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2988发布日期:2018-11-07 07:3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毛竹林面积大、分布广、经济价值较高,生产潜力很大,发展毛竹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挖坑:选择背风向阳、有机物质含量在2%以上的地点,翻地至地下30-40厘米,清除砖头瓦块,每公顷施肥37500公斤,使用品字形配置坑位,株间距为1-1.5米,坑深20-25厘米;

(2)挖竹:选择两年生的母株,并且无病害,根据竹杆上最下一盘枝的方向挖开土壤,找到去鞭,来鞭留20厘米,去鞭留30厘米,坨宽20厘米,土坨厚20-25厘米,坨上带一根以上的竹;

(3)栽植:坨入坑后要求原土面与新地面在同一平面,四周填土踏实,填土时扶直竹杆,浇水下渗后再次填土至满坑,再浇水;

(4)养护管理:每亩地施肥5000市斤,毛竹周围设置围栏,在毛竹的根延伸的位置翻土,并且压入青草或者土杂肥,清除病竹,烧毁病枝。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整地挖坑的坑直径为50-60厘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坨用蒲叶包好再用草绳缠绕。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四周填土踏实时不得碰到土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竹林过密时应当出圃,出圃后用土杂肥回填土坑。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施肥的肥料为有机肥包括菜籽饼、豆饼、河泥、硫酸钾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根据毛竹的乔木状竹类植物的特性调节种植方式,节省人力财力,并且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品质,具有操作简单、产量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在毛竹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挖坑:选择背风向阳、有机物质含量在2%以上的地点,翻地至地下30-40厘米,清除砖头瓦块,每公顷施肥37500公斤,使用品字形配置坑位,株间距为1-1.5米,坑深20-25厘米;

(2)挖竹:选择两年生的母株,并且无病害,根据竹杆上最下一盘枝的方向挖开土壤,找到去鞭,来鞭留20厘米,去鞭留30厘米,坨宽20厘米,土坨厚20-25厘米,坨上带一根以上的竹;

(3)栽植:坨入坑后要求原土面与新地面在同一平面,四周填土踏实,填土时扶直竹杆,浇水下渗后再次填土至满坑,再浇水;

(4)养护管理:每亩地施肥5000市斤,毛竹周围设置围栏,在毛竹的根延伸的位置翻土,并且压入青草或者土杂肥,清除病竹,烧毁病枝。

所述整地挖坑的坑直径为50-60厘米。

所述坨用蒲叶包好再用草绳缠绕。

所述四周填土踏实时不得碰到土坨。

所述竹林过密时应当出圃,出圃后用土杂肥回填土坑。

所述施肥的肥料为有机肥包括菜籽饼、豆饼、河泥、硫酸钾镁。

本发明毛竹的种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根据毛竹的乔木状竹类植物的特性调节种植方式,节省人力财力,并且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品质,具有操作简单、产量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在毛竹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竹的种植方法,包括:(1)整地挖坑:选择背风向阳、有机物质含量在2%以上的地点,翻地至地下30‑40厘米;(2)挖竹:选择两年生的母株,并且无病害;(3)栽植:坨入坑后要求原土面与新地面在同一平面,四周填土踏实,填土时扶直竹杆,浇水下渗后再次填土至满坑,再浇水;(4)养护管理:每亩地施肥5000市斤,毛竹周围设置围栏,并且压入青草或者土杂肥,清除病竹,烧毁病枝。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毛竹的种植方法,根据毛竹的乔木状竹类植物的特性调节种植方式,节省人力财力,并且能有效提高产量以及品质,具有操作简单、产量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同时在毛竹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红;王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蓝碧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5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