留茬高度按具体牧草的利用要求执行,一般留茬5cm-10cm。打草的最佳时期,禾本科牧草是拔节-抽穗期;豆科牧草是现蕾-初花期。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其包括上述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其通过对荒废土地的植被的恢复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以及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进一步进行阐述。

实施例1

一种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其包括:对荒废土地进行实地测量和剖面本底调查以确定荒废土地的各个参数。调查相同区域内未被破坏地段的植被类型以建立乡土植物库,在当地政府城乡土地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植被修复地段的自然条件,结合生态和生产需要,确定植被修复的用途为用于旅游。接着进行植被恢复的施工,先平整土地,耕翻深度18cm,耕翻后耙平,耙深7cm,然后施加基础肥和有机肥25000kg/hm2,并在荒废土地上建设灌水管道和围栏,其中,将主管同时与多根支管连接,其中主管和支管位于同一平面且铺设于荒废土地的表面,接着将多根插设管的圆锥尖端垂直插设于荒废土地内,然后将插设管的另一端与支管连接。在灌水管道建设完成后,建设围栏。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从乡土植物库中选择使用年限为2年的植被种子在荒废土地上进行播种。其中,植被种子包括作为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羊草15%、老芒麦10%和冰草10%,以及作为豆科牧草种子包括野豌豆20%、扁蓿豆20%和达乌里胡枝子25%。播种完成后,对地面进行覆土压紧,当地面板结的,应及时松土,利于出苗,齐苗后,对缺苗断垄地方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每公顷施用10000kg混合肥,其中,混合肥包括尿素、磷酸二胺和氧化钾,尿素、磷酸二胺以及氧化钾的质量比为3:2:1。植物返青前后、拔节、抽穗期、入冬前利用铺设于荒废土地地下的灌水管道对所述荒废土地进行灌水。

实施例2-4

实施例2-4提供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恢复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植被种子的选择不同。

实施例2中,植被种子的使用年限为3年,植被种子包括作为禾本科牧草种子的披碱草20%和羊茅5%,以及作为豆科牧草种子包括斜茎黄芪30%、扁蓿豆20%和斜茎黄芪15%。

实施例3中,植被种子的使用年限为5年,植被种子包括作为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赖草40%、新麦草30%、沙地雀麦5%和硬质早熟禾1%,以及作为豆科牧草种子包括斜茎黄芪24%。

实施例4中,植被种子的使用年限为9年,植被种子包括作为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羊草88%,以及作为豆科牧草种子包括扁蓿豆5%、斜茎黄芪1%、沙打旺2%、苜蓿2%、杂花苜蓿1%和多叶棘豆1%。

实施例5-7

实施例5-7提供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恢复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追肥的肥料配比不同。

实施例5中,每公顷施用15000kg混合肥,其中,尿素、磷酸二胺以及氧化钾的质量比为2:1:1。

实施例6中,每公顷施用17000kg混合肥,其中,尿素、磷酸二胺以及氧化钾的质量比为4:3:1。

实施例7中,每公顷施用20000kg混合肥,其中,尿素、磷酸二胺以及氧化钾的质量比为2:2:1。

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通过预先对荒废土地进行本底调查,并调查未被破坏地段的植被类型建立乡土植物库,依据乡土植物库以及制备修复的用途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的种子进行播种,乡土植物的生长效果好,同时利用围栏能够有效防止牛羊等动物践踏草原植被,对草原植被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恢复效果佳,同时利用混合肥和灌水管道对荒废土地进行施肥和浇灌,其中,混合肥能够有效针对草原植被的生长进行调节,不仅仅有利于调节土壤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养护,同时利用灌水管道伸入地下进行浇灌,浇灌更彻底,浇灌效果更佳。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荒废土地植被的养护方法有利于修复被损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草原区生态修复方法,其通过对荒废土地的植被的恢复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