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0512发布日期:2018-12-14 21:2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但是,目前对银耳并没有系统的栽培方法,因而,对于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关系以生产更多银耳这方面有待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的银耳在生产栽培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银耳精细化栽培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基质:将35-47重量份玉米杆、40-50重量份苹果枝、20-25重量份鸡粪、10-15重量份豆粉、8-10重量份甘草、5-8重量份嘉宝果渣、5-8重量份艾草、4-7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2-18重量份石灰、2-3重量份白糖以及1-2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2-18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0-15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2-3cm,孔径为1.5-2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基质配置过程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20-30%的生长素、18-26%的赤霉素、10-15%的激动素、8-13%的调节膦、14-19%的多效唑以及4-10%的硫脲。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基质配置过程中,所述混合物加水之后需浸泡10-12h。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基质配置过程中,浓缩过程在真空环境进行至混合物含水量为50-65%。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无菌接种过程中,银耳菌种吻合到接种孔的底部。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菌种培养过程中,所述紫外灯光照强度为2-3.5μw/cm2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菌种培养过程中,喷水时需将菌棒吐出的黄水及时冲洗干净,防止黄水在菌棒上凝结。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菌种培养过程中,菌丝长出之后需对菌丝进行催耳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催耳过程中白天用塑料薄膜覆盖菌袋进行保温,控制其温度≤28℃,夜间打开塑料薄膜降温,连续处理5-7天。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适时采收过程中,采摘时必须保证银耳脚完整,注水时水压不宜过大过急,以免菌棒断裂。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4中通过设置三个制冷机同时进行制冷,并且,制冷机分别设置在培养室的上、前、右三个侧壁上,并且,相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φ,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分别为φ2、φ3;还包括一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各个温度信息,并对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进行采集及比较,所述控制单元设定差值平衡度阈值为m;

控制单元按照下述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

式中,m2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φ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其中i表示基于二次函数的任意积分运算,上述公式为获取积分的比值信息,下述两公式相同,如基于函数y=ax2,在x取值为(a,b)内,a<b为任意数值;

控制单元按照下述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初始差值:

式中,m3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φ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控制单元按照下述计算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初始差值:

式中,m23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φ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所述控制单元设定差值平衡度阈值为m,经过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m21、m31、m23,分别与差值平衡度阈值m进行比较,若m21、m31、m23均小于m,则此时,各个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差值在一定控制范围内,能够保证栽培包具有温度的一致性;

若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m21、m31、m23,分别与差值平衡度阈值m进行比较,存在m21、m31、m23任一差值大于m,则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温度传感器所对应的冷风机动作,直至满足m21、m31、m23均小于m。

进一步地,在培养室内设置第一灯组3还还包括第一光亮传感器,其对所述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单元内,控制单元根据检测的自然光情况,确定第一灯组的明亮程度,还包括第一光谱传感器,其对所述第一灯组附近的光谱进行检测,传输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光谱的波长范围划分自然光与人造光,并与所述第一灯组的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进行运算获取第一灯组附近的自然光亮度情况;所述第一光亮传感器实时获取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值l,选择模块获取第一光谱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光谱信息,所述选择模块获取采集的光谱的波长范围为a-d,并且在选择模块内预设有灯组的波长范围b-c,以及确定采集波长的最大值λ1、及最小值λ2,以确定波长范围与波长值λ的正弦函数:

λ(t)=λ2+sin(wt+k)(1)

式中,λ表示波长值,t表示波长范围值,其值从a-d,在t取值为a或d时,λ取值为λ2,在t取值为时,λ取值为λ1,k表示常数,在确定正弦函数关系式时,常数值可确定,w取值为任一常数;

基于上述正弦函数确定的模型,确定自然光亮度系数a1;

第一灯组附近的自然光亮度值l1;

l1=l×a1(3)

式中,l表示所述第一光亮传感器实时获取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值,a1为自然光亮度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通过改变菌种培养基质的配方,一方面确保了菌种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效的提高了银耳栽培的产量,另一个方面改善了银耳的口感,极大的提升了银耳营养价值。

尤其是,本发明提供的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由多种组分组成的生长调节剂,在银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银耳在各个培养阶段的生长,极大地提高了银耳的抗病性,进而增强了其抗逆力,确保了银耳的产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在菌种培养过程中通过一定强度的紫外照射,并辅之以红外辐射,极大地缩短了银耳菌丝的发育时间,进而确保了银耳的快速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培养室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培养室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基质:将35-47重量份玉米杆、40-50重量份苹果枝、20-25重量份鸡粪、10-15重量份豆粉、8-10重量份甘草、5-8重量份嘉宝果渣、5-8重量份艾草、4-7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2-18重量份石灰、2-3重量份白糖以及1-2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2-18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0-15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2-3cm,孔径为1.5-2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基质配置过程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20-30%的生长素、18-26%的赤霉素、10-15%的激动素、8-13%的调节膦、14-19%的多效唑以及4-10%的硫脲。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基质配置过程中,所述混合物加水之后需浸泡10-12h。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基质配置过程中,浓缩过程在真空环境进行至混合物含水量为50-65%。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无菌接种过程中,银耳菌种吻合到接种孔的底部。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菌种培养过程中,所述紫外灯光照强度为2-3.5μw/cm2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菌种培养过程中,喷水时需将菌棒吐出的黄水及时冲洗干净,防止黄水在菌棒上凝结。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菌种培养过程中,菌丝长出之后需对菌丝进行催耳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催耳过程中白天用塑料薄膜覆盖菌袋进行保温,控制其温度≤28℃,夜间打开塑料薄膜降温,连续处理5-7天。

进一步地,上述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中,上述适时采收过程中,采摘时必须保证银耳脚完整,注水时水压不宜过大过急,以免菌棒断裂。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三个制冷机同时进行制冷,并且,制冷机分别设置在培养室的上、前、右三个侧壁上,并且,相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3,第一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温度φ,第二温度传感器22、第三温度传感器23检测温度分别为φ2、φ3。还包括一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各个温度信息,并对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进行采集及比较,所述控制单元设定差值平衡度阈值为m;

控制单元按照下述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

式中,m2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φ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其中i表示基于二次函数的任意积分运算,上述公式为获取积分的比值信息,下述两公式相同,如基于函数y=ax2,在x取值为(a,b)内,a<b为任意数值。

上述均值运算的基本算法为:通过获取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所有采样点的位置值,对某个时间段内的各个取值进行积分运算和均方差运算,然后取比值,得出相比较的平均值。

控制单元按照下述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初始差值:

式中,m31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φ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控制单元按照下述计算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初始差值:

式中,m23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平衡度,φ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2表示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φ3表示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所述控制单元设定差值平衡度阈值为m,经过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m21、m31、m23,分别与差值平衡度阈值m进行比较,若m21、m31、m23均小于m,则此时,各个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差值在一定控制范围内,能够保证栽培包具有温度的一致性。

若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的m21、m31、m23,分别与差值平衡度阈值m进行比较,存在m21、m31、m23任一差值大于m,则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温度传感器所对应的冷风机动作,直至满足m21、m31、m23均小于m。

步骤d,在无菌环境下,将银耳三级菌种接种至冷却后的培养基质中,将接种后的栽培包送至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2%的培养室中,培养28-32天并保持培养室的黑暗状态,将步骤培养后的栽培包搬入温度为17-18℃,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的培养室中,出菇管理15-16天,并且,增加光照强度为450-480lx的光照。

具体而言,在培养室内设置第一灯组3,还还包括第一光亮传感器31,其对所述第一灯组3附近的光亮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单元内,控制单元根据检测的自然光情况,确定第一灯组的明亮程度,还包括第一光谱传感器32,其对所述第一灯组附近的光谱进行检测,传输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光谱的波长范围划分自然光与人造光,并与所述第一灯组的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进行运算获取第一灯组附近的自然光亮度情况。

本发明中,由于灯组设置在室内,若检测实时的亮度情况,则不能排除其自然光的光亮度,若此时根据环境中光亮度调整灯组的亮度,则不能够起到节能光照培育的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中设置一选择模块,用于接收所有灯组检测的光亮度,并与第一光谱传感器采集的光谱信息运算获取自然光的亮度。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光亮传感器实时获取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值l,选择模块获取第一光谱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光谱信息,所述选择模块获取采集的光谱的波长范围为a-d,并且在选择模块内预设有灯组的波长范围b-c,以及确定采集波长的最大值λ1、及最小值λ2,以确定波长范围与波长值λ的正弦函数:

λ(t)=λ2+sin(wt+k)(1)

式中,λ表示波长值,t表示波长范围值,其值从a-d,在t取值为a或d时,λ取值为λ2,在t取值为时,λ取值为λ1,k表示常数,在确定正弦函数关系式时,常数值可确定,w取值为任一常数,在本实施例中取值为1。

基于上述正弦函数确定的模型,确定自然光亮度系数a1。

第一灯组附近的自然光亮度值l1。

l1=l×a1(3)

式中,l表示所述第一光亮传感器实时获取第一灯组附近的光亮度值,a1为自然光亮度系数。

本发明通过自然光系数的确定,排除其他光的影响,将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光谱,根据波长确定正弦模型,并通过对正弦的积分运算,也即求取正弦函数中,波长范围为a-b,以及c-d的面积之和占整个波长范围a-d基于正弦函数的面积比值,其中波长范围b-c为人造光所能达到的范围,其能够根据照明装置的使用而具体设定。根据上述计算过程确定调整灯组的光照强度,银耳达到最适合的光照培育程度。

实施例一

(1)配制基质:将35重量份玉米杆、40重量份苹果枝、20重量份鸡粪、10重量份豆粉、8重量甘草、5重量份嘉宝果渣、5重量份艾草、4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2重量份石灰、2重量份白糖以及1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其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20%的生长素、18%的赤霉素、10%的激动素、8%的调节膦、14%的多效唑以及4%的硫脲。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2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0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2cm,孔径为1.5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以2μw/cm2的光照强度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实施例二

(1)配制基质:将47重量份玉米杆、50重量份苹果枝、25重量份鸡粪、15重量份豆粉、10重量甘草、8重量份嘉宝果渣、8重量份艾草、7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8重量份石灰、3重量份白糖以及2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其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30%的生长素、26%的赤霉素、15%的激动素、13%的调节膦、19%的多效唑以及10%的硫脲。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8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5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3cm,孔径为2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以3.5μw/cm2的光照强度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实施例三

(1)配制基质:将40重量份玉米杆、45重量份苹果枝、22重量份鸡粪、13重量份豆粉、9重量甘草、6重量份嘉宝果渣、6重量份艾草、5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5重量份石灰、2.5重量份白糖以及1.5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其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30%的生长素、18%的赤霉素、15%的激动素、8%的调节膦、19%的多效唑以及4%的硫脲。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5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3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2.5cm,孔径为1.7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以2.5μw/cm2的光照强度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实施例四

(1)配制基质:将35重量份玉米杆、50重量份苹果枝、20重量份鸡粪、15重量份豆粉、8重量甘草、8重量份嘉宝果渣、5重量份艾草、7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2重量份石灰、3重量份白糖以及1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其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20%的生长素、26%的赤霉素、10%的激动素、13%的调节膦、14%的多效唑以及10%的硫脲。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2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5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2cm,孔径为2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以3μw/cm2的光照强度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实施例五

(1)配制基质:将47重量份玉米杆、40重量份苹果枝、25重量份鸡粪、10重量份豆粉、10重量甘草、5重量份嘉宝果渣、8重量份艾草、4重量份山楂粉碎至25目,与18重量份石灰、2重量份白糖以及2重量份生长调节剂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并向混合物中加入1.5-2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浓缩得到基质;其中,所述生长调解剂包括:25%的生长素、22%的赤霉素、13%的激动素、11%的调节膦、16%的多效唑以及7%的硫脲。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作好的基质装入菌袋,装袋过程中每个菌袋内的基质要均匀,周围无空隙,其重量控制在1.6-2.0kg,菌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封口放入设备中在100℃下恒温灭菌18h;

(3)无菌接种:将步骤(2)中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培养室内,待菌袋温度下降到25℃以下,在每个菌袋的上打10个接种孔,接种孔的深度为3cm,孔径为1.5cm,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置入接种孔内;

(4)菌种培养:将步骤(3)中所得菌袋悬挂在培养室内,保持培养室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75%,每隔3-5h开启紫光灯以2.75μw/cm2的光照强度全方位的照射菌袋10-20min,同时辅以红外辐射,直至菌丝发满袋菌,之后将菌袋卸下竖立在培养架上,并用刀片在菌袋周围开10-15个v型口,使菌丝暴露出来接受阳光照晒,并间断性喷水,直至银耳长大为止;

(5)适时采收:对成熟的银耳进行采摘,采完第一茬银耳,将菌袋上下调头摆放,并注水,待银耳长成时继续采摘。

经过以上方法后,分别取出样品,测量结果如下:

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银耳精细化栽培方法,一方面确保了菌种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有效的提高了银耳栽培的产量,另一个方面改善了银耳的口感,极大的提升了银耳营养价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