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3838发布日期:2019-01-05 08:5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杜鹃种植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花杜鹃叶为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白花杜鹃的干燥叶,白花杜鹃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其叶可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杜鹃叶性温,味辛、甘,具有镇咳、固精、行气活血等功效;黄酮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及药物活性,可用于消炎、抗菌、抗病毒、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黄酮化合物也是白花杜鹃叶药用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所以发明一种提高白花杜鹃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白花杜鹃叶的药物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花谢后开始进行补光处理,每天夜间0:10~3:50使用240~250lx的橙色光进行补光光照处理,连续补光光照处理9~10天;花谢后6~8天开始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13~15天叶面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至所有叶面湿透;花谢后12~14天第一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10~220ml/株,花谢后28~30天第二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60~270ml/株;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氯化锌0.7~0.8份、鲜桑葚34~38份、柠檬酸螯合镁0.9~1.0份、丹参素钠0.20~0.22份、水杨苷0.15~0.17份、三七多糖0.24~0.26份、淫羊藿苷0.10~0.12份、水660~700份。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发酵番茄籽粕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36~38重量份的番茄籽粕粉碎,置入温度为66~68℃的旋转炒锅内恒温炒制14~16min,降温至47~49℃,加入4.1~4.3重量份、质量分数为44%~46%的乙醇溶液继续恒温炒制24~26min,取出,投入80~90重量份的水中文火煮沸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0.8~0.9重量份的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2~34℃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220~240h,在磁场强度为800~82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13~15min,在磁场强度为1410~145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19~21min,过滤,取滤液,得发酵番茄籽粕液。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鲜桑葚和水混合打浆,文火加热至温度为45~47℃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为桑葚重量0.06~0.07倍量的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5~37℃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170~190h,在功率为210~220w、频率为116~122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26~30min,在磁场强度为950~99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21~23min,过滤,取滤液,加入氯化锌、柠檬酸螯合镁、丹参素钠、水杨苷、三七多糖和淫羊藿苷搅拌至溶解,得营养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花谢后进行橙色光补光处理结合叶面喷施营养液,能够为白花杜鹃的生长和代谢供应营养和能量,促进叶片叶绿素的转化和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效促进白花杜鹃叶片内营养物质的累积和转化,增强植株代谢能力,有效促进代谢产物的转化和积累;花谢后两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生物活性强,能量丰富,能够有效促进盆栽土壤有益菌的增殖,使得盆栽土壤疏松透气,改善盆栽土壤板结硬化的现象,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代谢能力,促进根系分泌物的形成,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增强植株的生长代谢能力,促进叶片肥绿茂盛;本发明的管理方法为白花杜鹃的生长提供营养和能量,有效增强叶片的营养代谢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白花杜鹃叶片的芦丁含量、槲皮素含量和山奈酚含量,使得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花谢后开始进行补光处理,每天夜间0:10~3:50使用240lx的橙色光进行补光光照处理,连续补光光照处理9~10天;花谢后6~8天开始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13~15天叶面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至所有叶面湿透;花谢后12~14天第一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10ml/株,花谢后28~30天第二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60ml/株;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氯化锌0.7份、鲜桑葚34份、柠檬酸螯合镁0.9份、丹参素钠0.20份、水杨苷0.15份、三七多糖0.24份、淫羊藿苷0.10份、水660份。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发酵番茄籽粕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36重量份的番茄籽粕粉碎,置入温度为66℃的旋转炒锅内恒温炒制14min,降温至47℃,加入4.1重量份、质量分数为44%的乙醇溶液继续恒温炒制24min,取出,投入80重量份的水中文火煮沸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0.8重量份的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2℃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220h,在磁场强度为80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13min,在磁场强度为141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19min,过滤,取滤液,得发酵番茄籽粕液。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鲜桑葚和水混合打浆,文火加热至温度为45℃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为桑葚重量0.06倍量的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5℃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170h,在功率为210w、频率为116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26min,在磁场强度为95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21min,过滤,取滤液,加入氯化锌、柠檬酸螯合镁、丹参素钠、水杨苷、三七多糖和淫羊藿苷搅拌至溶解,得营养液。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花谢后开始进行补光处理,每天夜间0:10~3:50使用245lx的橙色光进行补光光照处理,连续补光光照处理9~10天;花谢后6~8天开始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13~15天叶面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至所有叶面湿透;花谢后12~14天第一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15ml/株,花谢后28~30天第二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65ml/株;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氯化锌0.75份、鲜桑葚36份、柠檬酸螯合镁0.95份、丹参素钠0.21份、水杨苷0.16份、三七多糖0.25份、淫羊藿苷0.11份、水680份。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发酵番茄籽粕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37重量份的番茄籽粕粉碎,置入温度为67℃的旋转炒锅内恒温炒制15min,降温至48℃,加入4.2重量份、质量分数为45%的乙醇溶液继续恒温炒制25min,取出,投入85重量份的水中文火煮沸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0.85重量份的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3℃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230h,在磁场强度为81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14min,在磁场强度为143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20min,过滤,取滤液,得发酵番茄籽粕液。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鲜桑葚和水混合打浆,文火加热至温度为46℃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为桑葚重量0.065倍量的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6℃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180h,在功率为215w、频率为119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28min,在磁场强度为97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22min,过滤,取滤液,加入氯化锌、柠檬酸螯合镁、丹参素钠、水杨苷、三七多糖和淫羊藿苷搅拌至溶解,得营养液。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花谢后开始进行补光处理,每天夜间0:10~3:50使用250lx的橙色光进行补光光照处理,连续补光光照处理9~10天;花谢后6~8天开始叶面喷施营养液,之后每隔13~15天叶面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至所有叶面湿透;花谢后12~14天第一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20ml/株,花谢后28~30天第二次根施发酵番茄籽粕液、根施量为270ml/株;所述的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氯化锌0.8份、鲜桑葚38份、柠檬酸螯合镁1.0份、丹参素钠0.22份、水杨苷0.17份、三七多糖0.26份、淫羊藿苷0.12份、水700份。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发酵番茄籽粕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38重量份的番茄籽粕粉碎,置入温度为68℃的旋转炒锅内恒温炒制16min,降温至49℃,加入4.3重量份、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继续恒温炒制26min,取出,投入90重量份的水中文火煮沸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0.9重量份的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4℃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240h,在磁场强度为82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15min,在磁场强度为145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21min,过滤,取滤液,得发酵番茄籽粕液。作为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营养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鲜桑葚和水混合打浆,文火加热至温度为47℃并不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重量为桑葚重量0.07倍量的果胶酶混合搅拌均匀,置入温度为37℃的发酵箱内恒温发酵190h,在功率为220w、频率为122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在磁场强度为990g的条件下磁化处理23min,过滤,取滤液,加入氯化锌、柠檬酸螯合镁、丹参素钠、水杨苷、三七多糖和淫羊藿苷搅拌至溶解,得营养液。对比例1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进行补光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对比例2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所述的营养液用清水代替,其他条件均相同。对比例3一种提高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管理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所述的发酵番茄籽粕液用清水代替,其他条件均相同。使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管理方法对同一批70株2年生盆栽白花杜鹃进行管理,平均分为7组,每组10株,管理2个月后,检测白花杜鹃叶片的芦丁含量、槲皮素含量和山奈酚含量,检测结果如表1: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白花杜鹃叶片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对比结果(单位:mg/g)芦丁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酚含量实施例14.6201.2440.453实施例24.7111.2650.449实施例34.5351.2130.441对比例13.6110.8010.301对比例23.4210.6780.267对比例33.7380.8440.343空白对照组1.2810.1580.038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白花杜鹃叶片的芦丁含量、槲皮素含量和山奈酚含量,使得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