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2489发布日期:2018-11-20 18:10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种植方法,属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ch)是玄参科胡麻草属植物的一种,又名野蚕豆根、红根野蚕豆、小红药、化血胆、灵芝草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国外印度、缅甸等地也有分布。大花胡麻草为云南民间名贵的地方中药,具有活血调经、散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闭经、痛经、崩漏等,跌打损伤、风湿骨痛以及外伤出血。在云南红河州等地,大花胡麻草的根是苗族人的名贵地方药,主要被用于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

由于大花胡麻草根的药用价值较高,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目前野生资源已被大量采挖殆尽,开展人工种植势在必行。大花胡麻草对生态环境要求极其严格,其种子发芽率低,生长缓慢,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大花胡麻草种苗及其生根移栽等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但组培苗移栽后无法成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本发明在充分了解大花胡麻草是一种半寄生植物,可以与禾本科植物象草共生的基础上,将大花胡麻草组培苗与象草进行套种,以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的成活率,解决大花胡麻草难以人工种植的问题,确保大花胡麻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种植方法,通过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确保大花胡麻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大花胡麻草与象草进行套种的种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砂壤土;将土地深耕翻20~30cm,翻后地块耙碎、平整、起畦、开沟;新建基地在栽植的前1年冬季1~2个月耕翻,施基肥,使之充分熟化后再种植;

(2)种苗选择:大花胡麻草组培苗应选择经过3~5d炼苗后的,根系长2~5cm,根系完好、无损伤的组培苗进行移栽;

(3)种植:待象草长至60~100cm高,具有一定的隐蔽度时,在象草的根部栽植大花胡麻草的组培苗,使两者根系相互接触;

(4)水肥管理:前期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每667m2用尿素10~15㎏,或三元复合肥20~25㎏促进象草生长;在大花胡麻草的组培苗成活后,增施一定量有机肥和复合肥,促进大花胡麻草生长;象草每次刈割后结合松土追肥1次;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积水时及时排水,确保水、肥充足;

(5)除茎叶:定期对象草进行刈割,防止象草生长过旺影响大花胡麻草的生长速度;在大花胡麻草生长当年的11~12月份,除去大花胡麻草茎叶部分和象草;

(6)保温越冬,在11~12月份,除去茎叶后,撒施一层暖性肥料,然后松土培土护蔸,将草蔸捋成一个个小山包,确保草茎成活,利于第二年春天草茎重新发芽;

(7)采收,在大花胡麻草种植第二年的10~11月份。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可以有效提高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而大花胡麻草的组培苗生产可以周年进行,故该生产工艺对现有种植模式是一个突破,可解决大花胡麻草难以人工种植的问题,确保大花胡麻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大花胡麻草与象草套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与整地

(1)选地:大花胡麻草有“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喜湿润,在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大花胡麻草生长过程中,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宜生长在海拔为800m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全年无霜。年降雨量750~1200mm,降雨量集中在5~9月间,空气湿度在65%以上,土壤夜潮,能满足大花胡麻草生长发育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

(2)整地

选好种植地后要进行土地清理,收获前茬作物后认真清除杂质、残渣,并用火烧净,防止或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整理干净后,将腐熟的农家肥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每亩施用2000~3000kg,深翻20~30cm暴晒一个月,以消灭虫卵、病菌。然后细碎耙平土壤开畦。根据地块的坡向山势作畦,以利于雨季排水。

2.种苗处理及种植

(1)选种及种茎处理

象草的选种及种茎处理:选粗壮、无病、无损伤的成熟茎作种茎,将种茎砍成2节一段,即每段含有效芽2个,断口斜砍成45°,尽量平整,减少损伤。

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的选择:选择经过3~5d炼苗后的,根系长2~5cm,根系好、无损伤的组培苗进行移栽。

(2)种植

2~3月份,在前期准备好的地块上,按种植行距2.0~2.4m、深5~10cm开行,然后按株距50~60cm将象草的种茎放于行内,斜插或横置入沟内,覆薄土3~4cm,露顶1~2cm,然后用脚轻踩压实,用松针或稻草覆盖畦面,厚度以不露土为宜,起到保温、保湿和防杂草的作用。栽后浇透一次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象草10~15d出苗,发现缺苗及时补植。待象草长至60~100cm高,有一定荫蔽度时,在象草的根部栽植大花胡麻草的组培苗。

3.生长期管理

生长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除茎叶、保温越冬。

(1)水肥管理

象草前期生长慢,要及时中耕除草追施1次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每667m2用尿素10~15kg,或三元复合肥20~25㎏中耕除草时穴施。在大花胡麻草的组培苗成活后,追施有机肥,每亩每次1500kg,于5月中旬和8月下旬各追施1次。同时,根据大花胡麻草的生长情况配合施用比例为1:0.5:1.2的n、p、k肥料,以促进大花胡麻草生长。象草每次刈割后结合松土追肥1次。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积水时及时排水,确保水、肥充足。

(2)除茎叶

一是除去象草的茎叶,在象草种植60~70d进行第1次刈割,以后每隔20~30d,草自然高度达100~120cm时刈割1次,每年可刈割6~8次,一般每公顷可产鲜草225~375t高者可达450t。一方面,可防止象草生长过旺影响大花胡麻草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象草是饲养畜禽的重要青绿饲料,可以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二是,是在大花胡麻草生长当年的11~12月份,除去大花胡麻草茎叶部分和象草。

(3)保温越冬

在11~12月份,除去茎叶后,撒施一层2~3cm厚的暖性肥料,如草木灰、火炭土等于表土,然后松土培土护蔸,将草蔸捋成一个个小山包,确保草茎成活,利于第二年春天草茎重新发芽。

4.采收

在大花胡麻草种植第二年的10~11月份,地上茎枯萎后,选择晴天进行采挖。

发明人按照上述的方法在云南红河州实施种植,结果表明:大花胡麻草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实现了大花胡麻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